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野火麻 |
释义 | 基本信息野火麻 【异名】山麻杆(《陕西中草药》) 。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山麻杆的茎皮及叶。 【植物形态】山麻杆 ,灌木,高1~2米。幼枝密被茸毛。叶互生,宽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9~1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牙,上面绿色,疏生短毛,下面带紫色,密被茸毛,基出3脉;叶柄长3~9厘米;具线形托叶2枚。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密生,成短筒状穗状花序,萼球形,4裂,镊合状,雄蕊8,雌花疏生成穗状花序,位于雄花序下面,子房3室,花柱3,线形。蒴果球形,3裂,花柱宿存。多生于向阳山坡、路旁的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 【采集】春、夏采收。 【性味】淡,平。【功用主治】解毒,杀虫,止痛。治疯狗咬伤,蛇咬伤,蛔虫病,腰痛。 【选方】①治蛇咬伤:鲜山麻杆适量,捣敷患处。 ②治疯狗咬伤:山麻杆叶二钱。煎服。服后有呕吐反应。 ③治蛔虫病:山麻杆~钱。研粉,加入面中做馍吃。 产地分布暖温带树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秦岭以南地区,华北地区小气候良好处也有少量引进栽培。江苏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山坡或庭院内常见有栽培。早春嫩叶初放时红色,醒目美观。广布于长江流域及陕西。 生态习性为阳性树种,喜光照,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在砂质壤土生长最佳。萌蘖性强,抗旱能力低。 园林用途茎干丛生,茎皮紫红,早春嫩叶紫红,后转红褐,是一个良好的观茎、观叶树种,丛植于庭院、路边、山石之旁具有丰富色彩有效果,但因畏寒怕冷,北方地区宜选向阳温暖之地定植。茎皮纤维可供造纸或纺织用,种子榨油供工业用,叶片可入药。 繁育栽培多以分株繁殖,也可扦插或播种,种子不易采得,由于以观叶为主,可利用其萌蘖性强的特性不断进行更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