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瑶族药浴 |
释义 | 瑶族药浴,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瑶族药浴”它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瑶族药浴(药浴疗法) 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批准日期:二○○八年六月七日 项目编号:Ⅸ-14 申报单位:贵州省从江县 概述“瑶族药浴”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瑶族药浴”它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瑶民生活,过去十分艰苦,不但缺吃少穿,缺医少药,而且长期居无定所,人们称他为“过山瑶”。他们游耕于高寒山区,深山老林之中,长年与瘴气、寒气打交道,加上气候多变,毒蛇、毒虫侵袭,防不胜防。生活环境十分艰难,为适应如此恶劣环境,他们祖先终于发明创造了“药浴”。这神奇的养生文化,经过数百年历史,几十代人的不断完善,使其成为瑶民苦斗的盔甲。它记录着该民族艰难的历史足迹,闪耀着瑶民群体智慧的光华。 药浴规矩瑶家到处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宽0.6米,长0.7米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黄桶”。过山瑶十分重视洗澡,无论严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须入“庞桶”内浸泡全身,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便于入睡。在冬天浸泡后,更能在料峭的山风中抗御寒冷,瑶医在过山瑶这一良好的生活习俗上,利用生产、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采集药物,经煎煮后用药液浸泡擦身的治疗方法,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瑶族用药水洗身,不分男女老幼,全家皆洗,一家人轮流洗,水脏了就换,冷了再加热。规矩是:先客后主,先小后大,先老后少。现在一些平地居住的瑶民,也逐渐采用了换药水的方式进行药浴。妇女生孩子,满三朝均洗药水澡,婴儿洗后健康免疫,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用艾叶煎液给初生婴儿沐浴,可免患皮肤病,用葫芦卷须在年终除夕之夜给小儿洗澡,据说可免出麻疹。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用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意义瑶族医药作为瑶族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用药特点。其药浴疗法,更是代代相传,人人喜爱,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已成为瑶族人民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习俗。 治疗方法瑶族药浴——药浴治疗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 瑶族庞桶药浴,就是瑶族同胞每天劳动后都要采集新鲜草药,分别捆成小把,放入大口锅中煎煮,药液煮沸后半小时左右。趁热倒入高70cm 、直径60cm左右的大桶中,加冷水适量,保持水温在38℃左右进行洗浴。规矩是先客人后小孩,最后大人洗。每天浸泡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十天为一疗程。 瑶族喜欢采集半枫荷、透骨香、钩藤、九节茶等十余味草药来洗浴。半枫荷为金缕梅科植物,以树皮及枝叶入药。半枫荷甘、淡,微湿,可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半身不遂,跌打损伤。透骨香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Franch)Rehd的全株,辛、温,可祛风除温,舒筋止痛,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疖癣肿毒。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Uncaria rhynochophylla(Miq) Jacks。的带钩茎枝,其性甘、凉,功能清热熄风,祛风通络,治小儿惊痫,大人头晕目眩,妇人子痫等。九节茶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枝叶,其性甘、凉,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主治肺炎、急性阑尾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伤等。全方以半枫荷祛风,活血、止痛为主,配透骨香、九节茶等活血舒筋、驱风镇痛,佐以钩藤等通络解毒、熄风止痛。全方合用,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解毒通络,强身健体之功。可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身痛、关节不利、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腰腿痛以及因疲劳、跌损引起的皮肤肿胀,肌肉酸疼等症。