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川战役 |
释义 | 宜川战役也叫“筑子街战役”, 1948年2月29日 宜川战役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以主力五个纵队转入外线作战。解放军从四面向敌军发起猛攻,激战至3月1日,将敌近3万人全部歼灭,毙敌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3月3日,攻克宜川城。使西北我军由内线反攻转入外线反攻。同日,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致电毛泽东、周恩来,表示“完全同意并竭诚拥护”中共“彻底粉碎蒋政权、驱逐美帝国主义,实行土地改革、组织真正的人民民主联合政府、完成独立和平的革命事业的英明主张”。 简介宜川战役 中文名:Yichuan Zhanyi 英文名:Yichuan, Battle of 地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省宜川城、瓦子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围城打援作战。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 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背景1947年夏秋,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出陇海,直插大别山和伏牛山,和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会师中原,大量歼灭敌人,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胡宗南集团也陷于两面作战。 西北战场的国民党军队虽然还有二十九个整编旅共三十三万多人,但战斗力已大大削弱,而且处于守势。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根据蒋介石的命令陆续从陕北、晋南战场抽调整编第一师、第三十师、第三十六师、第六十五师组成裴昌会兵团,东出潼关、陕东南,配合刘峙兵团,准备打通陇海、平汉交通线,增援中原战场。 胡宗南集团九个整编师二十八个旅只剩十七个旅用于陕甘宁边区周围,其主力刘戡率整编二十九军军部和第二十七师、第九十师集结在洛川、黄陵地区为机动兵团,用以北援延安、东援宜川、或阻止我军南下;整编七十六师第二十四旅的七十二团和陕西保安第六团驻守韩城和禹门口,以阻止黄河以东的解放军西渡,整编第七十六师第二十四旅(欠第七十二团)驻守宜川;何文鼎率领整编第十七师的十二旅、四十八旅和陕西保安第十一团驻守延安和维护延安到鄜县的公路交通线;其余则驻守铜川、三原等地。青海马步芳整编第八十二师驻庆阳、合水、西峰镇;宁夏马鸿逢整编第八十一师另两个旅驻守安边以西地区;榆林邓宝珊部在我地方兵团围困之中。 西北野战军在1947年冬第二次打榆林之后,主力集结在绥德、米脂、安塞地区休整,进行战略进攻的准备工作。第二纵队集结在晋南曲沃的曲村镇地区整训,待命西渡。彭德怀司令员和野战军司令部的同志反复研究春季攻势的战役方向。其一,再攻榆林,当时我军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粮食,加上气候严寒,对攻坚不利,而且邓宝珊已派代表和我们和谈,害怕我们再攻榆林;其二,西进陇东,该地区也缺粮,我们和马步芳、马鸿逵集团作战,胡宗南乘机集中东援中原,对大局不利;只有南出关中才是最合适的办法,这样关中人力、物力丰富,可以解决粮食问题,又可威胁西安,调动裴昌会兵团回援,我们就可策应刘伯承、邓小平野战军,陈毅、粟裕野战军以及陈谢兵团经略中原。 部署西北野战军针对敌军分兵延安、洛川、宜川三地,企图依城固守,阻止我军南进的防御布势,西北野战军首长决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解放黄龙山区,威胁西安,调回胡宗南集团增援中原的兵力,直接配合中原我军作战。在战役突击方向的选择上,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等领导认为:若先攻夺延安,在政治影响上虽大,但延安守敌2个旅依靠坚固设防,顽抗待援,我军必以主力攻坚,如黄陵、洛川敌军增援,形将攻坚未克,又不能集中主力歼敌援兵,且又将战争引向陕甘宁根据地;若先攻洛川,敌人主力4个旅,依靠其坚固设防及交通运输之便利条件,以逸待劳进行顽抗,亦将成为相持不下之状态;宜川守敌2个团,兵力薄弱,我军背靠陕甘宁解放区,便于掩护我军行动和后方供应,我第2纵队可以随时西渡黄河,迅速参加作战,且能获得晋南解放区的直接支援。而且我军围攻宜川,敌必驰援,时值冬春之交,尚未解冻之际,敌援军不易在运动中构筑工事,利于我军歼灭其有生力量。 1948年1月29日,西北野战军在米脂县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研究宜川战役的作战部署。宜川东依黄河,西连洛川、富县,是陕东战略要地,被胡宗南视为关中屏障。宜川又好比是黄龙区同晋绥、太岳解放区之间联系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解放黄龙山诸城,可进一步打通与晋西北的联系,巩固后方,造成解放大西北的有利态势。彭德怀在会上说:宜川是胡宗南棋盘上的一颗重要棋子,胡宗南不会轻易放弃,一定会派兵增援,这正有利于我在运动中各个歼敌。会议最后确定:先以一部兵力(第3、第6纵队各一部)围攻宜川,调动黄陵、洛川等处敌军来援;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先歼援敌,然后再夺取宜川城。在战术上,攻城部队应积极动作,但勿须急克,引敌驰援;打援部队则应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迅速合围、歼灭敌军。西北野战军的作战方案上报后,迅速得到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批准。 为了粉碎胡宗南集团“机动防御”部署,西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开始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战略进攻:一是继续大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二是开创与建设新解放区,旨在拖住胡宗南集团,使其不能抽兵到中原或华北战场,以配合全国人民解放军,粉碎蒋介石战略防御计划。战略进攻作战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作战方针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先胡(胡宗南)后马(马步芳、马鸿逵),逐个打击。 根据胡宗南集团部署,我军决定采取“围城打援”战术,以一部兵力进攻宜川,吸引敌军来援,集中主力消灭增援之敌。 2月12日,1、3、4、6纵队分别由清涧、安塞、镇川堡地区向南开进;2纵队同时从晋南曲沃地区出发,经禹门口西渡黄河参战。