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宜阳县
释义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东西长67.8公里,南北宽47.5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辖9镇7乡1个办事处,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

中文名称:宜阳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

电话区号:0379

邮政区码:471600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部

面积:1670平方公里

人口:70万

著名景点:五花寺塔,福昌阁庙会

宜阳概况

重要简介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125公顷。宜阳县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详细介绍

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全县地貌西高东低,南山北岭,沟壑纵横,山秀水明。总的概貌是“南岭北丘西南山、洛水一线中间穿、 三山六丘一分田”。 全县有大小河流及山涧溪水360多条,中小型水库46座。矿藏及林木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30余种,其中:煤炭、石英石、钾长石、重晶石等储量大、质量好,具有极大的开采潜力,各种用材树90多种,至今尚存的灵山银杏、韩城龙柏、西庄国槐、马河秋榆、祁庄白松等被文物部门列为珍优保护树木,血参、柴胡、茱苓等药材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区。

宜阳县辖6镇10乡1个办事处,396个行政村,35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总量7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占总人口的12.8%。民族有汉、回、壮、蒙、藏等30多个,其中汉族人口占98. 9%,回族人口占0.8%,壮族人口占0.2%,其他民族人口占0.1%。

宜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据县志记载和文物普查中发现,全县有古城址15处,宫殿17座,庙堂41处,亭台、楼阁19个、祠、庵、寺、观78处,古驿站9处,古桥梁29孔,古墓葬38个,馆藏文物5200件。 其中邵窑遗址、苏羊遗址、灵山寺、五花塔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阳县不仅古迹众多,山水名胜也星罗棋布,山、坡、崖、洞、窟、泉、池、溪、潭、井一应俱全。距县城50公里、海拔1831.8米的“花果山”,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雾美、林茂,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灵山寺”是中国佛教名刹“白马寺”的姊妹寺,坐落在宜阳城西8公里处洛河南岸北麓半腰。寺内建筑典雅庄重,古色古香,寺后凤凰岭满山翠柏,浓密葱郁,寺侧凤凰泉幽深清丽,甘甜宜人,寺前银杏树下悬崖垂秀,洛水萦回。“九龙洞”顶壁石柱耸立、石幔悬挂、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异景奇幻,使人如游仙窟。另有白鹿苑、召伯听政处、李贺故里等名胜枚不胜数。

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宜阳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科教文体卫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迈入十二五新时期,全县人民将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畜牧大县、烟叶大县、工业强县”三大目标的指引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经济繁荣昌盛、科技文化发达、基础设施完备、民主

宜阳精神

新时期宜阳精神: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自加压力 勇争一流

交通运输

宜阳自古即为交通要道。《尚书·禹贡》记述夏启开辟了“南崤道”,此道由洛阳沿洛水西行至宜阳三乡折入连昌谷,经洛宁县北过陕县之雁翎关,沿黄河南岸西行。春秋前后,秦楚交往形成一条西通秦陇、东下吴越的交通要道,称为“秦楚孔道”,是一条古商旅大道。宜阳交通发达,省道八官线、安虎线横穿东西,省道南车线、县道宜新路和宜白路贯穿南北,洛阳市西南环绕城高速和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穿境而过,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县城,境内已形成“两纵两横加一环”的公路网络,全县公路里程达2223公里。全长17公里的洛宜快速通道使宜阳县城与洛阳市中心的通车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全县353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形成了县级公路乡乡连、农村公路村村通的公路网络。现有三家客运企业:洛阳一运公司宜阳汽车站、宜阳县公交公司、宜阳县天禾出租车有限公司。宜阳县汽车站现有客车197辆,线路82条;公交公司现有公交车46辆,公交线路8条;天禾出租车公司现有出租车100余辆。2010年全年客运量2051万人,日均运送旅客6000余人。

2011年,我县将投资3400万元实施南环路3.3公里东延工程,投资2500万元完成同力大道改造,投资900万元完成12公里县乡道改造等项目建设。

工业概况

近年来,宜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兴县、科教强县、旅游名县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先后建设了投资9.6亿元的龙羽5×5.75万千瓦火电项目、投资12.8亿元的黄河同力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8亿元的中信重机铸铁件、投资6.5亿元的乾纳冶金年产6.5万吨铝板带、投资20亿元的升扬硅业年产20万吨金属硅等一大批工业骨干项目,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精细化工、冶金、机械加工和制造、烟花爆竹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

宜阳县从2006年以来举全县之力建设产业集聚区,聚集区规划面积达11.96平方公里。目前,建成面积达到6.6平方公里,集聚区总体规划、区域环评、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省级评审,“三纵五横”的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变电站、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工程正在实施,集聚区功能日益完善。2009年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新上项目18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省175个集聚区排序第16位,综合发展指标在全市17个集聚区排序第3位。2009年,宜阳县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69个,总投资57.8亿元,完成投资29.6亿元。其中投资12.7亿元的升扬硅业10万吨金属硅一期、投资8亿元的中信重工铸铁件一期等48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8.7亿元;投资7.1亿元的黄河同力二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投资4.6亿元的凝瑞镁业年产3万吨镁合金一期等21个项目加紧建设。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全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8亿元、增长1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5.7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营业收入、增加值、税金分别达到了168亿元、52亿元和5.5亿元。

2010年,宜阳县将加快工业兴县步伐,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积极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和“工业效益倍增年”活动,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增强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矿产资源

宜阳县西起穆册关,东至丰李,共75公里长的山区,到处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由于全县在大地构造上所处的位置和成矿条件,矿种多,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经初步勘察已知,宜阳有煤灰岩、铁、锰、铝、磷、石棉、石英、水晶岩、石墨、白云石、花岗石、蛭石、重晶石、钾长石、铝土和金矿等十余种矿藏,其中蕴藏最大的是煤炭。

一、煤炭

宜阳煤炭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据《史记》记载,两千年前的西汉文帝时,,窦广国就曾在宜阳“为其主人作炭”(即采煤)。据勘察证明,煤田分布分布于城关、樊村、丰李、白杨4个乡,总储量为2.1亿吨,其中工业煤1.73亿吨,白煤0.37亿吨。年总开采量150万吨。

