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银环蛇 |
释义 |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中文名称:银环蛇 外文名称:Bungarus multicinctus 别称:白带蛇 白节蛇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 纲:爬虫纲 目:有鳞目 科:眼镜蛇科 属:环蛇属 种:银环蛇 分布区域: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以及缅甸、老挝 英文名:Narrow-banded krait 物种信息中国银环蛇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腹鳞203~221,躯干部环纹31~50个,尾部8~17个,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以及缅甸、老挝;银环蛇云南亚种,腹鳞213~231,躯干部环纹20~31个,尾部7~11个,仅产于中国云南西南部。全长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面全为白色。背鳞通身1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全为单行。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卵生。5~8月产卵,每产5~15枚,孵化期1个半月左右。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怯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地方名银脚带,银包铁,过基甲(两广),白节蛇,簸萁甲(福建),雨伞蛇,百节蛇,白节仔(台湾),手巾蛇(福建,台湾),百步梯,吹箫蛇,竹节蛇(江西),寸白蛇(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四时八节,银报应,甲带(湖南),节节乌,洞萧蛇(福建,湖南,江西),金钱白花蛇等等. 种下分类银环蛇有2个亚种:1.银环蛇指名亚种 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ht,1860 特征:白色横纹较多,25-50+7-18. 2.银环蛇云南亚种 Bungarus multicinctus wanghaotingi Pope,1928 特征:白色横纹较少,22-28+7-8. 分布:云南西南部.国外见于缅甸,越南北部以及老挝. 毒性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强烈,是毒蛇中毒性最强的一种。 银环蛇具有α-、β- 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 形态特征银环蛇头呈椭圆形,身长0.6~1.2米,背部黑白相间的横纹,腹面、上唇、颈部均呈乳白色,尾梢细长。银环蛇腹面白色。背鳞通身15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生活在平原、山地或近水沟的丘陵地带,常出现于住宅附近。昼伏夜出,喜横在湿润的路上或水边石缝间捕食黄鳝、泥鳅、蛙类或其他蛇。卵生,产卵4~18个。银环蛇是神经性毒的毒蛇,毒腺小,但毒性剧烈。性情温顺,动作迟缓,若不过重触它,一般不会咬人。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生活习性银环蛇夜晚活动,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银环蛇适合温度23--30度,有冬眠习性,此时提供半切花盆或挂盆作为隐蔽的地方供其冬眠,窝内铺上厚的落叶,水盆也是必须的,天气温暖时候可能会出来喝水,也可以保持窝内有一定的湿度。银环蛇虽为毒蛇,但性情温和,除非遭受攻击,否则不会主动攻击。 喂养繁殖喂食时间应选择在晚上,一星期喂1—2次,排便后一天喂最好。新到的蛇应该让它有两到三天的适应期。食物方面,乳鼠是首选,其次是泥鳅,银环蛇非常神经质,吃饱后2天内不能骚扰,否则呕吐的机率非常高。开食后可以提供不同的食物,例如黄鳝、小蛇、蛙等。银环蛇的繁殖期在每年的8-9月,春末到夏天产卵,每次产卵数约为3-20枚,孵化期约1.5个月。 