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叶文茜
释义

叶文茜(Marcelia Yeh 叶玛西)北京大学英语教授、诗人。1916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爱尔兰裔移民家庭,祖父为乡村大夫,父亲为律师。1946年在纽约与中国留学生叶渚沛结为夫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文茜女士被丈夫报效祖国的精神所感动,带着儿子叶良侠与丈夫一起来到中国。2008年2月2日在伯克利市去世,享年92岁。

她与叶渚沛共育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叶良侠,1948年生于美国,现是美国商会驻中国代表,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女儿叶苏珊出生于1950年,从中国回到美国后,一直做老人院工作,有两个男孩儿。小女儿叶凯蒂1952年出生于北京,目前在波士顿大学教中国文学。

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代的英语人才

到达中国后,叶文茜很快参加了新中国建设工作,任教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当时的燕京大学西语系) ,从1951年直至1976年她退休为止,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代的英语人才。前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及其夫人,还有很多中国外交官都是叶文茜的学生。李肇星在一篇《我的美国文学史老师叶玛西》文章中写道:“1959年,我在北大碰到的第一位美国老师就是叶女士,叶玛西先教我口语,五年级时又教我美国文学史。并指导我写毕业论文《论马克吐温的一书风格》,她对学生总是那么亲切、关怀,从她身上一点看不出外国专家和高干太太的架子。她骑一辆旧坤车从中科院公寓到北大校园给我们上课。差不多每隔一个晚上,她到我们男生宿舍来给我们辅导一次。后来才知道每另一个晚上,她到女生宿舍辅导学生,也就是说她几乎天天加班。”

艰困环境中依然乐观

据悉,叶文茜到中国时,正值“抗美援朝”之际,她周围的人对她的基本态度是冷漠与多疑。 在这种语言不通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叶女士不失乐观、热情、天真的性格,虽然她坦诚的态度赢得了一些同事的同情, 但她在中国的生活始终是孤独的。

在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中, 她总是以真诚之心企图了解当时的政策,还无私地帮助了她周围无辜受迫害的人们。文化大革命中,丈夫叶渚沛被迫害而死,但叶女士不断地教育子女,不应怪罪于中国与中国人民。

叶女士早年便从事诗歌创作,并多次获奖。诗歌发表于纽约时报。到中国之后她一直坚持创作, 这些作品现存档于纽约大学。文化革命中,叶女士开始写日记,七八年中写了十几本,是宝贵的大历史事件中个人经历记录。

退休后继续进修再回北大教学

1976年退休后,60岁的叶女士回到美国,报考并被伯克利加州大学英语系录取,攻读硕士学位,专攻妇女文学、诗歌与小说的创作。获得学位之后,她又一次回到北大教了一学期的书。新学到的知识让她兴奋,使她迫不亟待地希望与学生同事们分享。从此时起,叶文茜女士又开始了短篇小说创作。 主要内容是关于她在中国的生活。直至她逝世为止,她一直是伯克利文坛中活跃的一分子。她出版了一本名为 《Hillegass Street》(赫乐嘎斯街)的诗集,并举行过多次公开诗歌朗诵活动。

老年热衷政治子孙满堂

再度回到美国,她仍保持她一贯的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传统,成为伯克利社区各种政治活动的积极份子。 经济上虽然不富裕,但她始终不忘公民的义务, 每月向与她政治信仰相符的团体捐钱。她永远有着青年人那种渴望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热情,在最困难的处境中从不放弃理想,成为子女、朋友、同事们的榜样,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叶文茜女士的晚年是在大女儿叶苏珊家里度过的。继子叶良溪与妻子萧华,儿子叶良侠与妻子白思南,小女儿叶凯蒂不断前来看望。她是在子孙满堂家人温暖的爱中过世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