二、灰岩

分布地与煤炭相同,地质储量13.6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B2级储量0.7亿吨,年开采量100万吨。

三、白云石矿床

分布地区与煤炭、灰岩相同,地质储量22.3亿吨。初勘1.2储量亿吨,详勘储量0.4亿吨,氧化镁平均含量在19%以上。

四、玻璃石英岩矿床

分布于八里堂-白石山、豁子山-香潭山、半坡-虎山、虎庙-老羊坡等处,长18公里,宽200米,厚30米,地质储量27亿吨,远景储量0.15亿吨,D级量0.36亿吨,鸡冠山是一个优质大型玻璃原料矿山。

五、垤石

主要分布于上观乡的柱顶石,其次分布于穆册乡的横岭。地质总储量1.4亿吨,张坞乡的瓦沟河内也有零星分布,矿体露出在崇山峻岭之中,露天、平洞均能开采。

六、重晶石

主要矿体分布在东赵保南坡、单村。矿体分布于山丘区,平洞、竖井均可开采。

七、花岗岩

分布在穆册乡竹园沟到摞摞石和刘秀沟至桃花山。总地质12.2储量亿立方米,其中大理沟的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左右,品种有细粒花岗岩和中粒花岗岩。地形陡峭,易于开采。

八、钾长石

分布在董王庄乡九间房南岭,含钾13%,储量为5.5亿吨。

九、银铅矿床

主要分布于大槐树-三合坪、露宝寨山-上洞的范围内。铅的地质储量58.1万吨,远景储量23.86万吨,银的地质储量33.5吨。

十、银铜矿床

分布于大尖山-寺院界岭一带,主要分布在大尖和铜洞沟,铅的地质储量42万吨,银的地质储量100吨。

十一、铁矿

铁矿分布于张坞乡尚坞村至上观乡料凹村一带,为次沉积变质铁矿,多为中品位。地质储量0.3~0.6亿吨。宣龙式铁矿薄而稳定,分布在狼洞,布家岭,大庙坡一带。

十二、大理岩

分布于樊村乡的马道、杓柳等地,为可供年产1万平方米板材厂用50年的矿山。矿石成材率为15%,品种有宜阳白玉、杓柳墨玉、豹班玉、松纹玉等,地形多呈单面山峰出现,可露天开采。

十三、水晶矿床

分布于穆册花山一带,为C2级储量大于5万公斤的大型矿床。分紫色、烟色、茶色、白色4种水晶,总矿体25个,一级占20%,二级占80%,1982年以来,当地群众已大量开采。

十四、金矿

女几山古为黄金产地,近年来宜阳地质队初步踏勘,穆册、上观两乡含金脉矿体达17条之多,最长的在75米以上,厚度2.3-3.2米,每吨含金品位8.5-19克。

宜阳名人

政治界

王民信:1922年8月生,宜阳县柳泉镇沙磨村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在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参加工作。历任战士、缮写员、指导员、政治侦察员、团特派员、13军政治部保卫部科长、处长、陆军第37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昆明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昆明钢铁厂军总代表、昆明军区军政干校副政委、昆明陆军学校政委等职,1983年10月离休,正军职干部。他于1939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万松:1950年4月,张万松出生于宜阳县穆册乡花山村。1968年他怀着守卫祖国的赤诚之心参加到新疆,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0年来他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才能,从士兵到将军,走出了一条人生闪光的道路。曾历任战士、参谋,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训练科副科长,乌鲁木齐军区第一通信总站副政委、副主任,兰州军区第四通信总站主任兼总工程师,新疆军区管理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联勤部副部长、部长。现任兰州军区联勤部部长、军区第八届党委常委,联勤部党委副书记,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马龙闪:作为新中国研究人员中的幸运者,马龙闪196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已进行了多年的苏联文学及历史研究。1986年到1987年马龙闪又作为国家教委公派学者在莫斯科大学、苏联科学院、莫斯科国防关系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期间接触到的大量苏联文化史资料,使他萌生了研究苏联文化体制的愿望。而此时的国内学术界,在苏联思想文化史研究领域尚属荒漠一片。马龙闪深知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同时也深知这一课题的难度。马龙闪要着手进行的是在对苏联文化史、思想史和政治体制史三者交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新的专史课题——苏联文化体制史。

张建武:1932年7月生,宜阳县韩城镇人。1948年2月参加革命。曾任宜阳县人民检查委员会副主任、县政府计划统计科科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盐镇公社社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寻村公社党委书记。1963年11月支援豫东抗灾,调商丘地区淮阳县,先后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郑集区委书记、搬口公社书记。1973年调周口工作,先后任地区柴油机厂革委会主任和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地革委工业交通办公室主任、地委办公室副主任、淮阳县委副书记及人大主任、扶沟县委书记和扶沟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周口地委副秘书长。1992年离休,享受副地级待遇。

艺术界

李 贺

宜阳名人李贺

(790~816)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终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有《李长吉歌诗》。

沈安良

沈安良,字墨竹,号竹龙,诗人,河南洛阳人1957年6月生,中国竹笔书法创始人。现任世界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竹笔书法协会主席,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授等职。曾荣获中华一代艺术大师,世界华人艺术大师,中华书法大师等称号。

沈安良多年习字生涯,研究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独辟蹊径,大胆 创新,发明竹笔并获国家专利,竹笔及 竹笔书法作品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他的竹笔书法小似蝇头,大至81平方米巨幅“龙”字。行、草、隶、篆、魏、楷皆能,其表俊美秀丽,其内刚劲骨硬,形似梅竹松杆,状如翠竹拨节。他创作的“龙”象蛟龙戏海腾空,“虎”如猛虎攀山甩尾“竹”似巨竹挺拔茂盛,“马”若战马嘶鸣飞动,气势恢宏,栩栩如生。

陆柱国

陆柱国,作家。河南宜阳人。1928年生,宜阳县城关镇人。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一级电影编剧。中国文联会委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得主。

乔玉川

乔玉川,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宜阳县温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陕西盛世西部书画院艺术顾问。

乔玉川是个多面手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俱佳,工写兼长。他的人物画写意中巧妙地融汇了工笔之长,人物面部处理细腻生动,形神兼备;形体的处理或简练地大笔勾勒,流畅潇洒,或浓墨重抹,或粗犷豪放,且多有独到之处。通过色彩的衬托,气氛的渲染,突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许献廷

