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药用大黄
释义

简介

.

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蓼科 Polygonaceae

属: 大黄属 Rheum

种: 大黄R. officinale

别名

根据《本草》记载,马蹄大黄源产于中国,别名黄良将军、西大黄、锦军。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学名:Rheum officinale)。为分辨两者,有时会把马蹄大黄称为药用大黄。药用大黄与人们长提到的土大黄(土大黄又叫羊蹄,拉丁学名:Rumex japonicus Houtt)和钝叶酸模(拉丁学名:Rumex obtusifolia L)有区别。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 in Adanson. 10: 246. 1871; Hook. f. in Curtis's Bot. Mag. 100: t. 6135. 1874; Kung in Fl. Ill. Nord. Chine 5: 11. 1936; A. Los. in Acta Inst. Bot. Acad. Sci. URSS Ser. 1. Fasc. 3: 78. 1936; Sam. in Svensk Bot. Tidskr. 30: 713. 1936; 秦岭植物志1 (2): 139. 1974; 高作经等, 植物分类学报13 (3): 73. 图2, 1-3. 1975.

毒性效应

大黄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其叶片。大黄的叶片含有草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植物的酸,但也是一种肾毒性和腐蚀性的酸性有毒物质。大黄的半致死剂量(LD50)以纯草酸对大鼠的影响作计量,大约为每公斤体重 375 毫克,换算至一个约 65 公斤的人,大约需要 25 公克的份量。另外,口服的最低致死剂量(LDLo)约为 600 mg/kg。不同品种的大黄,其叶片的草酸含量亦有所不同,普遍的含量约为 0.5%。根据这个比例,一个普通人若要吃下致半致死剂量的草酸,需要食用约 5 公斤的大黄叶,而最低致死份量亦要 10 公斤的大黄叶。这个份量显然不太可能会达成。不过,为安全计,烹煮大黄时,应避免与含有苏打的其他食品一起烹调,以免植物内的草酸跟苏打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水溶性的草酸化合物,令毒性加重。

除了草酸以外,大黄的叶子还含有一种至今仍未被确认的有毒物质,可能是蒽醌甙(亦作番泻叶甙)的一种 。

大黄叶柄的草酸量只占整片叶的大约2-2.5%,相对于叶片,其毒性显得更低,因此可放心食用。

形态特征及分布生境

形态

高大草本,高1.5-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内部黄色。茎粗壮,基部直径2-4厘米,中空,具细沟棱,被白色短毛,上部及节部较密。基生叶大型,叶片近圆形,稀极宽卵圆形,直径30-50厘米,或长稍大于宽,顶端近急尖形,基部近心形,掌状浅裂,裂片大齿状三角形,基出脉5-7条,叶上面光滑无毛,偶在脉上有疏短毛,下面具淡棕色短毛;叶柄粗圆柱状,与叶片等长或稍短,具楞棱线,被短毛;茎生叶向上逐渐变小, 上部叶腋具花序分枝;托叶鞘宽大,长可达15厘米,初时抱茎,后开裂,内面光滑无毛,外面密被短毛。大型圆锥花序,分枝开展,花4-10朵成簇互生,绿色到黄白色;花梗细长,长3-3.5毫米,关节在中下部;花被片6, 内外轮近等大,椭圆形或稍窄椭圆形,长2-2.5毫米,宽1.2-1.5毫米,边缘稍不整齐;雄蕊9, 不外露;花盘薄,瓣状;子房卵形或卵圆形,花柱反曲,柱头圆头状。果实长圆状椭圆形,长8-10毫米,宽7-9毫米,顶端圆,中央微下凹,基部浅心形,翅宽约3毫米,纵脉靠近翅的边缘。种子宽卵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生境

产陕西、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省及河南西南部与湖北交界处。生于海拔1200-4000米山沟或林下。多有栽培。

本种粗大的根状茎及根供药用。

功能用途

功能主治: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中成药:

大承气汤、温脾汤、大黄牡丹皮汤、八正散 医药:《药典》。【藏药】君木扎:根及根茎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里急后重,湿热黄疸,血瘀经闭,痈肿疔毒《藏标》。君扎:根及根茎治“赤巴”病,培根泻痢,腑热,胆热,便秘,腹痛,水肿病,脘腹胀满,“黄水”病,闭经,胎衣不下:茎和叶治“培根”寒症《藏本草》。君姆札:根及根茎治赤巴和培根病及其引起的热性病症,瘟疫,高烧,实热便秘,腹痛等病症《中国藏药》。【蒙药】格西古纳,珠莫萨:根及根茎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血瘀经闭,痈疖疔疮,化脓性皮肤病,烧伤,烫伤《蒙药》。【傣药】大黄:根、根茎治疗便秘《滇药录》。【苗药】生军,川军:根茎用于实热便秘,食积痞满,急性阑尾炎,肝炎,血瘀经闭,结膜炎,外用于痈疖疮疡,烧烫伤《滇省志》。【彝药】大黄,勒乌,彝医习用其根治疗胎盘不下,打摆子,烧伤,烫伤,冻伤,跌打伤,流血,腹泻,火重,消暑以及预防牲畜疾病等《彝植药》。【藏药】君母札,君札,竣章,拉竣:茎(君母札)治培根病和赤巴病引起的热性病,泻痢,大便秘结,胸腹胀满,气喘;茎(君札当吾)、叶(君札洛玛)治培根病[154]。【裕固药】娃娃大黄:根及根茎煎水洗眼,治目赤肿痛[53]。

医药

根及根状茎(大黄):苦,寒。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喉痛,瘀血经闭,跌打损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