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 |
释义 | 宜,有应用上可以做形容词、名词、助动词、副词,同时有多种解释,应用广泛 基本信息宜 拼音:yí 部首: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汉字号码 五笔86&98:PEGF 仓颉:JBM 笔顺编号:44525111 四角号码:301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B9C 释义词性◎ 宜 yí【形容词】 (1) (会意。从宀从且。“宀”指“处所”、“地点”;“且”意为“加力”、“用力”。“宀”与“且”联合起来表示“力量用在指定的地方”,即《苍颉篇》所言“宜:得其所也。”本义:力与着力点匹配。引申义:恰当;正好。) 同本义 宜,所安也。——《说文》 宜,事也。——《尔雅》 宜得其所也。——《苍颉篇》 君子宜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正当时呀)——《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宜子(女子富有生育能力);宜民(使民众安辑);宜时(适时);宜春(适宜于春天) ◎ 宜 yí【名词】 (1) 煮熟可吃的肉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诗·郑风》 (2) 祭名。祭祀土地之神 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尔雅》 (3) 适宜的事 (4) 丰收。如:宜年(指丰收之年) (5) 通“仪”。法度,标准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文王》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诗·小雅·由仪序》 (6) 通“谊”( yì)。合理的道理、行为 将施于宜。——《国语·晋语四》 案主当宜,行其正理。——《管子·明法》。俞樾云:“宜乃谊之省。” 宜无嫌于往初。——张衡《东京赋》 ◎ 宜 yí【助动词】 (1) 应当(多用于否定式) 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诸葛亮《出师表》 宜乎众人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字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乎:用在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同“然”。众矣:人很多了。)——宋· 周敦颐《爱莲说》 庆既,覃于流虹恩,宜颁于秉钺。——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 国亦宜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宜蠲(应该减免);事不宜迟;不宜操之过急;宜速归;宜然(应该这样);宜当(情理上必须如此) ◎ 宜 yí【副词】 (1) 当然 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 (2) 大概 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汉书》 ◎ 宜 yí【姓氏】 起源不详。据说是周朝一个宜侯之后。 组词示例◎ 宜人 yírén 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 温和宜人的夏夜 ◎ 宜于 yíyú 适合于某一方面 这里景色优美,宜于游览 文字出处【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 宜 〔古文〕𡪀𡨆𠣨【唐韵】【集韵】鱼羁切【韵会】疑羁切,𠀤音仪。【说文】所安也。【增韵】适理也。 【易·泰卦】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礼·王制】齐其政,不易其宜。 又【左传·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注】职方氏所谓靑州宜稻粱,雍州宜黍稷之类是也。 又【诗·周南】宜其室家。 【传】宜者,和顺之意。 又【尔雅·释诂】宜,事也。 【诗·大雅】公尸来燕来宜。 【毛传】宜其事也。 又【玉篇】当也,合当然也。 【礼·乐记】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又祭名。 【书·泰誓】类于上帝,宜于冢土。 【注】祭社曰宜。冢土,社也。 【礼·王制】宜乎社。 【注】引尔雅,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令诛罚得宜。 又州名。古百越地,庸置粤州,改宜州。 又姓。 【正字通】元宜桂可,博通经史。 又通作仪。 【前汉·地理志】伯益能仪百物。仪读与宜同。 又叶五何切,音俄。 【诗·鄘风】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叶上佗下何。◎按《音学五书》宜古音鱼何反。宜字《诗》凡九见,《易》一见,《仪礼》一见,《楚辞》一见,𠀤同。後人误入五支韵,据此则又非但叶音矣。 【集韵】宐,隶作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