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移风店镇 |
释义 | 移风店镇位于即墨市西北部大沽河畔,与平度、莱西、胶州接壤,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66个村庄,人口6万人,耕地10.5万亩。镇域内属平原地区,大沽河、流浩河围绕四周,地肥水美,气候宜人。占地1万亩、总投资9050万元的青岛即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境内。该镇是青岛市粮食、蔬菜、水果、生猪生产基地之一,是青岛市农业科技和农业综合开发示范乡镇。 基本概况移风店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水电充足。从镇政府驻地至济青高速公路蓝村入口处12公里,至蓝村火车站15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40公里,青岛港60公里,正在建设的青银高速公路在移风设有出入口,位于青岛的半小时经济圈内。近年来,移风店镇党委、政府着力发展绿色经济,精心打造“三园(绿色工业园、民营工业园、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一场(蔬菜批发市场)一口(高速路出入口)”招商载体,以无公害蔬菜、粮食、畜产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和蔬菜保鲜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4.5万亩,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蔬菜果品品种16个,省级认证的10个,蔬菜保鲜加工企业21家,恒温库群总库容达到3万吨。通讯设施齐全,配有先进程控交换机系统,装机总容量17500门,国际直拨电话、移动通讯业务、电报、传真和无线寻呼系统,功能齐全。镇内建有两座通讯发射塔,移动电话、小灵通信号传递清晰迅速。供电设施齐全,建有51500KVA和6300KVA变电站两座,设有供有供电辅助电路,电力充足。移风店镇镇办企业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初步形成了化工、蔬菜加工、机械制造、酿造、针织服装、草编、地毯、塑料编织、建筑安装等九大门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移风店镇党委、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民资工作。在搞好基础建设的同时,成立了镇招商办公室,对前来我镇投资的内、外资企业,政府在项目产项、报批、工商、税务登记、后期管理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并提供生活、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全方位优质服务。近几年来,该镇对大沽河沿岸生态林改造、绿化、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的保护、环境的治理,已初步形成以大沽河为主体的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圣地。 气候环境该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8′,北纬36°38′,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2℃,年日光照2700小时,农耕期积温(≥℃)4650℃,年总辐射量126.9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687mm,其中六、七、八、九四个月份占74%以上。耕地情况: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为河潮土,土层深7-9m, 底部是沿河沙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0.96%,碱解氮70.5ppm,速效磷12.4ppm,PH值6.9-7.1。气候状况:年均气温12℃,最高37℃,最低-16℃,无霜期200天左右,初霜日一般在10月下旬,终霜日一般在4月上旬。 该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从镇政府驻地至济青高速公路蓝村镇入口处12公里,至蓝村火车站15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50公里,青岛港70公里。 下辖村庄前店村 移风店村 后古村 林家疃村 后店村 堤前村 马军寨村 毛公泊村 官庄村 沙埠村 黄戈庄村 三湾庄村 大院村 家西村 前古村 南埠村 大坝村 小坝村 李家庄村 大庄村 韩家庄村 东桥村 西桥村 上泊村 沟西村 黑家屯村 牟家村 孙家村 甄家庄村 店东村 西马龙疃村 东马龙疃村 洼里村 院上村 黄家庄村 太平庄村 矫家庄村 女儿村 付家村 徐家沟村 朱家庄村 王家村 张家村 赵家村 河北庄村 任家庄村 西太祉庄村 东太祉庄村 东丰台村 西丰台村 朱家庄村 高吉庄村 冷家埠村 道头村 东河流庄村 西河流庄村 三里村 肖兰家庄村 辛家帖村 曹家屯村 荒洼村 大兰家庄村 吴家屯村 南辛庄村 北辛庄村 坊庄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8602 男 19490 女 19112 家庭户户数 12924 家庭户总人口(总) 38483 家庭户男 19413 家庭户女 19070 0-14岁(总) 7277 0-14岁男 3793 0-14岁女 3484 15-64岁(总) 27289 15-64岁男 13875 15-64岁女 13414 65岁及以上(总) 4036 65岁及以上男 1822 65岁及以上女 221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7851 城镇建设“要致富,先修路。”移风店镇结合农民种菜和卖菜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地内的道路、水利等基础条件建设。该镇规划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位于郭城路西,女古路以东,北起6路,南至17路,面积5000亩。上半年,该镇重点实施了基地内的水、电、林、路等硬件的配套建设,硬化田间路3.4公里,林网更新17条,栽植了大叶女贞等观赏树种1.2万株,安装更新变压器三套,项目区2200亩节水灌溉已做好规划设计。为实现基地方内大棚区的规模膨胀,提高规模产出效益,该镇通过制定政策激励群众在项目区内发展大棚,目前土地调整和大棚建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项目区内初步落实冬暖棚86个,正在建设的有22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不仅方便了基地内农民的生产、生活,而且还为农产品的销售、运输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移风店镇扩规模,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即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个20万群众致富”的民生工程中,其中西部的20万就是在西北部规划建设移风绿色农业组团,今年计划投入2亿元加强组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内将其建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农业产业区,带动西北部20万群众增收致富。