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江市第一中学 |
释义 | 阳江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有公办中学,坐落在中国著名海滨旅游城市——阳江市风景秀丽的望暸山麓,始建于1909年,一直是粤西地区的著名中学。1988年阳江撤县建市,学校被定为市重点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办学规模学校占地面积1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现有初中教学班36个,高中教学班60个;学校现拥有校友楼(行政办公楼)、电教楼、文体楼、开放式生物园和地理园、电子阅览室和实验室、美术欣赏室、美术绘画书法室、美术活动室和音乐欣赏室、塑胶运动场等现代化教学场馆;常规教学仪器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其中生物实验室达国内先进水平,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等实验室达省内先进水平。千兆校园网覆盖所有功能场室,教室均配置多媒体电脑教学平台,实现了校园网“班班通”,学校管理实施“一卡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现正在城南建设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按计划2010年9月可交付使用。届时将达到高中每级40个班的规模。 师资力量教职工355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25人。一大批教师被评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他们不仅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科研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 名师一览表姓名 任教学科 荣 誉 称 号 梁 晓 数学 南粤教坛新秀、 谭庆华 物理 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 刘昌宏 数学 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梁宏扬 地理 南粤教坛新秀、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林秀泮 数学 特级教师 唐 腾 政治 特级教师、市教育学会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赖桂超 数学 南粤优秀教师 程江平 数学 市教育学会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谭 兴 体育 广东省名教师、南粤优秀体育教师、 陈达贤 体育 南粤优秀体育教师、市教育学会体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廖艺挺 语文 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冯文强 英语 市教育学会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薛子永 物理 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林子斌 历史 市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麦红莲 地理 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张 军 信息技术 市教育学会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叶燕苗 音乐 市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陆达铁 美术 市教育学会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卢健华 音乐 市教育学会体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历届英才在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为国家造就了大批栋梁之材,如早期的农民运动领导人敖昌骙、谭作舟烈士,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曾庆存,著书书画家黄安仁、苏天赐、陈醉,汉语言学家黄伯荣,诗人、作家林贤治和被誉为“中国体育神笔”的高级记者苏少泉等。真可谓“人才辈出,誉重声隆”。 所授荣誉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广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职工之家”“广东省绿色学校”“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创建有“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连续多年被评为“阳江市法制教育先进单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实践新课标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全市领先地位,高考成绩稳居全市榜首。2004年被定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和“阳江市公民教育示范点”,2005年被定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2006至2007学年度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双拥模范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增强共青团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团组织”“第二届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书法教育名校”等5项省级荣誉称号和“阳江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阳江市文明单位”“阳江市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等9项市级荣誉称号。2005年9月21日,张德江同志来学校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对该校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一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阳江还有全省也提供了大批人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也为阳江市和全省的中等教育改革探索了经验。” 近年高考高考成绩在全市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特别是近两年,高考成绩辉煌。2008和2009年均勇夺文、理科状元。2008年,有4人被北大、清华大学录取,黄琳希、乔奕两位同学总分分别位列全省文科第15、27名,这是建市以来全市考生在全省的最好名次。2009年高考又有新突破,有5人被北大、清华大学录取,邹尚桓还以总分674分位列全省文科第16名,本科人数比去年增多100多人,达1069人,首次超千人大关;在共有的12个科类当中,学校共夺得7个科类全市单科状元,且各科平均分均居全市第一。2010年高考谢玉婷同学687分,荣获广东省文科总分第一名。全市文科前10名该校占8名,理科前10名我校占7 名;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英语单科全市第一名均为我校学生,其中语文前10名该校占6名,文科数学前10名该校占7名,理科数学前10名我校占9名,英语前10名该校占9名;2011年高考何维同学673 分获阳江市理科状元,施洁雯同学654分获阳 江市文科状元;全市文、理科前10名中该校理 科占7 名,文科占8名,其中理科前5名,文科前4名均为该校考生;何维同学获全省裸分第18名,是建市以来该市理科考生的最好成绩。 