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
释义 | 学院概况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以扬州大学百年办学传统为依托,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努力培养德艺双馨、又红又专、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教育传播和艺术创造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教授、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4名,博士6人,硕士17人。建有广播电视新闻、教育技术理论、影像艺术、多媒体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五个教研室及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动画、数码影像、摄影暗房、多媒体网络、音频技术、报纸编辑、综合媒体、网络技术、影视作品分析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学院设有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采编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编导方向)、教育技术学(师范类)、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网络技术方向非师范类)、摄影(艺术类)本科专业和《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硕士学位点。 学院秉承“文理渗透,技艺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强技能,重应用;小规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注重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的结合,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以丰厚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一代代新型人才。学生创作的DV作品、摄影作品、平面设计等作品在每年全国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节等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培养的学生以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两次荣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机构设置院综合办公室 院团委(学工办) 实验教学中心 院学术分委员会 院教学分委员会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 院实验室工作领导小组 院成人教育与社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院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科研立项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项目负责人 1 《庄子》名物考辨及其意蕴的文学阐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08.6 贾学鸿 2 “忠孝礼义”的当代性研究与传播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2007.10 邓杰 3 忠孝礼义:中国根性文化的当代性研究与传播 江苏省社科联 2007.12 邓杰 4 教育技术的艺术化与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的整体研究 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2006.12 邓杰 5 学习科学与技术支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6.12 冯锐 6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2006.12 范文霈 7 舞台声场处理及音频制作方法的研究 江苏省文化科技和艺术科学规划科研项目 2008.2 倪其育 8 用图思考_"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研究 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006.12 石晋阳 9 "真人秀"电视节目的传播伦理失范 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006.12 朱鸿军 10 发挥媒介导向功能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扬州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2007.9 徐文策 11 高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 校教改 2007.07 冯锐 12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校教改 2007.07 何亭 13 新闻叙事学研究 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007.12 蔡之国 14 转型期地方传媒的“失范”研究 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007.12 徐文策 15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 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007.12 周静 16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007.12 钱厚斌 17 工具理性膨胀与传媒失范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2008.7 徐文策 18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课程的开发 校教改 2006.12 倪其育 19 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校教改 2006.12 张爱凤 20 摄影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评价标准的建构与完善 校教改 2008.12 范文霈 21 重温经典:借鉴与超越---《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 校教改 2008.12 武新宏 获奖信息教师获奖部分信息 1、《“技艺结合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获得2004扬州大学教学成果奖 2、《“技艺结合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获得2004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05年获得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成果二等奖; 4、《音频技术教程》多媒体教学光盘2004年获江苏省“方正奥思杯”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005年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2005年获全国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 5、网络课程《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2006年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高教文科组优秀奖; 6、《摄影基础》网络课件2003年12月获全国第七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 7、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实践探索》获得2004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优秀设计团队奖; 8、《音频技术教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获得2005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 9、《轴线规律及越轴问题的处理》电视片2004获得省第二届“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 10、《教育技术公共课虚拟实验室》网络课件获得2004省第二届“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 11、“《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建构及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获得 2004年扬州大学 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2、摄影作品“风雪黄河源”2005年10月中国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国摄影家协会; 13、摄影作品“冬日”第六届《可爱的中华》“柯达杯”全国黑白艺术摄影大赛,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等相关单位大赛组委会; 14、摄影作品“嫂子”2006年10月“百成杯”江苏省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铜奖。 