移风店镇周边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提供的技术支持,有移风蔬菜批发市场提供的产销支持,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这一切为移风店镇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该镇在现有蔬菜种植面积基础上,确定今年新增3万亩、改造1.5万亩,增幅达60%,继续扩大蔬菜核心区种植面积,新增冬暖棚120个,大拱棚1400亩,全力将核心区打造成以蔬菜种植为主,基础条件和生产环境优越、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高、销售渠道宽畅、农民收入增加的示范区。预计建成后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产能力可增加18万吨,增加产值5400万元,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2007以来,墨市移风店镇依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农业及农产品批发和深加工基地为目标的移风组团,促进西部20万群众增收致富”的战略目标,适时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构建绿色移风”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以此为契机,该镇大力叫响品牌农业、标准化农业,全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切实促进群众致富,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扩规模,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即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个20万群众致富”的民生工程中,其中西部的20万就是在西北部规划建设移风绿色农业组团,今年计划投入2亿元加强组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内将其建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农业产业区,带动西北部20万群众增收致富。移风店镇周边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提供的技术支持,有移风蔬菜批发市场提供的产销支持,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这一切为移风店镇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该镇在现有蔬菜种植面积基础上,确定今年新增3万亩、改造1.5万亩,增幅达60%,继续扩大蔬菜核心区种植面积,新增冬暖棚120个,大拱棚1400亩,全力将核心区打造成以蔬菜种植为主,基础条件和生产环境优越、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高、销售渠道宽畅、农民收入增加的示范区。预计建成后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产能力可增加18万吨,增加产值5400万元,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农民增收。 由于冬暖大棚前期投入较高,农民负担较重,该镇继续实施惠农补贴政策,在镇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筹资200万元对上棚户进行补贴,减轻了上棚户的经济负担,激发了上棚户的生产积极性。截至目前,移风店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6000余亩,其中,大田菜30000余亩,大棚菜6000余亩,年总产量达到36万吨,年产值达到2.1亿元。 增强市场竞争力。“无名无姓叫不响”,农业品牌是推介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为念好“品牌蔬菜”这本经,移风店镇从2000年以来,多次组织菜农到寿光等地参观,学习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以这些农民为骨干,以点带面,带动蔬菜种植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镇聘请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驻镇进行宣传指导,成立了镇蔬菜专业协会,及时了解蔬菜供需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标准和要求,在水源、土壤等种植源头上严格把关,以有机肥、生物农药等实物对农户进行补贴,鼓励农民利用生物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并通过整顿镇农资市场,基本做到了统一良种、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截至目前,该镇已先后免费向菜农提供了200余套大棚滴灌设备、300多套防虫网、遮阳网等无公害生产设施。 城镇经济经济概况移风店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移风店镇充分发挥农办、农业服务中心和无公害蔬菜协会的作用,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增强了移风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对外知名度,相继注册了“亚孚得”蔬菜、“女儿村大姜”、“太丰西瓜”等品牌。去年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移风蔬菜”集体商标并注册,逐步实现一牌多品、品牌共享、统一标识、统一包装,集中精力将“移风蔬菜”打造成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全国的知名品牌。目前,全镇已有16个果蔬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如今,移风蔬菜已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移风蔬菜”的品牌效应正在凸现,吸引了大批客商纷至沓来,据统计,蔬菜销售旺季每天到基地贩运蔬菜的菜贩达100多人。 大项目拉动移风店镇发挥大项目的拉动作用。