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养脾散
释义

养脾散属散剂,是胃胀类非处方药药品。可以养脾健胃,开郁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水土不服引起的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泻,食欲不振,面黄肌瘦。

药物组成

神曲(炒)1两、茯苓丁(炒)1两、白术(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诃梨勒(煨)1两、甘草(炙)1、人参1两、草豆蔻(去皮,炮)1两、麦芽(炒)1两半、白豆蔻(去皮)1分、砂仁1 两、丁香(大者)50粒。

其他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方剂主治】脾虚不思饮食,气逆渴泄,米谷不消。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入盐少许,白汤点服;如中酒,加生姜2片,水煎服。

养脾散:驰名国内外的中成药有:荣元斋养脾散和永春参桂养脾散,近几年来畅销省内外及南洋各地。

荣元斋养脾散

安溪湖头镇的荣元斋养脾散备受远近群众及海外侨胞的青睐,尤其东南亚各国的海外侨胞,常以此药为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和馈赠亲朋好友之珍品。

荣元斋系安溪尚卿乡欧阳廖氏十二世祖廖供振于清朝乾隆期间(1736-1795年)在湖头镇中山街所创建的中药铺,生产经营养脾散等,铺号为“荣元斋”。其店联是:“荣卫有方功参造化,元精克补述绍岐黄。”廖拱辰一生行医济世,救人无数,遐迩驰名,曾受乾隆皇帝赐“德邵可风”、“德心”匾额(现存于安溪县湖头镇旧址)。 廖拱辰根据民间秘方结合自己行医临床经验研制而成著名中药——养脾散(为其秘制的成药之一)。荣元斋养脾散秘方代代相传、养脾散是以人参、肉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等30多味地道中草药材精心研制而成的,具有养胃健脾,消积理酸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酸吐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症。养脾散分为大养脾和小养脾两种,小孩拌和麦芽糖常服,功效尤为显著。

荣元斋养脾散因其养胃健脾疗效显著,故历300多年而长盛不衰,销量甚巨,尤其是20世纪30-40年代,外地药店争相经销,当时连狮城新加坡的大药房“施必安”也来代理经销,每次进货量以千斤计。

由于廖拱辰子孙蕃衍,现由其十一代世孙荣元松、荣元柳(已故)继承传至子孙廖进杰、廖新得、廖新生、廖新发、廖金镇、廖金龙、廖东海、廖文景等八人继承。研制祖传秘方荣元养脾散,方便群众,开拓古老传统名药。

2011.11.11受东南早报采访,登“文化。民间”版面

2011.12.22泉州市文化遗产进行走访登记,届时将列入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

永春参桂养脾散

这种药散原名为“元和堂”养脾敝,是清朝咸丰年间,永春达埔著名中医李齐轩研制的,至今己有一百多年历史。李齐轩一家七代行医,积有丰富的医疗经验。他不但认真继承祖传医术,而且又进一步研究发展。他中年时候便研制出养脾散、胃苓散、疳积散、消积散等十多种内服药粉,疗效都很高。尤其是参桂养脾散,具有健脾补胃、消积止呕、去湿利尿、增进食欲等功效,对四肢水肿、黄疸病、脾胃衰弱、食欲不振等症都有疗效。解放前,元和堂单家独户制药,产量有限。解放以后,永春县医药公司专门办了制药厂,按照传统配方大量生产,以满足各地的需要。

主要成份:莲子,淮山,白术,砂仁,金桔,茯苓,苦菜,香茹,肉桂,党参,丁香,金线莲等,并自一九六八年起,改为“永春参桂养脾散”。近几年来产量大增,质量稳定,受到了国内外用药者的好评。

养脾散功效与主治:养脾健胃,开郁消积.用于脾胃虚弱,水土不服引起的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脘腹涨满,腹泻下利,食欲不振,脸黄肌瘦等。

养脾散的几种吃法

可在早餐前,先用冷开水将养脾散浸湿(还可加点猪油),再加入糖,然后用煮沸的米汤冲一下。

打一个鸡蛋,加入养脾散,再加点糖,用煮沸的米汤冲一下。效果更佳。

养脾散蘸麦芽糖吃,味道更好。(此法适用于不敢吃养脾散的人)

熬骨头汤的时候,先放养脾散,再浇一勺骨头汤,效果好。

洗净猪肚,(不要切开),往猪肚里塞进三四十克养脾散,用线缝好,加水熬汤,煮熟后,吃猪肚,喝汤,效果颇佳。煮小肠汤时,也可加点养脾散。

也有人在炒猪肺时,加入养脾散,效果不错。

最新研究发现:坐月子的时候吃养脾散对于母子的脾胃都有很好的药效。常喝啤酒的人吃养脾散也能起保健作用。

注意:孕妇忌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