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肾活检病理学 |
释义 | 肾活检病理学是用不同的方法取出一点活体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从而研究肾脏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医学课程,是肾脏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运用是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病理诊断。目前国内有关肾活检病理诊断的专著主要有邹万忠版和郭慕依版《肾活检病理学》。 概述肾活检通常情况下叫做肾穿刺。由于肾脏疾病的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许多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不完全一致。为了明确疾病的病因病理,进一步确诊患者所患的具体病种,这时就需要做肾穿刺活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设备的更新及操作技能的提高,经皮肾活检技术开展得较为广泛,它能直接观察肾脏病的肾脏形态学的改变,并能进行系列的观察。由于穿刺技术的改进,免疫组化技术和电镜的应用,其诊断的质量也大为提高。已成为对肾脏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对多种肾小球疾病病因、发展趋势等也做出了贡献。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做肾活检: 1.肾病综合征:当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不明,考虑是否继发于全身性疾病者; 2.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减退较快者,需要肾活检以确定其肾损害的病理类型。 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活检可发现炎症及免疫沉积物的形态及其程度,这对急进性肾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原发性急性肾炎或急性肾炎数月后不愈或肾功能下降。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见于成人者最好能在用激素前做肾活检以确定其组织类型,以免盲目使用激素引起副作用,特别是治疗无效者更要进行肾活检。 5.血尿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排除了非肾小球性血尿后,未能确立诊断者可考虑做肾活检,对于持续性血尿无临床表现以及血尿伴有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克者应做肾活检。 6.单纯蛋白尿持续时间较长而无任何症状者,采用肾活检可明确其病理类型,以利于用药及判断预后。 7.狼疮性肾炎、肾性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不明原因者可进行肾活检以帮助诊断。 当发生上述情况时,患者最好到医院去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主要是用于诊断狼疮肾炎,是了解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一种重要手段。近来年,由于肾活检技术的改进,经B超引导下肾活检术逐步得到了较广泛地开展。肾活检是确定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狼疮肾炎肾活检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判断病变的活动性和慢性变程度,以了解预后和指导治疗。 狼疮肾炎活动性病变已公认是指导积极强化治疗的指标。是积极给予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指标。例如①肾小球节段性坏死;②肾小球细胞明显增生;③基底膜铁丝圈样改变;④电镜发现内皮下及系膜区较多电子致密物沉积,核碎片较多及苏木素小体;⑤细胞新月体;⑥肾小血管病变;⑦间质广泛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 但如狼疮肾炎以慢性病变为主者,疗效较差。慢性病变的证据是:①肾小球硬化;②纤维新月体;③肾小管萎缩;④肾间质纤维化;⑤肾小囊粘连;⑥肾小管硬化。上述慢性化指标占优势者肾脏5年存活率明显低。 历史肾活检病理学是随着临床肾穿刺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丹麦的两位医师Iversen和Bran首先采用经皮肾穿刺技术,用于对肾病患者疾病的诊断,开创了肾活检病理学诊断的新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免疫学、免疫病理学和电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肾组织内沉积的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其他成分(如乙型肝炎病毒抗原、Ⅲ型胶原蛋白等)的抗体的商品化,以及肾穿刺技术安全性的大大提高,经皮肾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诊断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由此应运而生的肾活检病理学也成为现代病理学的一个新分支。 肾脏活检的病理检查需要多种病理学和免疫学乃至分子生物学方法,即不但要进行常规光学显微镜检查,还要有免疫荧光(包括IgG、IgA、IgM、C3、Cq、FRA)及多种特殊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在诊断方面应包括病理形态学诊断及病因学诊断两方面。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以获得各种不同时期和不同严重程度的肾脏疾病的标本,从而可对肾脏疾病进行精确的病理学分类,提供研究肾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条件。肾脏疾病的病理学分类已与临床密切配合,直接应用到了肾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另外,肾活检对移植肾肾功能损害的诊断和治疗也有很高实用价值。在肾脏病领域内病理与临床结合的诊断治疗水平,远远超过了单纯临床水平,因此肾活检在肾脏病学和肾脏病理学的发展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意义①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检验指标作出疾病的最终诊断。 ②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制订治疗方案。 ③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预后。 ④通过重复肾活检病理检查,探索肾脏疾病的发展规律,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正确,为治疗的实施或修改提供依据。 ⑤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进行肾脏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新的肾脏疾病,丰富肾脏病学。 图书邹万忠版(第1版)基本信息 书 名:肾活检病理学(第一版) 作 者:邹万忠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ISBN: 9787810718578 页数:263 字数:435000 开本: 16开 定价:198.00元 纸张:铜版纸 包装:精装 内容简介 肾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肾脏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病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前,肾活检的病理诊断已经形成了肾内科临床医生对肾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有关肾活检病理诊断的专著在国外已有多部,但在我国则很少,给临床和病理医生带来了不便,及时地编写具有我国特点的肾活检病理检查专著,帮助我国肾脏病临床和病理医生了解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编写这本专著的初衷。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开展肾活检病理检查已有近50年的历史,近几年每年均达千例以上,病例多,病种全,多年来造就了一支造诣颇深的肾活检病理医生和技术人员队伍,同时,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人才,本书的材料以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存档的肾活检病例为主,也取得了北京大学病理学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的大力支持。 本书以病理形态学为主,收集了珍贵的病理图片600余幅,其中部分模式图和罕见的病理图谱是相关作者和教授特别允许和馈赠的,均为珍贵的临床资料。本书侧重于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病理诊断中的鉴别诊断、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思维方法、病理学技术等,共分为19章,对肾活检常见活动中的问题都给予了解答,曾被评为“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获奖图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肾活检病理楦查在肾脏病学中的意义及其历史 第二章肾脏的胚胎发生、解剖和组织学 第一节肾脏的胚胎发育 第二节肾脏的解剖学 第三节肾脏的组织学 一、肾单位 二、肾小球 三、肾小管 四、肾间质 五、肾盏、肾盂和输尿管 六、肾血管 七、肾淋巴管 八、肾神经 第三章肾活植标本的处理和病理楦查方法 一、光镜检查 二、免疫病理检查 三、电镜检查 四、原位杂交 五、原位PCR 第四章肾活检病理楦查的常见病变 第一节肾小球的常见病变 一、肾小囊常见病变 二、足细胞(肾小囊脏层细胞)常见病变 三、基底膜常见病变 四、内皮细胞常见病变 五、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和血栓样物质形成 六、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七、系膜组织的常见病变 八、肾小球内细胞浸润 九、肾小球内细胞凋亡 十、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十一、肾小球硬化 十二、肾小球旁器肥大 十三、肾小球体积的变化 第二节肾小管常见病变 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和滴状变性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三、肾小管管型 四、肾小管上皮细胞色素 五、肾小管上皮细胞融合的多核巨细胞 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原微生物和包涵体 七、急性肾小管炎 八、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 九、急性肾小管坏死 十、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 十一、肾小管萎缩 十二、肾小管代偿肥大 第三节肾间质常见病变 一、肾问质水肿 二、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 三、肾间质肉芽肿 四、肾间质肿瘤细胞浸润 五、肾间质纤维化 …… 第五章肾脏疾病的病理孛分类 第亢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第七章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第儿章代谢异常导致的肾脏疾病 第九章异常球蛋白血症肾病 第十章肾小管疾病 第十一章肾间质疾病 第十二章肾小管间质肾病 第十三章血管牲疾病的肾损伤 第十四章先天性和遗传性肾疾病 第十五章其他肾脏疾病 第十六章肾移植病理学 第十七章其他疾病导致响肾损伤 第十儿章肾活检病理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基本分析方法 第十九章肾活检病理标本的制作方法 邹万忠版(第2版)基本信息 书 名:肾活检病理学(第2版) 作 者:邹万忠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ISBN:9787811167924 页数:306 字数:615000 开本: 16开 定价:228.00元 纸张:铜版纸 包装:精装 内容简介 《肾活检病理学》主要论述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和诊断要点。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补充和改动:①在王海燕教授主编的《肾脏病学》第三版编纂的基础上,对很多肾脏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适当地引入了本书。②作者又收集了很多有代表性的资料和图片,实验成功了一些实用的新的肾活检病理学方法,充实了新版内容,如一些遗传性和代谢性肾脏疾病的病理特点。③要求肾内科临床医生和肾活检病理诊断的病理医生在诊断肾脏疾病时,应有整体观念,为此,本书对第十七章做了较大的补充。④对第十八章肾活检病理诊断做了较大的修订。⑤增加了第十九章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的密切合作,并精选和补充了200余幅图片。 