词条 | 印心石屋图说 |
释义 | 图说前有五面隶书题“御题印心石屋图”七大字,末署“道光十六年阮元题”,并刻“云台”长方印、“阮元伯元”方印以及“节性斋”方印。图说依次为“金陵印心石屋图”、“金陵印心石屋图说”、“沧浪亭印心石屋图”、“ 沧浪亭印心石屋图说”、 “蜀冈印心石屋图”、“蜀冈印心石屋图说”、“清江印心石屋图”、“清江印心石屋图说”。线刻绘出南京、苏州、扬州,杭州四大印心石屋之胜迹图。 中文名:印心石屋图说 作者:陶澍 年代:清道光 类别:石刻 地点:江苏镇江焦山 字体:隶书 简介印心石层图说,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作者是陶澍,石在江苏镇江焦山。该图说前有五面隶书题“御题印心石屋图”七大字,末署“道光十六年阮元题”,并刻“云台”长方印、“阮元伯元”方印以及“节性斋”方印。 《印心石层图说》拓本,陶澍正书说,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石在 江苏镇江焦山。清乌金精拓一册,计十八开,高39.2厘米,宽25.1厘米。经折装。 作者简介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05)散官,授职编修;后迁御史、给事中。道光元年(1821年)调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三年(1823)授安徽巡抚。在职间清库款,禁流摊、购米,劝捐赈长江水灾灾民。五年(1825),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特调任江苏巡抚,亲至上海主持漕粮海运,雇沙船一千五百艘,运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漕粮一百六十余万石至天津,为清代大规模海运漕粮之始。十年(1830)升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任期内,力图整顿淮盐积弊,裁省浮费,严核库款,缉禁私盐,淮盐得以行销。又于淮北试行票盐,后推及淮南。陶澍勇于任事、为朝野所重用。十二年(**1832**)与巡抚林则徐治江苏水患,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等水利。十五年(1835)入觐,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官至宫保尚书、太子少保,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卒,谥文毅。著有《印心石屋文集》、《奏议》、《陶桓公年谱》、《陶渊明集辑注》、《靖节年谱》、《蜀輶日记》等。 基本信息印心石屋石刻 位于白鹤泉西南、登临云麓峰石径的右侧,又名“御书亭”,今亭废石刻仍存,系山墙上嵌的一巨幅汉白玉石匾,高0.93米、宽2.88米,中刻楷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月”,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谨领恭摹”,正中上方刻有“道光之宝”的御玺篆章。周围装饰着二龙戏珠的花纹。陶澍(1778--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少时曾就读于岳麓书院,后官至两江总督。道光乙未(1835年),陶澍进京,道光皇帝召见,问及家世情况。陶澍即言幼时随父萸江先生读书于印心石旁,道光亲书“印心石屋”四字赐之。陶澍以为荣,于山川胜地多处摹刻。岳麓山的“印心石屋”为赵竹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之摹刻,贺熙龄有记,今已不存。 图说详解图和图说后有姚莹题跋,以及董国华、朱棆、石麟、黄寿凤等人题诗。董国华诗正书十八行,末署“道光丙申仲夏奉题宫保大公祖云翁大前辈大人御题印心石屋图册,谨用题字为韵成七言四章录请钧诲。馆后学吴县董国华呈稿”并刻二印。朱棆诗正书十七行,末署“印心石屋诗三章,用东坡次文潞公超然台韵,谨求宫保老夫子大人诲正……受业朱棆敬呈”,并刻一印。石麟诗隶书三十一行,末署“吴县石麟敬呈”,并刻三印。黄寿凤篆三十七行,正书二行,末署“黄寿凤呈稿”,并刻二印。 历史来源关于“印心石屋”的来源,从姚莹跋文可见,其跋说:“……上以公督两江地方,军政漕河鹾务庶绩,咸懋褒嘉之,所以慰劳公者殊厚。既询公家世,公悉以对。且请一月假省先墓,蒙俞可。上复询所居,公对:‘在安化东北乡之滨。幼从父读书,江上两岸石壁屹立如门。潭心一石高出水面,四方如印。’上对读书所,因以‘印心石屋’名其室。上欣然,亲作四字以赐。字方八寸许,前有可师可法壁中书,引章后有小玺,曰‘虚心实行’。公入谢,且当谨勒石垂不朽,上曰:‘岂摩崖耶?若尔则所书尚小,当更作擘窠字。’翼日,御书复赐大字,方径尺有六寸,遒劲整严,乾端坤倪,宦翰昭回,超迈敻古。” 兹选辑“金陵印心石屋图”及“沧浪亭印心石屋图”二开(左面图说空虚部分未照)。国家图书馆另藏一册《印心石屋图》,亦陶澍正书说,首隶书横题,道光十七年(1837)正月刻,共六幅,依次为“印心石屋山水全图”、“印心石屋南崖之图”、“印心石屋北崖之图”、“岳麓印心石屋图”、“金山印心石屋图”以及“焦山印心石屋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