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凡大帝
释义

人物简述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又被称为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是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伊凡雷帝对俄罗斯的影响深远,关于他的传说数百年来不胜枚举,对于他的历史评价也一直众说纷纭。传统上认为伊凡雷帝是一位暴君,生性冷酷无情,残忍多疑,古怪的性格众人皆知。

基本信息

视人命如草芥,尤其是晚年,对周围的大臣们几乎陷入病态的猜忌并大肆杀戮(之所以称之为伊凡雷帝、恐怖的伊凡,就是因为他是个这样的暴躁残忍的表现的人);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历史资料证明,伊凡大帝是当时沙皇俄国出色政治家和学者,博览群书,重视教育,推行了大量在历史上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为俄罗斯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平功绩

登基开国

当年伊凡大帝的父亲瓦西里三世在病重之际,为了保障儿子日后的王位稳定,特意下诏建立了一个由七位大贵族组成的摄政会议,这七位贵族将辅佐年幼的伊凡,直至他到十五岁亲政时为止。这七个人都是当时权倾一时的重臣,其中以伊凡的舅舅格林斯基大公为首,其次还有瓦西里三世的弟弟,也就是伊凡的叔叔安德烈;门庭显赫的瓦西里和伊万·舒伊斯基兄弟(另有父子的说法),另外三位是扎哈林,图奇科夫和沃伦佐夫三位大公。按照瓦西里三世的想法,这种安排足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可以保证年幼的伊凡有足够的能力对抗反对派云集的大贵族杜马。

1533年12月4日,瓦西里三世病逝。三岁的伊凡即位,史称伊凡四世。虽然瓦西里三世在生前就规定摄政会议将辅佐伊凡,但实际对朝政最有影响力的还是伊凡的母亲--叶莲娜·格林斯卡娅。年轻寡居的叶莲娜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宠臣,一位名叫伊万·奥伯连斯基的贵族。在奥伯连斯基的支持下,叶莲娜逐渐产生了所谓垂帘听政的想法,于是开始着手清除摄政会议。

这样,瓦西里三世去世还不到一年,大公国内部就开始分裂,以摄政会议的王党为一方,以叶莲娜为首的后党为另一方,权力之争拉开序幕。第一个回合的后党和王党之争以太后叶莲娜的胜利而告终。

叶莲娜对王党下手的突破口是1534年夏天的高级将领叛逃事件。这年8月3日,总领莫斯科南郊重镇谢尔普霍夫城军政的别利斯基大公和名将利亚茨基叛逃,投奔立陶宛大公国去了。时隔两天,因受到叛逃事件影响,摄政会议中为首的贵族格林斯基大公被逮捕入狱(另有被杀的说法),接着沃伦佐夫大公也遭到逮捕。接下来握有兵权的别利斯基和沃罗滕斯基家族也受到牵连,多人被逮捕。在一系列逮捕之后,叶莲娜在奥伯连斯基支持下成为摄政王,实际独揽大权。

叶莲娜·格林斯卡娅摄政期间,莫斯科大公国正在和立陶宛、克里木汗国和喀山汗国处于连年征战状态。为了保证莫斯科大公国的稳定发展,莫斯科大公国在这些军事冲突中占上风时,格林斯卡娅太后成功地这些敌对国家讲和。另外格林斯卡娅还推行了一项重要的金融改革--在俄罗斯货币体系中补充了一个新的货币单位:戈比,按照欧洲习惯,规定戈比是卢布的辅币,100个戈比等于一个卢布。

格林斯卡娅在摄政四年后的1538年4月3日,突然暴病身亡。史学界一致认为,太后格林斯卡娅是被毒害谋杀的。无论如何,年幼的伊凡成为孤儿。王党卷土重来,在格林斯卡娅去世后六天,就逮捕了太后的宠臣奥伯连斯基,将其投入监狱处死。以舒伊斯基兄弟为首的王党重新执掌摄政会议,操纵伊凡处理国政。舒伊斯基兄弟虽累世名门,但是对伊凡四世毫无敬意,欺负伊凡年幼,在宫廷上下为所欲为,甚至公开侮辱伊凡和他弱智的弟弟尤里。在瓦西里·舒伊斯基死后,伊万·舒伊斯基成为摄政王。

舒伊斯基的摄政王没有当几天,就在1540年被大贵族杜马驱逐,取而代之的是为人正直的别利斯基大公。过了两年,舒伊斯基再次暗中活动,推翻了别利斯基,再次成为摄政王。舒伊斯基一上台,就对反对他的朝臣们大肆迫害,逮捕杀掉了不少支持伊凡和别利斯基的大臣。

