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逻街 |
释义 | 阳逻街: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新洲区西南部,南与青山区隔江相望,西与黄陂区接壤,版土面积23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辖68个村、14个社区,人口:156514人,是武汉市重点发展的新型城区之一。 阳逻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1951年属新洲县,1953年改为新洲县直辖镇,辖6个居民委员会。1983年,阳逻属新洲县隶属武汉市。1999年12月,撤销阳逻镇,设立阳逻街道办事处。2001年5月,撤销金台镇,合到阳逻街道办事处。驻地:阳逻街肖家榜社区。面积:(平方公里)154.22,人口:161885,社区居委会:14个,建制村委会:68个。 地区特征阳逻街道 办事处驻关上街,人口156514人,面积238平方千米。辖14个居委会、68个村委会:香岗、关上、潘家墩、肖家榜、汽发、商东、江北、市场、棉纺、化工、娲石、天力、武生院、吴家田、武湖、军民、春风、杨柳、桥头、江堤、新堤、山河、界埠、新光、中份、高潮、长山、新坳、潘庙、万山、黄土、柴泊、余岗、红岗、施岗、红岭、老屋、青松、马山、邱粟、童院、长江、花园、曹铺、金山、棋架山、宋岗、袁榨、牮楼、佘集、杏花、奶牛、林场、水产、竹咀、邵咀、海棠、月明、毛集、芦山、南山、团山、朱店、牌楼、七湖、陈咀、湖咀、新村、新建、东湖、周榨、徐咀、杨咀、金龙、淘金山、王田、六房、金台、锦屏、韩弄、和平、向阳。阳逻,滨临长江,古名逻汭,又名若城,旧称阳逻堡,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考古证明,早在殷商时期,即有人群“依山结茅”、“逐水而居”,周期,已成著名“水埠”,今有香炉山文化遗址。公元前537年,“楚子伐吴,济于逻汭”,阳逻开始成为军事要塞。三国时期,因其地在长江之北,《水经注》谓“水之北为阳”,又因孙、刘联军,北拒曹操,刘备士卒在此“旦大逻吴兵之至”,遂取一“阳“一“逻”名之,“阳逻”自此得名。 公元1274年,忽必烈率军兵临阳逻,在此驻军指挥渡江。阳逻是省级经济开发区,阳逻港是长江中下游唯一天然深水良港,目前正以现代化港口工业新城规划加以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香炉山,现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武汉阳逻电厂所在地。阳逻城将是未来的武汉卫星城. 历史概况阳逻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代,阳逻即有人群聚居,距今已有3 700年的历史。阳逻首兴于殷商,建制于东汉,始名罗汭,又名若城。公元前537年,阳逻就是春秋时期楚国邾城邑的一闾。秦汉以后,迄今2 600余年,阳逻一直是历朝历代县辖之亭、里、都堡、社、乡、镇等基层所在地。 阳逻是古代著名的城堡。因其地处“淮甸上游”,扼长江、控武湖、屏香炉、踞武矶,“锁大江以为武汉东门,控天堑以联半壁河山”,素有“守阳逻而得武汉”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楚子伐吴,济于罗衲”,到东汉黄祖屯兵武矶山四战江东孙氏兄弟;从三国蜀吴联以拒魏,“使人于此江旦夕以逻”,到东晋刘毅桓玄大战阳逻峥嵘洲;从元忽必烈驻军阳逻堡渡江灭宋,到元末朱元璋陈友谅攻战武昌激战于阳逻;从明末张献忠阳逻渡江出兵武昌,到清末太平军择阳逻西进占领汉口;从魏文伯创建阳逻革命根据地,到贺龙从阳逻领兵东下参加南昌起义,无不有证于此。历朝历代,这里都不乏你征我讨,烽火连天,战争给阳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阳逻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武汉市东郊、新洲区西南边陲,地处东经114º32′,北纬30º37′ 。全境南北长19.73公里,东西宽20.75公里,境内有武湖平原、东湖平原两大平原,三岭岗、仓阳岗、锦屏山、十里长山、毛集岗5大丘陵,武湖、柴泊湖、朱家湖、陶家大湖、七仙湖、陶树湖、桃花湖、涨渡湖、鄢家湖、官汊湖10大湖泊,长江流经南境,界埠河、倒水河穿境注江。长江阳逻江段长9.8公里,是上起宜昌下至湖口2 000多公里江段中唯一的一段深水良港,江水长年不冻不塞,不淤不滞,可停靠万吨级轮船,沿江一带布有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水码头37个,客货运输极为方便。 气候特征阳逻因水而秀,因水而活,更因水而独具魅力。界埠河自北向南,从仓埠至水口,境内曲折流程l0.7公里,泽润武湖平原133平方公里的土地,倒水河自大别山南麓流经红安、新洲,至阳逻龙口人长江,境内流程14.5公里,流域29平方公里,沿河一带的金台、毛集、高潮成为名副其实的棉库粮仓。长江挟河携湖而走,境内大小湖泊10余个,其中万亩以上的大湖两个,湖水甜美,水下植被丰富,是养鱼植莲培蚌的好去所。 阳逻水美,山也秀。阳逻的山,山山藏金,处处见宝。淘金山、锦屏山是著名的金矿山;遍布毛集、余集、施岗诸山,硅石、砾石储量丰富,探测的石英砂储量为2 764万吨。 阳逻属中国东部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晒雨山绿茶闻名遐迩,将军山峰峦叠翠,被林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施岗林场、毛集林场、青松林场早具规模,武湖的金墨尾银鱼肥嫩鲜美,享誉中外。 交通概况阳逻北枕大别山,南依长江,“东接蕲黄,西抵汉沔,南渡鄂州,北拒五关”,形势险要,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向为新洲、红安、麻城三地物资转运中心,亦是鄂、豫、皖三省物资集散要地,史有“小汉口”之誉。阳逻西,距武汉中心城区21公里,是武汉的东大门,地处武汉市承东接西,贯南通北的重要节点位置,是武汉通江达海的重要港口,也是武汉城市圈对外联系的“黄金水上门户”。 阳逻交通极为便利。水路依长江通道“上连汉沔”,“递乎黄浦”,“连吴接楚”,“通巴达沪”,航运极为活跃。