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迪卡拉纪 |
释义 | 伊迪卡拉纪(又译作埃迪卡拉纪)是新近发现的地球的新地质年代,时间为6.35亿年前到5.43亿年前,在寒武纪之前,成为新的最早有多细胞动物出现的年代. 命名2006年初,科学家们决定在寒武纪之前加上一个新年代:伊迪卡拉纪. 由于此类动物最早在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地区的岩石中被学者斯普里格发现,所以称为伊迪卡拉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此年代称为伊迪卡拉纪. 详细发现过程 1947年,学者斯普里格在伊迪卡拉地区的岩石中发现了一些生物的软躯体的痕迹.但他受过去寒武纪前不存在多细胞动物的思想误导,以为这些动物——伊迪卡拉动物群——划到了寒武纪,认为它们是寒武纪的化石,也将那里的岩石认定是寒武纪的地层. 直到1966年,另两个澳大利亚学者经过研究,在英国的《古生物学》上发表了他们对伊迪卡拉动物群的研究成果: 1.这些动物中没有以前所知的寒武纪动物的成员; 2.该地层中的微体化石也与寒武纪无相同之处; 3.寒武纪地层覆盖在发现动物群的地层之上,且二者不连续. 于是得出结论:伊迪卡拉动物群早于寒武纪.由此推之,在寒武纪之前就已出现了大量多细胞动物. 虽然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由于以前的错误观念太强,人们并不相信这些动物是在寒武纪之前的. 通过对岩层中锆石的同位素测定,伊迪卡拉动物群的年龄最终定在了6~5.6亿年前,比寒武纪开始更早. 此后,人们相继在加拿大,纳米比亚,巴西,俄罗斯,中国等地发现了伊迪卡拉纪化石.越来越多的证据撼动了人们头脑中的陈旧观念. 2004年3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在地质年代表中增加一个新的伊迪卡拉纪. 动物伊迪卡拉动物已知的最古老的海洋后生动物群,由最早的海生软躯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组成。1947年由澳大利亚地质学家R.C.斯普里格首先在南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山前寒武纪晚期的庞德砂岩内发现而得名。伊迪卡拉动物一般生活在水下6-7米以上区域.它们种类繁多:有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生物,如似水母动物;有在海水中游泳的动物,如似甲壳动物;有在海底生活的动物,如似海鳃动物。 发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新元古代研究组今天宣布,他们在贵州江口县翁会村的一个小山坡上,发现了大约5.8亿年前的伊迪卡拉纪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螺旋辐射动物实体化石,该物种为多细胞动物。该成果以《华南伊迪卡拉纪的八辐射螺旋动物》为题在2008年《地质学报》英文版第一期上发表。 该研究小组于2004年在贵州江口县翁会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上部页岩段发现大量宏体化石,其中包括八辐射螺旋的碳质压膜化石。经数次详细野外发掘,终于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实体标本,直径近3厘米。研究小组经与瑞典国家自然博物馆早期动物专家本格森进一步合作研究,最终确定其为八辐射螺旋动物,具有辐射对称的属性,可能为腔肠动物和螺旋动物的共同祖先,定名为“八臂仙母虫”(新属、新种)。 八辐射螺旋动物实体化石在相当于“庙河生物群”的层位首次发现,不仅重新认定了“庙河生物群”中的八旋痕迹化石为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的真实属性,而且,由于辐射对称动物为典型伊迪卡拉动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从而为我国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出现的生物群与澳大利亚典型伊迪卡拉生物群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