舒伊斯基在权势炙手的时候,只注意监视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却忘了盯住早熟的少年大公伊凡四世。1543年12月29日,在大贵族杜马开会期间,时年十三岁的伊凡四世突然命令手下卫兵逮捕舒伊斯基。尽管当时舒伊斯基在伊凡周围和朝中安插了不少党羽,但是事发突然,谁也没有想到伊凡能有此举,更不敢公开在朝堂之上反对大公。支持伊凡的大臣们趁机一举消灭了舒伊斯基在朝中的势力,同时推举伊凡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尤里·格林斯基为摄政王。

1546年12月,伊凡四世决定开始亲政。次年1月16日,伊凡登上王位,正式自称沙皇。拜占庭大牧首约瑟夫和其他三十六位拜占庭教区都主教承认了伊凡的沙皇称号,得到了东正教会的认可,这是在形式上完成了"君权神授"和"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的认可,也就是俄罗斯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而莫斯科是君士坦丁堡的继承人这个神权和君权交织的双重法律认可。于是,沙皇俄国诞生了。

对内政策

伊凡登基后不到一个月,就举行大婚--皇后是阿娜斯塔西·科什金娜,是御前侍臣罗曼·扎哈林-尤里耶夫的女儿。阿娜斯塔西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以性格温柔,心地善良著称。罗曼家族因女儿为后而一跃成为显贵,从此自称罗曼诺夫家族。时隔百年,罗曼诺夫家族建立了俄罗斯留里克王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而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彼得一世,按照家谱推算就是阿娜斯塔西的侄孙。

雄心勃勃的少年沙皇开始推行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1547年莫斯科大火之后,伊凡四世平定了城中居民因谣言煽动而引发的暴乱,此后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智囊团。

伊凡四世和他的智囊团们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包括建立新的贵族代议机构--缙绅会议,此后又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行政衙门,专门处理政务。后来这个行政衙门成为中央政府的前身,此后从这个部门还分立出了外交衙门、刑事衙门等部门。伊凡四世还改革了司法制度,改变了此前在俄罗斯各城镇中督军和领主们独揽司法权的局面,规定凡是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有当地的贵族、缙绅等陪同听审,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陪审团制度。对沙皇俄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还是军事改革:伊凡四世下令建立起职业的国家军队,将原来各城市里民兵性质的武装统一编为常备正规军,并指派贵族担任这些军队的将领;正式引入服役概念,规定凡是食俸禄者,必须在军中服役。这样各地的贵族子弟都被指派到军队中,担任各级将领,而贵族子弟获得官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战场上获得军功。此外伊凡四世还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兵种--射击军,射击军就驻扎在莫斯科城中,装备精良,配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比起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射击军无疑是沙皇俄国的精锐力量。后来的历史证明,射击军在日后200余年的俄罗斯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伊凡四世还正式确定了俄国的国徽。从伊凡四世开始,俄国的国徽不仅仅是从拜占廷继承来的双头鹰,双头鹰的胸前还加上了留里克家族的族徽--绘有圣乔治立马挥矛,刺杀巨龙图案的盾牌。这个国徽图案被罗曼诺夫王朝沿用,直到现在的联邦制的俄罗斯。

对外扩张

1552年,伊凡四世已经亲政六年。22岁的伊凡踌躇满志,在成功推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内政之后,决定继续祖辈和父辈未竟的扩张事业。他选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喀山汗国。

伊凡四世即位之初,经祖辈、父辈两代的大力扩张,俄罗斯实际有效控制的领土面积已经和现代德法两国面积总和相当。俄罗斯的领土北起卡累利阿半岛,西至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戈梅利-切尔尼科夫一线,与波兰立陶宛王国接壤;在西南方和克里木汗国接壤,边境线从库尔斯克、叶列茨一线直至伏尔加河和苏拉河汇合处;在正南方就是顿河草原,那里居住着大量各斯拉夫民族、高加索民族和鞑靼人组成的哥萨克人,再就是鞑靼人建立的诺盖大汗国和诺盖小汗国;在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入海口处是鞑靼人建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而向东,就是俄罗斯的老对手喀山汗国。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伊凡四世执政初期的沙皇俄国,在南部、东部和北部,所谓边境线实际是地理概念,模糊不定,更没有明确的边界标志,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大致的势力范围。但在西部边界,也就是和立窝尼亚骑士团、波兰立陶宛王国接壤的那个边境线,和今天俄罗斯的西部边界线惊人地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当时切尔尼戈夫等地已经在俄国版图内(现在属于乌克兰领土),乌克兰首都基辅位于当时的边境线上;此外沿着波罗的海的海岸线,一条宽70-100公里的狭长领土,也就是今日圣彼得堡一带,当时还是立窝尼亚的领土。日后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沙皇俄国和欧洲的邻居们展开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