陆路四通八达,阳逻长江大桥、武汉外环绕城公路贯通京珠、沪蓉两条高速公路,汉施、新阳、阳大3条高等级公路与106、318国道纵横相连,可直达鄂、皖、豫三省腹地。铁路运输便捷,京广铁路专用线已延伸到阳逻集装箱港区内。航空航班称便,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距阳逻仅31公里,汉口机场在阳逻毛集已建成启用。 经济概况悠久的历史提升了阳逻的品位,独特的区位决定了阳逻在大武汉开放开发经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与时俱进 百业兴旺: 阳逻是新洲的工业经济中心。旧时的阳逻工业多以手工业为主。主要行业有纺织业、竹木业、修理业、食品加工、金属加工、工艺加工等228户,皆为个体私人作坊,规模不大。明清时代,阳逻地区家家织布,户户纺纱,生产的印花布和白棉布(人称土布)在国内外市场极负盛名,远销安徽、云南、广东、广西、河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和日本、新加坡等国,为新洲后来的纺织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1950年4月,阳逻元通村(今新坳村)成立织布生产合作社,开新洲集体工业之先河,在它的带动下,阳逻个体手工业者纷纷成立手工业行业工会。1957年,阳逻漂染厂成立,又为新洲第一家合作企业。 1966—1985年是阳逻工业发展的高潮期。70年代初,为适应新洲“五小工业”发展的需要,阳逻先后建有湖北高中压阀门厂、新洲县化肥厂、新洲县磷肥厂、新洲县水泥厂、新洲县印染厂、新洲棉纺厂、新洲汽车发动机厂、新洲造纸厂等大小工厂134家,全县八大企业阳逻占了7个。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2 698.1万元,阳逻就有12 136.4万元,占全县53.5%,全县工业税收2 420.3万元。阳逻就有l 625.3万元,占全县57.2%。 改革开放20多年间,国有企业有序退出了市场,民营企业、股份企业应时而生,招商引资更让一批外资企业人驻阳逻,现在境内有大中小型企业(含私营)3 200多家,已形成港口工业、建材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纺织工业、食品生物工业七大工业体系,工业门类渐趋完善。 阳逻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从有人群聚居,就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以传统的种植农业为主,迄今已有3 000多年。1950年以后,打破旧时生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阳逻农业历经了个体农业、集体农业、土地承包3个阶段,农业种植也由单一种植到合理种植和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转换,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1950—1954年,解放后的阳逻农民分得了田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4一1958年,阳逻农村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土地收归集体所有。70年代,农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山填湖,人造平原,提高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1963—1980年,阳逻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合理布局农业种植,推广使用农药化肥,农业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983年,阳逻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变传统农业为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农民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2004年阳逻实行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对农民实行“一免两补”政策,农民从交费种田变成了种田有奖,农民种地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民的收入较70年代提高15-20倍。 阳逻商业依靠水陆商埠优势,自古以来货畅其流,不同时代,各有特色。 1921年前后,阳逻市场较为发达。最为繁盛的行业当推棉纱、土布和杂货,是新洲、红安、麻城三地棉纱土布的集散地和转运点。有布商35家,布产品转销国内外市场,声誉颇高;杂货店40家,经营烟、酒、糖、盐、酱制品、糕点等商品,酱制品、糕点极负盛名,团风、黄陂、英山的客户常常预订求货;水产品十分丰富,河南、安徽一带的鱼贩子常年驻此贩鱼;屠宰业6户;饭店、酒馆、客栈38家。1938年后,日军占领阳逻,强占店铺,抢购棉花,店主纷纷逃离,市场渐趋萧条。 1956年2月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阳逻有私营商业主327户,其中公私合营113户,合作商店88户,经销店、代销店76户。 1960年后,由国家投资在阳逻建立了百货、纺织、石油、五金、副食、医药三级批发商业,在公私合营的基础上建立了餐馆、旅社、印染、浴池、照相等国营服务商业,业务覆盖西半县,年销售额占全县的l/3以上。政府引导私营业主走社会主义道路,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按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市场主导。至1985年,阳逻商业门市部发展到94个,职工435人,阳逻商场、泰丰商场、江城商场红极一时,年销售额达600万元。1994年以后,计划经济的模式被打破,个体商业逐渐取代了国营集体商业地位。