图书目录 第一章肾活检病理检查在肾脏病学中的意义及其历史 第二章肾脏的胚胎发生、解剖和组织学 第一节肾脏的胚胎发育 第二节肾脏的解剖学 第三节肾脏的组织学 一、肾单位 二、肾小球 三、肾小管 四、肾间质 五、肾盏、肾盂和输尿管 六、肾血管 七、肾淋巴管 八、肾神经 第三章肾活检标本的处理和病理检查方法 一、光镜检查 二、免疫病理检查 三、电镜检查 四、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查 五、原位杂交 六、原位PCR 七、其他应用肾活检标本进行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四章肾活检病理检查的常见病变 第一节肾小球的常见病变 一、肾小囊常见病变 二、足细胞(肾小囊脏层细胞)常见病变 三、基底膜常见病变 四、内皮细胞常见病变 五、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和血栓样物质形成 六、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七、系膜组织的常见病变 八、肾小球内细胞浸润 九、肾小球内细胞凋亡 十、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十一、肾小球硬化 十二、肾小球旁器肥大 十三、肾小球体积的变化 十四、不成熟肾小球 第二节肾小管常见病变 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和滴状变性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三、肾小管管型 四、肾小管上皮细胞色素 五、肾小管上皮细胞融合的多核巨细胞 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原微生物和包涵体 七、急性肾小管炎 八、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 九、急性肾小管坏死 十、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 十一、肾小管萎缩 十二、肾小管代偿肥大 第三节肾间质常见病变 一、肾间质水肿 二、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 三、肾间质肉茅肿 四、肾间质肿瘤细胞浸润 五、肾间质纤维化 第四节肾血管常见病变 一、细动脉硬化和玻璃样变性 二、小动脉硬化 三、小动脉内膜葱皮状增厚 四、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五、小动脉瘤形成 六、小动脉血栓形成 七、小静脉血栓形成 八、肾皮质坏死和肾梗死 第五章肾脏疾病的病理学分类 一、肾脏疾病病理学分类的基本原则 二、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分类 三、肾小管问质疾病的病理学分类 四、肾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分类 第六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和肾小球轻微病变 第二节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第四节膜性肾病 第五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一、IgM肾病 二、Clq肾病 三、C3沉积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四、寡免疫复合物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 第六节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第七节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第八节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第九节增生硬化性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第七章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狼疮性肾炎 第二节干燥综合征的肾损伤 第三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和重叠综合征的肾损伤 第四节IgA肾病 第五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第六节肝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第七节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和Goodpasture综合征 第八节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甲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二、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四、分流性肾炎 五、病毒感染与肾病 (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cisCVirusassoclatednephntls)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导致的肾病和肾小球肾炎 (四)腺病毒感染与肾病 (五)水痘-带状疤疹病毒感染与肾病 (六)微小病毒B19感染与肾病 (七)汉坦病毒感染与肾病 (八)EB病毒感染与肾病 (九)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肾病 (十)多瘤病毒感染与肾病 (十一)SARS病毒感染与肾病 第八章代谢异常导致的肾脏疾病 第一节糖尿病导致的肾损伤 第二节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 第三节脂蛋白肾小球病 第四节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第五节高尿酸肾病和痛风肾 第六节高钙血症性肾病 第七节高草酸尿症肾病 第八节胱氨酸血症肾病 第九节糖原沉积症肾病 第九章浆细胞病与异常球蛋白血症肾病 第一节浆细胞病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性肾病 一、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和特性 二、浆细胞病所产生的球蛋白 三、浆细胞病的分类 四、单克隆球蛋白沉积性肾病或异常蛋白血症肾病 五、异常蛋白血症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轻链肾病 第三节重链沉积肾病 第四节轻链和重链沉积肾病 第五节巨球蛋白血症肾病 第六节淀粉样变性肾病 第七节纤维样肾小球病 第八节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 第九节冷球蛋白血症肾病 第十章肾小管疾病 第一节高渗性肾病 第二节低钾血症肾病 第三节急性肾小管坏死 第四节急性肾小管坏死中的细胞凋亡 一、病理表现 二、细胞凋亡在急性肾小管坏死中出现的机制和意义 第五节肾小管萎缩和代偿肥大 第十一章肾问质疾病 第一节肾盂肾炎 第二节反流性肾病 第三节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第四节肾脏软斑病 第五节肾脏结核病 第六节肾脏结节病 第七节肾脏的其他肉芽肿样病变 第八节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第九节干燥综合征肾损伤 第十节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伤 第十一节巴尔干肾病 第十二章肾小管问质肾病 第十三章血管性疾病的肾损伤 第一节肾梗死 第二节缺血性。