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释义

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有严重残毁性光敏感性皮损、溶血性贫血和脾肿大。流行病学:皮肤卟啉病在我国报道较少据统计自1953~1996年仅有145例,其中EPP占75.2%(109例)PCT有28例,CEP有3例,PV有1例,未定型4例。发病多在同年,以4~10岁居多成年人发病罕见。

基本信息

中文名: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英文名:hereditary erythropoietic porphyria

别 名: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病

发病原因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机制:其血红蛋白代谢缺陷是红细胞内尿卟啉原Ⅲ合成酶缺乏。也有发现ALA合成酶活性增加,体内尿卟啉Ⅰ和粪卟啉Ⅰ合成增加。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发现尿布被胎粪和尿污染成粉红色,以后婴儿在日晒后啼哭,随即暴露部位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和血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溃疡或继发感染。皮疹反复发作,夏季较重,最终形成严重的瘢痕及粟丘疹,相应部位发生毁损性畸形。头部有瘢痕性脱发,耳、鼻软骨和指(趾)末节挛缩缺失。病变轻的部位有毳毛样多毛症,面颊部毛过长,浓眉长睫。其他尚有畏光结膜炎、虹膜炎睑外翻,皮肤脆性增加、色素沉着或减退,皮肤硬化等。牙齿染成棕色在Wood灯下发粉红色荧光。常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脾肿大皮损处有瘙痒或烧灼感,可有全身不适、恶性少数有癫痫发作。

实验室检查

尿、粪红细胞Ⅰ型卟啉增加,尿中含大量尿卟啉Ⅰ和少量粪卟啉Ⅰ,尿液呈粉红色或葡萄酒色大便中粪卟啉Ⅰ超过尿卟啉Ⅰ。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加,骨髓幼红细胞和周围红细胞荧光检查均见稳定的红色荧光。其它辅助检查:组织病理:皮损病理改变与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相同,但程度较轻。

病症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对溶血性贫血较重脾肿大明显者可行脾切除术。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助于改善贫血和光敏感。β-胡萝卜素可以缓解皮损和光敏感状态,还可试用氯喹

病症预防

该病预后不良,早年夭折于继发性感染或贫血,少数可能活到40~50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