至2005年,阳逻个体商业户发展到2 867户,商品种类近4万种,酒店163家,大型集贸市场6家,旅馆42家,美容美发134家,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广泛快捷的服务。 教育概况阳逻向来文风昌盛。1950年以前,阳逻仅有3所公办小学,6所私立小学,两所私立中学,在校学生总计不足千人。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教育后,大力兴办学校,适龄儿童都得入学读书,60年代普及小学教育,70年代又基本普及初中教育。1956—1982年,在广大职工和农民中基本扫除文盲之后,又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教育。到2005年,阳逻地区已形成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主体教育体系,有幼儿园189所,小学18所,初中9所,高中5所,其中省市级示范高中各l所,中专(技校)3所,大学院校2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近5万人,占全街总人口的30%,是1950年的50倍。 文化概况阳逻的文化体育活动较为盛行。旧时,阳逻地区的民间文化活动一般是演戏、舞龙灯、唱皮影和说鼓书,多为艺人走街串巷的卖艺行为。民国时期,阳逻艺人陶古鹏在多年演出生涯中创造了楚剧,使之成为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1950年以后,阳逻地区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至2005年,有文化站、文化馆各1个,电影院、影剧院各1座,广播站、电视台各1家,图书室18个,歌舞厅43家,专业民间乐队2个,诗词、书画、摄影、收藏队伍十分活跃,为阳逻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50年以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除了保留练拳习武、翻石磙、赛龙舟等旧时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外,还普及开展球类、田径等项目,各类学校都设立体育课,阳逻高中是有名的体育特色校,老年体育协会亦应时而生。2005年,全街有体育运动场地12处,足球场6处,乒乓球馆2处,网球场3处,体育活动已从传统性向群众性转移。 医疗卫生阳逻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解放前天花、霍乱、鼠疫、血吸虫等烈性传染病猖獗,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人民生命难得保证。1950年后,政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关注妇幼和群众卫生的保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的培训。2005年,阳逻有4家大型医院,6家分院,个体诊所遍及大街小巷,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得以增强。 近代发展民风淳厚 人文荟萃: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阳逻的民风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阳逻滨江临汉,交通发达,这里的人既有淳厚民勤的乡村民风,又有开化风华的城市特点。阳逻人民淳朴节俭,安贫乐土,世代融融,具有中华民族固有的优良传统。黄冈县志载:元代“西山”隐士吴应澍,惜苦怜贫,乐善好施,平生捐资建桥19座,凿井19眼,修筑通衢130余里,施舍行人茶饭40多年。并对贫不能殓的死者给以棺木安葬,事闻于朝,皇帝亲书“西山”二字赐之。正如苏东坡跋韩魏公的辞所云:“其地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文朴而不陋,尊德乐道,异于他邦。” 阳逻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历代农民起义军同封建王朝的斗争和抗击外族入侵的保卫战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里,阳逻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革命的胜利,人民的解放,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战歌。1926年中共冈西特支在魏家淌成立,革命火种及时传播到阳逻,胡亮寅、周继廉、魏文伯、王子俊、段兴国等建立了阳逻地方党组织——中共黄冈县阳逻区委。一时间,总工会、共青团、农协会、读书会、儿童团等群团应时而生。“七一五”事变后,区委委员魏文伯即率领阳逻革命青年万浪沧、袁秉中、袁光银等40余名党团骨干,随贺龙顺江东下,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阳逻人民踊跃捐献,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协力抢修过江军用浮桥,构筑华山炮台,收容流亡的过境难民。在日军占领阳逻的数年时间里,阳逻人民不屈不挠,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如陈良、陈衡、陈佩乐(女)、王子坚(女)、林达、王群等投笔从戎,发动群众,组织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和抗日民主先锋队,采取多种斗争形式,不断打击敌人,为巩固涨渡湖地区抗日民主政权并发展沿江一带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阳逻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战斗,积极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配合解放军四野先遣队,赶走了国民党56军盘踞阳逻的一个营,策动阳逻镇公所和毛集乡公所的地方武装携械投诚,使解放大军得以顺利地横渡长江,迎来了全国的解放。