16日,各纵队进至延长、甘谷驿、金沙镇、云岩镇地区隐蔽集结,进行战役准备。 2月22日,按照战役部署,3纵队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孙志远和6纵队司令员罗元发、政委徐立清率部向宜川方向攻击前进,在肃清周围反动地方武装,扫除外围据点之后, 24日将宜川城包围并发起攻击。 27日,我已突破宜川守敌外围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老虎山、万灵山、外七郎山等要点,将敌压缩于城内。整编24旅旅长张汉初连电胡宗南和刘戡呼援求救。这时,1纵队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4纵队司令员王世泰、政委张仲良,也率部进至瓦子街以北指定地域集结,待机打援。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率部于23日由禹门口强渡黄河,击溃守敌陕保6团后,向宜川西南圪台街地区开进。 增援路线估计我军围攻宜川后,敌人增援的道路可能有三条: 一是由洛川经瓦子街到宜川。此条公路,便于大部队机动,距离又近,增援快。但敌人顾虑瓦子街以东一段咽喉狭道易遭伏击; 二是由洛川、黄陵经黄龙至宜川,路程较前远两倍; 三是由洛川、黄陵沿第一条路以北的进士庙梁至宜川。此路虽不易遭我伏击,但山高坡陡,重装备行动困难,路程也远。这三条道路,我判断敌走第一条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胡宗南主观成性,企图兼顾援军与守军,为速解宜川之围,必令刘戡从第一条道路驰援。据此,我军作出了立足于敌人走第一条道路、兼顾其它两路的灵活机动的作战部署。 歼敌方案第一,增援宜川之敌若取道瓦子街时,我第3纵队、第6纵队各以一部兵力由正面抗击,不使援敌与宜川守敌会合;第1纵队待敌全部通过瓦子街进入我伏击圈后,立即断敌归路,攻击敌左侧后;第2纵队由东南向西北攻击敌右翼;第4纵队由北向南攻击敌左翼,四面合围,歼灭援敌。 第二,若援敌经黄龙至宜川时,我第3纵队、第4纵队各以一部正面抗击;第2纵队由东向西攻击敌右翼,并切断敌归路;第1纵队由西向东攻击敌左翼,合围歼灭之。 第三,援敌若取道瓦子街以北之进士庙梁时,我第4纵队在鹰儿窝正面抗击;第1纵队由北向南攻击敌左翼;第2纵队由东南向西北攻击敌右侧背;第3纵队、第6纵队各以一部由南向北攻击敌右翼,围歼敌人。各攻城部队在我主力围歼援敌时,应猛力攻城,不使守城之敌突围。 国民党军西北野战军整训期间,胡宗南集团也加紧进行了部署调整。 为确保陇海路、平汉路的畅通,胡宗南被迫抽调4个师,由西安“绥署”副主任裴昌会率领,东出潼关及陕南,配合刘峙集团作战,胡宗南将其9个整编师28个旅中的11个旅,布防在豫西、晋南和陕南地区,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仅留17个整编旅; 为了确保延安、洛川、宜川各据点,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胡采取“机动防御”部署,以刘戡率主力整编29军军部及其27、90师为机动兵团,集结在延安以南洛川、黄陵、宜君地区;以整编17师和陕保11团守备延安和维护延安至富县公路交通线;以整编76师24旅(欠72团)驻守宜川,72团和陕保6团驻守韩城和禹门口,阻我河东部队西渡; 另以暂编2旅、新编9旅和陕保3团驻守铜川、耀县以及三原等地,以保护咸(阳)铜(川)铁路及咸(阳)榆(林)公路交通补给线。青马(马步芳)整编82师仍驻守庆阳、合水、西峰镇地区,窥机而动;宁马(马鸿逵)整编81师另2个旅驻守安边以西地区;孤城一隅之榆林邓宝珊部正处我地方兵团围困之中。 作战过程宜川战役,亦称“瓦子街战役”。 宜川战役是1948年2至3月间,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宜川城、瓦子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攻城打援战役。 1948年初,西北野战军已发展到7.5万人,并且在战略上开始掌握主动。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以主力转向外线,建立渭北根据地的指示,确定了春季作战方针,即南下陕中,威胁西安,大量歼灭胡宗南主力,配合中原部队作战,打通与晋南解放区的联系。 胡宗南集团为确保延安、洛川、宜川各据点,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采取“重点机动防御”方针,在战略上转为守势。将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的两个师置于洛川、黄陵、宜川地区机动,以整编第17师等部防守延安,以整编第76师的第24旅主力防守宜川,一部于韩城及禹门口,控制黄河渡口。 2月12日,西北野战军向宜川开进,宜川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的5个旅2.9万余人,粉碎了胡宗南集团阻止西北野战军南进的企图,有力地策应了中原野战军的作战。 194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以主力5个纵队转入外线作战。 2月24日,以一部兵力突然包围宜川城,主力隐蔽在宜川西南地区,准备歼灭敌人的增援部队。 24日,完成对宜川的包围;西北野战军的另一部同时进入瓦子街以北地区待机打援。胡宗南为救援宜川守军,急令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部沿洛(川)宜(川)公路轻装驰援。等到27日到达后再调整部署已经晚了。西北野战军随即调整部署,集中了9个旅的兵力迅速占领瓦子街至铁龙湾两侧高地设伏,并以一部兵力采取机动防御诱敌深入,将援军一部引入宜川西南预设阵地后,即转入坚守防御;同时经过激烈肉搏争夺,占领瓦子街以南高地,完全截断了援军回窜路线。刘戡发现陷入合围之后,决定分路突围。。 26日,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九军(两个整编师)由洛川、宜君一线向宜川驰援。 28日,当敌军到达宣川晒南的瓦子街地区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从四面发起猛攻, 3月1日上午,西北野战军发起总攻,激战至下午5时许,将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全部歼灭,并毙敌军长刘戡。 3月3日,攻克宜川城,取得宜川战役大捷。又歼敌整编第二十七师师部、整编第九十师师部及其所属的第三十一旅、第四十六旅、第五十三旅、第六十一旅等共2.9万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形势。 