肾病 第三节肾的胆固醇栓塞 第四节结节性多动脉炎 第五节血栓性微血管病 一、一般病理表现 二、以血栓性微血管病为病理特点的肾脏疾病 (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 (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Inbocytopenicpurputa,TTP) (三)恶性高血压病(realignanthypertensionandmalignanlnephrosclerosis) (四)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clerosis) (五)妊娠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pregnancy-relatedTMA) (六)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ssociatedTMA) (七)恶性肿瘤和化疗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cancerandchemotherapy-associatedTMA) (八)移植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transplantation-associatedTMA) (九)艾滋病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HIV-associatedTMA) 三、鉴别诊断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六节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 一、一般病理表现 二、几种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肾损伤 (一)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tis,MPA) (二)Wegener肉芽肿(Wegenergranulomatosis,WG) (三)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或ChurgStrauss综合征(allergicgranulomatosisangitis,Churg-Strausssyndome,CSS) (四)其他疾病伴发的ANCA相关性多血管炎 三、鉴别诊断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七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八节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 第九节先天性紫绀性心脏病肾病 第十节肾静脉血栓形成 第十一节肾皮质坏死 第十二节止痛剂肾病和肾乳头坏死 第十四章先天性和遗传性肾疾病 第一节Alport综合征 第二节薄基底膜肾病 第三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指甲-髌骨综合征 第五节Ⅲ型胶原肾小球病 第六节纤连蛋白肾小球病 第七节Fabry病肾病 第八节卵磷脂胆固醇转酰酶缺乏肾病 第九节高雪病肾病 第十节尼门-皮克病肾病 第十一节镰状细胞肾病 第十二节尿黑酸病性褐黄病肾损伤 第十三节肾脏囊肿病 一、婴儿型多囊肾 二、成人型多囊肾 三、肾消耗病(幼年肾单位肾痨-髓质囊肿病) 四、髓质海绵肾 五、后天获得性肾囊肿病 六、肾发育不良 第十五章其他肾脏疾病 第一节巴特尔综合征 第二节放射性肾炎 第三节特发性毛细血管内皮病 第十六章肾移植病理学 第一节肾移植的排异反应 一、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分类 二、病理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肾移植排异反应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肾移植排异反应治疗中的合并症 一、环孢霉素肾毒性(cyclosporinenephrotoxicity) 二、FK506肾毒性 三、感染 四、移植后淋巴增生异常(posttransplantlymphoproliferativedisorders,PTLD) 第三节移植肾的肾病复发 第四节移植肾的肾病再发 第五节移植肾的其他病变 一、急性肾小管坏死 二、下尿路梗阻 三、移植肾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TMA) 四、缺血再灌注对移植肾的损伤 第六节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肾损伤 第十七章其他疾病导致的肾损伤 第一节恶性肿瘤与肾病 一、肾脏的原发性肿瘤 二、恶性肿瘤肾转移 (一)实体性肿瘤的肾转移 (二)肾的淋巴和造血系统肿瘤和肾转移 三、恶性肿瘤的免疫介导的肾损伤 第二节Castleman病与肾病 第三节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与肾病 第四节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肾病 第五节牛皮癣与肾病 第六节甲状腺疾病与肾病 第七节肝脏疾病与肾病 第八节胸腺与肾病 第九节血液透析与肾病 第十八章肾活检病理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基本分析方法 第十九章肾活检病理诊断中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的相互配合 一、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二、对肾活检病理医生的要求 三、积极开展临床病理讨论(CPC) 第二十章肾活检病理标本的制作方法 第一节光镜标本的制作与染色 一、固定 二、脱水 三、透明 四、浸蜡 五、包埋 六、切片 七、染色 第二节免疫荧光检查标本的制作 一、直接免疫荧光法 二、间接免疫荧光法 第三节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法 第四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标本的制作与染色 一、直接法和间接法 二、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 三、ABC法 四、SP或LSAB法 五、EnvisionSystem二步法 第五节透射电镜检查标本的制作 一、取材 二、固定 三、脱水 四、浸透 五、包埋 六、切片 第六节石蜡包埋组织透射电镜标本的制作 第七节免疫电镜标本的制作 索引 郭慕依版基本信息 书 名:肾活检病理学 作 者:郭慕依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8-1 I S B N:9787309054552 版 次:1 页 数:800 字 数:476000 开 本:16开 纸 张:铜版纸 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发生于人体的各种肾病,尤其是临床肾内科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等。