1950年以后,阳逻人民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仅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就有42人。 阳逻人才辈出。据宗谱统计,仅明清时代,阳逻就有进士、举人121名,知县以上官员121人,四品以上达官5人。明末清初,毛集人陈肇昌父子七人加一婿均有功名,人称“八口印”,尤以次子陈大章、六子陈大辇更负盛名。陈大章能诗会文,尤善画菊,更工行草,官至太仆寺少卿,生平著作32卷;陈大辇诰授奉直大夫,两次御赐蟒服,为官清廉,政绩颇丰。清雍正二年(1724年)病逝于台湾远官邸,送葬时“台湾民众远近皆至,每人持香一束,啼哭阶下,呼声雷动”。新中国成立后,阳逻英才更是灿若繁星。据初步调查统计,仅2005年,阳逻地区在海外创业的博士以上人员23人,在外地工作的正处级以上干部504人,其中部队正师职以上9人,在各大学任教授的87人。气象学家涂长望是新中国第一位气象局长,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为中国的气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张树才将军生前担任湖北省军区政委。原中共中央委员王群曾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文人将军陶季贤之子陶德麟是全国著名的哲学家,曾任武汉大学校长。11岁少年许多珍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曾在中央、省、市电台广播,黄冈地委作出决定,全地区开展向优秀少先队员许多珍学习的活动。 发展无限 前程似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阳逻依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依托大武汉城郊结合的区位优势,经过不断拼搏,改变投资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取得了昨天经济建设的高度繁荣,也迎来了今天城市发展的无限商机。 阳逻的城市建设时代特征十分鲜明。明清时期,阳逻城区总面积不过1.5平方公里,总人口仅3 000人。沿江“一”字形的街面茅檐低下,蓬舍比邻,为避水淹,多属泥竹结构,住的多半是搬运苦工;与“一”字形街垂直的街面是商贸区,多砖瓦结构房子,飞檐画栋,庭院深深,店铺林立,居住的多是资本家和店主。沿江“一”字形街道土路天成,晴天是灰,雨天是泥;与“一”字形街垂直的街道由各店主共同集资修有一条长不足300米的麻石路,由一块块长约2米,宽约O.5米的麻石连接而成,数百年人来车往,留下车辄、脚窝无数,印记着昔日的繁华与辛酸。 1980年前的城乡建设没有任何规划,居民建房随意,1980年以后开始实施城市配套设施。1985年阳逻成立城建办公室,城乡建设规划开始纳入正常轨道。1987年以后,阳逻大兴土木,私房、公房、集资房,楼楼相接,楼群拔地,街道纵横,十几年的发展,城区面积扩展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12万人,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 1984年,阳逻始有沥青路。1985年新建道路,路面开始铺设水泥。90年代后,随着开放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纵横交错,街道逐渐拓宽,新阳大道、阳大公路、平江大道路宽均为56米,城区里有主要干道23条,路宽约在24米以上,道路全部硬化。2005年,农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大部分自然村之间也通了水泥路。 旧时排水无序,污水、雨水随地势流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排水设施配套完善,城区先后建有地下水排水主干道58 100米。1973年建自来水厂,1998年建水上自来水厂。2004年建陆上水厂,总日供水8万吨,供水钢管86.8公里。 城区绿化建设取得非凡成果。主干道绿化带已形成,中心转盘呈现靓点,柴泊湖千亩绿化工程已现绿。2005年,城区绿地面积达到l 164.9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7.1平方米。 2003年8月,武汉市人民政府顺时在阳逻成立了阳逻经济开发区。开发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物流业、纺织服装业、钢铁机械加工业、新材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五大工业板块。市政府将阳逻开发区作为培植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全市“一带一区一港”的发展战略重点来抓。阳逻人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量引进外企外资,2003—2004年7月,共引进大中型企业28个,中小型企业86个,外资300亿元,为明天阳逻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空军武汉阳逻机场于2005年12月投人运营,阳逻长江大桥正在紧锣密鼓抢建,凌云集团(飞机修造)、一冶钢构中心、新世纪建材(香港)、阳逻电厂三期工程(含脱硫)、伟程皮革(台湾)、三兴纺织、新物业蔬菜加工(日本)、升阳屠宰(台湾)、中百生鲜加工、省油科院油料加工、亚东水泥(台湾)、阳逻彩印(台湾)、集装箱转运二期(香港)、武汉国棉一厂、江南集团、协卓公司、爱帝集团、武船重工、帝元农庄、柴盛科技、金安板业、翰文电源、欧亚达家具、武钢江北钢材深加工八大厂整体搬迁等大中型企业,将为阳逻明天的城区和地方经济建设带来无穷的活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