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奥斯特洛夫斯基
释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多为外国的姓氏,主要突出人物有俄国的编剧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及苏联著名作家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剧作家

人物生平

亚历山大·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 ),1823年3月31日出生在莫斯科小奥尔顿卡街(现改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父亲是法官,退休后,从事商业活动,家中来往的大多是商人。184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入莫斯科大学攻法律,1843年毕业,1843~1851年先后在“良心法院”和商务法院任书记官。在法院工作期间他开始写作。1847年发表剧本《破产者》的片断,引起文坛注意。全剧写成后,用《自家人好算账》的剧名于1850年正式发表在《莫斯科人》杂志上,受到进步文坛的赞美,但警察厅却禁止上演,到1861年才得以公演。从此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或几部作品问世。

奥斯特洛夫斯基除了进行创作外,还翻译过不少外国剧本,其中有莎士比亚,W.、戈齐,C.、哥尔多尼,C.、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 de等人的作品。他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1865年,他发起成立了莫斯科演员联社。1870年,由他倡议组织了俄国剧作家协会。经他和鲁宾斯坦多方努力,于同年创办了演员训练班,培养了萨陀夫斯基、萨陀夫斯卡雅、马克歇耶夫等一群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他的倡议下还创办了模范人民剧院。

1886年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任命为莫斯科各皇家剧院的艺术总管理人。但还未能充分展开他对于剧院制度的改革和戏剧艺术的提高,便于6月14日在谢雷科沃(现为柯斯特罗姆州奥斯特洛夫斯基区)逝世. 其一生创作了47个剧本,被称为“俄国戏剧之父”。

创作年代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年代,正逢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变化。他自己曾说,他是遵循果戈理的创作道路的。他坚持揭露社会的不良风气,用讽刺的笔触来描绘当时社会的众生相。于是初露头角的商人阶层的粗暴和幼稚,新兴资产阶级和蜕化中的农奴主、地主的虚伪奸诈、残酷无情,贵族和官僚的愚昧、堕落等等,都成为他剧中人物的特点。早期的作品,如《各守本分》(1852)、《贫非罪》(1853)、《切勿随心所欲》(1854)等,在思想上带有美化俄国宗法制的倾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涅克拉索夫对这些作品提出过批评。随着19世纪50、60年代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从1856年起,几乎所有的新作都发表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现代人》杂志上。这时期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大雷雨》,具有较明显的暴露社会和暗示革命的倾向,因而受到反动势力的围攻。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得不暂时放下迫切的社会题材,转而写作历史剧。从19世纪60年代末起,又重新面对现实,并出现了创作的高潮。从1868年一直到80年代初,他的作品大都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包括讽刺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内的一系列剧本,对农奴制残余中蜕化出来的新型实业家和欧化商人进行了嘲讽。稍后的诗剧《雪女》(1873),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没有陪嫁的女人》等几个剧本描绘了才能卓越的俄罗斯妇女在当时虚伪、自私的社会中备受摧残的悲剧命运。

作品分类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全部剧作,按其内容的性质和人物所属的阶层,大体可以分5大类。

描写商人生活的剧本:《全家福》(1847)、《自家人好算帐》(1850)、《非己之长,勿充内行》(1853)、《贫非罪》(1854)、《他人饮酒自己醉》(1856)、《节日好梦饭前应验》(1857)、《大雷雨》(1860)、《一知己胜两新交》(1860)、《莫管闲事》(186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61)、《孰能无过,孰能免祸》(1863)、《艰苦的日子》(1863)、《小丑》(1864)、《炽热的心》(1869)、《人无千日好》(1871)、《真理固好,幸福更佳》(1877)、《最后的牺牲》(1878)、《心非铁石》(1880)等。这些剧本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用否定的态度描绘了商人。

关于人民生活的剧本:《切勿随心所欲》(1834)、《闹市》(1865)等。在这些剧本中,作者描写的是从农民转变为小商人、小市民的一些人。他们保持着民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剧本有些类似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民歌风味,曾被改编为歌剧。

描写小官吏生活的剧本:《穷新娘》(1852)、《肥缺》(1857)、《深渊》(1866)、《贫人暴富》(1872)、《富新娘》(1876)等。

表现所谓“社会头面人物”的剧本:《意外事》(1851)、《女弟子》(1851)、《性格不合》(18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来得容易去得快》(1870)、《森林》(1871)、《血 饭》(1874)、《狼与羊》(1875)、《没有陪嫁的女人》(1879)、《名伶与捧角》(1882)、《美男子》(1883)、《无辜的罪人》(1884)、《世外事》(1885)等。这些剧本揭露了贵族地主和社会名流们的丑恶灵魂。

历史剧:《柯兹玛·扎哈罗维奇·米宁苏霍鲁克》(1862)、《僭主德米特里与瓦西利·隋斯基》(1866)、《土辛诺》(1867)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历史剧是逃避现实,抵御迫害,但主题是积极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还有与索洛维约夫合写的《别鲁根的婚事》(1878)、《蛮女人》(1880)、《有光无热》(1881),与聂维仁合写的《妄想》(1881)。

