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度棱背龟 |
释义 | 高耸的背甲,尤其是第三节椎盾特别高耸。背甲上有小黑点,背甲中部龙骨终止于五边形的第三椎盾一突出的结节上;腹甲黄色,幼体腹甲橘黄带黑色斑;头顶黑色,两侧为黄色;颈部黑带细黄色细纹。雌雄辨别可以由尾巴来分辨,雌龟尾巴较为短小,雄龟粗大。 基本信息中 文 名: 印度棱背龟 俗名别名: 印度锯背龟 生物种属: 龟鳖目;龟总科;潮龟科;淡水龟亚科;小棱背龟属;印度棱背龟 英 文 名: Indian roofed turtle 拉丁学名: Pangshura tecta 地理分布: 印度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 繁殖方式: 卵生、雌龟每窝可产3-5颗蛋,约80-100 天左右孵化 习 性: 栖息于大型河流,喜在流速平缓或静水中 食 性: 植食性 基本简介印度锯背龟属于高背龟属(Kachuga),特征就是高耸的背甲,尤其是第三节椎盾特别高耸。共有七个种类, 印度棱背龟,红圈锯背龟,史密斯棱背龟,红冠棱背龟,巨型棱背龟,阿萨姆棱背龟,缅甸棱背龟。在亚洲水栖龟类来说,是第一大属,在分类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其中又以本种K.tecta印度锯背龟和K.tentoria红圈锯背龟两种最受市场欢迎。算是最出色的。又名印度锯背龟,分布在印度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一带,饲养印度棱背龟的环境与一般水龟的环境相同,半水半陆,不需要特别的布置。食性比较偏向杂食性,一般水龟饲料,叶菜,死鱼,死虾和冷冻赤虫,面包虫等都能接受。只要进口个体没有被感染发病,饲养的难度并不高。饲养幼龟水深最好不要超过龟龟直立的高度以免幼龟溺水。印度锯背龟一直都被列为CITES I保育,因为族群数量显着回升,因此已经被列入降类为CITES II的提案,2004年通过。 印度锯背龟是变温动物,所以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反应灵敏。它的摄食、活动等均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由于印度锯背龟新陈代谢所产的热有限,它们又缺乏保留住体内产生热的控制机制。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印度锯背龟靠的是找凉或热的地方来控制每天体温的波动。在饲养龟的人工小环境温度与自然栖息地相一致时,才能保证印度锯背龟生理和心理健康。一般热带龟适宜温度时27~38摄氏度,温带龟20~35摄氏度。有些印度锯背龟致死温度在适宜温度上限之外5摄氏度左右。当温度较低时,龟不活动(垫伏)。要人工饲养下达到繁殖龟的目的,应避免龟的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或大幅度波动。当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时,龟便开始进入冬眠状态。温度上升到15摄氏度左右龟便开始活动,有的甚至能开始进食。一般习惯上把温度在25摄氏度时,龟的摄食、活动情况定为正常值。而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则是龟最佳的进食、活动、生长的温度。所以,在国内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4~10月份是龟的摄食、活动时期;11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则是龟冬眠期。 饲养管理印度锯背龟,红圈锯背龟背甲上一圈粉红十分抢眼。应该是高背龟属中最亮丽的一种。台湾数年前进口过小批数量,但是因为锯背龟幼龟很容易遭受水生霉菌感染,加上对新环境的适应力较弱,一周内的死亡率高达八成以上。能够养到现在的个体恐怕不多。在购买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感染征状,幼龟最好先单独饲养,并施以鱼用抗霉菌药物预防感染,等到适应期过后再与其他龟混养。 饲养印度锯背龟的环境与一般水龟的环境相同,半水半陆,不需要特别的布置。食性比较偏向杂食性,一般水龟饲料,叶菜,死鱼,死虾和冷冻赤虫,面包虫等都能接受。只要进口个体没有被感染发病,饲养的难度并不高。印度锯背龟体型大小悬殊,通常雌龟为雄龟的一倍大。 体形特征高耸的背甲,尤其是第三节椎盾特别高耸。背甲上有小黑点,背甲中部龙骨终止于五边形的第三椎盾一突出的结节上;腹甲黄色,幼体腹甲橘黄带黑色斑;头顶黑色,两侧为黄色;颈部黑带细黄色细纹。 