现任领导校长兼党委书记:梁晓 副校长:冯锦霞、叶平、梁宏阳 党委副书记:谭映红 办学思路校 训:志、爱、勤、礼、洁校 风:尊师力学、爱生勤教 教 风:修德、启智、通学、拓新 学 风:远志、笃学、合作、勤奋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挖掘潜能,让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办学特色:高质量的德育,科学与人文并重,教育信息化见长 学校地址校 址:广东省阳江市市区东门路56号 邮 编:529500 新校区小名片 阳江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有公办中学,坐落在中国著名海滨旅游城市——阳江市风景秀丽的望暸山麓,始建于1909年,一直是粤西地区的著名中学。1988年阳江撤县建市,学校被定为市重点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已在城南建设新校区。同时,加大力度督促和检查各县(市、区)政府落实高中阶段招生责任和工作措施。2009年,作为难点的中职招生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完成招生18920人,比2008年增加5844人,其中市内中职学校招生12041人,外送生6879人,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招生目标任务。届时将达到高中每级40个班的规模。 生态化校区市一中选址于城南新区,南临沿海高速路联络线,东临漠阳江东江,西侧为规划城市道路,地块呈扇形,用地面积约2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2100平方米;市一职选址于江城区白沙街道境内,325国道以南,现市技工学校东侧,石河水库西侧,用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3800平方米。 市第一中学新校区于2009年年前开工建设,于2010年9月交付使用。 幕后近况新校区的设计方案从2009年8月1日起面向全国招标,在截止日期内,分别有10名和8名投标人按规定程序进行投标。 经相关专家进行资格后审后,进入评标会阶段。在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专家库随机抽取的7名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对这18个方案进行评审,各确定了三名入围中标候选人,入围方案已在市政府网、市建设网、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网、市规划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公示。 2009年9月2日,入围方案交由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以票决方式定标。这是我市首次采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票决的方式来确定方案。中标方案按相关程序规定,从2009年9月3日至5日在相关网站上公示三天后,正式确定。 ps:由于所有的投标文件都进行了匿名编号,直到定标结束的最后一刻,所有的投票人员才知道两所学校新校区的设计方案均由广州一家公司设计。 设计方案首次由市城规委委员票决方式定标 在林荫小道上朗读,在水榭亭台边放松,校园里入眼之景物,皆被“绿色的风”所环绕,岭南园林景致围绕着崭新的教学楼…… 主题方案理念新颖、构思独特,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运用轴线、对景、空间序列等设计手法将自然要 素、水域、建筑、院落等空间构成要素组织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依山而筑,临水而居”这一核心思想,确定为“一心、一核、两轴线”的规划布局。 良好的校园整体环境能够起到很好的育德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方案结合选址优越的自然条件,在保证教学设施功能的前提下,致力于营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化校区。校园内,山、水、林、路一应俱全,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内学习。 建设一座岭南园林画卷式的生态校园既融合了老校区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桥源头活水漾”、“圣水清韵育桃李”的精神理念,更给了学生一个怡情悦性、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他们成长的优美环境。 充满百年名校人文精神“英雄报春园,木棉映春晖”等设计概念和景致运用到新校区中。整体设计中结合市一中的建筑构图、立面处理手法和建筑元素,对灰白和暗红的色彩元素进行提炼,对老校区的优点进行抽取利用,建造一个尊重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校园。 建筑融入园景激励学生成长采用大型开放空间、中型开放空间及小型开放空间这些多层次开放的交往空间形成校园景观的整体环境,创造一个气韵生动、建筑与园景相互融合的生态校园。 方案中引入水的设计,湖水与外部漠阳江相连通,将漠阳江的育人精神和灵气传递到校园之中,使得漠阳江景在整个校园中渗透。湖面呈中国地图形状,体现着“祖国在我心”的一中学子精神,警醒着学生“志不强者智不达”、“百学须先立志”。 经济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校园采用自然优先原理,保留自然环境,维护自然,在原有鱼塘的基础上将鱼塘改造成人工湖,体育运动场采用下沉处理,平衡了土方量。合理进行布局,所有建筑均避开高压线穿越,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一定预留,建筑均有最佳朝向。 建筑布局:一心一核两轴线根据“依山而筑,临水而居”这一核心思想,确定为“一心、一核、两轴线”的规划布局,传达着哲人思辨拥抱寰宇的影像。 一心(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仁山智水”的品格隐喻,此规划将水体引入校园核心区,形成以水体为核心的空间格局。用大面积的静水,既体现了传统的公正理性壮丽,又以简洁的手法融入了现代气息,使智者乐水这一中心思想得以强化。 一核由主教学楼,艺术楼,核心水景共同组成。规划中注重“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浪漫相结合”。 浪漫多元的曲线水体与几何规则的建筑实体,汇于同一点上,成就了一段天作之合的佳话。 两轴线南北轴线将主入口、中心广场、核心水景、生活区串联在一起,以次入口广场为终点,邻水而居的的生活空间最大限度的融合了生活休闲空间与景观生态空间。东西向轴线将体育活动区、核心区、教学区有韵律的形成一个整体,建筑从容而灵活的布置,整条轴线上动静分离,疏密有致,反映了百年名校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和以人文本的情怀。 功能布局核心区核心区是整个校园的点睛之笔,让人身处其间感受到的是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核心景观以水为主题,宁静的水面映衬着中心建筑,东面建筑群以林为主题,暗示着核心区“曲水绿洲”的人文景致。开阔草坪体现明朗开放和交流的气氛,标志着一中“志、爱、勤、礼、洁”的校训精神。入口景观在轴线上以大面积的水体景观为主景,两侧成排的绿树形成视觉通道,寓意一中“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体育运动区运动区要求大量的人流集散,也是体现校园张力的重要建筑群。 教学活动区面向公共空间的界面,首层形成“廊道系统”以灰空间实现建筑实体与开敞空间的交流,廊道之间应相互连通,形成一个舒适宜人的步行系统,使校园东侧的漠阳江美景可以非常自然的渗透到校园之中。 学生生活区生活区为条状的六层公寓,靠近核心区景观,反映了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品行、情操促使身心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 营造完善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校园环境能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