俄罗斯境内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自然是莫斯科。根据当时的统计,莫斯科城中共有41500户,居民数量超过10万人。当时俄罗斯在北部地区建立了为数不多的居民点,最北边的居民点已经建到了北极圈内。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伊凡四世极大地巩固了中央集权,把政权和军队牢牢地抓在手里。这首先体现在军队的作战能力上:当时的俄军装备了十六世纪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火炮,相应地也建立了一个新的军种--炮兵,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的军队之一。经过数年经营,俄军拥有了数量庞大的火炮。

据当时神圣罗马帝国驻沙皇俄国的大使约翰·科本采里写给皇帝马克西米里安二世的密信中记载,俄军每次发动大型战役,至少要出动上百门大炮。原来在中世纪时期建造的不可逾越的高大坚固的城墙,现在已经挡不住俄军大炮的轰击。除此以外,伊凡四世还下令铸造了重炮,这种大炮竟然重达数吨,每个炮弹的重量达到上百公斤。每当战场上俄军炮声轰鸣,往往能给敌方军队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

伊凡四世下令铸造的这批火炮不但威力巨大,而且服役寿命超常。每门大炮的服役年龄长达数十年,个别火炮竟然在十七世纪时仍在使用。这固然是因为当时的火炮结构简单,粗大笨重,不易损坏;但从另一方面,当时俄罗斯的火炮铸造工艺高超,金属锻造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也是火炮服役寿命长达百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俄军完成鸟枪换炮的转变后,雄心万丈的伊凡四世决定像祖辈和父辈一样,开疆拓土。第一个目标就选定了喀山汗国。

当时喀山汗国和克里木汗国的统治者均出自吉雷家族,喀山汗国的君主就是当年从克里木汗国迎奉入朝的。当莫斯科忙于内乱时,喀山汗国屡屡侵袭莫斯科东部边境城镇,主要的侵袭目标就是下诺夫哥罗德、维亚特卡、弗拉基米尔、科斯特罗马等城镇。

伊凡四世决定亲征喀山,目的已不仅仅是让喀山俯首称臣,成为藩属国,而是彻底征服,把喀山并入俄国领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伊凡三世前后共三次出征喀山汗国。前两次东征因为天气原因和兵力不足而失败。

1552年10月份,伊凡四世率军第三次亲征喀山汗国。这一次伊凡四世带了一支15万人的庞大军队,另外配备了150门火炮。喀山抵挡不住俄军的进攻,很快喀山就陷落了。称霸百年的喀山汗国灭亡。

伊凡四世废掉了喀山汗,手下大将亚历山大·舒伊斯基被任命为喀山督军,喀山正式并入俄罗斯版图。

历史学家们承认,征服喀山对俄罗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战略上,改变了俄罗斯强敌环伺的恶劣地缘政治局面,在东面打开了一个缺口,除去了俄罗斯在东部的心腹大患,使得边境城镇免予鞑靼骑兵频繁的侵袭之苦。从长远看,这使得俄罗斯腾出手来,以各个击破的战术,逐个灭掉了周围的强国,将领土扩张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次,喀山汗国的灭亡搬掉了沙皇俄国东进的最大障碍。在征服喀山后,向东可以翻越乌拉尔山,向南可以顺伏尔加河南下直达里海,这样西伯利亚和阿斯特拉罕两个汗国已成沙俄的囊中物。

为了纪念征服喀山汗国,伊凡四世下令在克里姆林宫前面的广场上建立一座教堂,名为圣母大教堂,即今日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喀山汗国灭亡后,俄罗斯加紧了在伏尔加河流域的殖民化,俄罗斯各地移民大举向东迁徙,潮水般地漫延过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裘皮和木材变成滚滚财富,通过喀山流入莫斯科,使得俄罗斯在同欧洲的贸易中获得了巨额利润。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喀山就成为了多民族混居的繁华重镇。

此后数年时间里,伊凡四世派遣大将舍米亚金、切列米辛诺夫等出兵攻打阿斯特拉罕汗国,在顿河哥萨克骑兵的协助下,两度重创阿斯特拉罕汗国主力部队,最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伏尔加河和里海交汇处的都城阿斯特拉罕。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灭亡。这样,伊凡四世的沙皇俄国征服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把领土扩张到了里海沿岸,并把扩张的触角伸向了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此时,西伯利亚汗国、诺盖大汗国和南方草原上的哥萨克人在名义上已经臣服于莫斯科。哥萨克人以实际独立的地位、拥有新占领土地的条件,为沙皇镇守南部边疆并成为开拓东部领土的先锋。

在取得一系列辉煌的军事、政治胜利之后,伊凡四世开始集中精力对付克里木汗国。

在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相继灭亡后,吉雷王朝的克里木汗德夫列特一世发誓要使阿斯塔拉罕和喀山复国。德夫列特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先是1558年莫斯科的盟友、波兰将领维什涅韦茨基率军在亚速海出海口处的要塞亚速击败克里木军队,接着在1559年又被伊凡四世派出的名将阿达舍夫率兵击败,克里木汗国军队败退至克里木半岛。