1947年7~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集团和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挺进中原,完成战略展开,迫使国民党军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10月,在西北战场,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奉命从陕北、晋南抽调所部整编第1、第30、第36师至潼关及其以东地区,在陕北采取机动防御部署,以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指挥整编第27、第90师在洛川、中部(今黄陵)、宜君地区机动;以整编第17师及陕西省保安第11团驻守延安至甘泉地区;以整编第76师第24旅(欠第72团)驻守宜川,该旅第72团及陕西省保安第6团驻守韩城及禹门渡口,企图确保延安、洛川、宜川各点,阻止西北野战军南进。 西北野战军经过1947年冬季开展新式整军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以主力转至外线作战的指示,为南下陕中,威胁西安,歼灭胡宗南集团主力和调动其在潼关及以东的部队回援,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在中原地区作战,并打通陕甘宁与晋南解放区的联系,决心发起宜川战役,以一部兵力围攻宜川城,集中主力求歼洛川东援之敌,尔后攻歼宜川守军。 1948年2月12日,西北野战军第1、第3、第4、第6纵队分别从米脂、绥德、清涧、安塞地区向宜川开进,16日到达延安以东金沙镇、甘谷驿、延长地区;第2纵队由晋南曲沃地区西进,准备由禹门口渡黄河参加宜川地区作战。 24日,第3、第6纵队包围宜川守军,至27日攻占外七郎山、万灵山、太子山、老虎山、虎头山等要点,将守军逼进宜川城内。与此同时,第1、第4纵队进至宜川西南的瓦子街以北地区待机打援。胡宗南急令刘戡率整编第27、第90师共4个旅2.4万余人,于26日由洛川、中部、宜君等地出发,沿洛(川)宜(川)公路驰援宜川,27日进至瓦子街地区。西北野战军随即调整部署,以第3、第6纵队各1个旅继续围攻宜川城,以该两纵队主力参加打援,会同第1、第4纵队迅速占领瓦子街至铁龙湾公路两侧高地,隐蔽待机。28日,刘戡率部进至瓦子街以东任家湾、丁家湾地区。29日,西北野战军诱其先头部队进至铁龙湾以西地区。同日2时,第1纵队于瓦子街以西向刘戡所部后卫发起攻击,6时攻占瓦子街,并以一部兵力攻占瓦子街以南高地,封闭了敌军回撤的道路。刘戡部分路突围,均被击退。激战竟日,西北野战军主力将其4个旅压缩在乔儿沟、丁家湾、任家湾之间狭小地区内。此时,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经圪台街北上,也赶到瓦子街以南砖庙梁参战。3月1日11时,第1纵队沿洛宜公路及其两侧由西向东,第2纵队由南向北,第6纵队主力由东南向西北,第3纵队主力由东北向西南,第4纵队由北向南,同时发起猛攻,战至17时,将其全歼。2日晚,攻城部队乘胜对宜川城发起总攻,至3日8时,攻克该城,全歼守军。 主要将领许光达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大将之一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见习排长,同年在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师长,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八师师长,红三军第二十五团团长。1932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二零师独立第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人物介绍 许光达 (1908.11.19~1969.06.03) ,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 1925年05月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0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后来编入炮兵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1927年05月,编入中央独立师,参加了武汉卫戍司令叶挺将军领导的反击军阀夏斗寅叛军的作战。 1927年07月,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任见习排长。 1927年0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曾任11军25师75团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后在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 1928年06月20日与邹靖华结婚。后担任过清河县公安局局长等职。 1929年05月,在国民革命军驻芜湖部队担任下级军官,从事兵运。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 1930年0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 1932年春身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在苏联期间,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培养抗日军政干部。 1941年01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 2军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历任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太原第三小组、驻本溪第二十九小组少将代表。 解放战争初期 1946年06月,任晋绥野战军代参谋长兼独立第二旅旅长, 1946年11月,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 1947年0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改属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参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役。 1949年01月,任军长, 1949年07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继而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全歼城中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6月,受命组建装甲兵。