15、摄影作品“炊烟” 纪念江苏省文联成立50周年江苏省优秀摄影作品回顾展,2004年10月优秀作品奖; 16、摄影作品“牧牛”纪念江苏省文联成立50周年 江苏省优秀摄影作品回顾展,2004年10月 优秀作品奖; 17、摄影作品“草原暮色”参加了江苏省第17届摄影艺术展览,2003年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摄影协会主办; 2006-2008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统计(部分) 序号 获奖者 获奖作品或荣誉 级别 指导老师 1 卢士超 《生活》获首届世界大学生摄影艺术展大学生优秀摄影作品奖 国际级 2 杨红美 06-07学年国家奖学金 国家级 3 钱成科 06-07学年国家奖学金 国家级 4 邓甜 07-08学年国家奖学金 国家级 5 赵倩倩 07-08学年国家奖学金 国家级 6 许晓 《中国教育基金会》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 国家级 蔡之国 7 董金海 《品茶》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 国家级 何亭 8 常鸿燕 《TOM的陷阱》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 国家级 王勇 9 方莹莹 10 邱倩雯 11 邱倩雯 “亚星杯”全国演讲大赛个人优秀奖 国家级 12 管惠洁 “亚星杯”全国演讲大赛个人优秀奖 国家级 13 杨郑一 “亚星杯”全国演讲大赛个人优秀奖 国家级 14 潘凯 “富春杯”全国演讲大赛团体一等奖 国家级 15 江国梅 “富春杯”全国演讲大赛优秀奖 国家级 16 潘凯 “富春杯”全国演讲大赛优秀奖 国家级 17 李雅菊 获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组织的“国际摄影报道节”优胜奖 国家级 18 高娟等同学 获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组织的“国际摄影报道节”优胜奖 国家级 19 李新浦 中国学院奖摄影教育奖“学习创新奖” 国家级 20 张伟松 《人居扬州》第四届全国师范生DV大赛一等奖 国家级 21 孙思 《梅花岭上祭奠忠魂》第四届全国师范生DV大赛一等奖 国家级 22 方莹莹 23 许晓 《中国教育基金会》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赛区三等奖 省级 蔡之国 24 常鸿燕 《TOM的陷阱》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赛区优秀奖 省级 王勇 25 郭 巍 26 刘宏义 《读的更多,看的更远》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赛区优秀奖 省级 王勇 27 董金雷 《品茶》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赛区优秀奖 省级 何亭 28 茆玉月 29 宋雅亮 《雨中》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特等奖 省级 30 沈 兰 《读》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一等奖 省级 31 刘宏义 《梦想。人生。家园》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三等奖 省级 32 刘立松 《老井》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三等奖 省级 33 仇 颖 《夕阳美》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优秀奖 省级 34 宋雅亮 《梦里水乡》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二等奖 省级 35 沈 兰 《残荷》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三等奖 省级 36 杨郑一 《瑰丽的火烧云》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一等奖 省级 37 李 成 《彩练迎仙》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主题摄影比赛二等奖 省级 38 周 赟 2007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省级 39 戴晨飞 2007年度省级表彰“优秀学生干部” 省级 40 陈 晨 2007年度省级表彰“优秀学生干部” 省级 41 钱成科 06-07学年省级优秀学生干部 省级 42 周赟 06-07学年省级优秀学生干部 省级 43 教技0501班 2007年度省级表彰“先进班集体” 省级 44 张伟松 45 丁薇 46 钱 舜 47 丁 玲 48 朱云龙 49 张文文 《暖阳》获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等奖 省级 张成军 50 高 娟 51 朱云龙 《窑工的孩子》获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 省级 郑小运 52 孙成坤 60 孙成坤 61 孙成坤 出版著作序号 作者 著 作 名 称 出 版 单 位 类 别 备 注 1 邓杰 电视艺术论 中国摄影出版社 专著 独著 2 邓杰 宋词掇英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专著 独著 3 邓杰 从二北到半塘——文史学家任中敏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专著 独著 4 邓杰 教育技术学——引导教学走向艺术化境界 社会文献出版社 编著 主编 5 范文霈 《科学人文综合读本--数字化》 龙门书局(北京) 编著 主编 6 徐文策 《江苏省地市党报新闻改革研究》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专著 独著 7 倪其育 《音频技术教程》 国防工业出版社 编著 独著 8 张怀宇 《应用写作》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编著 参编 9 张怀宇 《公共关系学》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编著 主编 10 张怀宇 《大学生就业与指导》 人民出版社 编著 参编 11 张怀宇 《管理学基础》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教材 副主编 12 杨健 《新闻摄影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材 参编 13 倪沫 《广播影视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教材 参编 14 范文霈 《新闻摄影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材 参编 15 张成军 《新闻摄影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材 参编 16 范文霈 《摄影构图全攻略》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 主编 现任领导院党委书记:袁建林 院党委副书记:杨 咏 院长:邓杰 副院长: 冯锐、张爱凤 导师介绍邓杰:教授硕士生导师,1956年3月18日出生,江苏海安人,1983年7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文学艺术、电视编导、摄影艺术、教育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兼有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江苏省高校摄影协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全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扬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承担着《视觉艺术》、《摄影艺术》、《电视艺术论》、《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古典诗词》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完成了五项省级研究课题和10余项厅级课题,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基金项目--“‘忠孝礼义’的当代性研究与传播”,发表了10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电视艺术论》、《宋词掇英》、《从二北到半塘——文史学家任中敏》、《教育技术学——引导教学走向艺术化境界》等专著。 