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音乐小杂志 |
释义 | 《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杂志,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美术学校,他既研习油画,又从音乐家村上音二郎攻音乐,为中国较早研究西洋音乐者之一人。1905年农历十月,他就与友人着手出刊《美术杂志》,其中包括音乐内容。后因这份杂志流产,李叔同便独自在东京办起了刊物,这就是《音乐小杂志》。 内容《音乐小杂志》第一期于1906年农历一月十五日在日本印刷,农历二十日运回上海发行。这本杂志为32开本,26页。刊中栏目众多,有图画、插画、社说、乐史、乐典、乐歌、杂纂、词府等。刊中各种文章皆短小精悍,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小杂志序》也不过五百余字。此序被看作是研究李叔同音乐理念的不可多得的文献。 序曰闲庭春浅,疏梅半开。朝曦上衣,软风入媚。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双,依人学语。上下宛转,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悦魄荡心。若夫萧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鹃啼血;疏砧落叶,夜雨鸣鸡。闻者为之不欢,离人于焉陨涕。又若登高山,临钜流,海鸟长啼,天风振袖,奔涛怒吼,更相逐搏,砰磅訇磕,谷震山鸣。懦夫丧魄而不前,壮士奋袂以兴起。呜呼!声音之道,感人深矣。惟彼声音,佥出天然;若夫人为,厥有音乐。天人异趣,效用靡殊。 夫音乐,肇自古初,史家所闻,实祖印度;埃及传之,稍事制作;逮及希腊,乃有定名,道以著矣。自是而降,代有作者,流派灼彰,新理泉达,瑰伟卓绝,突轶前贤。迄于今兹,发达益烈。云水涌,一泻千里。欧美风靡,亚东景从。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情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矣。 乙巳十月,同人议创《美术杂志》,音乐隶焉。乃规模粗具,风潮突起。同人星散,瓦解势成。不佞留滞东京,索居寡侣,重食前说,负疚何如?爰以个人绵力,先刊《音乐小杂志》,饷我学界,期年二册,春秋刊行。蠡测莛撞,矢口惭讷。大雅宏达,不弃窳陋,有以启之,所深幸也。 呜呼!沈沈乐界,眷予情其信芳。寂寂家山,独抑郁而谁语?矧夫湘灵瑟渺,凄凉帝子之魂;故国天寒,呜咽山阳之笛。春灯燕子,可怜几树斜阳;玉树后庭,愁树一钩新月。望凉风于天末,吹参差其谁思!瞑想前尘,辄为怅惘。旅楼一角,长夜如年。援笔未终,灯昏欲泣。 时丙午正月三日 本文一九六年一月二十七日作于日本东京。 评价这真是一篇文笔俊秀、思路清晰、寓意深切的小序。李叔同认为"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双,依人学语"的清脆声音,能够使听者"悦魄荡心"……如果"登高山,临巨流,海鸟长啼,天风振袖,奔涛怒吼……谷震山鸣"的声音,则可使胆怯者"丧魄而不前",使勇敢者"奋袂以兴起"。李叔同在考查了音乐的发展历史后,道出了此篇序言的中心思想,也就是办这份音乐刊物的旨趣所在,这就是:音乐可以"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音乐小杂志"的扉页,是李叔同用木炭绘成的贝多芬像。有人考证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绘制的一幅贝多芬像。而刊中"乐史"专栏里又有李叔同写的《乐圣贝多芬传》一文,文中对贝多芬的评价甚高。由此可见李叔同对贝多芬的推崇之心。 音乐小杂志中的音乐内容《音乐小杂志》中共收录三首乐歌,作者署名"息霜"(李叔同的别号)。这三首歌就是我们要详谈的《我的国》《春郊赛跑》《隋堤柳》。 李叔同自己把这三首歌分作两类,《我的国》和《春郊赛跑》为"教育唱歌";《隋堤柳》为"别体唱歌",并注明是"仿词体"。三首歌的歌词无疑都是李叔同所撰,但其曲并非他自己所作。由于此三歌在《音乐小杂志》上刊登时,没有注明作曲者的名字,所以一直到后来才由他人作出考释。 教育唱歌1、先看《我的国》,歌词充满了青年时期李叔同诗文中常有的那种豪气: 东海东,波涛万丈红。朝日丽天,云霞齐捧。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昆仑峰,缥缈千寻耸。明月天心,众星环拱。