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释义 |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是印度自行研发和制造的第三代坦克。起初命名为MBT80,后以印度教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改称为“阿琼”。1972年,印度陆军提出用新型主战坦克替换正在生产中的胜利式(Vijayanta)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院即开始新型主战坦克方案研究。 简介阿琼主战坦克是印度自行研发和制造的第三代(自称)坦克。起初命名为MBT80,后以印度教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改称为“阿琼”。 印度曾经自称“阿琼”坦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种坦克(不得不说好高骛远是阿琼失败的重要原因,之后此款坦克成了一大笑话)之一,另外两种是美国的M1A1和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阿琼”坦克的设计得到以制造“豹1”和“豹2”坦克而闻名的德国克劳斯·马菲―韦格曼公司的帮助,然而性能上与豹式坦克有着天壤之别。印度为“阿琼”坦克专门研制了一种“坎昌”装甲,号称性能直逼英国的“乔巴姆”装甲,但最终也证明只是号称而已。 研发1972年,印度陆军提出用新型主战坦克替换正在生产中的胜利式(Vijayanta)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院即开始新型主战坦克方案研究。 1973年5月中旬,印度国防部长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议会决定自行研制一种称为印度豹(Chetak)的新型主战坦克。该坦克起初叫MBT-80坦克,最后定名为阿琼式主战坦克。 印度正式批准研制该坦克的时间是1974年3月,该研制计划同时得到第一次拨款为1.55亿卢比,预研工作自此开始。 该坦克重50t,主要部件例如发动机、传动装置、120mm线膛火炮及其弹药、先进的装甲和火控系统均要求在印度生产。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辆阿琼式坦克样车制成时,该项计划已支出3亿卢比。1985年3月,对外展出了该样车。到1988年年底,印度拟制造20辆阿琼坦克样车以便对武器、火控系统、发动机及传动装置和悬挂装置等部件进行广泛试验。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制成10辆样车,其中6辆交给印度陆军试验,其余4辆留在战车研究院供院方试验和改进发展。 该坦克正式研制以来计划一再延期,时过15年仍未完成,原来确定的1990年装备部队的目标至少要推迟到90年代中期。研制经费一再追加,已达29.20亿卢比,是第一次拨款的20倍,其中,对外交流费用为8.936亿卢比,约占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仅战车研究院1986年3月以前的开支就达到6.882亿卢比,其中对外交流费为3.286亿卢比。 印度陆军对阿琼坦克的评价不高,在样车鉴定报告中指出:“试验结果表明,阿琼坦克在设计和性能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验收条件”,“最糟糕的是发现设计阿琼坦克时未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养性”。 结构特点该坦克总体布置采用常规方案,样车以均质装甲板制成,生产型坦克将采用印度国防冶金实验室(Defence Metallurgical Laboratory)研制的坎昌(Kanchan)式复合装甲。有资料称实测其装甲几乎相当于劣质锅炉钢材。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20mm线膛坦克炮,配用由印度火炸药研究院(Explo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研制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破甲弹、碎甲弹和发烟弹。因为这些炮弹用该院研制的新型高能发射药发射,所以弹丸初速较高,穿甲弹的穿甲性能较好。但这种未和国际接轨的性能评测无法得到认可。 辅助武器包括1挺并列机枪和1挺高射机枪,炮塔两侧各装1排电操纵的烟幕弹发射装置。 火控系统由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 Limited)研制,是在该公司为胜利式坦克研制的改进型坦克火控系统基础上发展来的,由昼/夜热像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组成。 该坦克起初准备采用燃气轮机,但后改用1103kW(1500马力)12缸风冷可变压缩比柴油机。6辆样车上装的是联邦德国MTU公司的柴油机,功率为809kW(1100马力)。因为订货时没有提出在印度使用的特定条件,造成使用问题。