冯锐:副教授,硕导,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目前主要从事于教学设计、网络教育应用、学习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着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系统设计”、“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开发”、“教育技术学名著选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国家际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省级、厅级各项研究课题12月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与教材编写2部。 范文霈:副教授,学士,男,1960年7月21日,1981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1981—1988年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资料员、馆员,1988—1998年 扬州师范学院院电教中心讲师、电视台业务部主任,1999—2005年扬州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摄影专业主任,2003年起任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影像艺术教研室主任、摄影专业主任,兼有江苏省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江苏摄影家协会会员。 倪其育:副教授,男,1964年1月出生,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主任,音视频技术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育技术概论》、《计算机装配与维护》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的科研工作。独立编著《音响技术及应用基础》(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音频技术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参与编写《电化教育应用技术》(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教育技术学(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在《电化教育研究》、《声学技术》、《扬州大学学报》、《电子制作》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南京大学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声源指向特性的研究”(2000.6~2002.12)、校级科研项目“教室硬件环境资源优化的研究”(2001.12~2004.1)等课题的研究。主持开发的《音频技术教程》多媒体课件,获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005年)一等奖。 陈韵强:国家一级导演,现为扬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兼任江苏省文联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记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扬州大学的兼职教授、扬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先后获得国家级“五个一”工程奖2次,中国电视“金鹰奖”5次,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3次,江苏省“金凤凰奖”6次。创作的作品类型包括电视文艺片、纪录片、大型综艺晚会、电视剧等,担任总导演策划编排过《天涯共此时》、《春江花月夜》、《烟花三月》等大型综艺节目,曾连续三届担任中国电视金鹰奖的评委。 武新宏:副教授,女,1965年6月出生,硕士生导师,研究生学历,河北廊坊人,扬州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高等学校影视教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纪录片创作、电视媒介传播研究工作,主要承担《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电视纪录片创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教学工作。1990—1995年在扬州文化局艺术创作室做编辑,参与《戏曲志.扬州卷》编写工作;1996—2003年在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做电视编导,期间主要作品多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电视节目金凤凰奖二等奖、省优秀文艺节目二等奖、省优秀新闻节目三等奖等奖项,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当代传播》、新闻界》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研究。 <!--end--><!--end--><!--end--> 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一、管理体制 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属于校级中心建制,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主任负责制。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多媒体网络教室、影视动画创作室、摄影实验室、数码影像创作室、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音频技术、网络技术、报纸编辑、综合媒体、影视作品分析等实验室,主要负责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摄影、影视动画四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及全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其次,还支撑着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学生的科研工作。各实验室分别聘任了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验室管理经验的教师负责各实验室建设工作,配备了实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实验教学人员独立于各个学科,属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除学校一整套实验室管理规章外,中心还结合自己教学的特色制定了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条例;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管理规章和实验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实验教学 实验中心面向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广陵学院和各专业师范类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新闻、广告设计、摄影、报纸电子编辑实验、、数据库操作、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节目主持、演播厅灯光调试、新闻采编、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电脑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等实验内容。另外,实验教学中心面向非新闻传播学科本科生开设的新闻传播学、摄影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实验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共计242项,实验年人时数达87200多人。(具体实验项目见附件2)。 