长期应用,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应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疼痛、急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偏瘫、多发性神经炎、跌打损伤、皮肤瘙痒、妇女产后诸风、外感身痛等症。 药浴作用瑶族药浴所用药物因地制宜,功能多种多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等。药浴时,常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季节或不同疾病选择不同药物。通常新生儿及产后妇女多选用温补和消炎的药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鸭仔风、穿破石、杜仲藤等,这样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滋补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产后药浴,人们称之为“月里药浴”,许多瑶族妇女,产后经过药浴等调养保健,产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参加体力劳动;同时新生儿往往有随母药浴的习惯。劳动后淋雨受寒,也要进行药浴,可起到温中散寒、舒筋活络及恢复体力、预防风湿的作用。常选药物为老姜、米酒、大发散、小发散、桃树叶 、青蒿等。老年人也很注重药浴,一般多用活血温补之药,如大钻、小钻、大血藤、扶芳藤、青春藤等。 这无疑对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很有帮助的。对患有风湿骨痛或外伤后遗症者,则多选 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强筋健骨之药,如山苍子、满天星、九节风、大驳骨、小驳骨、松筋藤、毛杜仲 等,这些药物可起到舒筋活络、恢复肢体功能等作用。若患有鹤膝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及骨质增生等 风湿痹痛,常选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镇痛之品,如大钻、小钻、十八症、四方藤、两面针及各种有刺 的木本及藤本植物。 临床应用以下瑶族药浴是中国第一位瑶医主任医师、北京瑶医医院覃迅云整理。 (1)风湿浴 桑寄生,稀莶草、独活、牛膝、干杜仲、宽筋藤各,当归、姜黄、续断,两面针,麻黄,鸡血藤,加水2500mL,煮1小时,滤取药液置于盆内(留渣、备用复煮),趁热加入米三花酒100mL。洗躯干、四肢。每日1剂,日洗2次,第2次复渣。具舒筋活络、驱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风湿周身骨痛、腰膝酸软。 (2)透疹拭浴汤 西河柳,荆芥,桃子树叶。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倒入盆内,用薄毛巾或纱布,蘸药液,擦拭全身,日擦2次,每次1剂。具解表透疹之功效,适用于麻疹初期或出疹期疹出不透。 (3)降压浴 稀莶草、罗布麻叶,夜交藤(即首乌藤)、牡蛎(打碎),吴茱萸,加水2500mL,煮沸40分钟,倒入盆内(滤留渣,备用复煎),先洗躯干、四肢5~10分钟,然后浸泡两脚10分钟。日2次(第2次复渣)。具降压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病。但应注意宜坐着淋浴,并注意室内通风,不要关紧门窗,以免因热气太重引起药晕。 (4)止痒浴 鲜韭菜,浮萍。共切碎,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连渣倒入盆内,洗身。日洗2次,每次1剂。具驱风解毒,止痒之功效,适用于漆中毒、过敏性荨麻疹。 (5)治感冒发烧 鲜薄荷、荆芥各,或干品各,加适量水煎沸后2分钟,将药汁倒于澡盆内,先让患者坐于盆上,让药蒸汽熏一阵,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行洗身,日浴一次,一般2次可愈。 (6)治感冒后全身胀痛 番木瓜的叶柄,煎水洗澡,每日一次,数次可愈。 (7)治感冒伤寒 鲜狼毒(俗名卜萝头),切片同大米炒至呈黄色,去米,煎水洗澡,浴后覆被睡2小时,一般汗出即愈。 (8)治风湿痛 鲜大风艾叶、老姜头(打破连皮),煎水洗澡,可收到止痛之效。 (9)治外伤瘀血 苏木、松节,赤芍,红花,没药(打成小块,入锅炒至有气味溢出时,取出放凉即得),用其洗患部。 (10)治痔疮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红薯藤连叶,水煎待冷后洗浴患处,一日两次,每次15-20分钟,可使痔疮回缩、消散。 (11)眼球红充血 红雪豆(又名娥眉豆)藤根、九里明各适量切碎煎水待适温时洗眼,每次10分钟。 (12)青蒿浴 青蒿(鲜品),切碎,加水1500mL,煮15分钟,连渣倒入盆内,洗全身,渣擦胸、胃部。洗后用大浴巾裹身。每日一次。具辛凉解表、退热之功效,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暑湿。 (13)菖蒲艾叶浴 菖蒲,艾叶、苏叶,加水1500毫克,煮沸10分钟,倒入盆内,擦洗全身,洗后用大浴巾裹身10分钟,然后拭干全身。具辛温解表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寒湿。头痛甚加白芷,周身酸痛加藿香、羌活。 (14)生姜浴 生姜1000克,洗净捣烂。洗澡时,把姜放入热水中,搅匀,洗全身。每日洗2次,每次一剂,浴后用大浴巾裹全身10分钟,然后拭干。