印度试图使发动机生产国产化,但国产发动机根本无法达到陆军要求的1029kW(1400马力)的标准,这是阿琼坦克研制计划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坦克样车装有联邦德国ZF公司制造的LSG3000型自动传动装置,采用液气悬挂,并装有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habha Atomic Research Center)研制的三防装置。 武器性能性能数据 型号 阿琼 乘员 4人 战斗全重 52000kg 公路最大速度 70km/h 爬坡度 60% 攀垂直墙高 0.9m 越壕宽 3.0m 主要武器口径 120mm 装甲 坎昌复合装甲 三防装置 有 《印度时报》10月27日报道,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研发部主任塞尔瓦默希近日宣布,124辆国产“阿琼”主战坦克将在未来5至6个月内装备印度陆军。他说,目前已向陆军移交了小批坦克,124辆坦克预计在明年3月到4月间全部服役。塞尔瓦默希说,还有其他单位下了订单。这款坦克至今为止,未接到任何其他国家的订单, 性能缺陷印度陆军对阿琼坦克的评价不高,在样车鉴定报告中指出:“试验结果表明,阿琼坦克在设计和性能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验收条件”,“最糟糕的是发现设计阿琼坦克时未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养性”。报告中提出的主要具体问题是:(1)炮塔和车体设计不适于顺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驾驶员开窗驾驶时,炮塔转动会碰到头部;火炮处于正前方向时,驾驶员无法出入驾驶舱。 (2)火控系统的部件既未做到一体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3)炮弹装填速度慢得无法接受,例如装待发射弹一发需15s,装非待发射弹的时间更长。 (4)装填炮弹时火炮必须调到一定仰角,否则无法装弹。 (5)高射机枪由装填手在车外操作,操作高射机枪与装炮弹不能同时进行。 (6)炮塔中只有3发待发射弹,陆军要求至少有12发待发射弹。 (7)样车炮塔结构不合理,容易卡弹。 (8)样车重达52~60t,比原计划的45t增加太大,严重影响坦克的机动性并造成铁路运输困难和超过桥梁安全通过标准。 (9)乘员工作环境对发挥乘员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调节量小、坐着不舒服、乘员不易接近操纵设备。 动力缺陷 (10)在的野外测试中,“阿琼”主战坦克上安装的由德国制造的MTU838Ka-501发动机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国方面寻求帮助,以解决发动机方面暴露出来的缺陷。 (11)在野外测试中,“阿琼”主战坦克底盘采用的油气悬挂系统中的活塞杆也出现了失灵等故障。同时,“阿琼”主战坦克上的空气过滤器的早期报警装置也出现了故障。 发展历程2008年4月16日,印度国会的防务委员会提交的第29份报告中,引用一名印度军官的话说,“我们进行了冬季测试,这款坦克表现很差,共有4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印度斯坦时报的文章说,“阿琼”坦克正遭受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包括火控系统、悬挂系统,机动性也很糟糕。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阿琼”坦克,经过30多年的研制仍然没有达到预定的指标,不仅在时间上创造了3代主战坦克研制周期的世界之最,而且性能上甚至不如某些二代主战坦克,是足以哂笑大方的。 天价“阿琼”成训练坦克“阿琼”(Arjun)主战坦克是印度自行研发和制造的第三代坦克。1972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院就开始新型主战坦克方案研究。1974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研制该坦克,同时首次拨款1.55亿卢比。十年后的1984年3月,第一辆“阿琼”坦克样车制成,此时已支出3亿卢比。随后,该坦克研制计划一再延期,研制经费也一再追加,达29.20亿卢比,是第一次拨款的20倍。 到1991年底,印度陆军参谋长对“阿琼”大为失望,要求中止整个计划。然而已经骑虎难下,印度陆军只好重新颁发降低了的技术要求。但1995年的试验表明,“阿琼”连降低了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印度陆军称“阿琼”为“不适宜上战场”,并拒绝签发定型证书。 在1996年印度国庆检阅时,印度总理拉奥乘上一辆“阿琼”坦克,宣布研制成功,并在陆军的反对下,开始试生产第一批15辆坦克。但令人丧气的事实是,至今“阿琼”仍未能大批装备部队。印度国防部最终只好无奈地取消本土自行研发和制造的“阿琼”主战坦克成军计划,而已经生产的少量“阿琼”坦克将用于执行训练任务。“阿琼”坦克计划前后共耗资约35亿美元,最后却只得到了包括原型在内35辆均价高达1亿美元的训练坦克。 “万国”坦克“水土不服”印度政府制订“阿琼”计划的盲目乐观和无视本国工业基础,是导致研制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印度国防企业应当拥有很强的实力,但实际情况是,受技术过时、研发过程繁琐和装备政策偶然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多年来,印度武器装备采购主要依赖进口,其武器装备进口额在总采购额中的比例超过70%。 