三、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以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为主,其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实验教学中心统一制定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结合课程建设组织编写了《音频技术》、《电视编导与制作》、《摄影艺术基础》、《摄影动画》等部分课程的实验指导书。《电视编导与制作》被确立为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摄影艺术基础》、《音频技术》通过了学校课程评估验收。 四、实验队伍 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共有27人,实验教学人员2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高级实验师2人,助教8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学人员7人,兼职16人。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6人,专职5人,其中兼职1人,并有1人承担着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师当中拥用硕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4人。实验中心无论是教师还是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在学历和职称上都有了提高,满足了实验教学任务需求。他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于人方面都有较强的敬业,团结、合作、奉献精神,在教学科研发面具有着潜在的发展潜力。 五、仪器设备 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学校原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学校电视台的设备资源建立起来的。因此,在近五年的实验设施建设中,学校先后投入近 320万元(包括原学校电视台设备投入)进行教学设备、常规实验仪器更新换代及配置先进仪器设备的建设工作,目前现有设备1665台套,原值1071.7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17台件数,总值268.9万元。同时建成了千兆院级局域网。实验中心设备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所有设备、仪器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帐、卡、物一致,专门由一名实验中心副主任负责管理。在2007年4月学校固定资产抽查中,设备、仪器帐物相符率99%,正常运行率93%,“八簿一卡”齐全。 六、开放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新闻与传媒教学实验室开放实施办法》,实行了实验场所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对于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第一平台的242项实验项目按照实验类型实行开放,基础性实验按照实验计划、时间进行实验,综合类、设计类实验实行预约开放,学生的实验方案得到实验教师同意后,预约时间和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对于学生专业实践和专业创作,实行实验室全方位开放,让学生直接走进实验室进行专业训练。 在开放管理方面,各实验室由实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外,对多媒体网络、影视动画创作、数码影像创作、电视节目制作、音频技术这几个实验室配备了2-3名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摄影棚、演播厅这两个特殊的实验场所实行教师负责管理,有条件的开放。对所有摄像、摄影外拍设备采用了借用人负责的管理办法。 七、环境与设施 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位于扬州大学中心校区主教学楼十一楼、十二楼、十三楼,实验教学面积926.5m。实验中心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和落实措施。实验室通风、照明、控温设施完好。实验室有防火、防盗、防水“三防”措施,消防器材到位。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管理,实验室安全由一名副院长主管,学校与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与各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层层签定了安全责任状,安全职责责任到人,实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填写安全检查记录本。 八、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办学特色 (1)技术艺术化理念的提出与实施 技术的发明是人的智慧的结晶,技术的应用同样需要智慧,技术只要和人的智慧相融合就能实现艺术化。实验教学中心面向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广陵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新闻、广告设计、摄影、报纸电子编辑实验、数据库操作、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节目主持、演播厅灯光调试、新闻采编、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电脑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等实验内容,没有仅仅停留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培养层面,而是提升到学生技术的创造性发挥层面。以实验教学中心作为支撑,以专业创作活动和专业成果发表为突破口,促进学生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使之成为具有艺术眼光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对学生个性和智慧的尊重。 (2)实验实践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形成 实验教学中心打造了基本技能训练与实践创新培养、实验教学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三个实验教学平台,构筑了从基本技能训练到实践应用,再到创新能力培养这样一个教学机制,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目标。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校企联合,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机制,能够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为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服务。 总之,通过几年的建设,使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条件、管理、服务有了很大改变,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对照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还需要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奋力拼搏,为21世纪新闻传播、教育传播等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end--> 学院实习实践基地扬州电视台 扬州日报社 扬州晚报社 泰州日报社 扬州时报社 常熟市广电局 仪征市广电局 如皋市广电局 丹阳市广电局 东台市广电局 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扬州关注网站 如皋市新闻与传媒中心 建湖县广电局 扬州市电教馆 扬州广播电视报社新星广告公司 扬州市委宣传部网络新闻处 “今生有约”婚纱摄影 完美影像冲印中心 安徽黟县宏村人民政府 "罗马假日"婚纱摄影 "天长地久"婚纱摄影 婺源县段辛乡人民政府 姜堰市俞垛镇人民政府 兴化茅山镇 福建省霞浦县松港街道 “上花轿”婚纱摄影 扬州兄弟连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 江都上花轿婚纱影楼 扬州广播电视报社 中国联通扬州分公司 扬州国脉通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 启东市广播电视局 启东市新闻信息中心 韩国奇迹鱼设计室 泽苑实业有限公司 南通市广播电视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