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祖陶 |
释义 | 杨祖陶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27年生于四川达川市。1945年入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汤用彤、贺麟、郑昕、洪谦诸教授,195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文学士)后留校任教。1959年调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1982年被评为教授,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 外界评价杨祖陶一贯把第一线教学视为天职,他讲课的逻辑魅力在20年后仍为听者所难忘和称道。1981年获湖北省高校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指导研究生工作中,以严谨规范著称,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他惜才如命,甘当人梯,刻意扶植,感人至深,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学术界传为佳话。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研究,主攻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黑格尔哲学,治学严谨,造诣精深,务求其新,必得其真。其专著被学术界评论为“哲学史方法论研究的典范”,主要特色在于:(1)“严格的历史主义眼光”;(2)“深入的逻辑分析”;(3)“对‘逻辑和历史相一致’方法的熟练运用”。他承担多项社科基金项目,其成就为学术界所公认。1988年在湖北大学召开的圈际学术讨论会上,他作的“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主体性”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前联邦德国哲学家施米特在大会上评论说,“在中国看到对黑格尔哲学作这样深刻的研究是令人惊讶的”。 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上,他作为特邀代表在大会上深刻地阐明了被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扬了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为真理而真理的理论精神”和“为自由而自由的实践精神”是正在形成中的现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所必须的,引起高度关注。他推出的“德国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意志主义的关系问题”被《哲学研究》视为“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学术论文,在研究态度和方法上也具有启发意义”。 求学经历(片段)1949至1950这一学年内,我(贺麟,编者注)在北京大学授”黑格尔哲学研究”一科,班上有杨宪邦、张岂之、杨祖陶、陈世夫、梅得愚诸同学,并有王太庆、徐家昌二同志参加。————引自贺麟译著《小逻辑》之“译者序言”。 代表著作《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列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国家教委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台湾出了繁体字版,2003武汉大学出版社修订再版); 《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列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2002年《中国哲学年鉴》刊登新书简介);《欧洲哲学史稿 (与陈修斋合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与邓晓芒合著,教育部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人民出版社再版);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与邓晓芒合作编译,人民出版社)。 历时数载,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康德三大批判国内首次德文全译本的百万字工程(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邓晓芒教授在中译本序中写道:这是“我们以学术和真理为基础的忘年交的最珍贵的纪念”。 译著:《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3部分)是黑格尔《精神哲学》的中文首译本。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组成)的最后、也是最高和最难的部分。原书除绪论外,划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大篇。《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3部分)是完整地把握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在联系、人学实质和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其主观精神篇可说是黑格尔关于人的心灵和认识的具体发展的惟一专著。《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3部分)是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近现代西方哲学及其相互关系的学人所不可或缺的西方古典哲学名著。 随笔:《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60年》以丰富真切的激情和朴实流畅的笔调叙述了作者从西南联大走来的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与人生轨迹,刻画了一个“老联大人”在时代风云变幻中执著的学术追求、恪守学术节操的赤子之心以及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的个人命运。全书共四部分。求学为学:回顾了从石室中学到西南联大一北京大学到武汉大学的难忘岁月,在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领域中的艰苦跋涉、奋力攀登留下的深深足迹。译事回眸:讲述了在冯至先生的课堂上学德语,在贺麟、洪谦先生指导下参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精神现象学》翻译的轶事,合作新译康德三大批判著作、首译黑格尔《精神哲学》的艰辛轨迹。随笔漫议缅怀了恩师汤用彤、贺麟的教诲,对学长汗子嵩投身《希腊哲学史》多卷本壮举的赞赏,对莫逆之交罗荣渠往事的追忆以及对“老搭档”陈修斋的深切怀念。论著举要:精选了十篇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中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论著。书后收入了五位学生的文章作为附录。 从十年前的百年校庆到跨世纪的110年校庆,学校发展了,院系发展了,一个老者始终不渝地遵守着他的人生格言:低调、实事、执着、大度,这就是杨祖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