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姚汝华
释义

姚汝华,1933年生于澳门,祖籍广东东莞,现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华南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广东省功能食品专业协会顾问及《广州食品工业科技》杂志主编、《粤港食品信息》杂志主编等。

个人简介

姚汝华,广东东莞人,1933年8月生于澳门,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留校任教至今,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历任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专家。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华南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广东省功能食品专业协会会长、广东省轻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啤酒品酒师考评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食品学会顾问、广东省食品协会顾问、《现代食品科技》杂志主编、《粤港食品信息》杂志主编,及《今日啤酒》杂志编辑委员会总顾问等职。

姚汝华教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刻苦钻研、事业心强,为人谦虚、平易近人,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成绩卓著,在全校师生、广东省乃至全国同行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堪称教育工作的楷模。

近六十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主持成功的项目无数,承担的重点课题无数,取得的成果无数,获得的掌声和鲜花无数;他和蔼可亲,专注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同时,为社会为企业亦奉献了他一生的心血;他是朗姆酒的“鼻祖”、是企业的良师益友,堪称我省酒类行业的技术先驱;他培养了大量酒业后来人,其中不乏高层管理和技术尖兵……他就是被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汝华。

朗姆酒的“鼻祖”,企业的良师益友

1956年,在华工毕业的姚汝华留校任教食品专业。当年他接到了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开发朗母酒。“当时古巴生产的朗姆酒在世界闻名,仅次于亚美加。国家轻工部在古巴考察回来就要求我们也做朗姆酒的项目研究,开发自己的朗姆酒。”姚汝华说。

1956年,百业待兴。那时国家的科技水平还非常落后,科研的设备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差。而朗姆酒的主体香是多菌种混合发酵产生的,因此要研制出和古巴朗姆酒媲美的国产朗姆酒难度非常大。困难更大的是,朗姆酒在古巴是用甘蔗汁做原料生产的,在我国,却要求用糖厂的废糖蜜(桔水)做原料。项目确定后:姚汝华等一批科研者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项目研究。

历经近4年,朗姆酒终于研制成功。轻工部立即组织专家,把古巴最好的朗姆酒和我国研制的朗姆酒摆在一起品尝鉴定。鉴定结果让人振奋,我们自己的朗姆酒比古巴的朗姆酒质量、口感还好,仅次于美加的朗姆酒。国家轻工部当即决定在广州建设朗姆酒生产车间。1961年,朗姆酒在广东正式投产,其产品全部出口香港,再通过香港转销其它国家。

随着科研的深入,姚教授也进一步成熟,到了70年代,姚教授对科研的热情和执着更加深化。70年代初,广东酒业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为了在第一线了解和提高酒业的机械化水平。姚汝华先后带了16批学生在酒厂蹲点实习研究。“当时的湘江酒是很有名气的,我们在江边的厂里一呆就是一个学期。无偿给酒厂做技术研究,帮助他们进行机械化改革。”姚汝华说。

几年后姚汝华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编成《酒精与白酒工艺学》一书,该书立马成为全国轻工学院的通用教材,一直沿用到90年代。书中记载的机械化改革模式如今在广东的大米酒企业依然被运用。

1985年8月到1986年9月以国际交流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的合作研究,取得显著效果。

作为国内发酵工程和食品工程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姚教授经常组织和参与省、市级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有关企业和啤酒企业的科技成果、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论证会、验收会和鉴定会,让企业重视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后劲。他多次主持鉴定广州珠江啤酒集团相继开发出的新产品,如珠江纯生啤酒、8度淡爽、10度轻爽型啤酒、白瓶雪堡啤酒、金小麦啤酒、全麦啤酒等。其中珠江纯生啤酒荣获1999年国家级新产品奖和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金小麦珠江啤酒荣获2000年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姚汝华教授多次负责主持“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广东省生物工程规划和食品工业规划及技术咨询工作,为我省行业规划和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筹建华南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共建食品工程检测中心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大力促进了我省生物工程和食品工程的产学研大联合和发展。因为他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1996年被授予广东省食品界最高个人奖——金鹏奖,2001年12月广东省食品协会授予“1981—2001年广东省食品行业突出贡献专家”奖。

呕心沥血谱华章,培养酒业后来人

姚汝华的一生参与和自主研制的项目数百个,凭籍着对科研的热情和执着。他的业绩为他带来繁花般的荣誉,他的技术见解也让广东酒业众多的酒类生产企业受益。他长期从事发酵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诣颇深,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姚汝华教授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多年来结合华南地区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的特点,在菌种选育、代谢调控、发酵动力学、产品分离纯化、固定化活细胞技术、植物细胞培养、生物制药、功能食品及工业废水的生化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在学术上促进了发酵工程理论的发展,拓宽和深化了学科研究领域。在应用上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发酵技术:提高了我国发酵工业的技术水平,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省科技厅下达的多项课题和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成果显著。获国家、部省级奖8项,通过国家和部省级技术鉴定和验收6项。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6篇,编著全国高校发酵专业通用教材3部。

姚汝华教授不仅学术思想活跃,更可贵的是他那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他一贯重视和致力于教育改革,如主持的生物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试验曾荣获广东省高教厅颁发的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为发酵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姚汝华教授一贯重视学科建设,注重学术队伍素质,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先后指导培养了6届博士后、15届博士和2I届硕士总共80多人,以及2000多名本科生,桃李满天下。他的一些优秀学生今天已经成为我国和广东啤酒行业的佼佼者,如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方贵权,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廖加宁,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惠萍,广州生力啤酒有限公司经理谢祖良,珠海麒麟统一啤酒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许丹丹,美国雅基玛啤酒原料有限公司经理陈桉,以及新加坡裕立宝国际有限公司、广州裕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锻成等人。他们都是姚汝华教授的得意门生,在我国和广东啤酒行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广东省高教工委和广东省高教厅等6个单位联合颁发的“南粤优秀教师奖”。

姚汝华教授长期关心国家大事、体察民情,切实履行政协职能,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调研考察,勤于思考、与时俱进、建言献策,连任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届华南理工大学港澳联谊会会长。他一直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加大实施科教兴国的力度,重视素质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重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特别关注广东省啤酒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以及如何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当今啤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省啤协长期以来重视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通过评审酿酒师、高级酿酒师、品酒师等活动来激励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企业人才资源素质,不断推进广东啤酒业的发展与进步。省啤协成立二十多年来,姚教授兢兢业业,自始至终营造一种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的祥和氛围,使广东啤酒行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实在难能可贵!

鉴于姚汝华教授长期以来一贯关爱省啤协,热心为省啤协服务,为广东省啤酒行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05年3月在庆祝省啤协成立二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啤协授予姚汝华教授“啤酒发展精英”和“协会先进工作者”两个奖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