许献廷,字晓光,1953年生,河南宜阳人,著名国画家,擅画牡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海南晓光书画院院长,新加坡新神洲书画院高级顾问,韩国国际教育文化交流院书画鉴定委员;香港国际羲之书画院终身荣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特邀画家;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美术教师工作委员会理事。作品被各国友人收藏,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其中一幅作品牡丹图曾在中央电视台现场拍得人民币1.68万元。香港书画报撰文称他是“河南牡丹王,”“中国公用事业报”撰文称他是“河南一枝花”。

黄新宏

黄新宏,号不息斋主。五四年生,洛阳宜阳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洛阳市美协会员。洛阳书画院专职画家,新疆长安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西安盛唐书画院院长。

在中国美协,河南美协,陕西美协主办的书画展览中主要获奖作品有:《国色天香》、《前程似锦》、《墨神》、《好雨》、《富贵花将墨写神》、《绿宝》等。

作品被河南博物馆、陕西艺术馆以及日本、台湾等多家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同时入选《河南省第九届花鸟画展作品集》、《陕西第二届人才杯画展作品集》、《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集》等。

赵抱衡

赵抱衡,原名赵宝亨,号惑律斋主,河南宜阳人。 1949年参加革命,1952年毕业于中南文艺学院音乐系。四十年来,曾任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专业教师、商丘豫剧三团编导兼音乐设计、郑州市中学音乐教研组长、郑州市戏校越调班主任、郑州市越调剧团编导兼音乐设计与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市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论部主任等职。

旅游文化

1、花果山

花果山位于古都洛阳西89公里的河南省宜阳县西南部的穆册乡境内,花果山总面积4810公顷,主峰海拔1831.8m。森林覆盖率达87.4%,年平均气温14.4度,夏季最高气温26度, 早在隋唐时期即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唐朝大诗人自居易、韩愈、刘禹锡、裴度、李贺,宋代张耒、司马光,金末元好问,明代唐伯虎均有吟咏花果山的传世之作。1991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洛阳市十佳风景区之一,2001年被评为三A级旅游景区。花果山奇峰林立,怪石密布,飞瀑高悬、烟云浩渺,兼有黄山之奇、峨嵋之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融动植物景观、自然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现已探明的植物有白皮松、水杉、合欢、五角枫、珍珠梅、杜鹃等林木等1840余种,森林覆被率达92.4%。林中珍禽异兽比比皆是:金钱豹、香獐、金雕、银狐、大灵猫、小灵猫、鹿、相思鸟等1000余种。芸芸生灵为公园平添了无穷的野趣和生机。这里春有奇花,蜂碟飞舞;夏有云海,变幻莫测;秋有红叶,硕果累累;冬有冰雪,银装素裹。著名景点有水帘洞、石院墙、唐僧石、龙潭瀑等200余处,集中分布在岳顶风光区、花山觅胜区、七峪飞瀑区、石院墙自然保护区内,景色天成、气象万千,素有“雄峻赛五岳、奇秀冠中原”之誉。古时与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河南少室山并称为七十二福地,是黄河旅游线上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公园和避暑疗养胜地。

花果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文化底蕴丰厚、西游文化色彩浓郁。专家考证,宜阳花果山即吴承恩笔下《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花果山之名始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该书记载:“寿安县岳顶山在县西南,又西为花果山”,比《西游记》成书早500年。花果山当地群众世代供奉齐天孙佛。《西游记》中诸多地名景点如:“铁板桥、水帘洞、玉皇顶、南天门、高老庄”都可在花果山当地找到。历代文人墨客刘禹锡、白居易、李贺、唐伯虎、蔡襄等多有吟诵花果山诗篇传世。

花果山植被丰富,景色秀丽,一年四季皆有特色。全国四大观赏名竹之一“金镶玉竹”,名茶“云雾茶”和猕猴桃、人参果、银杏、板栗等是花果山的特产。园内主要风景点有水帘洞、扬船沟、石院墙、石帘山、龙潭瀑、唐僧石、人云梯、南天门等200多处,集中分布在花山觅圣区、岳顶风光区、七峡飞瀑区、石院墙自然保护区及山麓名胜区内。

(一)自然景观

1、森林景观。有植物1400多种,如白皮松、迎宾松、盘龙松、天狼松、藤恋树、华盖树、飞天树等,兼有众多奇花异草,色彩斑斓,姿态万千。脊椎动物200余种,多毒蛇游人需小心,有金钱豹、香獐、草鹿、羚羊、大小灵猫、金雕、啄木鸟、相思鸟、八哥、杜鹃等,给游人增添无穷野趣。

2、春花烂熳。继迎春、连翘绽开,柳梢泛绿,樱花、紫藤迎风怒放,桃花灼灼、梨花素素,更有红、白、紫各色杜鹃,丛丛簇簇,遍布山岗,蜂蝶漫舞,景色奇妙。

3、秋山红叶。深秋来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花似锦,绚丽多姿,更兼松柏苍翠,硕果累累,林区风光分外妖娆。

4、奇峰异石。基岩为花岗岩,经冰川活动,断层切割,形成名峰八十一,奇石一百零八,千姿百态,鬼斧神工。主要有:麦穗山、石帘山、师徒峰、罗汉峰、唐僧石、双猴接吻、金雕群猴、悟空议事等。摞摞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飞来石”,堪称天下奇观。

5、泉溪潭瀑。内有九曲玉溪、七峪碧水、飞瀑悬帘,珍珠潭、西佛泉、瑶池、水帘洞等景观各异,魅力无穷,瀑布20多处,分五大类型,碧水长流,各具特色,著名的有玉女瀑、隐龙瀑、双叠瀑等。

