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隐白穴
释义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要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基本信息

【定位】

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红白交处。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证。

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③癫狂、多梦等神志疾患。

④惊风;⑤腹满,暴泄。

【操作】

浅刺0.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配大敦治疗昏厥。

【备注】井穴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功效: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

操作

浅刺0.1寸。

古代记述:腹胀,逆息,腹中有寒气,气喘,肠热暴泄,膈中闷,呕吐不欲食饮,热病衄血不止,烦心善悲,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梦魇不宁,女子月事过时不止,崩漏,吐血,大小便皆血,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男隐卵大{94}病,小儿客忤,慢惊风,癫狂。

近人报道:月经过多,子宫痉挛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配大敦治疗昏厥。

方例

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隐白、大敦。

衄血剧不止:隐白、委中。不得卧:隐白、天府、阴陵泉。

吐衄血:隐白、脾俞、上脘、肝俞。

便血:隐白,足三里。

月经过多:隐白、气海、血海、三阴交。

解析

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2)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穴。阴,地部也。白,气也。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隐白穴意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文献摘录

《灵枢·本输》:“足大指之端内侧也”;

《灵枢·热病》:“去爪甲如薤叶”;即足大趾趾甲廊内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甲乙经》:“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

《杂病穴法歌》:“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

现代报道摘录

功能性子宫出血

用三棱针点刺隐白、大墩穴出血2-3滴,每日或间日1次。另有报道,艾条温和灸隐白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3-5次,有较好疗效。

婴幼儿腹泻

三棱针点刺隐白穴,放血7-10滴,左右交替,每日1次。

急性鼻出血

取隐白配合上星,用强刺激手法,疗效较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