阿达舍夫攻克了克里木汗国以贩卖人口而繁荣起来的港口城市克兹列夫,解救了大量的被掳人口和奴隶。虽然阿达舍夫的军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最终未能攻进汗国腹地克里木半岛,没能给克里木汗国以毁灭性的打击。做为反击,德夫列特一世的克里木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联军两度东征阿斯特拉罕,但均被阿达舍夫率领的俄军击败。

三重疑云

古怪性格

伊凡四世在对外扩张频频得分之际,国内政局出现动荡。宫廷内出现的事变使得伊凡四世的性格逐渐发生了变化。

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13岁时就下令处死了反对他的世袭大领主,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雷帝”(即“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的外号由此而来。1553年,伊凡四世突然病倒,高烧不退。宫廷御医束手无策,马上就有消息说沙皇将不治身亡。沙皇病重的消息传出宫去,大贵族们马上就激烈的权力之争,为日后权力划分展开激烈争夺。争夺之激烈已经达到了公开程度。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伊凡四世竟奇迹般地复愈。从此就产生了有关伊凡四世的第一个传说:据说伊凡四世当时确实不治身亡,此后代替他秉政的是另一个人;另一种说法是伊凡四世当时确实未死,但高烧导致发疯,此后自称瓦西里·勃拉仁内,流浪民间。但这两种说法均未得到正史的认可。

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沙皇俄国同这一地区的邻居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伊凡四世时代,俄罗斯的边境线是楚德湖北岸和拉多加湖西岸,边境线与芬兰湾平行,距俄境到芬兰湾最近处仅70余公里。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领土扩张,而是具有巨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如果俄罗斯能够在芬兰湾建立一个港口,就可以贯通整个北方通商路线,自行出海,到英国、丹麦进行自由贸易,而不必途经波兰立陶宛王国或者瑞典;其次,没有港口城市,就无法建立起强大的海军,也就无法保证俄国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存在。

1556年,俄军向瑞典发动了进攻。战争持续了一年,以双方签订诺夫哥罗德和约而告终。这场战争没有给伊凡四世带来任何实际结果:双方边境线依旧,各自归还了对方的俘虏。唯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瑞典无条件放回了俄军战俘,而俄方只在收到瑞典的赎金后才归还了战俘。

1558年,伊凡四世向立窝尼亚发动进攻。战争开始后,俄军节节胜利,连下四城,立窝尼亚骑士团遭到沉重打击。战争持续到了1559年,立窝尼亚实际已经不复存在,其领土划入波兰立陶宛王国、瑞典和丹麦三国的势力范围。

当时的欧洲各国广泛流传着关于沙皇俄国的各种可怕的传说,欧洲人,从平民百姓到王公君主们很少有人到过莫斯科,道听途说的结果就是把俄罗斯想象成半开化的国家,把俄罗斯人想象成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可以说,欧洲是把俄罗斯和鞑靼人、奥斯曼土耳其相提并论的。

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军事行动引发了欧洲的恐慌。接下来波兰立陶宛王国、瑞典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原本即将以俄军胜利告终的立窝尼亚战争变得长期化,参战各方停停打打,不断地和谈、开战,就这样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583年。最终俄罗斯也没能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持续25年的立窝尼亚战争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以俄罗斯西北领土上的六座城市被瑞典占领而告终。

1560年,伊凡四世的皇后阿娜斯塔西·格林斯卡娅暴病身亡。实际上皇后死于投毒。四百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初,俄罗斯的科学家们打开了格林斯卡娅皇后的棺椁,采样阿娜斯塔西的头发进行了化学化验,发现了体内大量的铅、汞和砷,这就证明了伊凡四世的皇后确实是被投毒谋杀的。

在丧妻之后,伊凡四世的性格大变,日益变得多疑冷酷。伊凡四世对周围近臣和贵族们的怀疑逐渐变为猜忌以致憎恨。本来就时时盘算如何巩固君权、削弱贵族势力的伊凡四世变得烦躁暴戾,开始对大臣们斧钺相向。

1562年,伊凡四世宣布"消藩",直接剥夺了所有贵族的领地,宣布所有俄罗斯的土地为沙皇一人所有,也大概就是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此时的沙皇俄国是典型的分封建制的君主集权国家,所有受分封的督军、贵族各自代表沙皇统治自己的领地,也就是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一来,失去领地的贵族们变成了依靠国家俸禄生活的"公务人员",不但权力遭到剥夺,在经济上也陷入受制于沙皇的境地。

