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虱病 |
释义 | 虱病是由虱子引起的皮肤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阴虱是虱病的一种,是由寄生在人体阴毛和肛门周围体毛上的阴虱叮咬附近皮肤,而引起瘙痒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通常由性接触传播为主,常为夫妇共患,而以女性为多见。中医推荐纯中药制剂的虱 立 净 舒治疗。 病因一般讲阴虱病有三个传染途径,即性接触传染、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三种。而通过性接触传染的阴虱病最常见,约占95%以上。 1、性接触传染:性行为时常造成阴虱寻找新的宿主的机会,传染于新的宿主,故阴虱病常在性乱者之中流行。 2、直接接触传染:指的是非性接触的其他直接接触性传染。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住房拥挤,卫生条件差,与患有阴虱病的患者同床共寝,密切接触,也可传染该病。 3、间接接触传染:阴虱、虱卵常随着阴毛的脱落而污染内裤、毛巾、床单、马桶等,其他人接触阴虱污染的这些物品而受到传染。 病原体阴虱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体外寄生虫——阴虱。在人体寄生的虱子有3种,即头虱、体虱和阴虱,它们的寄生部位、生活习性和外观形态略有不同。阴虱也称之为耻阴虱。阴虱体形小而扁平,呈浅黄色或茶褐色的小斑点,肉眼可看见,平均长约1~2mm(芝麻大小),雌阴虱体长1.5-2.0毫米,雄阴虱体长0.8-1.2毫米。肉眼看阴虱是一个个灰黄色的小粒,一时往往难以发现。阴虱有三对足,前足细长,后两对足较宽有勾形尖刺,形状狠猛,胸腹部相连,腹短宽似螃蟹。阴虱不躲藏在人的衣缝内,它的巨爪紧握人的阴毛,偶然能寄生在腋毛、眉毛及睫毛上。借助其大爪抓住毛干,活动力较小,常将嘴部(喙器)埋于皮肤、毛囊、毛干部或紧贴于皮肤。不爱活动,平常每天最多活动10mm,常用爪勾挂于毛根上。以人的血液为营养,一天吸血4-5次。进食前的阴虱是灰白色,进食后变成铁锈色。吸取血液时把人的皮肤咬伤,又将其有毒唾液注入人体,还边吸血边排粪,故引起阴部皮肤瘙痒及炎症反应。 人的体温适合阴虱生长。自然条件下,雌虱的平均寿命为35天,繁殖力较强,在此期间产卵约50个,一个雄虱能使多个雌虱受精。产卵于人的阴毛根部,其卵可牢固地粘附在阴毛上,不容易洗掉或刷掉。虫卵也附着在人的阴毛上,为铁锈色或淡红色的小粒,由卵孵化出若虫,若虫再发育成成虫,发育一代约需20天左右,成阴虱的寿命约一个月左右。一个人身上可带几百个虫卵,虫卵的孵化时间为8-9天。 阴虱的幼虫和成虫都依靠吸人血为生。阴虱一般不离开阴毛部,只有当性交时阴虱才离开原宿主,传染于新的宿主。阴虱也同其他虱病一样,还可传播回归热及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临床表现阴虱病主要是由阴虱虱虫引起的,阴虱聚居在阴部及会阴毛上,具有一定的游移性,阴毛部位及其附近瘙痒,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或继发脓疱疮、毛囊炎等感染,有时被咬处见黄豆大或指甲大青斑,即刚灰色色素性小斑点,一般不超过1cm直径,这种斑点可能是皮肤对阴虱涎液的过敏反应,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阴虱吸血时,唾液进入血液而使血红蛋白变色,虱咬处微量出血,该处变为青斑。杀灭阴虱后,青斑可继续存在数日。在毛囊口可找到阴虱,毛干处可找到铁锈色虱卵。 如果穿白色底裤,每天可在底裤上看到铁锈色颗粒。 主要的发病部位在阴毛区和肛周附近,也可见于腋毛、胸毛区。