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殷志敏 |
释义 |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人物简介 殷志敏,男,汉族,1963年生,江苏溧阳人。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国家教委选拔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在Mount Sinai博士后研究期间,分别在国际著名刊物如:J. Biol Chem., EMBO. J., Cancer Research., Gene&Dev.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这些论文的总影响因子已达到50。在完成博士后工作后回国服务,于2000年底被南京师范大学作为高层次特殊人才引进。在南京师范大学的三年工作中,先后承担了本科生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生物化学实验》,《生化专题》和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被评为校和江苏省两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科研工作中,主持了南京师范大学第一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子项目“SIRS过程中白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网络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工作,该项经费达225万元,同时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基金以及多项应用开发研究项目,总经费达300万元,同时还参与了校一类基因工程新药“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临床前开发研究”,发表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论文被评为2001年曹天钦优秀论文。 现为溧阳阿格罗生物的副总经理,开发了高纯度L-茶氨酸的先进工艺,其中膜分离系统由安徽普朗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人物经历学习经历:1982年-1986年 南京大学生物系 本科生 1986年-1989年 南京大学生物系 硕士生 1993年-1994年 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 学习德语 1995年-1997年 德国吕贝克医学院生物化学系 博士 工作经历:1989年-1992年 南京化工学院应化系生化专业助教 1992年-1995年 南京化工学院应化系生化专业讲师 1998年 南京化工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1998年-2000年 美国Mount Sinai 医学研究中心 Ruttenberge癌症研究所博士后 2000年-2001年 美国爱荷华大学病理系博士后 2001年-现在 南京师范大学生科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授 发表论文殷志敏等, 2003,耐热古细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调控和学者性质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30(5):767-771 殷志敏等,2002,古细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诱导表达及活性测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9(5):745-749 殷志敏等,2001,谷胱甘肽-S转移酶通过抑制ASK…MKK7…JNK信道保护血清撤离诱导293细胞死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3(2):185-190 殷志敏等.1993年. 酶法分析在发酵液中的1,6-二磷酸果糖.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5卷 Sup.7月 殷志敏等.1993年.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1,6-二磷酸果糖.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5卷 Sup. 7月 国家专利14. 1,6-二磷酸果糖制备专利:93110528.5 15. 1,6-二磷酸果糖的分离与纯化专利:93110528.7 16. 1,6-二磷酸果糖的干燥专利:93110528.9 17. 殷志敏等. 1991. 藻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环境导报. Vol 1, 2月 18. 殷志敏等. 1990. 利用钙-45标记法研究三角帆蚌对藻类饵料的吸收. 河海大学学报 Vol 18, Special issue. 6月 成果:1、完成一项“八五”攻关项目“1,6-二磷酸果糖的研究” 鉴定,并获得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 2、完成一项省科委“固定化细胞BOD探针”的鉴定。 研究方向 1. SIRS过程中白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网络及其调控机制(973项目) 2. 谷胱苷肽 S-转移酶与细胞中应激激酶(JNK,P38,ERK)在应激过程的作用研究(由国家自然项目基金支持) 3. TRAIL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系凋亡的机理研究(由国家教委和省教委项目基金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1. 973项目名称:炎症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及其调控机制 子课题名称:SIRS过程中白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网络 及其调控机制 课题编号:2002CB513004 本研究以感染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为疾病模型,探讨白细胞激活过程中多种细胞(如粒细胞、单核细胞、B和T细胞等)内信号转导的通路,并分析这些通路的交互作用机制,全面了解多种促炎因子(如LPS、TNF-α、IL-1β、IFN-γ、TRAIL等)在炎症信号网络中的位置以及MAPK信号通道的负调控蛋白GSTp、HSP对以上细胞因子的影响,尤其是新发现的TNF家族成员(TRAIL)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SIRS过程中白细胞的信号网络及其调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努力为抗炎药物的筛选提供新的、特异性的候选靶点。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多种促炎因子(LPS、TNF-α、IL-1β、IFN-γ等)在白细胞激活过程中对新发现的TNF超家族成员TRAIL和BLyS表达的调控,探讨这些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白细胞粘附、渗出等过程中的作用; 2、探讨MAPKs、PI3K等激酶在激活白细胞变形和穿过内皮细胞连接过程中介导TRAIL和BLyS的信号网络,分析其控制急性炎症中的作用; 3、探讨LPS对T-bet信号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寻找 T-bet 的上游相关激酶及 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与免疫性炎症的相关关系。 973项目目前的研究进展: 1. 克隆和表达了具有活性的Blys和TRAIL蛋白及其相关抗体的制备 2. U937细胞中GSTp结合蛋白的序列测定及其在LPS刺激的MAPK通路中作用研究 3. HSP90,70和27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已完成,研究主要集中在LPS刺激的单核细胞中各种HSP在信号网络中发挥的作用研究。 2. 国家自然基金:谷胱苷肽 S-转移酶与细胞中应激激酶(JNK,P38,ERK)在应激过程的作用研究 项目编号30270527 GSTpi是细胞中广泛存在和主要类型,对细胞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十分重要(5,6)。研究表明,敲除GSTpi的细胞系和小鼠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容易引起癌变,因此GSTpi在维持细胞的正常机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GST保护细胞免于ROS和各种药物(耐药性MDR)引起的死亡已有很多报道(6,7),其中尤以肿瘤细胞中GST对化疗药物的保护研究最多,但申请者在国际上首次将GSTpi与调节应激激酶(JNK,P38,ERK)的活性联系起来,尤其是GSTp对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的抑制作用(8,9),该抑制作用对保护细胞在氧化应激和血清撤离中引起的死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0)。但GSTpi通过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发挥调控作用的具体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尤其是GSTpi酶本身在遇到氧化刺激后发生的变化及该变化是如何与细胞内的应激激酶变化发生协同作用也不清楚。以下几个方面对搞清楚GSTpi是如何调节应激激酶JNK,P38十分关键: (1) GSTpi蛋白中含有四个半胱氨酸位点, 分别在第47位、101位、 和 位,它们在氧化应激时对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二硫键(即GSTpi的多态性)的作用,即哪些半胱氨酸位点参与分子内二硫键的形成,哪些半胱氨酸位点参与分子间的二硫键? (2) GSTpi蛋白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二硫键(即GSTpi的多态性)与GSTpi酶活的相互关系 (3) GSTpi在氧化应激时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二硫键与应激激酶JNK,P38的激活的相互关系 (4) 应激激酶的激活与合成GSTpi酶底物谷胱苷肽的酶类(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 γ-GCS和γ-glutamyltranspeptidase, γ-GT)相互关系也有待澄清,部分实验表明,AP-1和NF-κB转录因子的激活与之有关,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