沙皇的举动招致了众多贵族们的齐声反对,在遭到镇压后很多贵族暗中联络波兰立陶宛王国,甚至个别激进的贵族们策划推翻伊凡四世,另立沙皇。这使得伊凡四世开始对贵族们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

伊凡四世首先清洗了自己的近臣,提拔了一些本非贵族出身的大臣。正因为他们的非贵族出身,才获得了沙皇的信任。而这批近臣也不遗余力地依靠铲除王公贵族和朝中大臣,来博得伊凡四世的信任与欢心。在这批近臣中,最出名的就是名为格里高利·斯库拉托夫的御前侍臣,因其身材矮小,人送外号"矮子斯库拉托夫"。

1564年12月3日,伊凡四世离开莫斯科,前往莫斯科附近的小城亚历山德罗夫。在这里,伊凡四世向莫斯科的宫里发去手谕,指责莫斯科的主教和贵族们勾结波兰立陶宛王国,指责他们叛国,伊凡四世称自己因此深觉受辱,宣布退位,不再当沙皇。但同时伊凡四世有没有指明谁来继承皇位。手谕传到莫斯科,朝中大臣们和主教均无言以对:众人皆知,伊凡四世的所谓叛国指控纯属凭空捏造,宣布退位却不指明继承人,是明摆着在做出姿态。但这些大臣又不愿做谄媚献谀之徒,不愿公开对伊凡四世歌功颂德,大表忠心,最后只好沉默,不做应对。

莫斯科群臣的沉默激怒了伊凡四世,他把这种沉默看成是对其不忠的表现。伊凡四世宣布建立消藩区,并在消藩区属地挑选精壮青年,严加训练,建立了沙皇禁军。所谓消藩区,就是沙皇直辖区,在行政上直接受沙皇管辖。消藩区覆盖了莫斯科周围的几个城市,还有莫斯科城内的几条街道。在消藩区内,执行沙皇意志的只有禁军,禁军集司法、审判和执法于一身,而且只向沙皇一人负责。这就使得伊凡四世可以随时按照个人意愿,逮捕任何一个人,不经任何司法程序随意定罪,加以处置。

禁军士兵们骑着马,全副武装,身后背着扫帚,象征着要扫除一切"叛国者";马颈下挂着狗头,象征着对沙皇的忠心,随时准备按照沙皇的意愿咬死任何人。他们终日在消藩区内巡行,逮捕了大量"叛国投敌"的贵族,大多数被逮捕者很快就被处死,极少部分人侥幸得以全生,但被流放到北部高寒地区。据史书记载,有时在一天里处死的人之多,以致流经亚历山德罗夫的舍尔纳河被染成了红色。

伊凡四世在基本清除了他认为的贰臣之后,回到了莫斯科。这时候伊凡四世的独裁权力达到了顶峰,全俄罗斯上下噤若寒蝉,无人敢于发表任何与沙皇相左的言论。

在贵族们集体失声之际,只有代表神权的教会,敢于公开反对沙皇。1568年,德高望重的都主教菲利普拒绝支持伊凡四世的消藩制度,并多次声言沙皇的举动是逆天而行,不符合基督教义。伊凡四世并未因为都主教德高望重、以上帝名义代言就有所忌惮,暴怒之中下令将菲利普都主教投入监狱,次年被"矮子斯库拉托夫"扼死在狱中。

对贵族们大肆杀戮之后,伊凡四世并未罢手,清洗和镇压浪潮被沙皇禁军进一步放大。根据密报,伊凡四世认为诺夫哥罗德暗中和波兰立陶宛王国勾结,图谋叛变,于是派禁军前往该城,大肆进行逮捕和处决,诺夫哥罗德被禁军血洗一空。

伊凡四世因消藩过程中展现出的恐怖手段,获得了"伊凡雷帝"的称号。

但另有史料表明,伊凡四世的独裁有可能被夸大了,镇压和清洗没有达到传说中的规模,例如他就曾亲自赦免了很多贵族,而且严格恪守基督教教义,清明行政。身为沙皇,每天清晨四时就起床处理政务,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教堂内做祈祷。以虔诚的东正教徒自居的伊凡四世,竭力展现宽宏仁慈的一面,但还是背负上了暴君的恶名。

现在有关消藩前后的历史,大多出自外国驻俄罗斯使节们和反对伊凡四世的贵族们的记载。当时俄罗斯当时印刷出版远不如欧洲不发达,俄罗斯宫廷史官记载的历史传播范围远远不如前者。换句话说,伊凡四世丧失了话语权,在新闻战中败给了反对派。但在当时,伊凡四世并不关心自己的历史名誉,他关心的只是如何巩固君权。

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可避免地招致外敌的大举入侵。南方一直寻隙觊觎俄罗斯的克里木汗国集结兵力,开始进攻俄罗斯。