(二)天象景观

1、岳峰观日。雨过天晴,朝阳初升,硕大无比,霞光满天。花果山岳顶日出。

2、苍岭云海。每当盛夏,锅柏岭山南云海茫茫,天地浑然一体,变幻莫测,气象万千。

3、帘沟日珥。帘沟、大里沟一带,夏季多有日珥、飞虹,奇妙异常。

4、岳顶霁雪。寒冬降雪,漫山皆白,玉树银花,景色奇绝,为旧时宜阳八景之一。

(三)人文景观

1、碑碣石刻。古庙内尚存碑碣17块,清乾隆十五年的两通碑具有重要价值。石刻古代较多,至今尚有5处。 授予马德华花果山“高老庄荣誉村民”称号。

2、石栈道。七峪沟尚有两段石道,石壁间凿孔,巧以石柱、石条铺架而成,古朴险峻。

3、北斗阁。位于岳顶山巅,面南,双层飞檐仿唐建筑,内有四面佛塑像,重九盛会香客云集。

4、花果山书画院。位于大里沟中部,北倚独秀峰,南临九曲玉溪,主建筑展厅一座,接待楼两座,前有石砌拱桥,红墙绿瓦,环境清幽,格调高雅。

5、将军碑林。内有百余幅中国当代将军题词石刻,其中包括徐向前元帅、李德生上将等名将题词。

6、名人诗画。岑参、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李贺、邵雍、元好问等均有题诗,唐伯虎有诗画四帧。 洛阳花果山西游文化创作原型考证:

一、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寿安县岳顶山在县西南,又名为花果山。”《太平寰宇记》是宋太宗赵炅(宋太祖之弟光义)时的地理志,全书二百卷。作者乐史(930—1007)。此书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记载了各地至前代至宋初的州县沿革、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交通、人物姓氏、土特产等,称得上宋代的大百科全书。而吴承恩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之后),比《太平寰宇记》晚了近600年,此说明是先有洛阳花果山之名,500多年后才有吴承恩《西游记》问世。

二、花果山残存碑刻多有记载:清乾隆十五年(1705年)重修西佛殿碑上书:“斯山也,《西游记》所称齐天孙佛成圣处也,故其庙在焉”。另有同年九月碑刻记载:“宜邑(都城县)西南百里许有花果山,即女几山也。昔有神女遗儿,故名”此外,花山庙路旁还有民国宜阳县长曹明为所题“花果山”刻石。这些碑文石刻对花果山名称由来都能起到很好的佐证作用。

三、花果山十八罗汉峰下原有花山庙,规模雄伟,始建于中唐时期,共186间,五进建筑,分别敬奉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龙马。庙内墙壁上有《大唐圣僧西域取经记》彩绘壁画。可惜50年前毁于战火。花果山村群众世代敬奉西佛孙大圣。

四、《西游记》取经僧唐玄奘名陈江流,洛阳偃师候氏人。出身儒学世家,十三岁时出家洛阳净土寺,现在玄奘故里已对外开放。唐僧西天取经必经宜阳,花果山收悟空为徒顺理成章。况取经回来,讲经之所又是洛阳白马寺。

五、花果山景区的诸多地域名称,都可在《西游记》中得到印证。如南天门、铁板桥、水帘洞、高老庄、柿树沟、玉皇顶、瑶池、西佛殿、通天河、火焰山等,可以想象吴承恩当年到花果山地区考察,耳闻目睹诸多孙悟空保唐僧取经传说和秀丽的自然景观,雄伟壮观的西佛庙等建筑,《西游记》创作激情奔腾构思酝酿,随创作出千古名著。

六、花果山俏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浓郁的西游神话传说,吸引了众多达官显贵文人骚客到此观光游览吟诗作赋,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王祝、李贺、邵雍、司马光、张耒、元好问、唐伯虎、连风流天子李隆基也曾在三乡神游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留下了千古名篇。

2、锦屏山

锦屏山是宜阳县城的天然屏障,也是人民群众的游览胜地。山势拔地而起,巍巍壮观。据传说,过去柏林如海,古木参天。山,俗称柏杷山,体如雕琢,色如翡翠,峭如立壁,峻若岩墙。唐女皇武则天赐名曰:“锦屏”。

所谓锦屏,是指宜阳自西而东一字排列的12峰,它严若12幅锦色之条屏。其中最高为“玉桂峰”、其次为“文笔峰”。“玉柱”之东有“老人”、“烟霞”、“奎壁”、“桃花”诸峰。“文笔”之西有“双壁”、“左狮”、“夕阳”诸峰。“文笔”和“玉柱”之间还有“栖云”、“书带”、“香山”诸 峰。山峰并立,犹如一幅幅丹青画卷高空而悬,历代名人,凡到宜城,无不登高远望。即兴咏怀,怀许多诗文镌刻于山崖之上。唐武后曾于此亲题“锦屏观山”四个大字。1985年,在锦屏山北麓发现一块阴雕正楷“奇”字残碑,字大如斗,笔力雄健,为武后所题之残碑。由于锦屏山色俊秀,景物宜人,过去曾罗列为十大景。这“十大景”是:“玉柱清霞”、“仙楼夜月”、“学院书声”、“云亭远眺”、“鸡蝶炊烟”、“陶洞秋风”、“香山梵呗”、“古柏浮岚”、“丹台昭晖”。而今锦屏山,一年四季精心绿化,矿产资源不断得到开发,让它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3、九龙洞

白杨乡板沟村,顺村外山沟向北走5里。迎面有山壁立,俗名半坡山。县志载为半壁山。山北侧半坡处有一天然石洞。洞口原有雕梁画柱卷檐亭。迎西题为“九龙圣母洞”,现只存石碑两通,分别为明万历年间和清咸丰年间所立。洞内潮湿幽邃深暗,深1公里多。距洞口不远的地方,突然撮合。要通过需要1人双脚先滑过去,背依地溜过。这叫过马鞍桥。再里洞陡然敞开,叫大殿,为游人憩息的地方。再里,有1米见方的水池,需跳进池内才能前进,这叫净身池。再里,一枯进当道,井深莫测。需从井旁手攀洞壁侧身而过,再往里,便是龙潭。望不见源头,深不能见底。潭水出来,流入枯井。用手电筒探望,不见井底,不知水流向何处。洞内顶壁石柱耸立,石幔悬挂,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异景奇幻使人如游仙窟。

