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扬两优013
释义

扬两优013原名“扬两优412”,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广占63S×R13配组,于2005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

基本信息

品种名称:扬两优013

品种类型:水稻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31

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占63S×R13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7.1天,比对照汕优46短0.7天。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穗顶颖花退化较重,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株高112.1厘米,穗长21.8厘米,每穗总粒数147.5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1%,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垩白度3.1%,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7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3.69%(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9.58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5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2.6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5.10%,增产点比例76.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3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49%。

栽培要点

1、育秧:适时播种,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旱育秧每亩播种量20千克,培育带蘖壮秧。

2、移栽:秧龄30—35天移栽,一般每亩栽插1.8—2万穴,每亩基本茎蘖苗7—8万苗。

3、肥水管理:每亩施纯氮量15千克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每亩茎蘖苗数达到18万苗左右时及时分次搁田,生育后期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一周断水。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选育机构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又名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隶属江苏省农科院和扬州市委、市政府双重领导,座落于扬州市蜀冈—瘦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1949年4月创建,数十年来,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研究力量较强、学科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210人,有95名科技人员,其中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0名研究员、副研究员,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8人列入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1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专家分别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目前,设有水稻、小麦、经济作物、核技术应用、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中心5个研究部门及1个附属良种场;组建有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扬州辐照中心3个科技型企业;承建有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扬州试验站、农业部扬麦、扬稻原原种繁殖基地、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繁育推广中心、江苏省小麦种质资源基因库等重大建设项目。新建了占地900多亩的一流农业科研育种基地和占地30亩的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资1000多万元装备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小麦品质实验室、稻麦分子育种实验室和生态农业技术实验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