任装甲兵司令员,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9年0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 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 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作品 《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1939) 《论新战术》(1940), 《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1985)。 孙志远人物介绍 孙志远(1911-1966) 原名孙秉哲,又名宋耀祖、孙国钰、孙健。 1911年10月12日生于河北定县大王梅村。 192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领导爱国学生运动。同年11月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辽阳一带的抗日义勇军中工作。 1932年春返回家乡,任中共定县中心县委书记,曾组织农民武装配合高(阳)蠡(县)暴动。 1933年2月到东北军骑兵二师训练班任教官,后到第五十三军从事兵运工作。 1934年8月被派到苏联海参崴学习。 1935年2月回国,先后在沈阳,北平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36年8月被派到中共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工委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党代表,参与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冀中区党委常委。1940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任党校第二部副主任。 1943年任晋绥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44年任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党校副校长。1945年任晋绥野战军独立二旅政委。 1946年1月任军事调处执行部驻集宁执行小组中共方面代表。同年5月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三纵队政委。 1947年任晋绥土改工作团团长兼中共静乐县委书记。 1948年7月任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委,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七军政委,同年6月任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扶(风)郿(县)、陇东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 1952年11月调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兼参事室主任。 1954年2月任中共中央财委第二、第三办公厅主任,同年10月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建委副主任。 1956年10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后兼物资管理总局局长。 1961年1月任国防工业委员会党组第二书记,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 1958年5月被补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9年4月被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6年10月11日在北京逝世。 罗元发人物介绍 罗元发(1910- ),福建省龙岩县人。 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一九二九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龙岩列宁青年队队长,红十二军军部特务连政治委员,红十三军第十四师机枪连政治指导员,红十四军直属队总支书记,红九军团第十四师四十二团代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政治委员,一师政治部主任。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雁北地委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六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疆军区司令员兼中共北疆区党委书记,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委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 徐立清徐立清(1910-1983),1910年4月生,安徽金寨人。 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初中,中将军衔。 1929年4月起参加赤卫军、游击队,为队员。 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为红一军三十二师经理处监护连战士。1930年夏起任红一军三十二师经理处书记。 1930年冬起任红一军三十二师政治部收发员。 1931年春起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科长。 1932年秋起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933年初起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 1934年夏起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委员。 1936年11月起任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卫生部政治委员。 1937年7月起任援西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股股长,10月起兼任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至1942年任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38年冬起任冀南东进纵队代政治委员。 1940年6月赴延安入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中央党校任支部委员。 