由里向外,出洞豁然开朗。洞外北侧,拾级30余层,有庙宇3间,这是圣母祠。圣母洞祠对面是石城山。山顶高入云霄,顶上祖师庙在白云间时隐时现,天光山色相映,水清木秀浑然。因山为石灰溶岩,人们把这一奇观叫龙母净洞。雨过天霁,洞内水无外流,平静如常。

白杨镇南郊,如今尚有宏伟高大的“九龙台”(聚龙台)和九龙圣母庙等建筑。

4、李贺故里

昌谷(今宜阳三乡)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故里。

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据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为题的作品,以浓郁的诗情赞颂家乡山川之美。据《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家泉石眼两三茎”、“茂陵归卧叹清贫”等句推测,李贺故宅当在北园,又据《南园十三首.其二》的“宫北田塍晓气酣”句,李贺的故宅可能离连昌宫不会太远。北园可能就是现在的西村大涧沟附近一带,该村位于连昌河以东。在原连昌宫正北。现尚存有竹园百余亩,晴日竹荫深

五花寺塔

处,阳光斜照,光景斑驳,也许就是李贺“斫取青光写楚辞”的地方。当年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置,又有玉阳宫、兰昌宫之称。后来建有五花寺,这一带有三乡、上庄、下庄、柏坡、南寨、后寨、后院等村。大都村头相连,绿竹成园。西有“汉山云刹(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洛河相望,有名的唐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权贵名人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皇甫缇、元镇和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

5、灵山寺

宜阳县城西,沿洛河南岸7公里处,右侧山崖陡峭,怪石嶙峋,几株古柏倒挂。山泉淙淙有声,这便是灵山。寺院在崖顶上面的平地里。寺的主体建筑是坐南向北,按前后顺序是山门、天王殿、大悲阁、大雄殿、藏经楼。东西两厢房各22间,寺院两侧建有僧房禅院,总计建筑近百间,面积1600多平方米。据旧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 ,明、清两代几次重修。大悲阁、大雄殿梁柱大架仍为金代原物。大雄殿内5尊塑像,其中1尊高2.1米,为明代艺术佳品。大雄殿前矗立着明成化十七年(1459) 镌刻的四面石佛塔1座,高丈余,浮雕清晰,形象逼真,另外现存和尚墓塔16座,为全国现存8处塔群之一。石碑61通,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灵山寺原名报忠寺,因传说大雄殿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灵山,寺又因山得名“灵山寺”。寺院东侧圣母祠前,有一泓水名“凤凰泉”,寺也曾因泉命名“凤凰泉”。

灵山的山分上下三个层次,寺院居中。低层河川开阔,烟雾缥缈,色度浅淡。上层山峰,巍峨雄伟,满山古柏,苍郁葱茏,轻纱白练般的洛川把它反衬得色度更浓。西侧黄帝山峻入云,东侧公山重峦叠嶂,灵山如两山共抱的翡翠。

灵山的水,发源于凤凰泉,泉口两丈见方,水深数丈,传说古代曾建息机轩、怡然亭于泉旁。岸边大树掩映,藤蔓牵挂,署夏清波寒浪荡漾,隆冬暖烟柔雾缭绕。泉眼碗口大,泉水通过 渠道穿墙过垣,迂回于殿前屋后。靠泉过新建游泳池,山腰平湖,明净如镜,冬温夏凉,四时爽朗,从山前崖头倾泻,钻石凿岩,飞流直下。

灵山的树,数银杏树(俗称白果树),主干高2丈余,粗两人合抱不住,顶枝茂密质嫩,夏秋叶繁果稠,根插牢固,银灰色的树皮迸裂象老人额上的皱纹,满身的伤疤窟窿,呈现着饱经风霜、历尽折磨的神态。灵山寺没有多少人工建造的亭台花圃,就天然的山水树木足为避暑游览胜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光武庙

在县西三乡村北的汉山之巅。据史书记载,东汉建武三年光武帝降赤眉于此,明帝即位降诏于此立庙。后周显德五年(958) 重修,元至正十年(1350) 复增修之。现存建筑44间,基本全属明清建筑遗物,计有山门3间,大殿5间,东廊已塌,还有西廊9间。除主体建筑外,另有马王庙、皇姑殿、子陵宫、钟楼、奶奶庙等。这此建筑残破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实有彻底毁灭的可能。

7、龙潭寺

位于张坞乡岳社村南龙潭河东,今以大殿结构造型可推断为金代所建。现存大雄殿、天王殿、东配殿、僧房计17间,另有土窑7孔,总占地面积1亩多。院内石碑2通,碑面风化脱落,字迹模糊,读不成文。从其中一通中可见“天和元年”字样,是否为创建年代尚不能确认。寺院西、北两面各有僧塔1座,一为“静如和尚塔”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一为“晓岚云公和尚”,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8、福昌阁

位于韩城镇福昌村北,据旧县志记载,隋朝曾建福昌宫,但无确凿考证。现存建筑始于明代,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全面修葺。

阁就福昌城西南角崖头建筑,坐北向南,采用重檐连式,顶以黄绿玻璃瓦覆盖,四角挑檐悬钟。面开五楹彩门。墙砌青砖,基用表石。台座以黄土夯实,外用青砖,前筑石阶120余阶,阁巍峨壮观。

台座半坡东西侧就山崖修建佛龛神洞,洞有吕祖、华佗、老君、鲁班、药王、西佛等。洞前砖铺平台。掩映于杨柳之中,为福昌阁增添了神异色彩。

人文教育

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和宜阳县实验高中是宜阳人重视科学教育的证明,她们携手共创宜阳教育的辉煌,未来必将成为宜阳人的骄傲!