此前克里木汗国一直没有停止对沙皇俄国南部地区的侵袭,远在伊凡四世消藩之前,克里木汗国就曾在1552年联合土耳其盟军,出动7千余骑兵,打到图拉附近,被当地守军击退;后又集合了6万余人的军队再度大举入侵,但被舍列梅捷夫大公率领的7500人的精锐射击军再度击退。

1571年,波兰立陶宛国王西格蒙德-奥古斯特劝说克里木汗德夫列特一世进攻俄罗斯。德夫列特一世一直以鞑靼人诸汗国之首自居,加之此前曾发誓要恢复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故而作了充分准备,进军北伐。这一年,德夫列特一世集合了汗国的4万精兵,此外又征集了大小诺盖汗国、高加索的切尔克斯人,出兵北上。很快,克里木汗国的联军就抵达俄罗斯腹地,占据了莫斯科以南的大片土地。起初德夫列特一世并没有计划进攻兵精粮足的莫斯科,但在北伐途中,遇到少量背叛伊凡四世、前来投奔克里木汗的俄军。据叛军透露的情报,俄罗斯不但因消藩引发政局动荡,而且这一年又发生大面积饥荒,加之爆发瘟疫,因饥饿和瘟疫致死的人多达数十万,莫斯科城内空虚,已经无力对抗克里木军队。德夫列特闻言,立即决定全力进攻莫斯科。

德夫列特一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在力量对比悬殊之际仍未敢轻敌大意。他派出少量部队佯攻俄军防守严密的莫斯科南大门谢尔普霍夫要塞,自己率领主力绕过要塞,西进越过乌格拉河,从西南方向进攻莫斯科。莫斯科西南地区之有6千名守军,很快就全军覆没。此后德夫列特的军队没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直抵莫斯科城下。

伊凡四世曾有众多妻子,史书上正式记载的就有七个或八个。按照东正教规定,沙皇只能三次成婚,其他的妻子均为非法,得不到教会的承认。在十月革命前,结婚生子等民政不是由行政部门来负责,而是教会才有权力承认婚姻是否合法和有效。伊凡四世的第一个妻子阿娜斯塔西在1560年夏被毒害致死后,伊凡四世于次年再婚,但很快第二个妻子也死掉了。此后伊凡四世的第三个妻子还未及成婚就死了,他就这样频繁再婚,直至第八个妻子。

教会只承认伊凡四世的前四个妻子是合法的。这四个妻子都是在教会承认后才正式被宣布为皇后。伊凡四世的频繁再婚在当时是很不同寻常的。

伊凡四世是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一方面严格恪守教义,但另一方面在结发妻子被害后,性格变得多疑暴戾,续弦妻子中有几个就是遭到伊凡四世猜忌,在暴怒中下令被毒死或是扔到河中溺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伊凡四世一直想生一个继承人。

伊凡和阿娜斯塔西一共生了五个孩子,长女安娜和次女玛丽娅都在幼年夭折。此后伊凡又生了个儿子德米特里,本可立为王储,但在德米特里两岁的时候,被保姆失手坠入河中,溺水身亡。伊凡和阿娜斯塔西此后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做伊万,另一个是弱智的幼子费奥多尔(历史惊人地相似:当年伊凡四世的弟弟尤里也是弱智)。伊凡四世和其余合法的三位妻子均无子嗣,这样伊凡膝下只有伊万和费奥多尔两个儿子,费奥多尔弱智,不能继承大统,伊万就成了唯一的继承人,遂被立为王储。

1580年,伊凡四世最后一次结婚。末任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伊凡给这个儿子起名为季米特里。因为这个婚姻为得到教会承认,季米特里被认为是非法所生的私生子。

就在这一年,在伊凡四世的住持下,弱智的儿子费奥多尔举行大婚,新娘是消藩时期禁军将领戈东诺夫的女儿伊琳娜。婚后,戈东诺夫家族成为皇亲,故而全家被加官进爵,家族长子鲍里斯,也就是国舅,被册封大贵族称号。

杀子疑案

1581(年另说1875年),伊凡四世在亚历山德罗夫的行宫中意外发现王储伊万的妻子(也就是他的儿媳)身穿单衣在公众走动,穿着不符合礼仪规定,不禁勃然大怒,对儿媳大骂,并扔出权杖。此时儿媳已经怀孕,因惊吓过度而流产。王储伊万赶到,上前想要保护妻子,拉开暴怒之中的伊凡四世,结果被伊凡四世用手中的权杖击中头部,头破血流而死。

