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夜寒 |
释义 | 《夜寒》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三首同题七言诗,两首七绝,一首七律。这三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萎靡不振的感叹和报国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 作品名称:《夜寒》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南唐书》 文学体裁:近体诗 作者:陆游 作品原文夜寒 【其一】 斗帐重茵香雾重①,膏粱那可共功名②? 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 【其二】 清夜焚香读楚词,寒侵貂褐叹吾衰。 轻冰满研风声急,忽记山阴夜雪时③。 【其三】 江云作雪暗郊原,竟夜风声万马奔。 槁面暂朱知酒酽,曲身成直赖炉温。 幼舆正复宜岩石④,倚相犹能读典坟⑤。 米贵仅供糜粥用,自伤无力济元元。 作品注释①重茵:多层被褥。茵,褥。 ②膏粱:富贵子弟。“斗帐”一诗讽豪门子弟只知道偎红倚翠,沉湎温柔,哪有人可以志同道合,共往收复河山。 ③山阴夜雪:犹言山阴乘兴。指访友。 ④幼舆:谢鲲的字。《世说新语》: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⑤倚相:倚氏,名相。春秋时楚国左史。熟谙楚国历史,精通楚国《训典》,能读《三坟》、《五典》等古籍。楚人遇有疑难常向其请教,誉之为良史、贤者、楚国之宝。 作品评析要想创立一番事业,取得一项成就,就非得经过艰苦的奋斗不可。在历史上,南宋是一个无所作为的时代,就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过程来说,已经到了走下坡路的时候统治阶级已经完全腐化了。他们只图安逸和享受,躲避并不强大的敌人,退缩在东南一角的残山剩水之间,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爱国诗人陆游,面对着这样的现实,深深地感到悲哀。这几首诗就是对当时社会发出的一声长叹。他在一个严寒的夜晚,想到国家局势如此危急,自己有志于奋发图强,抵抗侵略者,收复黄河以北的失地,可是在萎靡不振的统治阶级中,找不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所以百感交集,发出深沉的叹息。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把两种不同的生活做了对比,以明快而犀利的语言表示了他的倾向。首先以轻蔑的目光投向“膏梁子弟”。“膏”是肥肉,“粱”是精米。吃肥肉精米长大的,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这是一个贬义饲,含有轻蔑的意味。诗人描写他们夜晚蜷缩在安乐窝里。“斗帐”,是四四方方的帐子。“重茵”,是重重叠叠的褥子。这个“重”字读chóng。在这样温暖而舒适的室内,香炉烟雾缭绕,脂粉散发着香气。后面这个“重”字读zhòng,有浓厚的意思。诗人想:天寒地冻的夜晚,那些膏粱子弟正在消磨时间,这样的人不敢出门,也不愿意出门,他们根本不可能和有志之上一同去艰苦创业。所以诗人不屑一顾地说:“膏梁那可共功名!”这里说的“功名”,就是指“事业”,是去收复北方的国土。这样的膏粱子弟不愿去也不能去,而当时朝廷上的大多数人却又都是这样的货色,弄得整个社会都萎靡不振了。 诗人有广阔的胸怀,追寻的是另外一种生活,是和“斗帐重茵”完全不同的境界。他想象:在北方的黄河岸畔,三更时候,寒风飕飕。去前方侦察敌情的骑兵回来了,他们报告说:“河水结冰了!”这是军事行动的大好时机,可以踏冰强渡黄河,深入北方去袭击敌人了。这生活虽然艰苦,然而又非常有意义。这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这种寒风夜渡,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长鸣的景象,和斗帐重茵,香烟萦绕的气氛相对比,那些膏粱子弟的形象就显得十分猥琐。纵然铁马渡河的行动是这样英勇壮烈,可是在当时没有人肯于响应,结果诗人只能发出“何人从我行”的叹息,深深地流露出他的孤独和悲哀。这是在昏昏愦愦环境中的大声疾呼。这样的声音,就能打破时代的沉寂,大大地振奋人心,鼓励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 第二首的“山阴夜雪”用“子遒访戴”的典故,第三首用谢鲲和倚相的典故来表达作者的理想抱负,但从第二首的“叹吾衰”、第三首的“自伤无力”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济世无力的叹息,对现实社会非常无奈的感慨。这不仅是陆游的个人遭遇,也是处于乱世中广大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公元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第三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