宜阳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宜阳一中】是位于豫西的一所著名高中,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以北的开发区的香泉村,背靠香鹿山,面朝悠悠洛河水。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34年,其前身为“县立师范”,1937年,附设初中部;1946年,中学教育初具规模,遂更名为“宜阳县初级中学”。解放后,再改为“宜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部,转制为完中。1969—1977年,校址先后为县师训班和城关高中居用。恢复高考制度后,正式定名为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原校址不堪适应,遂于2004年9月迁至新址,2005年底被河南省授予第二批省级示范高中。

早期,面对内忧外患、战火频仍的混乱时局,宜阳这片热土因她而未曾斯文扫地。广大师生在漫漫而修远的教育征途上,上下求索,苦苦寻觅着民族救亡和祖国复兴之路,他们有的如地火奔突,暗播革命火种;有的投笔从戎,毅然共赴国难;有的制笛龙吟,以文艺摧醒民众。解放后,沐浴着新中国的春风,宜阳一高愈益光彩照人、风流尽展。一批批名师陆续从全国各地云集于此,实力雄厚的师资赢来教育质量的空前骄人。这一时期,从一高昂然走出去的一代骄子,遍布大江南北,许多成为军界、政界、学术界、教育界、实业界各自不同领域的精英。

1978年,和着时代的步伐,宜阳一高迎来了更加绚丽的春天。二十六年来,一高教师安贫乐教、严谨治学;全体学生笃学精思,勤奋竞先,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孜孜以求的学风,长期以来跻身洛阳市高中四强,换取的是令人惊叹的教育业绩。因此,多年来学校一直名列全市四强高中行列。该时期,相继从这里走向清华、北大、同济、复旦等全国各级各类大学的近万人,获硕士、博士学位者灿若星河,他们学业大成后,仍不减宜阳一高学子固有的精神品格,继续大气磅礴地各领风骚于自己致力的事业中。

宜阳一高素有科研兴校之风,教研成果斐然。中央教科所曾命其名为“科研成员学校”,并承担了多项省、“十五”教育教学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且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师撰写的论文时常见诸国家及省、市级刊物。

现在,新校业已建成投用。新校占地300余亩,投资近亿元,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教研楼、科技实验楼、学术报告厅、学生公寓等十余栋建筑鳞次栉比,校园面貌一新,内部设施一流。学校现有教学班68个,在校生3100多人。教职工2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级高级教师39人,一教师4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0人,省级优秀教师及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市优秀专家1人,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1人。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优势明显。

高山景行,厚德载物。如今,宜阳一高在豪迈走过七十年的风雨历程之后,迎来了她荣光的七秩华诞。七十年艰苦创业,七十年锦绣华章;七十年薪火相传,七十年桃李芬芳,宜阳一高终以不拔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铸就了卓越的品质,织出了岁月的辉煌。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全体一高人正把往日的辉煌化作新征程的起点,进而去迎接更新的挑战、去成就更大的梦想、去实现更大的跨越……。

试看未来之宜阳一高,必是滋兰树蕙的沃土。

宜阳县实验高中

宜阳县实验高中坐落在九朝古都洛阳西35公里处的宜阳县城中心段——文明中段,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是工作、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宜阳县实验中学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一所新型学校。基于新时期形势的需要,她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于1982年动工建校,1984年开学上课。在相继经历了初中、完中和普通高中三个阶段之后,从1997年开始,发展成了一所重点高中。

1984-1990年为完中。1985年8月,按县政府安排,实验中学增召了普通高中四个班。之后,师生人数逐年增多,教学设施日趋紧缺,到1986年下半年,学校的教学班达20个,在校学生两千多人,教职工110多人,原有的房屋,教学设备及师资力量等已不能适应教学工作,为此经县政府同意,从1988年起停招初中新生。直到1990年初中学生全部毕业,成了一所普通高中。期间基于多层次多规格培养人才的考虑,从1988年开始,在每年的招生班额中,招收具有体、音、美专长的新生一个班,共同教学文化课,单独教学专业课。这类学生毕业后报考各对口专业高校。直到1998年9月,体、音、美班从实验中学分出,成立县艺术学校为止,本校专业班停止招生。期间李富立任校长兼任支部书记。

1989-1997年为普通高中,三级各四个平行班共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0余人,教职工60人。随着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于1995、1996年两年的新生中,增招了重点高中招收剩下的分数层次较高的新生两个班,作为学校的重点班,与原有的四个普通班同时开展教学工作。到1996年,共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千人,教职工80人左右。期间于1990年郑知杰任校长,李富立任支部书记。

1997年后为重点高中。随着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1997年被定为重点高中,每年从6个招生班中,与原有重点高中并列招收4个县级重点班。到1999年下半年,学校规模已达十八个班。从2000年开始,6个招生班额全部并列招收重点班。2001年,全校共有20个教学班(含复习班)在校学生1395人,教职工89人。2002年全校发展为24个教学班(含复习班),在校学生人,教职工人。期间由武鹏高任校长兼任支部书记。2003年由彭清智接任校长,尚万仁任党支部书记,学校发展为27个教学班(含复习班),在校生超过2000人,教职工120余人,其中教育硕士1人在职研究生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县拔尖人才6人,中学高级教师31人中学一级教师47人。

实验中学创办二十年来,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内部管理的基础上,终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建校初期,学校仅有一幢教学楼和两幢宿舍楼,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仅为4320.63平方米,总造价588600元。1985年扩建一座小型寝办合一的混合楼,1986年建第一幢家属楼及学生餐厅,1987年建操场征地8.5亩,1992年建第二幢家属楼,1997年在南面育新街的原校门处建办公及学生宿舍混合楼。校门改在北边,面向文明西路。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一举建成了四个单元六层家属楼一座。除一楼外,尚可容纳40户教工。至此,学校的住房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以上扩建总面积共10010.63平方米,总造价为3280923元,目前,学校占地面积共28.5亩,总建筑面积14331.26平方米,总造价39695213元。

建校初期,学校除了教师办公及学生课桌凳外,其他设施几乎是空白。目前,除了拥有数千册藏书的图书馆和各相关学科的仪器、实验室外,又建起了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及闭路电视系统,先后购置了录像机和VCD机,购置了教学用29寸彩电23台,投影机20台,及办公用电话机26部,购置了联想奔III型(CPU)微机37台。目前,除电子物理外,高中各学科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均可按规定开展。在教学手段现代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实验中学在坚持教学为主,重视思想教育的前提下,以“三风”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为内容,开展了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以科研兴校为主导在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教学科研体系,促使教学成绩不断提高;以倡导团结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在领导班子中形成合力,有力地带领全校教工不断开拓学校工作的新局面。因此 教学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列举五年来升学情况统计表如下:

