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乙卯大水灾
释义

1915年(民国四年)6~7月发生在珠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同期与珠江相邻的韩江、闽江、赣江和湘江、沅江等流域也同时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是年,按历史纪年属乙卯,故俗称“乙卯洪水”。

据统计,广东、广西、湖南、江西4省有近100个县市受灾,广东受灾农田68万hm,广西26.7万hm,两广600万人受灾;福建、云南局地水灾。此外,我国北部的辽河、松花江流域也发生了较严重的水灾。山东胶东地区和浙江衢江流域水灾。

灾情统计及分布

这次洪水,是珠江流域有史可考范围内影响面积最广、灾情最大的一次洪水。华南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大面积的大雨和暴雨,雨区范围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以及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50余万km,暴雨中心位于南岭山区和武夷山区。

这场暴雨造成珠江流域罕见的特大洪水,西江梧州洪峰流量54500m/s,北江横石洪峰流量21000m/s,均为近200百余年来最大洪水,东江也同时发生大水,三江洪水遭遇,又适逢大潮项托,使珠江三角洲遭受空前严重水灾,三角洲所有堤圩几乎全部溃决,受淹农田43.2万hm,受灾人口379万人,死伤10余万人,水淹广州市7天之久。广东省水电厅于1985年统计:乙卯大水淹没广东农田43.2万公顷,死、伤、疫病灾民达10万人,受灾人口378万人,农作物损失折稻谷88.45万吨;广州地区按洪水淹浸地区估算,受浸农田不下180万亩,受灾人口150万以上。

广州受灾情况

大水来时,起初高涨几寸,继而一尺、两尺,很快便高至门楣、屋顶。芳村、花地、西关一带地势最低,水最深处达三四米。不少居民爬到树上躲避,有的家长怕孩子脱手落水,用绳子把孩子绑在树上。7月13日遭受水灾的广州省城又发生火灾。按《广州百年大事记》记载:“1915年7月13日,十三行商民避水居楼上,因午炊失慎,又造成火灾,因附近同兴街全系火油、火柴店铺,亦被燃及,油箱爆炸,火随油流,灾区逐步扩大,同时因街道水深数尺,难以施救,计自13日申刻燃至14日午后,焚去铺店二千余间。” 大火烧了城北25条街,又从河上密集的连排木艇烧过去,一直烧到河的对岸,造成一场浩劫。民谣云:“火灾真系惨,河北过河南。”据省警察厅事后统计,“被焚而死者万余人”,“焚去店铺约2800余间”。

洪水成因

70年代末,在水电部的领导和要求下,部署了历史洪水查测,由水电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省水电设计院、省水文总站等单位共同负责,对1915年的洪水计共搜集得到145个河段资料,结合气象方面的考证,于1983年7月,编成了《1915年(民国4年)7月中国南部地区特大洪水资料》,对这次洪水的成因、各江发洪经过、各地的灾情有较全面的搜集叙述和描述。

概况略述如下:

1.自6月底开始,静止锋一直稳定维持在南岭附近地区,洪水是由7月上旬的降雨所形成,雨区遍及于珠江流域和湘江、赣江的中、上游以及闽江、韩江的上游地区。

2.在西江及北江水系的各条主要支流上,均非该支流历史上的首位洪水。但由于碰峰叠加在干流上遭遇遂成首位的历史洪水。在梧州站形成的是洪峰流量大而洪水总量不很大的陡峭型洪峰。

3.西江梧州、北江横石两站均在7月10日出现洪峰顶,两江洪水峰在思贤滘相遇,三水站于12日出现洪峰顶(阴历六月初一),广州市于14日出现峰顶。适逢朔望大潮顶托,洪水不易宣泄。

4.东江水系也有洪水,但远非历史特大,然而下游三角洲洪灾严重,沿岸基围尽决。

韩江上游汀江水系,也在雨区内,出现了历史上第二位洪水,但未有在韩江干流上形成较大的洪水。

7月份的这次降雨过程,也在长江流域的赣江水系上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洪水。粤西的鉴江流域上亦有山洪、风雨为虐,并在其一级支流罗江上形成历史首位洪水。

5.由于北江东岸的石角围、永丰围等漫顶或溃决,洪水经由广州西北方的平原漫流淹浸,经由广州附近前后航道入海。

西江干流上,肇庆景福围崩决,洪水经由羚羊峡干流河段西北方的“旱峡”分泄;此外,在羚羊峡峡口上游西江支流宋隆水亦有分泄。

6.就洪峰最大瞬时流量计,这次洪水是自有实测资料起至1987年出现于西江及北江干流下游河段的最大洪水。

洪水量级

根据当时的督办广东治河事宜处留下来的资料及建国后进行洪水查测推算认可的西江洪水最大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发生于梧州河段)。

是年北江的洪水最大流量据建国后1952年历史洪水查测推算,确定为18600立方米每秒(发生于横石河段,其下游不远处的潖江便开始有分流泄洪),此项流量数值,已使用多年,其后,1982年5月北江出现建国后最大洪水,横石站实测流量得18000立方米每秒,珠委乃根据1952年查测资料通过研究调查与有关单位协商,经水利部批准,将北江1915年的历史最大洪水流量确定为21000立方米每秒。

