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宜香1577
释义

基本信息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52

品种名称:宜香1577(原名:宜香优1577)

选育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宜香1A×宜恢1577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四川、浙江、贵州、云南、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7天,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平均137.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株高114.6厘米,株叶形态好,长势繁茂,叶姿挺直,分蘖力偏弱,成穗率较高,穗型较大,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5万穗,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60.4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6.4克。抗性:叶瘟8级,穗瘟7级,穗瘟损失率25.1%;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7%,长宽比2.65,垩白米率33.8%,垩白度5.5%,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

产量表现

200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和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上游平均亩产586.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59%(不显著),中下游平均亩产62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74%(极显著);2002年续试,上游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2%(极显著),中下游平均亩产55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6%(不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2%。

根据历年审定资料整理:

江西区试比对照增产5.33%,安徽区试比对照增产5.77%,南方稻区区试比对照增产6.32%,浙江区试比对照增产9.1%,四川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9.3%,陕西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5.34%,广西早造试验比对照增产21.5%,贵州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25.3%。国家区试长江上游平均亩产586.1公斤,长江中下游平均亩产623.3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6公斤,比对照增产6.32%。大田生产中,高产栽培条件下亩产可达75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播期同汕优63,亩播种量8~10公斤,秧龄30~35天;

2、合理密植:长江上游稻区亩栽1.2~1.5万穴,中下游稻区亩栽1.5~1.8万穴,每穴栽2粒谷苗;

3、科学用肥:施足基肥,早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

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较好,有香味,外观品质中上。适宜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省的长江流域和重庆市、云南、贵州省的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陕西省汉中、河南省信阳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优点

审定范围最广的香型优质稻品种

宜香1577先后通过了四川、贵州、陕西、安徽、浙江、广西、江西等7个省审定,并通过了长江上游与长江下游国审,根据公告,其法定适宜推广区域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省的长江流域和重庆市、云南、贵州省及陕西省汉中、河南省信阳地区。因此宜香1577是目前国内审定和适宜区域最广的香型优质稻

香型优质稻

宜香1577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用自育不育性系宜香lA和自育恢复系宜恢 1577组配而成。其母本宜香lA是宜宾市农科所用云南浓香型糯稻经γ射线辐射的中间材料N542作父本,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的D44B杂交人工制保,再以D44A作母本,经多代连续选优定向回交转育而成;其苗、株、穗、粒均具浓香味,为典型的Basmati香型,与非香恢复系组配的杂交稻米四分之一具香味;2000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001年通过四川I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其父本宜恢 1577是宜宾市农科所利用云南地方偏粳型紫稻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恢复系R16杂交育成的重穗型强优新恢复系,1999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

因此宜香1577是名副其实的香型优质稻 。

创全国优质稻亩产最高纪录

2003年9月2日,受四川省科技厅委托,云南省丽江市科技局、农业局邀请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所。云南省丽江市农技推广总站及永胜农业局等同行专家现场实割验收,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宜香1577亩实产高达1121.22公斤,创我国香型超级优质三系杂交稻单产最高记录。

2004年9月16日,在雅安市科技局组织下,邀请水稻推广、栽培、植保、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验收组,对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超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宜香1577”,在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刘家村中心示范片156亩田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组通过实地观摩种植现场,对全示范片田块进行分类站队,按产量高、中、低分别确定三类田块比例,再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类田块各实割20平方米左右进行挖方测产;同时,选取了一块产量中等、面积1.0亩以上的田块进行实收计产。结果是:高产田块占15%,干谷平均亩产达949.0公斤;中等产量田块占45%,干谷平均亩产达884.4公斤;低产田块占40%,干谷平均亩产达839.1公斤;中心示范片干谷平均亩产达875.9公斤;产量水平中等田块(农户李俊谦)实收干谷平均亩产达881.0公斤。这是该品种继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创下平均亩产1121.22公斤的我国香型杂交稻超高产记录以来,创下的又一百亩连片超高产产量水平。

产量高、适应性广

全国南方稻区区试产量表现 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2001年平均产量8.81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0.59%;2002年平均产量8.42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3.62%。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2001年平均产量9.34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2.74%;2002年平均产量8.34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1.16%。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6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6.32%。

四川省区试产量表现 宜香1577参加四川省2001年中籼迟熟优质A组试验,平均产量8.48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5.40%,居第3位;2002年续试,平均产量8.61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7.63%,居第1位。2002年生产试验宜香1577平均产量8.62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9.3%。

江西省区试产量表现 宜香1577参加江西省2001年一季稻组试验,平均产量7.34t/公顷,较对照博优752增产5.33%,居第l位;2002年一季稻A组续试,平均产量7.52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2.07%,居第2位。

广西区区试产量表现 宜香1577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年早造组试验,平均产量7.26t/公顷,较对照特优63增产21.5%,居第l位;

陕西省区试产量表现 宜香1577参加陕西省2001年优质组试验,平均产量9.82t/公顷,较对照胜泰l号增产l1.25%,居第l位;2002年参加优质组续试,平均产量l0.50t/公顷,较对照胜泰l号增产l1.8%,居第5位。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98 t/公顷,较对照胜泰l号增产l5.34%。

贵州省区试产量表现 宜香1577参加贵州省2001年中籼迟熟优质组试验,平均产量7.4l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6.20%,居第6位;2002年中籼迟熟优质组续试,平均产量7.72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24.8%,居第2位。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0t/公顷,较综合对照(II优多系l号、K优5号、汕优63、金优63)增产25.3%。

安徽省区试产量表现 宜香1577参加安徽省2001年中籼迟熟A组试验,平均产量8.94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5.77%,居第4位;2002年续试,平均产量8.68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1.65%,居第6位。

浙江省区试产量表现 宜香1577参加浙江省2001年晚籼组试验,平均产量7.84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3.40%,居第3位;2002年续试,量7.90t/公顷,较对照汕优63增产9.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