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现实和豪情的反差极大,就像李叔同在离开祖国前写的《金缕曲》中已经说过:"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但他同时也写道:"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他的主观愿望仍是祖国强大。所以,作为一首"教育唱歌",李叔同仍是在讴歌"东海东,波涛万丈红",高唱"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一番苦心,可歌又可泣。 《我的国》一经刊布便广泛传唱,许多歌集都选录此歌,就连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米次郎(1868~1940年)也在"亚雅音乐会"的"唱歌讲习会"课堂上用作教材。至于这首歌的曲子,目前尚难考证。是否就是李叔同自己所作,同样没有多少证据。 2、相对而言,另一首"教育唱歌"《春郊赛跑》就明朗多了。 这首歌的曲采自德国赫林(KarlGottliebHering,1765~1853年)为哈恩(KarlHahn)的《木马》歌所制之曲,而歌亦是从《木马》歌仿制所得。我们可从对照中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木马》歌词是: 跳,跳,跳!小马跳舞了。骑著木马,骑著石马,马儿不要乱蹦乱跳!小马跳得好!跳,跳,跳,跳,跳! 跑,跑,跑!别把我摔倒!如果你要把我摔倒,一阵鞭子,只多不少。别把我摔倒!跑,跑,跑,跑,跑! 停,停,停!别再向前跑!如果还要跑得更远,我就必须把你喂饱。小马,停一停!别再向前跑! 《春郊赛跑》的歌词是: 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跑!跑!跑!跑!跑!锦标夺得了。 李叔同只作了这么一段,歌词紧扣《春郊赛跑》的主题,可谓仿也仿得很妙。 别体唱歌3、作为"别体唱歌"的《隋堤柳》,李叔同在歌词后面有一小注,曰:"此歌仿词体,实非正轨。作者别有枨触,走笔成之,吭声发响,其音苍凉,如闻山阳之笛。《乐记》曰'其哀心感者,声噍以杀',殆其类欤。"李叔同还在曲谱上注了"哀艳"二字。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首"别有枨触"的歌呢?且看: 甚西风吹醒隋堤衰柳,江山非旧,只风景依稀凄凉时候。零星旧梦半枕浮,说阅尽兴亡遮难回首。昔日珠帘锦幕,有淡烟一抹,纤月盈钩,剩水残山故国秋。知否知否,眼底离离麦秀。说甚无情,情比踠到心头。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深愁,浅愁,难消受,谁家庭院笙歌又。 这样的的哀情在李叔同早期的诗词里是可以找到许多的。此处他将如此"哀艳"的歌曲跟《我的国》《春郊赛跑》并录,多少反映了李叔同本人的双重性格。 丰子恺在1957年写的《李叔同歌曲集》序言中曾说:"我记得……李先生作曲作词的,还有一首叫做《隋堤柳》。"然而据钱仁康先生在《〈隋堤柳〉李叔同的第一首"仿词体"歌曲》一文中考证,此歌并非李叔同作曲,原曲是美国流行歌曲女作者达克雷(HarryDacre)所作的《黛茜·贝尔》(DaisyBell),又名《双座脚踏车》(BicycleBuildFirTwo)。 《黛茜·贝尔》原本是一首活泼的圆舞曲,至今仍被人传唱。李叔同用这样轻快的圆舞曲配上了哀愁的歌词,也真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了。 后记《音乐小杂志》一度在中国消失,直到1984年才经日本学者实藤惠秀先生的帮助,在日本觅得原本,重新传回中国。李叔同先生若是地下有知,也会觉得欣慰吧。这份杂志的文字大都出自李叔同之手,而内页插图除了李叔同外,还有他的日本友人。可惜这本杂志只出版了一期就没能继续下去。从版权页上可知,该刊定价为大洋两角八分,印刷所为日本东京神田区美士代町二丁目一番地的"三光堂"。 历史意义虽然这本杂志只出版了一期,但是对中国其后的音乐期刊创作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后世的很多音乐杂志都受到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所载的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早期同类创作中的模范作品,可视作为中国人创作学堂乐歌的早期见证,也为我们研究这方面的歌曲创作和创作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