人工饲养蛇场建造选僻静、地势较高、近水源处,建2米以上围墙,墙基深0.5~0.8米,用水泥灌注,内壁涂抹水泥,磨平滑,涂黑或草绿色,不能漆成白色,以防盛夏反射阳光,四周砌成圆弧形防止外逃。蛇场应坐北向南,避免严冬北风倒灌蛇窝。整个蛇场地面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大雨时排水。围墙大门设两层, 内门开向场内,外门开向场外。场内设蛇窝、水池、水沟、饲料地、产卵室及活动场。适当栽些花草和小灌木,并堆放石块,有利于夏季遮阴降温和蛇蜕皮,蛇场应保持干净、潮润、阴凉和卫生。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蛇场可以饲养150~200条银环蛇。具体要求如下。(1)蛇窝。设在大门对面地势高处,窝内地面要高于窝外地面10匣米左右,地面铺砖头或用水泥砌平,然后用砖砌成高15厘米,长、宽各20厘米见方的蛇室共计150格,格与格之间要留口相通,格上盖移动木板,以便观察和工作,中间留一条宽1米左右的通道。蛇窝四周用砖砌成20厘米厚、1.2米高的墙,再在墙上架设10厘米厚的水泥板,最后,在水泥板上覆盖1米厚的泥土。除蛇窝门边外,其余三面也要堆上0.5米厚的泥土使外形呈土包状。蛇窝内高1.2米、宽5米左右,纵深6米左右。通道出口处设一扇底部有空隙(大小可供蛇自由进出)的门,人可进入蛇窝,通道两侧各有一条相连通的水沟,水沟两头分别连接水池和饲料池,银环蛇可自由顺着水池饮水、洗澡或到饲料池捕食。 (2)水池。紧挨蛇窝,位置高于水沟,面积约5平方米,池深40厘米,保持水质清洁和一定水位,池边种小灌木遮阴或搭凉棚,使池水常年凉爽。水池和水沟连接处做一道闸门,晚上拉开闸门,水池中的水便可沿水沟注入饲料池。池中种植水草,放养蛙类。 (3)饲料池。面积5平方米左右,上搭一凉棚,凉棚下装一小黑光灯来诱聚昆虫供蛇捕食。饲料池水位要常年保持在10厘米左右,底部用金属筛遮拦的水管通往蛇场外,用以更换池中之水。 饲养管理种蛇以500克左右的青年蛇为佳,按雌、雄10 :1的比例混合饲养。蛇的食量不大,一条蛇1年约吃食1~2千克,主要以水蛭、黄鳝、泥鳅为食。每天傍晚在银环蛇出窝前把少量的黄鳝、泥鳅等放入饲料池中,饲料量以吃完为准。一般50克小泥鳅可供10条蛇吃一餐,平时可多捕些蛙类等放入蛇场内,让蛇自由捕食。蛇只吃活食,不吃死食,池中死物应捞出。5月初蛇出蛰需大量养分补充身体,11月蛇入蛰之前需积累养分准备冬眠,这两个月应尽量做到多喂、饱喂,是养好蛇的关键阶段。蛇类最适温度是18~28℃,10℃以下入蛰冬眠,5℃以下会冻死。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温,在蛇室盖板上覆盖20厘米厚的稻草,密闭通道门,并将蛇室中垫上干草、纸屑、麻袋。 蛇卵孵化银环蛇从6月下旬开始产卵,7月为高峰,8月上旬停产。期间,如果发现快要产卵的母蛇应及时放入产卵室中,待其产完卵再把母蛇抓回蛇窝,拣出蛇卵进行人工孵化。方法是:将一大水缸刷净,放在阴凉干爽的房间内,缸内装入半干半湿的碎泥、松土或细沙,再把蛇卵放在上面,横卧(绝对不能竖放),摆放3层放平,最后在卵上覆盖一层稍湿润、干净的稻草,每日翻蛋1次。孵化期间温度以20~27℃、空气相对湿度50%~70%为宜。孵化期42天。 饲养环境银环蛇喜欢阴暗潮湿,饲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通风、水的清洁和提供卫生的食物,否则会得口腔溃疡和皮肤疾病。银环蛇晚上非常活跃,在箱中往往会用顶箱应该用吻端,所以很多用箱养的银环蛇会出现吻端破损的情况,应该注意。建议用较大的饲养箱,箱的长度最好与它体长同等或以上,较稳定的个体可以用其体长三分之二的饲养箱。 配合其喜爱阴暗潮湿的酸性低材环境,可以在饲养箱中放置沉木或石块供起躲藏,或者铺少许落叶苔藓保持潮湿,并提供其游泳的水容器。酸性底材对银环蛇极其重要,也是引诱它开食的关键之一,当然,也有人铺报纸照样开食,但银环蛇讨厌报纸的油墨味,可能不久会出现突然拒食,所以不建议单一用报纸做底,应该在报纸上面加上干落叶,再添加一个保湿盒的方式让它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自己选择干或湿。 安全措施银环蛇是我国毒性最强的毒蛇,危险性极高,而且平时看似很温顺,使人放松警惕,但银环蛇咬人时从不警告。 1.无论它们显得多温顺,都不建议直接用手去抓弄它们。 2.尽量避免它的头部正对你的手,它可能会突然一口。 3.工具:一把蛇钩, 一只蛇夹, 一副厚厚的皮手套, 及一个牢固的饲养箱,如果有条件应该备有抗蛇毒血清。使用蛇钩时, 手务必在蛇攻击范围之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