雌雄分辨:雌雄辨别可以由尾巴来分辨,雌龟尾巴较为短小,雄龟粗大。雌龟每窝可产3-5颗蛋,约80-100天左右孵化。饲养幼龟水深最好不要超过龟龟直立的高度以免幼龟溺水。 印度锯背龟体型大小悬殊,通常雌龟为雄龟的一倍大。 龟板鉴别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功效。由于乌龟资源减少,加之东南亚国家的商品龟大量进入国内市场,致使商品龟板中出现大量淆品,据报道共有17种之多。 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曾发现数量较大的伪品龟板,经研究鉴定,为印度棱背龟的腹板。鉴定结果如下: 正品龟板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8~15CM,宽5~8CM.外表面淡黄色,具盾片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或大部分呈紫褐色,内表面黄白色,略带血迹或残肉,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侧均有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墙板)。各盾片大小排列顺序为:腹盾>股盾>胸盾>肱盾>喉盾>于肛盾。各盾片的接缝均较平直。 伪品龟板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8~12CM,宽5~7CM.外表面黄色,具盾片12块,除喉盾和肛盾各有一块较大黑斑外,其余盾片均有2~3块黑色斑块。内表面黄白色,略带血迹及残肉。前端微凹陷,后端具三角状缺刻,两侧均有呈翼装向斜上方变曲的甲桥(墙板)。各盾片大小排列顺序为:腹盾>股盾>肱盾>肛盾>胸盾>喉盾。喉盾与胸盾及股盾与肛盾的接缝呈弧状变曲。 相关分类印度锯背龟属于高背龟属(Kachuga),特征就是高耸的背甲,尤其是第三节椎盾特别高耸。共有七个种类,印度棱背龟,红圈锯背龟,史密斯棱背龟,红冠棱背龟,巨型棱背龟,阿萨姆棱背龟,缅甸棱背龟。在亚洲水栖龟类来说,是第一大属,在分类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其中又以本种印度棱背龟和红圈锯背龟两种最受市场欢迎。算是最出色的。 印度棱背龟印度棱背龟的腹甲呈黑色,无粉圈,背甲偏棕黄色,腹甲和甲桥盾片上的黑斑较大;粉圈锯背龟的体型最大,甲长可达26.5cm,上面带有粉圈;黄腹帐蓬龟是体型最小的亚种,无粉圈,腹甲呈黄色,无黑斑。 红圈锯背龟红圈锯背龟背甲上一圈粉红十分抢眼。应该是高背龟属中最亮丽的一种。台湾进口过小批数量,但是因为锯背龟幼龟很容易遭受水生霉菌感染,加上对新环境的适应力较弱,一周内的死亡率高达八成以上。 能够养到现在的个体恐怕不多。在购买时要 特别注意是否有感染征状,幼龟最好先单独饲养,并施以鱼用抗霉菌药物预防感染,等到适应期过后再与其他龟混养。 史密斯棱背龟史密斯棱背龟栖息于湖泊,池塘和运河当中;背甲呈黄褐色,边缘稍带黄色,雄性甲长8-10cm,雌性平均甲长为15cm;头两侧从嘴部到颈部各有一条浅红色条纹,眼部后侧各有一对红斑,眼稍带蓝色,前趾有五爪;根据它们头部,阴茎,甲壳及四肢的颜色的不同,史密斯棱背龟又被划分成两个亚种:P.s.smithii史密斯棱背龟;P.s.pallidipes白足棱背龟 史密斯棱背龟的腹甲底色为黄色,带有黑色的斑块,外侧皮肤较黑,背甲中线上带有一条黑色条纹;白足棱背龟的腹甲没有黑斑,外侧皮肤的黑色素沉淀较少,颜色较史密斯棱背更浅。 红冠棱背龟幼体背甲呈棕灰色至橄榄色,腹甲为淡黄色至灰黄色,均无任何的斑纹,在头顶后方开始,有七条由深和浅棕灰色所相间组成的直向条纹,一直伸延至颈部的皮肤。当雄龟成年后,这些直向条纹便会变成由白红两色的强列对比下所相间组成,头顶部份也变成鲜艳的红色,眼部后方会出现两道黄色条纹,其余部份则呈现为蓝绿色,再加上金黄色的眼睛,令雄性的红冠锯背龟成为在众多龟类之中,拥有最为夺目和最独特的头部色彩,之于雌性的眼睛则是棕色的,也没有任何鲜艳的色斑。 巨型棱背龟栖息于较深的淡水中,是棱背龟中的巨人,雄性甲长可达26cm,雌性甲长可达48cm;巨型棱背龟的背甲呈低弧度椭圆形,上有三条条纹,中央的一条暗棕色或黑色的条纹十分明显;腹甲呈黄色;头部呈灰色,两侧带有亮色的斑块。 阿萨姆棱背龟阿萨姆棱背龟栖息于淡水中;雄性甲长为8-10cm,雌性可达20cm;背高,背甲呈黄褐色,第三椎盾脊棱明显突出,后缘呈锯齿状;腹甲底色为米黄色,有大量黑斑;身体皮肤呈灰黑色,眼睛后方有镰刀状的红色纹路,下颚两侧有明显的粉红色条纹,颈部下方及两侧带有九条浅黄色条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