常见的自觉症状为剧烈瘙痒,搔抓后常引起抓痕、血痂,或继发脓疱疮及毛囊炎等细菌感染。偶然可见灰青色或淡青色斑疹,其直径约0.5cm,指压后不褪色,不伴瘙痒,常见于股内侧、下腹部和腰部。这是因为阴虱在吸血时,唾液进入血液而使血红蛋白变性所致。杀灭阴虱后,这种青色斑可持续存在数月之久。 根据有性接触史或其他感染史,阴毛区瘙痒,皮损主要为抓痕、血痂、继发性脓疱疮、毛囊炎或灰青色或淡青色斑等可作出诊断。在耻骨部皮肤或阴毛区查见阴虱或虱卵即可确诊。 传播途径阴虱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由于阴虱离开人体可以存活一到两天,传染性极强,部分患者由于出差住旅店,公共浴池,游泳池,公共坐便器等都可以导致感染,这些统称为间接感染,直接接触感染,夫妻双方以及性伴侣在一起生活都可以感染阴虱病,所以发现以后最好夫妻双方同时治疗避免反复感染。 一般讲阴虱病有三个传染途径,即性接触传染、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三种。而通过性接触传染的阴虱病最常见,约占95%以上。 1、性接触传染:性行为时常造成阴虱寻找新的宿主的机会,传染于新的宿主,故阴虱病常在性乱者之中流行。 2、直接接触传染:指的是非性接触的其他直接接触性传染。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住房拥挤,卫生条件差,与患有阴虱病的患者同床共寝,密切接触,也可传染该病。 3、间接接触传染:阴虱、虱卵常随着阴毛的脱落而污染内裤、毛巾、床单、马桶等,其他人接触阴虱污染的这些物品而受到传染。 病因学虱根据其形态和寄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头虱(headlouse),体虱或衣虱(bodylouseorclotheslouse),阴虱(pubiclouse)三种。分别寄生在人的头发、内衣和阴毛上。均吸人血而生活,同时放出有毒的唾液,叮剌及毒液均能引起瘙痒性皮炎。衣虱传染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及战壕热。 阴虱一般不散布传染病,但个别报告在某种 情况下,有传染斑疹伤寒的可能。阴虱较人头虱及人体虱宽短,雌虱体长1.5×2.0mm,雄虱体长0.8×1.2mm,有足三对,前足细长,其余两对有钩形巨爪,胸腹相连无明显分界,腹部短宽,略似螃蟹,通常以巨爪紧握住阴毛和肛毛。而播散到腋毛,眉毛或睫毛上不多见。一般是抓住附近毛发而用口器吸血,也可爬伏在皮肤上而像灰黄色小粒,一般限于阴毛或下腹部,虱卵斜伏在阴毛上。为铁锈色或淡红小粒,有时似点状血痂,容易与白色的头虱卵鉴别。 阴虱畏光喜阴处,昼夜均能活动,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静伏不动。雌、雄成虫,交配后24小时内受精,雌虫开始产卵。阴虱产卵少而小,至其死亡前24-48小时,大约每日产卵3个,一生产卵约50个,成虫生活时间约为30天,脱离宿主24小时内死亡。虱为不全变态,生活史中有卵,若虫及成虫三期,整个生活周期均在宿主身上完成。雌虫产卵时分泌胶液,使卵牢固地粘附在毛发或织物纤维上。 虱类为不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中有卵、幼虫和成虫三期,卵白色,俗称虮子,粘附于毛发或纤维上。若虫从卵中孵出,外形似 成虫,但较小,色淡,9天后若虫发育为成虫。在温度29-32℃、湿度76%的环境条件下,虱生活史周期为23-30天,阴虱约为34-41天。雌性虱寿命30-60天,阴虱不到30天;所有种类的虱子雄性寿命均较短。 虱类不耐饥,当吸不到血时,最多能活10天。虱类对温度和湿度都极为敏感,既怕湿又怕冷,0℃以下不活动,10℃时慢慢爬行,30℃时非常活跃,44℃则很快死亡,寄生于动物体的虱类只适应正常动物体表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情况下不会离开动物体,阴虱离开动物体后两天即会死亡。 