戏剧观点和写作方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剧本应该是为全体人民而写的”。戏剧比其它一切文学作品更接近广大人民。舞台上演出的戏,要写得强而有力,要有巨大的戏剧性和热烈的真诚的感情,要有生动而有力的人物。在所有俄国古典作家中,他的剧本占演出剧目的绝大多数。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写人民的生活,为人民写作,丝毫不会降低戏剧文学的价值,相反,“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使它不致庸俗和堕落;只有那真正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永垂不朽。这样的作品,迟早总会被别的民族,而最后被全世界所理解和欣赏”。

奥斯特洛夫斯基每写一部剧本,都要对他所描写的事物作深刻的观察和周密的思考,并搜集充分的资料。他写剧本之前,不仅开列剧中人物名单,而且还开列谁适合扮演什么角色的名单。他所写的人物的性格的惯用的语言都有活的模特。在写作过程中,也常常更换扮演者,使之更相适合,从而使特定的演员最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使女演员们能发挥各自的特点并取得成功,使她们拥有自己的剧目,因此许多女演员特别爱戴这位剧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重视台词的表现力。他的剧本对白清晰动听,语言优美。他能掌握舞台上的位置和调度,能恰到好处地安排演员上下场,这就使他的剧本演出具有很高的戏剧性。奥斯特洛夫斯基常把西欧名家的剧中人写进自己的剧作,使之更易于为俄国演员和观众所接受。例如,把莫里哀《吝啬鬼》(一译《悭吝人》)中的守财奴阿巴贡写进他的《贫人暴富》;把小仲马《私生子》中的女裁缝的儿子写进《无辜的罪人》,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排戏过程中,他经常听取演员的意见,修改自己的剧本。《大雷雨》中卡杰林娜关于自己少年生活的独白,就是根据第一个扮演卡杰林娜的女演员柯西茨卡雅的自述补写进去的。

小说作家

人物生平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Островский.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洛文斯克省维里亚村,父亲是酿酒工人,母亲是地主家的厨娘。因为家庭的贫寒,奥斯特洛夫斯基只上到小学三年级,10岁就去给地主放牛,11岁到食堂车站当童工,后来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在一次车祸中,他的右膝受到重撞,被迫离开工作岗位。1926年7月与女工拉·波·马秋克结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截稿,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给予小说好评,可万万没想到,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4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但只创作完第一部,后人根据他的思路才把此书写完。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不过他的出生地却在乌克兰。父亲是酿酒厂的制曲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母亲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去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当女佣。他十岁那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全家为逃避战火,辗转到达舍佩托夫卡定居。这时,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奥斯特洛夫斯基十一岁就进当地的火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十四岁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他从小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渴望念书,但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活跃,是老师的好助手。他试写过童话、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学生自编手写的“杂志”《青春的色彩》上发表过习作。他还喜欢演话剧,最爱登台扮演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他几度辍学,大都是由于贫穷,有一次则是因为触犯了教神学课的神父。于是,这孩子想尽办法借书,甚至把午饭让给报贩吃,换取报刊来看。他在十二岁时就读过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从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做工。1919年,加入苏俄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同白匪作战。1923-1924年担任共青团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因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写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即《暴风雨所诞生的》),根据亲身经历,描写苏联青年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的经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1936年1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那时《暴风雨所诞生的》才写了第一章,书稿还在印刷厂排字)现实生活的苦难与沉重,书中人物的坚毅与光辉,使这个男孩懂事、早熟。他曾帮助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张贴传单、刺探情报。十五岁时,他走在街上,突然发现地下革命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被一名全副武装的匪兵押着迎面过来。他不顾一切,猛地朝匪兵扑去。革命者意外获救,他却因此被捕。这个少年受到严刑拷打,但不吐露片言只字,硬是挺了过来。

红军和起义者击溃了匪军。同年七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参加共青团;八月,志愿加入红军,随部队上前线,经受战争烈火的考验。 他当骑兵,当侦察员,转战各地。这个年轻人,不仅跃马挥刀,作战英勇,得到书面嘉奖,而且善于激励战友,显示出宣传鼓动的才能。次年八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腹部和头部受重伤,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的两个月。出院后,右眼只保留了五分之二的视力,于是转业来到地方。

他参加过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在铁路总厂担任电工助理,并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同时进电工技校学习。十七岁时,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在铁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恶劣的条件、疾病和匪帮的偷袭夺去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并且感染了伤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重返工厂后,他一边劳动,一边在技校学习。伤病之身,经不起过度的辛劳,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他被送进疗养院进行泥疗。病情稍有好转,又返回基辅,并和许多共青团员一起,在没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抢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他藏起证明,要求安排工作。这以后,当过团区委书记、全民军训营政委、地区团委委员、团省委候补委员。二十岁入党,并一度担任团省委书记。不幸的是,他又遇上一场车祸,右膝受伤,引发了痼疾,关节红肿胀痛.活动困难,才二十三岁、他就瘫痪了,而且双目逐渐失去视力。