实验中学教学质量的历史性突破开始于1999年。这届毕业生还没有县级重点班,当年高考一举上省定大专线65人,荣获县政府“十年磨剑”锦旗奖。步入重点高中后第一年招收新生于2000年毕业,这年上线人数达93人,以超额43%的成绩完成了县分配任务,荣获县教委“目标任务完成”锦旗奖。

军校共建 2001年高考获更大突破,上省定大专线395人,比2000年增加299人;其中上本科线174人,比2000年增加111人,上重点线59人,比2000年增加40人。在升学名次上,由2000年市区的第19位提高到11位。这年的增长幅度,居市辖71所重点高中的第四名 。

宜阳县实验高中在短短的二十年的发展中,已挤身于洛阳市十强高中,是豫西教育上的一朵争奇斗艳的奇葩,至此,她还以自己独有的办学风格和优异的成绩展现着前所未有的魅力。目前,实验中学正在再接再厉,乘胜前进,致力于创造未来的更大辉煌。

行政区划

宜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城关镇、锦屏镇【原城关乡】、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香鹿山镇【原寻村镇】、盐镇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花果山乡、上观乡、莲庄乡、赵保乡、董王庄乡、樊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2006年1月,将宜阳县丰李镇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头、毕沟、侯城、小营等10个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管辖。2009年12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关乡,建立锦屏镇。2010年1月20日上午,宜阳县城关乡更名锦屏镇庆典仪式隆重举行。2011年3月5日,洛龙区丰李镇挂牌仪式举行,此后丰李镇脱离了宜阳县管辖。

城关镇  2006年,辖6个居委会:解放路居委会、红旗路居委会、西街居委会、水么头居委会、沈屯居委会、白庙居委会;~400_黄河厂居委会、~401_豫西建设工程宜阳公司居委会、~402_宜洛煤矿居委会、~403_李沟井居委会

锦屏镇 代码:410327200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高桥村、灵山村、后庄村、八里堂村、马庄村、大雨淋村、焦家凹村、陈宅村、乔岩村、东店村、铁炉村、河下村、杨店村、周村、苗村;前进化工公司东区居委会、洛阳氮肥厂居委会、郑铝五〇三厂居委会、洛阳第二水泥厂居委会、宜阳火车站居委会(~400-~404)。

柳泉镇 代码:410327102 2006年,辖29个村委会:柳泉村、鱼泉村、西高村、东高村、沙漠村、河北村、河东村、花庄村、元村、水兑村、苗湾村、丁湾村、曹坪村、十字路村、汪营村、黑沟村、英武村、高窑村、尹村、上于村、清泉村、贺沟村、于村、龙潭村、赵沟村、纸房村、沙子沟村、毛沟村、五树村

韩城镇 代码:410327103 2006年,辖25个村委会:西关村、阁北村、仁厚村、南驿村、秦王村、福昌村、东关村、城角村、官西村、官东村、窑上村、王窑村、陡沟村、下连村、小马沟村、子房沟村、三道岭村、聂沟岭村、五岳沟村、桃村、于洼村、朱家沟村、苏河村、袁庄村、冯庄村

白杨镇 代码:410327104 2006年,辖25个村委会:五区村、西马村、高头村、石板沟村、一区村、二区村、三区村、四区村、东马村、东庄村、漫流村、角底寨村、香潭沟村、蝎子山村、东场村、栗丰村、张庄村、西南留村、南留村、陡沟村、宏沟村、窑凹村、章屯村、龙窝村、石垛村

香鹿山
镇 代码:410327105 2006年,辖31个村委会:香鹿山镇【原寻村镇】、甘棠村、香泉村、段村、下河头村、官庄村、后庄村、龙王村、黄窑村、下街村、李营村、锁营村、牌窑村、赵老屯村、王凹村、叶庄村、柏树沟村、砖古窑村、英桃沟村、郭坪村、刘沟村、大柳树村、潘寨村、马沟村、潘沟村、留村、南留村、楚凹村、上韩村、东韩村、下韩村

盐镇乡 代码:410327203 2006年,辖36个村委会:大寨村、罗村、上庄村、盐镇村、安沟村、刘岭村、河上沟村、塔泥村、周沟村、李营村、周过村、会卦村、张村、北册村、赵峪村、谢村、柏社村、社庄村、古寺村、录化村、王坑村、席沟村、石陵村、沙沟村、范元村、竹元村、中峪村、克村、贾院村、张沟村、南洼村、李寨村、北召村、盐高村、西沟村、耿沟村

高村乡 代码:410327204 2006年,辖39个村委会:高村、周峪村、宋王沟村、演礼沟村、鲁村、丰涧村、刘沟村、里沟村、温村、东营村、孔昌村、沈沟村、汪汴村、桑元村、牛峪村、张元村、叶沟村、寺岭村、王沟村、石村、平原村、张延村、宋屋村、麻延村、河战村、北王村、王眷村、阡陌岭村、马朝沟村、安沟村、麦村、张深村、铁炉村、黄洼村、赵坡村、四土地村、杜渠村、纪彰村、王莽村

三乡镇 代码:410327206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东村、杨圪塔村、可乐湾村、西村、上庄村、下庄村、南寨村、河西村、后院村、后寨村、仁村、西柏坡村、东柏坡村、西王村、坡头村、东王村、古村、下马沟村、流渠村、马湾村、滩子村、吉家庙村、桑子沟村、上沟村、东阳村、南村、王岭村

张坞乡 代码:410327207 2006年,辖25个村委会:凹里村、程子村、尚午村、王岳村、新庄村、元村、田庄村、程午村、岳社村、张坞村、茶沟村、通阳村、庞沟村、元过村、下龙村、上龙村、竹溪村、平北村、平南村、七峪坡村、七峪村、苏羊村、下村、石门村、留召村

花果山乡 代码:410327208 2006年,辖8个村委会:穆册村、玉皇庙村、关庄村、花山村、寺院村、大尖村、碾沟村、刘秀沟村
(2011年穆册乡改名为花果山乡)

上观乡 代码:410327209 2006年,辖8个村委会:上观村、杏树洼村、梨树沟村、西王沟村、三合坪村、好贤沟村、柱顶石村、三岔沟村

莲庄乡 代码:410327210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莲庄村、孙留村、礼曲村、石村、四岭村、红旗村、沙坡头村、鲍窑村、马回村、曹窑村、涧河村、坡窑村、旧关村、草场村、上涧村、羊马村;~400_前进化工公司西区居委会