部分地区灾情记述

7月8日,连县大水。

7月2~10日,清远大雨成灾,“城内只学宫、起凤、城隍等三街未浸,余成泽国。各处崩基,不可胜数,全县塌屋4.6万余间,灾民24.1万。”

7月1日起“连日大雨不止,西江、北江河水暴涨,北江水涨数丈。”

7月8日,“高要县香山围崩决数十丈”。7月9日,“连续降雨,西江高要水位比1844年高出4尺2寸,达到13.27米。该县境35条堤围全部崩决,低水地区村庄全被淹没。”“肇庆府城景福围崩塌,缺口200余丈。死者数千人,满江浮尸,饥民十余万。”

“高明县潦水灌城,溺死人甚多,县属秀丽围正当西江之冲,共决五口,各决数十丈,时在黑夜,溺死人颇多,数十万灾民露宿山岗,或栖基面。”

“7月12~15日,东、西、北三江水同时盛涨,省垣一带适受其冲,水势涨至丈余,(广州)长堤及西濠口地区均被淹浸。泮塘、澳口、下西关水势陡涨,……西北两江各属崩围后,广州随即被淹,水高及十尺、八尺。多数难民在树上躲避。小孩子则以绳系于树上。花地、芳村、西关一带地势较低受灾尤甚,泮塘屋崩五六成,死人数百之多。东堤水深数尺,先施公司一带水浸至心胸之上。”

“7月11日(五月二十九日)省城西关一带水势日渐增长,如丛桂南、兴隆街、仁济西路水月宫一带,宝顺街一带,已被水浸入。东、南关一带,低下之街,间亦有水浸者。13日水潮大涨,水势因而增高,长堤大马路亦被水浸尺余,堤边各铺户行,入水二尺或数寸不等。14日,水涨比上日尤甚,长堤水深竟至三尺,西关一带则水深丈余或一丈数尺不等,南关永汉门水深数尺,浸至大南门口,水亦数寸,其余小南、文明各城门口,水深尺余。小东门外东鬼基及小南门外便门水深数尺。居民惊惶万状,纷纷迁入老城,是时,新城城外,均成泽国,其余老城幸未水浸而已。15日,水势略退三、四寸。”

其它档案

1915年,因农历是乙卯年,故那次大水灾史称“乙卯水灾”。

1915年7月,广东遭遇一次两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7月上旬,广东连日暴雨,令西江、北江、东江的江水陡然暴涨,三路洪峰向广州袭来!

7月9日,北江洪水冲崩三水县榕塞围,直扑清远县石角。那时没有力保大堤不失的抗洪抢险勇士群体,石角围险矣!7月10日,洪水越来越猛,随即冲崩石角围,清远城内外水封屋檐。洪水直向南涌,花县(今花都)白坭、赤坭、炭步一带顿成泽国!北江水仍直向南冲,与流溪河汇合,直逼广州北郊。

与此同时,西江洪水连破高要、四会的堤围,抢道北江,直逼南海县。7月9日至11日,南海堤围多处崩决,洪水直捣广州西郊。东江洪水也凶相毕呈,连决增城堤围,直犯广州东郊黄埔。广州城南的珠江,受大潮顶托,也奔腾咆哮!在东南西北的大水夹攻下,广州居民不知所措,拜龙王爷也来不及了。

7月12日起,广州有的街头水浸至近4米,长堤、西濠口、下西关、泮塘、澳口、东堤、花地等低处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水浸持续7天,哀鸿遍野。不少居民爬到树上躲避,有的家长怕孩子脱手落水,用绳子把孩子绑在树上。西关钱村居民被洪水围困,远处只见高屋之脊及数株树木尾尖。泮塘房屋被冲塌过半,死人数百。

更令灾民叫苦的是水火夹攻。7月13日凌晨2时,十三行忽然失火,无法施救,烧至14日19时方熄。但到22时却又死灰复燃,烧至次日凌晨1时。此火灾焚毁商户2000家,尸体有1000多具!其中十三行九如茶楼,原有60多人在此避水,火烧令该楼倒塌,无人幸免。据《广州近现代大事典》(广州地方志办公室编、广州出版社2003年12月版)载:这次水灾,在小北门外有浮尸1000多具,在南石头、白蚬壳、大笪尾、鸭墩关及新洲等地,打捞男女尸体20多具。

70年后,广东省水电厅于1985年统计:乙卯大水淹没广东农田43.2万公顷,死、伤、疫病灾民达10万人,受灾人口378万人,农作物损失折稻谷88.45万吨;广州地区按洪水淹浸地区估算,受浸农田不下180万亩,受灾人口150万以上。另据珠江水利委员会1985年复算,此次大水横石站洪峰流量为2.1万立方米/秒,西江高要站洪峰流量为5.45万立方米/秒,均属两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