从此,他往返于各地医院,进行治疗不见好转。二十六岁,接受第九次手术,刀口缝合后,竟有一个棉球留在体内。虚弱的病人,如果再次施以麻醉,只怕会损伤心脏,危及生命。他主动提出不用麻醉,切开刀口,取出棉球。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但术后高烧,八天不退。这以后,他断然拒绝任何手术,说:“我已经为科学献出了一部分鲜血,剩下的,让我留着干点别的事吧。” 在各地的医院和疗养院,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些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在治病间隙,利用仅剩的视力,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著作,其中包括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巴尔扎克、雨果、左拉、德莱塞等作家的作品。他参加函授大学的学习,同时写出一部反映战斗生活的中篇小说。可惜小说惟一的手稿在外地战友阅后寄回途中丢失了。

二十六岁,他着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十七岁完成第一部,次年得到发表和出版。1934年小说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随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组三部曲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贡献。三十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问世。三十一岁荣获列宁勋章;三十二岁,也就是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完成了另一部长篇《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校订工作.八天后,即12月22日,他就与世长辞了。遗体葬于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

人物名言

1 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2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

3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4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

5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6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7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8只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9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10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11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12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13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14.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15.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16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17.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18.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

19.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20.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21.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是很幸福的。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而且我感觉出自己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建造的美丽楼房——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22.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23.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会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24.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25.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26.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27.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28.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29.人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30.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31.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特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

32.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33.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4.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35.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36.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37.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38.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39.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40.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

它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实际是写作者的一生。)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1942年,苏联根据原著小说拍摄了一部同名的电影。

主要人物

保尔·柯察金(爱称:保夫鲁沙,俗称:保夫卡)

谢廖沙·勃鲁扎克——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瓦莉娅·勃鲁扎克——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

丽达·乌斯季诺维奇——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

伊万·扎尔基——孤儿,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伊格纳特·潘克拉托夫——码头工人,货运码头共青团书记

尼古拉·奥库涅夫——机车库共青团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

费奥多尔·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

多林尼克——木匠,党的地下工作者,市革委会主席

阿基姆——共青团省委书记,乌克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

托卡列夫——老钳工,筑路工程队队长,区党委书记

亚历山大·普济列夫斯基——红军团长

列杰尼奥夫——老布尔什维克

阿尔焦姆·柯察金——保尔的哥哥,钳工,市苏维埃主席

波利托夫斯基——火车司机

布鲁兹扎克·扎哈尔·勃鲁扎克——谢廖沙的父亲,火车副司机

玛丽亚·雅科夫列夫娜——保尔的母亲,税务官家里的厨娘,忠实的教徒

达雅·柯察金娜(爱称:达尤莎)——女工,保尔的妻子

冬妮娅·杜曼诺娃——保尔少年时的女友,林务官的女儿

德米特里·杜巴瓦——共青团区委书记,托派

沃洛佳·图夫塔——共青团省委登记分配部部长,托派

茨韦塔耶夫——铁路工厂团委书记,托派

维克托·列辛斯基——波兰世袭贵族,中学生,告密者,叛徒

彼得留拉——白匪头领,匪帮头子,贵族

杜曼诺夫——冬妮娅的父亲,林务官

涅利·列辛斯卡娅——波兰女人

安东尼娅·瓦西里耶夫纳——谢廖沙的母亲

瓦西里神父——神父,保尔早年的老师,乌克兰社会革命党党徒,反革命分子 !

人物形象

保尔

保尔又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作家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来描写保尔的。因此,保尔的动人事迹不是艺术上的虚构,而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惟其真实,所以更加感人。但作者又反对把这部小说完全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这是小说,而不是传记”。他在保尔身上集中了他同时代许许多多同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他说:“在这本书中,我写的不是保尔·柯察金一个人,而是千百万柯察金,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而奋身投入战斗的千百万男女!”保尔的形象既是自传性的,更是梗概性的,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 保尔·柯察金

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更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宁死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保尔又是一个于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历表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他总是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而且就是在他与病魔抗争的英雄主义激情中,他包含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险。保尔后来也终于认识到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保尔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让人感到亲切的榜样式人物。 保尔性格: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宽容、诚实、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 保尔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读书的精神。

冬妮娅

保尔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她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而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因她庸俗的个人主义,保尔放弃了他们的感情。

朱赫来

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正义,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焦姆

他是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丽达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谢廖沙·勃鲁扎克

谢廖沙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样,他也会淘气、会倔强,甚至有点反叛。在学校里,谢廖沙和保尔都把这里的神父恨透了。谢廖沙和保尔一起捉弄神父。在神父家的厨房里等到补考的时候,他们把一撮烟末儿撒在神父厨房里预备做复活节糕的面团上。在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的时候,谢廖沙还是没有勇气与好朋友一起承担一时调皮犯下的错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