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德里斯王朝
释义

伊德里斯王朝是中世纪北非阿拉伯人建立的第一个伊斯兰什叶派王朝,创始人穆莱·伊德里斯——什叶派伊玛目哈桑的曾孙,公元785年因在麦地那参加阿里党暴动,遭阿拔斯王朝镇压,率部分追随者经埃及逃到这里,788年创建伊德里斯王朝,793年被阿拔斯王朝派来的奸细毒死。

中世纪伊德里斯王朝

发展历史

中世纪北非西部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什叶派王朝(788~974)。785年,什叶派伊玛目哈桑的曾孙伊德里斯·伊本·阿卜杜拉在麦地那参加阿里派的暴动,遭阿拔斯王朝镇压失败后,率部分追随者经埃及、巴尔卡、特莱姆森,逃到摩洛哥北部的瓦利利。因其为阿里和法蒂玛的直属后裔,故得到柏柏尔部落穆斯林的崇敬和支持,被拥戴为伊玛目。788年,伊德里斯在柏柏尔部落酋长的推举下,正式宣誓就职,建立伊德里斯王朝,修建了穆莱·伊德里斯作为首都。他创建柏柏尔人组成的穆斯林军队,开始向外征服,先后占领了东起特莱姆森,西至萨累河的广大地区,迫使一些信奉基督教、犹太教的柏柏尔人改宗了伊斯兰教。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哈伦·拉希德派人毒死伊德里斯后,他的遗腹子伊德里斯二世(804~828在位)继位。在柏柏尔部落酋长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建立行政制度,发展农业和商业。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对逊尼派穆斯林的宗教活动不加干预,允许基督教和犹太教徒在缴纳规定赋税的前提下,各行其是,倡导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使社会秩序安定。他在非斯河左岸修建新都非斯城,后发展成为一座宏伟而繁华的阿拉伯城市,对传播伊斯兰学术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希贾兹、安达卢西亚和突尼斯等地阿拉伯人迁入王朝各地定居,非斯城成为来自安达卢西亚和凯鲁万阿拉伯学者、商人、贵族的聚居区,从而加速了摩洛哥的阿拉伯化。828年伊德里斯二世去世后,其长子穆罕默德·伊本·伊德里斯继为伊玛目。他兴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奖掖伊斯兰学术文化,特莱姆森和首都非斯发展成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他的继任者,于859年在非斯城内兴建卡拉维因清真大寺,后发展成马格里布地区著名的伊斯兰高等学府,培养了大批穆斯林学者。王朝后期实行封建分封制,王室为争权而发生内讧,导致兄弟阅墙,王朝衰微。974年,西班牙后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哈凯姆二世趁王朝内乱率兵灭伊德里斯王朝。

建都城市

距梅克内斯27公里,距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Volubilis)不到3公里。圣城穆莱·伊德里斯,就坐在梅克内斯前往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的公路旁一座小山头上。

小城不大,至多也就是一座小镇,据说居民不到1万人,但是在穆斯林心目中,它却有着至高至尊的地位,这是一座圣城——摩洛哥第一个阿拉伯王朝的缔造者穆莱·伊德里斯,就安葬在这里,小城也因此而得名。

穆莱·伊德里斯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又为什么会安葬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坳里呢?

故事也许一直要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东穆斯林围绕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的权力之争。

“哈里发”是阿拉伯语“继承人”的意思,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麦地那的穆斯林们便在“哈里发”的问题上分裂成逊尼派和什叶派。前者认为哈里发应该由被推选出来的人担任,而后者则认为,真正“合法的”哈里发,只能是出自穆罕默德“神圣家族”中的“伊玛目”(Imam)——在阿拉伯语中它原来只指“祈祷主持人”,可是在什叶派的教义中他却代表了真主和世人之间的中介,就像先知穆罕默德——第一位伊玛目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阿里,他娶了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为妻,接下来的是阿里的儿子哈桑,而穆莱·伊德里斯则是哈桑的曾孙。