具祛风散寒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或被雨淋后洗浴可防感冒。 (15)透麻疹浴 柚子树叶,芫荽(香菜),均切碎,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连渣倒入盆内,洗全身,每日洗2次,每次1剂。可解表透疹,适用于麻疹初期或出疹时疹出不透。 (16)海带浴 海带切碎,龙骨(打碎),加水1500mL,煮沸30分钟,去渣,倒入盆内,每晚睡前淋浴全身10分钟,拭干即睡,每日一次。可安神镇静,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17)苍艾洗方 苍术,艾叶,独活,共研为末,分2份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然后用浴盆(桶)盛好热水,取上药一袋放入,调好水温,边洗边搅动药袋,每日1次,每次1袋,10日为一疗程。可温经通络,除湿止痛,适用于风湿关节炎,腰腿痛。 (18)鸡毛浴 雄鸡毛一把,食盐少许。先将鸡毛煮水,倒入盆后加入食盐搅匀,洗身,每日2次,第2次复煎。功能解毒止痛,适用于漆中毒,过敏性荨麻疹。 (19)暑疖浴方 九里明、蒲公英各,桑叶、夏枯草,稻草灰纱布另包。先将前4味加水2000mL,煎取药液倒入浴盆内,放入稻草灰袋搅20分钟,取出拧干待水温适宜时用。先洗全身,然后浸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一剂。可消暑解毒、消肿,适用于小儿暑天疔疮、疖肿。 【注意事项】 1、药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吹风。 2、浴液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或过冷、高热、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附: 1、板瑶庞桶洗澡风俗 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板瑶很爱干净,不管冷于热天,每晚都要洗澡。到了瑶家村寨,瑶族同胞居住在高山大岭,长期以来,积累了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几乎人人都懂得好几种草药,防病、治病靠自己摘草药治疗和保健。每当您到瑶胞家作客,都会看到家里家家户户都有个高四、五尺,直径一尺五寸左右的木桶叫做“澡桶”,那是专门洗药水澡用的。 与众不同的是大桶底部钻一个排水口,桶旁有烧水炉灶,用竹筒接小泡里的清水到一个大锅头里,他们将各种草药切成一节节放在锅里煮滚开后,待水温合适后人即跳入桶内让水泡到肩膀处,倍感舒适。若是有腰酸骨痛,精神疲惫,劳累过度或其他不舒适感,在热水中放入一些事先备好的草药,熬成的洗澡药水,然后进桶一泡,就会感到一身轻松,百惫消除。 洗庞桶澡有一定的规矩,一般的顺序是:宾客、男性长者、女性长者、依此类推,最后是家中满子媳妇。第一个人洗了之后,不得把桶里已洗过的水倒掉,第二个人洗澡时,只需继续加入热水就行了,全家都洗了,最后一个才把水全部放掉。洗后全身经络疏通,血液循环加快,焕发精神,感到精神倍增,肌肤红润,感冒初起和轻微的皮肤病自然好了。洗药水澡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男女老少皆宜,因而得以世代沿袭下来,成为瑶族一道独特的风景。 2、盘瑶庞桶洗澡风俗 在忻城、马山、都安、大化等地的“盘瑶”也喜欢洗药水澡。除平时多洗几次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必须全家洗药水澡,并把这一天定为“洗澡节”。每到五月初五,瑶族同胞纷纷上山爬岭去摘草药,最好采够一百种,称为“百草药”,采回草药后,将草药洗净,用刀砍成三寸左右的一段段,放在通风处晾干,下午四、五点左右将草放进大锅里煮15分钟,再将草药渣捞起,待水温合适后,舀起置于大石缸中或其他的容器内,即可每人一盆一桶的舀去洗澡。洗澡节洗的药水叫“百草药水”,洗后全身特别清爽舒畅,精神振奋,四肢有力,人人爱洗“百草药水澡”的习俗。 3、防病健身的从江瑶族药浴 贵州省从江县的瑶族人民自古以来形成的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药浴,它既可健身、洁体,又可治病、防病。在从江瑶族乡村,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个直径为1.2米、高1.5米左右的大木桶,专供洗热水澡和药浴用。 从江瑶族人民的药浴很有讲究,习俗规定;每个月只能药浴6次、每月农历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这6天是“消灾”日,在消灾日里男女老少都要药浴,以求“消灾”。采药也有一定规矩:在消灾日,每户都由最年长的男性上山采集追风藤、半边枫、九龙盘、血藤、狗舌藤、鸭儿芹、节节草、枫树寄生、党参和何首乌等之类的中草药来供全家人药浴用。药物采集回来之后,先洗净、切碎、放入大铁锅中用水煮沸,待煮出药汁后,捞去药渣,把煮好的药水放入大木桶进行药浴。 从江瑶乡药浴的程序,还有特殊的规定:如遇到家中来了客人,就得客先主后;无客时,先男后女、先老后幼。药浴方法是:浴者赤身入桶,在保持适宜温度的药液中浸泡20-30分钟,如药水温度过低,再将锅中煮好的备用药水掺入。使每位药浴者浴时的温度相同。在药浴中,通过浸泡,让药汁慢慢地渗入人体的毛细血管、遍及全身,达到以浴治病的目的。经常药浴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各种妇科病有一定效果。无病者通过药浴也能消除疲劳,舒筋活络,健身防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