俄罗斯著名画家伊利亚·列宾的经典杰作《伊凡四世杀子》,就是以这个历史场景为题材创作的。画中表现的是1581年11月16日那一天,伊凡四世在暴怒之中用沉重的权杖击打儿子伊万的头部后,从狂躁中清醒过来,头发蓬乱的伊凡雷帝跪坐在铺满了红地毯的地上,右手把儿子搂在怀中,左手试图捂住儿子头上血如泉涌的伤口,眼中流露出惊惶恐惧和无助的神色。而王储伊万双目无光,半躺在伊凡雷帝怀中,但仍然左手支地,似乎试图挣扎着站起来。沉重的金属权杖沾满鲜血,被遗弃在一旁。这幅杰作至今仍收藏在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王储伊万死后,伊凡四世除了弱智的儿子费奥多尔以外,再没有继承人了。虽然伊凡的末任妻子给他生了儿子季米特里,但很多人认为他是非法所生,不能立为王储。伊凡四世无可奈何,只好将费奥尔多立为王储。正如列宾画中描绘的那样,沾满鲜血的权杖被遗弃一旁,留里克王朝在伊凡雷帝之后,马上就要皇权落地了。

伊凡之死

1582年,以叶尔马克为首的哥萨克人,为了获取西伯利亚的广阔土地和无尽资源,大举入侵西伯利亚汗国。面对装备了精良火器的哥萨克军队,尚处于冷兵器时代的西伯利亚汗国很快就陷落了。继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又一个鞑靼汗国灭亡了。

尽管西伯利亚汗国灭亡后,广阔的西伯利亚成为沙皇俄国的领地,但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对年迈的伊凡雷帝已经不具有吸引力了。

晚年的伊凡逐渐陷入昏乱,终日不理政务,常常做出不可理喻的行为,以接见外宾,向客人炫耀所藏珍宝为乐。

1584年3月初,从威尼斯来了一位特使,前来莫斯科,要求觐见伊凡雷帝。当特使来到莫斯科地界时,被守城的卫兵拦下,通知他沙皇身体欠佳,暂不见客。3月10日宫中传出消息说,伊凡雷帝病倒,16日,有消息说沙皇身体情况极剧恶化。18日午后,克里姆林宫里的丧钟敲响,宣告伊凡雷帝病逝,时年54岁。

伊凡四世死后,医生的结论是沙皇死于血感染。但沙皇被毒害的流言也同时不胫而走。百年后的一份历史资料说,沙皇的近臣给他服下了含有毒药的食物。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是大贵族鲍里斯·戈东诺夫和别利斯基大公两人联手,除掉了伊凡雷帝。

五个世纪以来,关于伊凡雷帝一生的功过一直争论不休。他从1538年开始亲政,在位时间接近半个世纪。虽然历史上说伊凡四世视人命如草芥,杀人如麻,但他下令处死的人总计有3000多人,平均每年百人,其中包括各类刑事犯。这在当时的欧洲君主中也绝非残暴,看来关于伊凡四世的描述不乏夸大成份。

伊凡四世亲政之始,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包括没有能力实际统治,但是建立了居民点的偏远地区,一共280万平方公里左右。在伊凡四世统治末期,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几乎增长了一倍,达到了540万平方公里。这已经比其他所有欧洲国家的总面积加起来还要大。和祖辈伊凡三世、父辈瓦西里三世相比,征服喀山汗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当年的征服诺夫哥罗德和斯摩棱斯克,此外阿斯特拉罕汗国被征服,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入俄国版图,南方的大小诺盖汗国、东方的西伯利亚汗国在被击败后称臣,南方草原上的哥萨克人也成为沙皇俄国的忠实保卫者。在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俄国的人口也快速增长,沙皇直接统治下的总人口达到1200万人,无论领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是欧洲的最大国家。

此外,伊凡四世还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的重大改革,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俄罗斯国家的整体实力,对日后俄国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尽管伊凡雷帝在消藩时期的大举杀戮造成国内政局动荡,招致强敌入侵,造成惨重损失,但最终俄罗斯还是保持了独立和完整,并很快地恢复了过来,在劣势中顽强抗争,凭借微弱的兵力一举击败强大的克里木联军,使得克里木汗国一蹶不振。

历史作用

人物影响

一个半世纪以后的1721年,另一位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俄罗斯帝国的首位皇帝彼得大帝同北方强敌瑞典签订和约,回到莫斯科。在凯旋庆典上,彼得一世看到伊凡四世的画像,就说伊凡四世是他的先人和榜样。然后他指着画像补充说:"朕常欲效其勇智而不能与之比肩。唯愚者不知其时,不解其政,不识其煌煌伟业,反诽之暴君。呜呼。"又过了两个多世纪,根据斯大林修改并认可的剧本、著名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的电影《伊凡雷帝》于1944年上映。这部恢宏巨制分为上下两部,集中反映了伊凡雷帝如何在阴谋和冷酷中成长,如何同贵族们作斗争,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最后达到权力顶峰。影片刻画了伊凡雷帝伟大历史业绩的一面,但也突出了他的冷酷和内心孤独。这种历史题材的影片能够在当时战争尚未结束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斯大林的首肯并公映,毫无疑问,原因只有一个:斯大林和彼得大帝一样,把伊凡雷帝当作榜样,并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后世评价