公元785年,穆莱·伊德里斯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地那参加反对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阿里党起义,遭到镇压后不得不逃亡到北非,最后来到了瓦利利——这就是圣城以前的名字。

在这里,穆莱·伊德里斯重整旗鼓,他不仅得到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而且受到当地皈依了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的拥戴——他被尊为“伊玛目”,两年后的788年,更是创建了伊德里斯王朝——这也是摩洛哥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王朝,据说最初的都城就设在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

公元793年穆莱·伊德里斯去世,被安葬在瓦利利这座小山头上,而他的信徒则围绕他所安葬的陵墓建起了这座小城,并用穆莱·伊德里斯的名字为小城重新命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见的圣城穆莱·伊德里斯了。

而有意思的是,当伊德里斯二世(Idris II)于公元807年将都城迁往菲斯后,沃吕比利斯便逐渐冷落起来,最后竟成了一座空城,但是距它不到3公里的圣城伊德里斯,却始终是一片兴旺,至今仍保存着它中世纪的古老风貌。

现代伊德里斯王朝

王朝简介

利比亚位于北非东部。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430万(1989)。居民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98%。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首都的黎波里。642~643年,阿拉伯将领阿慕尔·本·阿斯率骑兵初次攻占东部的昔兰尼加地区,仅迫使居民交纳贡赋。645年,阿拉伯穆斯林军占领的黎波里,并进入南部的费赞等地,利比亚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当地柏柏尔人逐渐归信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8世纪,艾巴德派曾以利比亚山区为堡垒,其信徒扩展到一些绿洲的柏柏尔居民,并领导各部族发动起义,反对阿拔斯王朝统治,10世纪建立了几个独立的艾巴德派小王朝。910年,什叶派法蒂玛王朝占领的黎波里,传播什叶派教义。11世纪时,阿拔斯王朝向北非大量移民,阿拉伯人迁居各地,促进了柏柏尔人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的过程。12世纪的黎波里塔尼亚并入摩洛哥的穆瓦希德王朝,恢复逊尼派的领导地位,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宗主权。后归属于突尼斯的哈夫斯王朝。16世纪奥斯曼帝国占领利比亚,派台伊统治,素丹直接任命法官,推行哈乃斐学派教法。18世纪初,利比亚建立卡拉曼王朝。后奥斯曼帝国派兵推翻卡拉曼王朝,派遣总督直接统治。19世纪,苏菲派的赛努西教团在利比亚传播,在白尔切建立了非洲第一座“扎维叶”。1846年赛努西将宣教中心迁移到利比亚沙漠南部贾拉布卜绿洲,建立了“扎维叶”和伊斯兰大学,主张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性,其影响扩大到整个利比亚。该教团反对土耳其素丹统治和意大利殖民主义入侵北非。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1951年独立,组成以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的伊德里斯王朝。

利比亚的穆斯林属于逊尼派,大多遵从马立克学派教法,极少数为哈乃斐教法学派。一部分柏柏尔人属于艾巴德派。利比亚赛努西教团虽被宣布取缔,但仍有一定社会影响。1969年临时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利比亚的目标是实现伊斯兰社会主义和阿拉伯的全面统一。1975年卡扎菲发表《绿皮书》,提出“世界第三理论”,阐述了伊斯兰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利比亚实行伊期兰教法,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教规,称之为“法律的伊斯兰化”。伊斯兰教育在利比亚有广泛影响,建有各级伊斯兰学校,著名的宗教大学有赛努西大学和伊斯兰宣教学院,专门培养高级教职人员和学者。利比亚政府设立“圣战基金”组织,创办了提倡伊斯兰教复兴的国际性组织“伊斯兰宣教协会”。宣教会在非洲、欧美许多国家设立伊斯兰中心,派出400多名传教师。并向一些国家的伊斯兰社团提供各种援助。出版有《伊斯兰文化月刊》,向世界发行。利比亚为“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斯兰会议组织”、“世界伊斯兰大会”、“伊斯兰世界联盟”的成员国。

王朝覆灭

1969年9月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称现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