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移民文学 |
释义 | 移民文学就是外裔移民用所在国语言写作的文学作品。移民文学首先来源于作者的写作方式,并不与作者自身的语言和出身直接相关。 移民文学在1985年以前还只是默默无闻的移民文学在过去的20年里,凭借其丰富多彩的诗化题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是对德语文坛的一种丰富和补充,更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时至今日,一些著名的移民文学作品被广泛阅读,而它们的作者也以德语作家的身份频繁出现各种媒体之上,如Feridun Zaimoglu,SAID,Rafik Schami,Terézia Mora,Emine Sevgi zdamar,Ilija Trojanow,Herta Müller,Zsuzsa Bánk。他们的作品在图书市场上异军突起,他们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也成为了当代德语文学的重要作品。 后民族主义讨论移民文学首先来源于作者的写作方式,并不与作者自身的语言和出身直接相关。而这种写作方式的标志特性即是文化多视角性——这在德语文学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只要一想到 Adelbert von Chamisso、Franz Kafka、Elias Canetti 或是Jurek Becker ,他们就从未被约束在纯粹的“单一文化”范畴内。大多数被看作是移民文学的作家用德语写作;有些人,例如那些罗马尼亚裔德语作家,一直如是。其他的作家却紧紧秉持着他们的祖籍语言,尽管他们长时间在德语地区生活——然而他们的文章无论是在形式上、主题上还是题材上出发,都依然从属于移民文学。如果将研究的范畴扩展到德国之外,那么移民文学就“不仅只是民族转化,而同样代表着一种后民族主义讨论”。 家乡与异乡1980 年,关于工作移民的文学作品,还贴着“外籍工人文学”的标签,也正是从这时起,这种文化类型开始广泛被德国民众所接受。德国移民文学第一阶段的重要作品包括Aras Ören、Yüksel Pazarkaya 、“PoLiKunst”协会会员的作品(成员包括Franco Biondi、Jusuf Naoum、Suleman Taufiq、Habib Bektas、Rafik Schami、Gino Chiellino等)以及 Irmgard Ackermann出版的文集。这些作品大多数是在慕尼黑德语外语学院的有奖征文中产生,该学院于1985年第一次作为权威加入了Adelbert-von-Chamisso 奖的颁奖委员会,而这一奖项是德语文学奖项中最值得炫耀的奖项之一。在始于1980年代中叶的移民文学初级阶段,许多文章多数聚焦于家乡与异乡语言交流、移民过程中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移民接纳“多元文化”的德国社会问题等话题。 与他们在1985年所遭遇到的情况类似,这种文学类别在Emine Sevgi Özdamar的书里被归纳为“外国人文学”,而它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断发展着其多样性。那些往往是出于政治原因被迫离开祖国的来自中欧、东欧以及东南欧的作家在1989/1990年那个“转折点”到来之前,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他们的作品在语言上和风格上通常很新颖,有时极度复杂,有时又非常贴近二战前的文学传统,如Ota Filip、Libuše Moníková、Zsuzsanna Gahse、György Dalos、Herta Müller以及 Richard Wagner等人的作品就非常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中欧的民族对话状况。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作家,例如自1950 年代就在德国写作的波斯裔作家Lyriker Cyrus Atabay以及生活在汉堡的日本裔作家Yoko Tawada,也受到了同样的重视。1990年后,来自民主德国的外籍作家,如蒙古籍作家Tuwine Galsan Tschinag、叙利亚籍作家Adel Karasholi,也逐渐获得了关注。 写作方式伴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作家的出现,寻求摆脱“融入和析出的冲突”的需求成为一种普遍现场,而移民文学也由此逐渐融入德语文学。像Zafer Şenocak、José F.A. Oliver或Zehra Çirak这样的作家,他们既不想被划分成外籍,又不想被划分成德籍。Feridun Zaimoglu 以Kanak Sprak 为关键词表述了整整一代德籍土耳其裔大城市青年人的生活现状,怀抱同样理想的还有Yadé Kara、Selim Oezdogan以及Imran Ayata。显而易见,他们成为了后殖民主义混合文化的文学代言人。 在那些非德国文化背景的青年作家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极为多样化的跨文化创作方式。通过频繁的视角转换、复调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欧洲中心化”的写作方式凸现出其作品在结构上的复杂,例如Ilija Trojanows的《Der Weltensammler》以及捷克裔作家Wieners Michael Stavari那些带有语言试验性质的散文,再比如1978年生于波黑的Saša Stanišić的首部小说,看似一出幽默闹剧,实则带着浓重的自传特点。像1970 年生于哈萨克斯坦的 Eleonora Hummel以及1973 年生于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地区的 Marica Bodrožić这样的作家,因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色,被定义为“狭义上的移民作家”。直至今日,他们的作品仍为当代移民文学做出了诸多重要贡献。 作品选列诗集 Irmgard Ackermann(著): 外国人在德国. 慕尼黑,dtv 1982 散文 Imran Ayata: Hürriyet 恋爱快车。 科隆,Kiepenheuer & Witsch 2005 小说 Zsusza Bánk: 游泳的人。 法兰克福,S. Fischer 2002 抒情诗 Cyrus Atabay: 诗歌。 法兰克福/莱比锡,Insel 1991 杂文 Marica Bodro i: 星星继承,星星掉色。 我的德语中的生活. 法兰克福,Suhrkamp 2007 美国移民文学美国的所谓“移民文学”其实是指外裔移民用英文写作所发表的作品。 美国移民文学作家,最著名的一是《洛丽塔》作者纳博科夫(V.Nabokov),他的母语是俄语,用英文写作并不容易,但是《洛丽塔》文笔雅俗共赏,他被捧成为美国文坛明星。另一是波兰裔的柯辛斯基(J.Kosinski),他以二战难民身份逃来美国,以英文小说《上了漆的鸟》(The Painted Bird)出名,甚至当过国际笔会美国分会主席。可是后来有人著文揭露,他的想象力虽极为丰富,但英文程度不足,小说乃雇人捉刀写成。此秘密泄露后,柯辛斯基郁郁不乐,终而自杀身亡。 华裔作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汤婷婷与谭恩美两位。她们二位不但拥有大群读者,而且甚受评论家赞赏。但她们是第二代移民,出生于美国,英文不成问题。受注意者是她们著作的题材。她们写自己的母亲,以及母亲所讲的中国传统神怪故事。谭恩美最近新作是《救鱼出水》(Saving Fish From Drowing),又获好评,立即升入畅销书榜。评论家称扬它的内容已脱出以中国人为背景的圈子。 移民文学作家中印度裔出名的很多,但他们在印度所受的是英文教育,他们的英文写作能力无异于汤婷婷、谭恩美。华裔第二代移民作家近来很不少,另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任璧莲,她的作品也颇获好评,但尚未能登上畅销书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