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火 |
释义 | 阴火是磷火的俗称,又叫鬼火,磷化氢燃烧时的火焰。磷与水或碱作用时产生磷化氢,是无色可以自燃的气体。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的磷化氢,并自燃。夜间野外有时看到的白色带蓝绿色的火焰就是磷火。 阴火的温度并不高,磷化氢燃点很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会燃烧起来。磷化氢产生之后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 历史夏天夜晚,郊原旷野或古古坟地附近,有时会出现蓝绿色的火焰,若隐若现,飘忽不定。过去在农村有这样一种传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鬼害怕光,所以白天不敢出来,只在晚上出现。在坟地或荒野,有时在夜里会出现一团团绿幽幽或浅蓝色的火焰,跳跃不定。更奇怪的是:它会跟着人走,你停它也停下,你跑它也跟着你跑。迷信者就说这是“鬼”在夜间出门照路的“鬼火”,还把“鬼火”添枝加叶地说成是什么阎罗王出现的鬼灯笼,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也常常谈到“鬼火”。 阴火产生其实,这是由磷元素引起的。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死后就是郊野中的兽骨、坟墓中的人骨)含有磷,这些磷既不是白磷,也不是红磷,而是以磷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当人、兽死后被埋在地里,尸体腐烂,磷化合物长期被烈日灼晒、雨露淋洗后逐渐渗入土中,发生分解形成磷化氢。磷化氢气体有好多种,其中有一种叫做“联磷”,它和白磷一样,在空气中会自燃烧。这种气体从地里泄漏出来,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由于夏天的温度高,易达到磷化氢气体着火点而自燃,产生蓝绿色的微弱火焰,“鬼火”出现了。其实,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有磷化氢冒出,只不过白天日光很强,看不见“鬼火”罢了。这就是为什么夏夜在墓地里常看到“鬼火”了。 那为什么“鬼火”还会追着人“走动”呢?大家知道,在夜间,特别是没有风的时候,空气一般是静止不动的。由于磷火很轻,如果有风或人经过时带动空气流动,磷火也就会跟着空气一起飘动,甚至伴随人的步子,你慢它也慢,你快它也快;当你停下来时,由于没有任何力量来带动空气,所以空气也就停止不动了,“鬼火”自然也就停下来了。这种现象决不是什么“鬼火追人”。 其实,鬼火之说并非中国独有。磷是德国汉堡的炼金家勃兰德在1669年发现的,“磷”的希腊文原意就是“鬼火”。 “阴火”一词在中医里,是李杲脾胃学说中存于人体内与元气相互制约的物质。 小说图书概况书 名:阴火 作 者:(日)太宰治 著,郭永钦 译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5-1 版 次:1 页 数:294 字 数: 印刷时间:2010-5-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46326184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太宰治,日本“无赖派”文学魁首、成就最高之人,在日本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其作品对日本人心灵的影响延及至今。 本书中的《阴火》讲述了一段畸恋的土崩瓦解。本书还收录了他的短篇小说《列车》、《鱼服记》、《叶》、《猴岛》、《地球图》、《猿面冠者》、《逆行》等十一篇。 内容简介总有一群不幸的人们,免不了对恨得牙痒痒的异性关注有加。那男子固然如此,女的亦如出一辙。今日早些时候,女子到那男的家里拜访,没来由地嘲讽起他往昔的言语。这侮辱使他决意反击,而她对此早有准备。男子被逼上绝路,只气得全身发抖,更促使这畸恋土崩瓦解。男子几乎失去了理智,直至两人最后清醒过来,才切实感受到双方的真情不再。 这样的两人,虽一直并肩走着,却都不愿意向对方妥协——而且,对彼此更厌恶了。 土堤下方,宽近两间的河道蜿蜒流淌。昏暗的暮色中,男子借着一点微弱的光芒凝视水面,正犹豫是否要折回之时,女子却埋着头径直往前走去。他于是又紧紧跟随其后。 作者简介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岛修治,青森县人,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和贵族院议员,经营银行、铁路。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思想消沉、幻灭,不满现实的人生,几度自杀未果。一九三五年,他的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后因出版多部带有哀切的抒情作品而深受注目。一九三九年,他的《女生徒》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一九四八年,他以《如是我闻》再度震惊文坛,并开始创作《人间失格》,书成之后,旋即投水自杀,结束了其灿烂多感而又凄美悲凉的一生。 目录列车 鱼服记 叶 猴岛 地球图 猿面冠者 逆行 阴火 彼身非复旧时身 传奇小说 盲草子 太宰治年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