全书提供了由作者本人收集、可供病理学诊断作鉴别用的370余幅典型图片,十分有助于潜心研究肾病临床和病理工作者的学习和掌握,是一本供医学院校师生、肾病临床和病理工作者参考的极有价值的专著。 作者简介 郭慕依,男,生于194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院院长兼病理学教研室主任。擅长肾活检病理学诊断,其中肾炎和肾小球硬化机制的研究获国家以及教育部和卫生部科技进步奖7项;主持和完成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科研基金12项,至今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实用外科病理学》、《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彩色图谱》等著作,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图书前言 肾活检病理学是随着临床肾穿刺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丹麦的两位医师Iversen和Bran首先采用经皮肾穿刺技术,用于对肾病患者疾病的诊断,开创了肾活检病理学诊断的新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免疫学、免疫病理学和电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肾组织内沉积的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其他成分(如乙型肝炎病毒抗原、Ⅲ型胶原蛋白等)的抗体的商品化,以及肾穿刺技术安全性的大大提高,经皮肾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诊断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由此应运而生的肾活检病理学也成为现代病理学的一个新分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肾穿刺技术也为我国临床医师采纳和应用,肾穿刺病例数逐年增多,肾活检病理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北京大学医学部邹万忠教授主编的《肾活检病理学》也公开出版。然而,我国的肾病理学,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专职肾病理工作者队伍尚未形成、肾穿刺组织的常规检查不够规范、病理与临床的密切联系与配合做得不够,尤其是对肾穿刺患者的跟踪随访或进行重复活检的病例数甚微,这些都是阻碍我国肾病理学发展的不利因素。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专职从事肾活检病理诊断工作,尤其从1993年起,实施对每一例肾穿刺病例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结果的对比观察,继而发出诊断报告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病理学诊断的正确性及与临床表现的符合率。以此为基础,萌发了撰写本书的念头,现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资料整理和撰写,一本全部由国内资料写成的《肾活检病理学》终于公开出版了。尽管本人为此竭尽了全力,但毕竟因时间匆促、水平有限,存在缺点或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同道们批评指正。 本书是我与同事们多年来通力协作的劳动结晶。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几十年的同事张秀荣副主任技师,她以精湛的病理技术,完成了每一例肾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从而为正确的病理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我还要感谢张志刚教授完成了本书部分章节(肾小球硬化发生机制)的编写和图片的收集及制作,感谢刘晔博士完成部分彩色图片的制作,感谢刘学光、吴慧娟、赵仲华、刁自强、徐辉、李文彦等同事,分别在图片采集、组织切片、电镜技术和照片冲放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制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完成本书出版的心愿是无法实现的。 郭慕依 写于2007年8月 图书目录 第一章肾的基本知识和病理学检查 第一节肾解剖学和组织学 第二节肾炎的发病机制及肾小球炎症的基本病变 第三节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肾穿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第二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轻微病变性肾炎 第二节局灶节段性肾炎 第三节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章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lgA肾病(包括紫癜性肾炎) 第二节狼疮性肾炎 第三节抗肾小球基膜抗体病 第四节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肾病 第五节某些感染性疾病中的肾病 第四章血管源性肾病 第一节血管炎合并的肾病 第二节血栓性微血管病 第三节良性高血压病 第五章代谢病中的肾小球病 第一节糖尿病肾病 第二节肾淀粉样变性病 第三节致密沉积物病 第四节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病 第五节脂蛋白肾小球病 第六节副蛋白血症性肾病 第七节免疫类晶体(纤维性)肾小球病 第六章遗传性和先天性肾病 第一节遗传性肾小球病 第二节遗传性代谢病中的肾病 第三节肾先天性囊肿 第七章肾小管-间质病 第一节急性肾小管坏死 第二节小管一问质性肾炎 第八章肾移植病理学 第一节移植肾排异反应 第二节免疫抑制药诱导的肾损害 第三节移植肾复发病和新发病 第九章肾肿瘤 第一节良性肿瘤 第二节恶性肿瘤 英·中文名词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