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
释义 |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分子包裹着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形成了球形的病毒颗粒。位于病毒外层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表面抗原,而病毒的遗传物质HBV-DNA则与核心抗原相结合,位于病毒颗粒内部。在临床上,有这种完整病毒结构的颗粒才具有感染性和复制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乙肝病毒就是指这种颗粒。构成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两类生命物质是在人的肝细胞中先分别合成,然后再组装在一起。但在实际上,所合成的病毒表面抗原的数量大大超过组装成完整病毒颗粒所需的量,使得大量剩余的表面抗原分别聚集成小的球形颗粒,单独存在于血循环中。由于这种颗粒不含核酸,既没有感染性,也不能复制和增殖。 所以,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液中,就有含病毒核酸的完整病毒颗粒和不含病毒核酸的单纯表面抗原颗粒。如果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只能确定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但不能很好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真实含量和当前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传染性等状况,只有HBV-DNA的含量才能直接反应病毒的多少,是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的直接指标。HBV-DNA含量越高,说明体内病毒越多,病毒复制越活跃,自然其传染性也越强。但是病毒颗粒的多少,与被感染者的肝病损伤程度并不直接对应。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意义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查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成为检测乙肝病毒、诊断乙肝的“黄金搭档”。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意义主要有: 发现和鉴定非典型的乙型肝炎病例 以往诊断乙型肝炎主要靠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或“两对半”,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才可确诊,现在看来这种确诊方法有一定缺陷,它可能使多种非典型的乙型肝炎漏诊。 准确判断乙肝病毒阴转的结果 以往认为乙型肝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病情好转、传染性降低的标志,现在发现并非完全如此,一部分转阴可能是病情好转的标志,另一部分可能预示着病情恶化的开始。 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实际状况 病毒携带者检查结果为乙肝病毒e抗原和HBV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同为阴性;HBV病毒携带者长期乙肝e抗原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 保证血源的安全性 现在献血者排除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肝功能正常。可能会使一部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成为献血者。只有HBV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同为阴性者,方能排除乙型肝炎。 判断乙型肝炎患者传染性的大小 不管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结果如何,不管HBeAg是否阳性或阴性,只要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为阳性,就可说明此时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强。 评价治疗乙型肝炎药物的疗效 考察某种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是否有效,首先要观察该药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如何。直接反映这一结果的指标就是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调查对乙型肝炎疫苗无反应的原因 有一部分“正常人”反复注射乙肝疫苗,但表面抗体始终不见产生,此时检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很可能发现其结果为阳性或弱阳性,提示这些“正常人”很有可能早巳是“隐性感染者”了,此时打疫苗,已经起不到任何预防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