阴虱病多发生在那些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拥挤的人们身上。阴虱通常由性接触传播,夫妻往往同患阴虱病,因此,阴虱病也属于性传播疾病。此外,它也可以通过内裤,床垫或坐式便器间接传播。近年来还发现有人因穿短裤骑马而传染阴虱的。 本病在美国、西欧流行,主要由性行为传播,特别是未婚青年,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从15-19岁。中国农村,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农村更多见,但常见的是体虱与头虱,个别也有阴虱,其流行原因主要因为卫生条件差所造成,但性病的复燃,阴虱的传播也不能除外性的接触传染。 预防预防阴虱病首先是要杜绝卖淫嫖娼和性乱,还要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如发现阴虱病人除及时治疗外,还应追踪传染来源,特别是对其性伴侣,应予以检查治疗。对病人使用的衣物、床上用品和污染物应煮沸灭虱或用熨斗熨烫。 治疗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治疗方案须个体化;规则治疗并随访;追查传染源,进行检查和治疗;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治疗方案(1)一般疗法:剃除阴毛,内衣、内裤、月经带及洗浴用具应煮沸消毒,保持清洁卫生。患者应避免性生活,以免传染他人。外用药物擦拭患处。 (2)药物治疗: 1. 林旦(1%)(γ-六氯苯,γ-666):剂型有洗剂、香波和霜剂。该药有杀灭阴虱成虫和虫卵的作用。使用方 法是将该药涂于患处,8h后洗净药物,观察3~5天,如未愈,可重复治疗1次。因该药过度吸收后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甚至有报道林旦(γ-666)对人造血干细胞有毒性,故该药应禁用于孕妇、儿童、患处大片表皮脱落和阴囊上有多个皮损者。 2. 马拉硫磷洗剂:该药有杀灭阴虱成虫和虫卵的作用。使用方法是将该药涂于患处,8~12h后洗净。 3. 扑灭司林(1%):使用该药对感染部位充分洗涤后10min再用温水慢慢洗净,观察7~l0天,如未愈,可重复治疗1次; 4. 硫磺软膏(6%):局部涂搽,2次/d,连用l0天为一疗程。该药适用于婴儿。 5. 25%苯甲酸苄酯乳剂:外用,应隔天洗浴,并于1周后重复1次。 6. 中药靓肤膏也可彻底根除。 7、(1)对症疗法:若瘙痒剧烈可用抗组胺剂以缓解瘙痒。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应用抗生素。 (2)性伴侣的处理:患者的性伴侣也应接受检查,必要时进行治疗,以防再感染。 阴虱病的症状阴虱的临床症状: (1)瘙痒:瘙痒是主要的症状,但是瘙痒的程度则因人而异。瘙痒是由于阴虱用爪勾刺向皮肤打洞或穿洞,虱觜叮咬和注入唾液时才发生瘙痒。阴虱在吸血时注入唾液是因为唾液能防止血液凝固,有利于吸血。阴虱每天吸血数次,故瘙痒为阵发性的。 (2)皮疹:在阴虱叮咬处常有微孔(肉眼看不见),局部发红,有小红斑点,其上有血痂;微孔处约经5天,局部产生过敏反应,常隆起出现丘疹。因搔抓常出现感染,见脓疱、渗液、结痂。 (3)青灰色斑:在患处附近可见到0.2~2cm大的青灰色斑,不痛不痒,压之不褪色,可持续数月,这种青灰色斑也可见于胸腹部、股内侧等处。这种青灰色斑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阴虱叮咬时的唾液进入血液所引起有关。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