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将这些优质的产品推销出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农业产业化是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发挥农业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方式,而龙头企业是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关键环节,是农产品集散的主要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发挥大项目的拉动作用,让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产量的提高转化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基于这一认识,该镇立足本镇特色农业经济发展优势,以农副产品储藏深加工项目为招商引资主体,以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蔬菜批发市场为依托,在市场周边规划蔬菜保鲜加工区,以移风蔬菜批发市场为轴心建立冷风库群。截至目前,共建成冷风库20多座,库群年贮存能力达到5.5万吨,为农副产品的保鲜、深加工奠定了基础。 移风组团此外,围绕移风组团发展,该镇有针对性地突出了“农”字号招商,有重点地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农业种植示范项目,实现当地农产品深加工的同时增加了劳动力的就业。近年来,中英合资企业青岛龙之源绿色食品、青岛大自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蔬菜保鲜加工区项目等一批农字号企业纷纷落户,共安排当地农民1000余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900多万元。今年,移风店镇先后引进青岛蓝月庄园蓝莓种植示范项目、青岛国际种苗研发基地项目、大沽河旅游项目、青岛农科院整体搬迁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进一步带动了移风店镇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招商引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农业观光项目一、项目概况 1、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 2、投资方式:合资、合作 移风店镇大沽河 3、投资环境:青岛即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大沽河畔移风店镇,规划面积1万亩,分中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部分。已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为6800平方米的现代化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种苗繁育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净菜配送中心和141个高档无立柱日光温室,建有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与之配套,带动周围乡镇发展设施农业6500亩。该园区是“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和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开发基地”。 二、中方情况:目前建有组培中心、示范中心、育苗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净菜配送中心八大观摩中心,沽河沿岸万亩生态林。现有办公楼两栋,占地4032平方米的自控温室两栋,自动播种流水线一套,123个高档无立柱日光温室等。需新建1500平方米餐饮区、2000平方米的娱乐区,新建1500平方米的大酒店一栋,2000平方米的娱乐场所,开挖1800平方米的人工湖,建保鲜库一座。 三、市场分析:园区被青岛市旅游局批准为青岛市现代农业观光项目,项目市场前景广阔。 四、经济效益:项目享受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各项优惠政策,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800万美元,税金30万美元,投资回收期4年。 润德粮油制品项目一、项目概况 1、投资总额:3500万美元 2、投资方式:合作 移风店镇菜农正在为蔬菜大棚新上滴灌设备 3、投资环境及中方情况:该项目承接单位是青岛润德粮油制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标准生产车间14300平方米,标准化仓库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160万元,职工500余人。公司主要生产加工花生油、分级花生仁、分级花生果、脱皮花生仁、大蒜、大姜、保鲜蔬菜、粉丝、水果、黑瓜子、豆类等农产品达几十个品种,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中东、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8万吨。为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在即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购置土地500亩,新建“润德工业园”,需外方投入资金3500万美元,建设7万吨花生油生产线。 二、市场分析:青岛润德粮油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三元”牌系列花生油,应用公司原创的黄曲霉素清除技术,不含黄曲霉素和胆固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营养、健康”,被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项目计划”。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国食用油年消费总量已突破1000万吨,目前国内油料年加工能力仅为800万吨,其中精炼能力6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保持每五年增加1公斤的增长速度,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三、经济效益: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花生油8万吨,实现销售额7200万美元,出口创汇6800万美元,利税1200万美元,投资回收期3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