赵保乡 代码:410327211 2006年,辖19个村委会:东赵村、南窑村、史庄村、马河村、西赵村、坡底村、杨庄村、油路口村、龙王庙村、于沟村、二道沟村、温庄村、赵庄村、三王庄村、十字岭村、铁佛寺村、田沟村、单村、郭凹村、张庄村

董王庄乡 代码:410327212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董王庄村、南岭村、前村、左沟村、庄科村、大石岭村、方村、姚村、官庄村、乔庄村、白土坪村、赵坡村、洞子沟村、王路庄村、邓庄村、石桥村、慈古洞村、刘河村、武坟村、灵官殿村

樊村乡 代码:410327213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樊村、北杓柳村、宋村、铁炉村、王寨村、杓柳村、姜营村、里河村、苏村、沙坡村、安古村、马道村、老庄村、任村、李在村

历史沿革

宜阳地域,夏、商属豫州雒西地。西周属周南地,为召伯听讼之所。春秋归晋,亦曾为毛国地。战国为韩宜阳邑。韩景侯由宜阳迁都阳翟之后,在宜阳建县。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灭东周(今巩县孝义镇西)设三川郡,其辖境大致为灵宝以东,中牟以西,黄河以南及北汝河上游地区,宜阳属之。

西汉承秦制仍设郡、县两级。汉王二年(前205)改三川郡为河南郡,隶属不变。汉武帝为加强对郡国的控制,分全国为13州,其中京师地方称司隶校尉州,宜阳属之。元鼎四年(前113),割河南、南阳二郡西境,置弘农郡,郡治灵宝,辖11个县,宜阳属之。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宜阳属司隶校尉州弘农郡。

三国时,宜阳在魏国境,仍属弘农郡。

东晋十六国时,分裂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宜阳历属汉,前赵、后赵及后秦等。

南北朝仍以州、郡、县相称,南朝宋,宜阳仍属弘农郡。北朝魏,宜阳属河南郡(齐、梁、陈时期,宜阳属北朝)。北魏孝昌初(525),置宜阳郡,辖宜阳、新安(今渑池境)、东亭(今嵩县境)三县。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魏分东、西,宜阳县归属无常。东魏,置金门郡,兼置阳州。天平四年(537),废金门郡,置宜阳郡,辖宜阳、南渑池、金门三县。另设甘棠县,属新安郡。西魏文帝时(535~551),阳州下辖宜阳郡,郡治洛宁,又于今洛宁境分置北宜阳县,治黄卢城,属宜阳郡。废帝二年(553),改北宜阳县为熊耳县,隋义宁二年(618)改为永宁县。北周明帝(559~560)曾于一合坞置宜阳县。旋废,置熊州,属宜阳郡,继又更熊州为昌洛县。

隋代开皇初,废宜阳郡为县,归属河南郡。开皇十八年(598),将宜阳县改为洛水县,仁寿四年(604),改甘棠为寿安(今河下一带),并于大业元年(605)初,废洛水、熊州入宜阳县。又于大业四年(608)增设兴泰县(今赵保,隋末废)。义宁元年(617),移寿安于九曲。宜阳、寿安、兴泰三县(均为宜阳境)同属河南郡(兴泰曾一度属襄城郡)。义宁二年(618)复置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并改宜阳郡为熊州。

1998年,宜阳县辖3个镇、16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城关乡、寻村乡、石陵乡、盐镇乡、韩城乡、高村乡、西石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白杨乡、樊村乡。

2000年,宜阳县辖5个镇、1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50356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44313 、丰李镇 66956 、柳泉镇 55276 、韩城镇 42093、 白杨镇 41134 、城关乡 33117 、寻村乡 54501 、石陵乡 21439 、盐镇乡 41307 、高村乡 21520、 西石村乡 25148、 三乡镇 32178 、张坞乡 33638、 穆册乡 3989 、上观乡 6278 、莲庄乡 28603 、赵保乡 29754、 董王庄乡 28286 、樊村乡 24645 、宜洛煤矿虚拟镇 9615 、洛阳氮肥厂虚拟镇 6566

2005年,宜阳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西石村乡,其行政区域划归高村乡管辖,高村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石陵乡,其行政区域划归盐镇乡管辖,盐镇乡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宜阳县辖6个镇、11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白杨镇、韩城镇、寻村镇;城关乡、盐镇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

截至2011年9月30日,宜阳县辖7个镇、10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白杨镇、韩城镇、香鹿山镇、锦屏镇;盐镇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

县城小吃

自改革开放以后,县城的小吃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一些本土化的历史性的风味名吃得到了发掘和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韩城羊肉汤韩城烧鸡,已经成为宜阳县饮食文化的象征。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县城的小吃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县城的小吃成雨后春笋的发芽态势,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很多市政问题;第二阶段是以县美食城的建立为标志的,县城的小吃有了集中的经营市场,小吃自然发展所带来的市政问题得到解决。名店也在此时开始在人们心中树立。第三阶段是05年后,县城饮食文化蓬勃发展。名吃遍地。如北城区香鹿山下的烧烤广场的建立,每至盛夏之夜,人流、车流如潮。更是把县城的小吃文化推向顶峰。

自然地理

宜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跨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宜阳县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洛阳市总面积的11%。全县平均海拔360米,县城海拔195米。

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宜阳水系属黄河流域,全县大小河流及山涧溪水360多条。境内主要河流有洛河及其九大支流,洛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县内干流长68公里,常流量为5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5400立方米/秒。有各类渠道112条,其中灌溉万亩以上的干渠7条,主要有利济渠、宜洛渠、新丰渠等。全县水资源4.49亿立方米,主要水产品有鲤鱼、鲶鱼、鲢鱼、鲫鱼、鳝鱼、草鱼等。全县大小水库19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2910.3万立方米。最大的水库为寺河水库,库容为1050万立方,是全县唯一一座中型水库。

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平均风速为25米/秒。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现任领导

中共宜阳县委书记

王琰君:主持县委全面工作。———————————————————————————————

宜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晓玲: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协助王琰君同志主持县委全面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