伊凡四世是当时莫斯科最优秀的演说家,他酷爱读书,博览群书,尤其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擅长写作,对俄语有很高的造诣,是当时俄罗斯第一流的语言学家和作家,虽然大多数作品已经失传,现存的作品主要是政治性的,但他遣词造句的本领和尖刻讽刺的技巧却跃然纸上。伊凡四世是所有俄罗斯的大公、沙皇文化水平最高的,十分重视俄罗斯文化事业的发展,比如印刷术的推广就是一例子。

伊凡四世时期,俄国的农民们,因1550年的法典和80年代公布的一系列法令,被进一步束缚在土地上。

伊凡四世是个富有才智、英明能干之人,其活动特点是具有远见和坚定的目的性,并具有进步的性质,伊凡四世在沙皇俄国的开国史上占有非常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此人生长在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13岁时就下令处死了反对他的世袭大领主,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雷帝”(即“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的外号由此而来。

相关电影

片 名:沙皇Tsar (2009) IMDB:1424431

类 别:剧情/历史

导 演:帕维·龙根 Pavel Lungin(《爱,婚了头》《的士怨曲/蓝色计程车》)

编 剧:Aleksei Ivanov

主 演:彼得·马莫诺夫 Pyotr Mamonov ....Ivan The Terrible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Oleg Yankovsky ....Metropolitanate Philipp

亚历山大·多莫加罗夫 Aleksandr Domogarov ....Aleksei Basmanov

Aleksandr Ilyin ....Fedka Basmanov

威勒·哈派塞罗 Ville Haapasalo ....Heinrich Staden (as Ville Khaapasalo)

Ivan Okhlobystin ....Vassian

Yuri Kuznetsov ....Malyuta Skuratov

阿里克谢·马卡罗夫 Aleksei Makarov ....General Kolychev

Ramilya Iskander ....Mariya Temryukovna

Aleksey Modin ....Kai-Bulat

Artyom Mazunov

Aleksandr Negodailov

Anastasiya Dontsova ....Masha

其他中文片名:皇帝/伊凡大帝

其他外语片名:Царь (Russia)/Ivan Groznyy i mitropilit Filipp (Russia) (working title)/Tzar

时 长:118 min

地 区:俄罗斯

语 言:俄语

简 介:

伊凡四世在俄罗斯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其故事也多次被搬上大银幕,电影《沙皇》由名导帕维·龙根执导,上映后大获好评。

16世纪的俄罗斯,深深相信自己是为了神圣使命而降临到这世界的艾文建立起一股专制力量,并用尽残酷手法铲除眼前所有阻碍,身为教堂领袖同时也是艾文最亲近的好友─菲利浦,为了阻止更多残忍事件再度发生,因此挺身而出,亲身上阵来抵御艾文的暴政...

伊凡四世在俄罗斯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在俄罗斯多得不胜枚举,至今还在广为流传,他的故事也多次被搬上大银幕。电影《沙皇》由俄罗斯著名导演帕维·龙根执导,今年5月曾入选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随后还曾参加了波兰华沙电影节、莫斯科电影节等,获得高度评价。

出生于1949年的俄罗斯导演帕维·龙根是戛纳的常客。他的三部作品《计程车司机布鲁斯》、《月亮乐园》、《爱,婚了头》都曾获选入围主竞赛单元进行金棕榈的角逐,而1990年的《计程车司机布鲁斯》则最终赢得了最佳导演奖。2007年,帕维·龙根还曾以评委身份参加戛纳电影节。

对于这个背景设置在四百年前的故事,帕维·龙根却认为这部电影与当下有着紧密的联系,他表示:“这是一个关于今天俄罗斯的隐喻,而它也同样指涉斯大林时代。”帕维·龙根表示,这部电影在某些表现手法上借鉴了中国京剧的表演手法。

担任主演的彼得·马莫诺夫是俄罗斯著名演员,有着深厚的舞台剧表演功底,他与导演帕维·龙根曾合作过《计程车司机布鲁斯》、《孤独之岛》等多部作品,非常默契;片中扮演伊凡四世的敌人一角的是奥列格·扬科夫斯基,他是俄罗斯广受欢迎的表演艺术家,已于今年5月20因病逝世。

《沙皇》定于2009年11月4日在俄罗斯公映。

伊凡大帝钟楼

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它的右侧放置世界上最重的钟,人称钟王。克里姆林宫的“钟王”,是世界最大的钟,铸于18世纪30年代,重量超过203吨。它全高81米,站在此塔,方圆25-30公里以内的城市和郊区尽收眼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9: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