1942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二部组教科科长。 1944年2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四旅政治委员。 1945年春起兼任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秋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 1947年春起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西北野战兵团政治部主任。 1947年夏起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主任、野战军党委常委。 1947年秋起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 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六军政治委员,6月起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兵团党委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11月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副书记、1950年11月至1955年9月任新疆分局第二书记,其间:1949年11月至1951年6月兼任新疆分局组织部部长,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兼任新疆分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0年2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 1949年10月至12月任陆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兵团党委副书记,1949年12月至1950年10月任第一兵团政治委员、兵团党委副书记兼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副书记。1 950年10月至1958年秋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二副部长、总干部部党委第二书记(1954年5月起)。 1952年至1955年3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8年秋至1960年12月任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 1959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60年1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党委常委兼解放军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64年5月起)。 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3年11月至1975年8月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1974年10月起)。1975年8月至1980年1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三书记。 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80年1月至6月任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80年6月至1982年10月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其间:1980年4月起任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8月起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3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贺炳炎人物介绍 贺炳炎:“独臂将军”建奇功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又名明言,原名向从炎。1913年生,湖北松滋人。 贺炳炎(1913-1960),绰号“贺小龙”,在战争年代失去了右臂,人称独臂将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授予上将军衔。 贺炳炎出生于宜都市忪木坪江家湾村,9岁丧母,11岁就给人家放牛,先后学过篾匠、杀猪、打铁等多种手艺。1929年春,贺龙率领红军在宜部、松滋一带活动,贺炳炎参加了红军。由于他革命意志坚决,作战勇敢顽强,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升为骑兵连长兼政治指导员。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十万余敌人向我湘鄂西苏区压来,我主力部队转到外线作战。一天,敌军偷袭我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贺龙命令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在军校受训的贺炳炎,操起一把大刀杀入敌群,一连砍倒几个敌人,夺枪杀敌,此举轰动军校,贺炳炎受到嘉奖。1935年春,在后坪战斗中,我攻击部队被敌人猛烈炮火压住,两个突击组都未攻上去,贺龙急令“贺炳炎上”。贺炳炎中弹后仍只身突击成功,被誉为“孤胆英雄”。1935年12月,红五师师长贺炳炎率部随红二、六军团长征,第六次负伤后右臂被炸烂。当时手术器械和麻醉药都没有,医生用木工锯子截去了他的右臂。贺龙拿着一块伤骨心痛地说:“这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 在抗日战争时期,贺炳炎担任八路军七一六团团长。首战雁门关,歼灭日寇五百余名,打破了“大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受到国民政府通令嘉奖。在敌后战场,贺炳炎先后任八路军一二O师第三支队司令员、三五八旅副旅长。带职赴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进入中央党校,参加了延安整风,并当选为“七大”代表。在“七大”会议期间,他用左手给毛泽东敬军礼,毛泽东用右手握住他的左手亲切地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今后你就免掉这份礼吧。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这样独特的人才!