一些国外转让的技术还没吃透,就匆匆用在新坦克上,结果问题不断,最后只能用原产零件代替,从而造成“阿琼”进口零件占全车成本比例不断升高。“阿琼”坦克除了装甲与车载计算机系统外,其他的关键部件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观瞄系统、双向稳定器甚至机枪等都要进口,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部件往往“水土不服”,整合非常困难。“阿琼”原型车自制部件的比例为73%,但在实际生产时,进口部件比例高达60%,实际上沦为“万国”坦克。 美国作为工业强国,在研制M1主战坦克时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火炮要从德国引进。印度要想发展先进的第3代坦克,并实现主要部件国产化,只能从基础工业开始一项项填补空白。况且印度制定的技术指标很高,能达到这些指标的部件往往是核心机密,不太可能转让。这种眼高手低的状态注定了“阿琼”的失败结局。 无力执行,规划成“画饼”现代武器装备是国家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准的结晶,现代武器装备要有效发挥作用,主要不是靠单项优势,而是需要整个工业科技特别是军工系统的综合配套能力。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必须对武器装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搞好武器装备的规划。而印度战斗车辆研究院作为总体研制单位管理、规划与整合的能力十分薄弱。在制订总体方案时各设计单位之间就缺乏沟通和协调。此外,出于择优选用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印度经常刻意追求组件来源多样化,然而其低下的管理水平导致研制或采购的各种部件难以匹配。 在分系统方面更是缺乏沟通和有效管理,这在“阿琼”发动机的研制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印度原计划采用与美国M1坦克同级的1500hp燃气涡轮发动机,但在中途因故放弃。后来又计划使用印度自行研制的12缸气冷可变压柴油发动机,马力1500hp,但遗憾的是,该柴油机研制完成时,输出马力仅500hp,后来利用涡轮增压等方式进行改良,输出马力仍只有1000hp。使原型车成了“空心车”,拖延了研制进程。而主管部门也未严厉处罚发动机研制单位。 最后,印度只得从德国进口了42种不同的发动机与齿轮箱,并从中选用了MTU838Ka501型10缸柴油发动机套件作为首批“阿琼”原型车的动力系统。 印度军方再次订购124辆阿琼坦克印度陆军于2010年5月17日再次订购了124辆国产“阿琼”主战坦克。至此,印军方采购的该型坦克总量已达到248辆。 印度当地媒体报道称,印陆军之所以决定增购“阿琼”,主要是因为该型坦克在今年三月与俄制T-90的对比测试中胜出。在印军方组织的测试中,“阿琼”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均优于T-90。 负责研制“阿琼”的印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此前曾指出,军方的进一步订货将使得针对“阿琼”的改进工作能够持续下去。 虽然印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希望军方能采购更多的“阿琼”坦克,但印军方目前明显更青睐俄制的T-90。据悉,印陆军计划在最近几年内装备1650辆T-90。此外,印还引进了T-90的生产技术,首批在印国内生产的T-90将在最近几个月内交付军方。 印度陆军决定放弃阿琼主战坦克计划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已开始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按照计划,这种被称为FMBT(意为“未来主战坦克”)的新型装备将被用于替换刚刚开始服役的阿琼坦克和其他老式俄制坦克。 DRDO此举招致了印度纳税人和军方的强烈不满——DRDO耗时30余年研制成功的“阿琼”坦克只是在不久前才获得了印政府的订单,目前的采购总量仅为248辆。虽然此前“阿琼”在与俄制T-90的对比测试中意外胜出,但有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军方是迫于某些“亲阿琼”的政治家的压力才进行这一测试的。在这之前,“阿琼”坦克的性能一直为印军方所诟病,而T-90目前已被印陆军视为绝对的主力装备。需要提醒的是,尽管印度官方宣称“阿琼”坦克在测试中表现优于T-90,但其却并未公布正式的对比结果。 印度于4年前开始将俄制T-90作为陆军最主要的主战坦克。到2020年,印度将拥有2000辆经过现代化改进的T-72、超过1500辆T-90和数百辆其他型号的坦克(其中也包括“阿琼”)。这些坦克将使印度拥有欧亚大陆上除中国外最为强大的装甲部队。不过,由于中印接壤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喜马拉雅山区,那里并不适合坦克集群作战,因此,印度坦克力量的主要对手将是巴基斯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