之后,贺炳炎率三五八旅南下开辟新区,任江汉军区司令员。 在解放战争时期,贺炳炎转战西北战场,先后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军长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等重要战役。特别是在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宜瓦战役中,贺炳炎纵观全局,指挥正确,创造出全军闻名的“硬骨头六连”。在向全国进军战斗中,贺炳炎率一军所向无敌,解放青海,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全国解放后,贺炳炎先后出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共成都部队委员会书记、成都部队司令员。1955年9月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不幸于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终年47岁。 王震人物介绍 王震,1908年生,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粤汉铁路长岳段工会纠察队中队长,湘鄂赣边区赤卫队支队长兼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兼第八军代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参与领导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曾获三等红星奖章。后任第六军团政委,第二军团政委。参与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1941年初率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1942年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1944年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中原突围。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军长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 1949年率部挺进新疆。后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1953年后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6年任国务院农垦部部长。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78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82年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1985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任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198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还曾任中日友协名誉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名誉会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三、十四大代表,第一至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3年3月12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5岁,逝世后捐献了眼角膜。同年4月5日骨灰撒放在新疆天山。同年10月15日塑像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正式落成。 1994年3月,大型文献纪录片《王震将军》、大型画册《王震》、纪念专辑《尊师重教的典范──王震同志》发行。同年10月,铜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落成。1999年11月《王震传》(上卷)出版发行。 王世泰人物介绍 王世泰(1910.3.17- 2008.3.14 ) 1910年3月17日生于陕西洛川县土基黄连河村。 1927年秋考入延安第四中学,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组织委员。 1930年10月参加刘志丹领导的组织活动、任党支部委员。 1931年9月至1932年6月被派到国民党部队做兵运工作。 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陕甘省委派军委书记谢子长前往领导并改编晋西游击队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开始称西北抗日同盟军);1932年6月,王世泰参加陕甘游击队,任班长;同年12月,陕甘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来到陕甘游击总队,按照党中央和陕西省委指示,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杜衡自任军政委兼团政委,并蛮横规定陕甘游击总队原排及以上的干部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杜衡亲自从陕甘游击总队的战士和班长中指定两人参加团长选举,结果班长王世泰被选为团长。1933年11月至1935年8月任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团长。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参加开辟陕甘边及陕北革命根据地斗争。1936年任中共安塞县委军事部部长。同年9月至1937年2月任陕北省委军事部副部长。1937年2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至1938年4月任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1938年10月至1942年9月先后任陕甘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1942年10月至1944年12月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委员兼中共三边地委书记。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与高岗保持一致,积极参加对阎红彦和吴岱峰等人的批判,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重视,是因此受到表扬奖励的22名领导干部之一,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忠实、努力、不夸、不娇”。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8月至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同年9月至1947年7月任代司令员。1945年9月至1948年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务委员。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第三届政府委员。1947年2月至3月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司令员。3月至10月受命率小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收复关中根据地。1947年9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书记。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任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关中、陇东、宜川瓦子街、黄龙山麓、西府陇东、澄(城)合(阳)、荔北和1948年西北冬季攻势等战役。1949年2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军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指挥所部参加1949年西北春季攻势、陕中战役。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扶(风)眉(县)、陇东追击等战役。1949年7月至1950年1月任甘肃行政公署主任,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务委员至1952年12月。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同年10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49年12月至1952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至1952年11月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1950年10月至1952年12月任甘肃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调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提前10个月建成天(水)兰(州)铁路并通车。1952年8月至1954年11月任铁道部副部长。1954年11月至1958年2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8年4月至1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0月至1960年12月任西北协作区副主任。1960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至1967年2月。1964年3月至1965年10月兼任甘肃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1961年8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担任甘肃省第二、第三届政协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5年1月至1979年12月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7年12月至1979年11月任甘肃省第四届政协主席。1979年12月至1983年5月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世泰是中共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十七大特邀代表,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9月、1987年11月分别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08年3月14日10时57分在海口逝世。 西北野战军贺电3月2日,中央军委致电彭德怀:庆祝西北野战军歼灭敌军整编27、90师之巨大胜利。4日,西北野战军致电嘉勉1纵队首长及全体指战员,电文如下: 贺司令、廖政委转1纵队全体指战员同志: 你们为了完成任务,歼灭敌人,不顾严寒大雪,按时迂回敌后,与敌人反复肉搏。此种不怕牺牲、不怕饥饿、不怕寒冷,坚决勇敢顽强的精神,表现了你们为人民事业的高度觉悟,是值得全军学习的。望你们虚心学习,继续奋斗,消灭蒋胡匪,解放大西北! 祝贺你们的胜利! 彭德怀 张宗逊 赵寿山甘泗淇 张德生 1948年3月4日 战役成果宜川战役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此役,西北野战军以伤亡5404人代价,全歼胡宗南集团主力整编29军军部、整编27、90师及整编76师24旅,共5个旅10个团计29485人。其中,毙伤敌7523人、俘敌21962人,缴获汽车19辆、化学迫击炮6门、82迫击炮24门、60迫击炮139门、重机枪193挺、轻机枪979挺、长短枪8383支。1纵队共毙伤俘敌11177人,缴获化学迫击炮3门、82追击炮和60追击炮40门、重机枪69挺、轻机枪341挺、长短枪3337支;3纵队共毙伤俘敌整编24旅旅长张汉初以下5061人,缴获山炮3门、82迫击炮19门、60迫击炮27 1门、轻重机枪225挺、长短枪1906支、汽车13辆。敌整编29军中将军长刘戡自杀身亡,整编90师中将师长严明及整编31旅少将旅长周由之、47旅少将旅长李达、53旅少将副旅长韩指针等被击毙,整编29军少将参谋长刘世振、整编27师少将副师长李奇亨和整编90师少将参谋长曾文思、整编24旅少将旅长张汉初等被俘。 迫使蒋介石将位于陇海铁路潼关以东地区的裴昌会兵团及郑州的整编第38师调往西安,策应了中原解放军的作战。这是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以后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仅仅一年时间,敌我力量发生根本变化,敌人由进攻转为防御;我军战斗力大大提高,由一次消灭敌人一个建制团到一次消灭一个整编军(即兵团);把战争由内线引向蒋管区。 这一仗震撼了蒋家王朝,蒋介石匆忙从南京赶到西安,安抚军心,并将华东、中原兵力增援西北,以确保西安和关中。这就给华东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得以联合发起洛阳战役的战机,有力地策应了中原战场的作战。西北战场的形势也改变了,西北野战军直指关中。 特等战斗英雄特等战斗英雄刘四虎 刘四虎(1926~1954),男,汉族,绥远省丰镇县(今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晋绥野战军排长、第一野战军副连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1948年在瓦子街战斗中,率突击班攻取东南高地,在战友相继伤亡,子弹、手榴弹打光的情况下,端起刺刀只身冲进敌群,接连刺倒七个敌人,负伤十一处,仍顽强与敌搏斗。被西北野战军授予特等战斗英雄、拚刺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连长。 1946年7月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五八旅八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同年冬随部队由晋绥解放区调回陕北,担负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2月7日在延安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检阅。 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八旅进犯陇东西华池。由三五八旅与独立第一旅编成的第一纵队,又和新四旅、教导旅、警一旅、警三旅合编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于3月4日将西华池团团围住。 刘所在的六连奉命攻打一个土围子,遭敌暗堡火力袭击,刘腿部连中两弹。他包扎完伤口又投入战斗,终于同战友们一起拿下了土围子。战斗结束后,刘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3月14日,胡宗南集中14个整编旅进犯边区。18日,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此时,“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吼声响彻陕北山川。刘和几个伤员坚决要求出院。经过十多天的寻找,终于赶上了部队,参加了5月初攻打蟠龙的战斗。战斗结束,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随部队参加了出击陇东、二打榆林和沙家店等内线作战的各次大小战役、战斗,一直表现出色。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法,以一部兵力将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六师围在宜川城内,主力包括刘四虎所在的第一纵队等三个纵队进入宜川以西的瓦子街地域待机打援。28日,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按胡宗南命令,率军部和两个整编师、四个整编旅共八个团驰援宜川已通过瓦子街进入任家湾、丁家湾一带,遭解放军阻击宿营。29日清晨,第一纵队尾追敌军占领了瓦子街。刘戡见前进道路被堵死,后退道路被切断,便迅速组织突围,以两个团抢占东南山高地,企图打通西退道路。第一纵队领导人将夺回东南山的任务交给了三五八旅第八团。上午10时,刘带领突击班战士 强攻二号高地。由于地形险峻,刚冲到崾岘凹部,四位战友即被敌击中倒下。刘和另两位战士乘手榴弹爆炸烟雾扑到距敌战壕只七八米远的一棵大树后,敌疯狂射击,两名战士受伤倒下,突击班只剩下刘一人。他扔出四颗手榴弹,纵身冲到敌壕边,接连捅死四个敌人,又越过壕堑,紧追逃敌。敌长官发现解放军只有一人,便逼着逃跑的敌兵“抓活的”。还未等敌兵掉头,就被追上来的刘四虎接连刺倒两名。敌兵回过神来将他团团围住,他紧握带刺刀的钢枪与敌肉搏。这时,一班战士从侧面冲了上来,但被敌分割包围起来。刘为救被围的一班班长,又刺倒一个敌兵,由于用于过猛,栽到在交通壕里。敌人十多把刺刀朝他的头部、身上乱刺,适逢五连的指战员赶到,才消灭了这股敌兵。在刘的英雄事迹鼓舞下,八团拿下了二号阵地,又一鼓作气,把敌人赶下了东南山,死死封住了刘戡的退路,保证主力部队在3月1日将敌中将军长刘戡以下3万余人全歼于瓦子街地区。 1948年5月西府战役结束后,三五八旅于6月初移驻黄陵梁家河进行整训,纵队授予刘“拼刺英雄”的称号,号召全纵队向刘四虎学习;接着西北野战军也发起了学习刘四虎杀敌立功运动。8月初,野战军政治部以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和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的名义,向刘家乡的地方政府发去报功书,表彰他在宜瓦战役中勇敢杀敌的事迹。1949年初,刘伤愈后仍在原部队任排长、连长等,和战友们一起投入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 建国后,刘四虎被评为第一野战军特等战斗英雄,出席了1950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52年赴朝作战。1954年4月15日,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不幸去世。 点评西北野战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歼灭国民党军1个整编军军部、2个整编师师部、5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粉碎了胡宗南集团阻止西北野战军南进的企图,迫使位于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潼关以东及郑州地区的国民党军回撤西安,有力地策应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在中原地区的作战。 这一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胡宗南阻止西北野战军南进的企图,改变了西北战场形势,打开了我军南进门户,为继续发展外线进攻作战,消灭胡宗南集团有生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迫使胡宗南从陇海铁路潼关至洛阳段急调裴昌会兵团退守关中,使郑州、潼关之间400公里地带守敌更为空虚,造成了中原我军发起洛阳战役的有利战机,有力地支援了中原战场。面对宜川瓦子街惨败造成的失利局势,蒋介石极为震怒,电斥胡宗南:宜川丧师,为国军“剿匪”最大之挫折。国民党在其所谓的《勘乱战史》中写道:“是役,自刘戡军失利后,关中空虚,被迫抽调晋南、豫西大军进至关中,以致造成晋南开放,临汾被围,洛阳失守,伏牛山区共军坐大之局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