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正泉 |
释义 | 个人简历杨正泉: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 1940年6月生,山东省肥城市城上村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担任编辑、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传小组组长,国际部副主任、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分党组书记。高级编辑,享受政府特别津贴。 1993年调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党组书记。党的十五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武汉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我与广播》、《书刊外宣散论》、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泰山儿女》(大16开上中下三卷160万字)、中国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齐鲁儿女》(8开上中下三卷300万字)等书。2008年11月出版《新闻背后的故事:我的亲历实录》一书。 个人经历寻访新闻老前辈杨正泉寻访杨正泉先生之前,记者提前一周联系采访事宜,杨先生爽朗地答应。辗转来到北京,走进杨先生的住所,感受到了浓重的书香文化气息:书法、绘画作品挂在墙壁,庞杂却不凌乱;花瓶纪念品、古老物什齐整摆放在桌几;书画台案上墨迹未干的作品中散发着清香的气味……整洁而亮堂的客厅中,杨正泉先生热情而亲切地接待了我们。 见到家乡人的杨先生格外热情周到,忙碌地沏茶倒水,始终面带微笑。采访中,杨正泉先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书法作品。题词作品中饱含着杨正泉先生对办报的殷切希望:关注国计民生,反映民事民情民声,坚持为民办报。 偶然机会与新闻结缘1948年山东济南解放,杨正泉在城上村上小学,1952年考入边家院高小,1954年至1960年在肥城县第一中学念初中、高中。中学时生活极其困难,有两次几乎辍学。城上村距离肥城老城40多公里,6年中一直是挑着干粮上学,每月回家挑一次,从来没有摸过自行车,更没有坐过汽车。1960年7月,从肥城一中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杨正泉说:“我与新闻工作结缘纯属偶然。小时候爱听艺人说书,上了学爱好语文和文学,后来读初中、高中时,看到了肥城县办的一份报纸,发现记者可以到处跑,接触很多新鲜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于是引发了当记者的激情。1960年填写高考志愿时,我只想报考新闻,就在仅有的设新闻专业的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之间挑来挑去,最终选择了北广新闻系。因为考虑到当时北广学院初创,广播是冷门,招生人数又最多,考取的概率自然很高。就这样,我由此与广播结缘,由此奠定了我未来的人生工作道路。” 新闻工作中经受风与火的考验1964年,杨正泉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到1993年,近30年间他一直工作在这个新闻宣传岗位。这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风云变幻、跌宕起伏、惊天动地的30年,也是杨正泉在中央电台这个政治敏感的岗位上,与共和国一起经历暴风骤雨,经受风与火考验的30年。 杨正泉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这是人民共和国、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文革”初期,杨正泉在中央电台国际部做编辑、记者。1968年12月,28岁的他担任了中央电台勤务组副组长,兼任中央电台宣传小组组长,开始主持中央电台全台的广播宣传工作。那时的中央电台是全国影响最广、最迅速的媒体,这期间,他经历各种风险,他组织、主持过许多重大的、紧急的、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影响的宣传。他有过广播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紧张喜悦,有过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广播宣传的畅快,有过广播美国乒乓球队来访的惊奇和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的艰难曲折。1975年7月,杨正泉被任命为中央电台副台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分管中央电台的宣传工作。他说,最难忘的是1976年,这是人民共和国惊天动地、天翻地覆的一年,大悲大喜。他永远忘不了,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主席相继逝世的突然,唐山大地震的紧张和为电台安全播音的担忧,他直接组织、主持了这些重大事件的广播宣传等。这一切,都集中发生在短短的一年中,中央电台的宣传报道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人民共和国经受住了巨大风浪的考验。 1978年,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时期,杨正泉经历了这一过渡,并组织主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广播宣传工作。1980年1月,他重新回到了中央电台国际部,先后任副主任、主任,1983年9月任中央电台台长助理、分党组成员,1985年7月至1993年4月任中央电台分党组书记、台长兼总编辑,主持中央电台的全面工作。在这期间,他主持了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活动的转播,适应形势集中力量进行了中央电台的三次改革,调整了中央电台的节目布局和方针。杨正泉在中央电台工作期间,还多次组织领导和主持过五一、十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大会、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的实况转播及其宣传报道工作。 对外宣传中向国外介绍中国1993年4月,杨正泉被调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从此由对内宣传转入了对外宣传战线。 对外宣传的8年工作中,杨正泉向国外介绍着中国。前4年他参与中央外宣办工作的研究,主要在中国外文局工作,后3年主要在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他具体分管了国际、人权、西藏等问题的对外宣传报道,分管了对新兴网络媒体的规划管理和宣传工作,参与了一些重要外宣活动。工作期间,最让他难忘的是举办人权国际会议和北京申奥。1998年10月20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联合国协会共同举办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人权》国际研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人权国际会议。北京第二次申奥期间,杨正泉作为北京申奥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了莫斯科的成功申奥工作。 2001年5月,杨正泉退居二线后,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权研究会从事人权研究和宣传工作,在中国传媒大学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杨正泉先生出版《新闻背后的故事:我的亲历实录》。此书集纳了作者对40年(1960年到21世纪初)新闻宣传工作中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回顾记述,多是这些宣传报道的过程和细节,包括悲痛交集的治丧活动、特殊年代的特别报道、重要新闻的重大突破、激流纵横的对外宣传、豁目开襟的国外见闻等,是公开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杨正泉说:“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的历史变迁,但我觉得我个人很幸运。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在中国大变动、大发展的年代,我在新闻宣传报道这样一个时代前沿的岗位上,经历、目睹了几十年的伟大变革,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报道着人民共和国几十年诸多重大事件。我从学生时代就喜好新闻,在大学学新闻专业,从1964年开始,近50年一直在中央新闻单位工作,如愿以偿。明年我正式退休,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50年的日子,我要将自己亲身经历的大事整理成册,同时将出版一本书,介绍我的50载新闻生涯。” 杨正泉离开家乡已有50多年,但他始终没有忘怀那片故土深情,时常为家乡父老的幸福美好祝福。对于家乡的新闻事业,杨正泉寄予厚望。他说:“泰山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不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闻资源也非常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以更开阔的眼界,将泰安的报纸办出地方文化特色,办得更有影响力,吸引国内外的关注,突破局限性,更多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关报道一位老新闻人的风雨足迹 ——记新闻老前辈杨正泉 他,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近30年,与共和国一起经历暴风骤雨,经受考验。 他,在中央新闻单位工作近50年,经历、目睹了几十年的伟大变革,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 他,就是从桃乡走出的新闻人——杨正泉。如今,杨正泉离开家乡已有50多年,但他始终没有忘怀那片故土深情,时常为家乡父老的幸福生活祝福。在《泰山晚报》创刊之际,他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赠予《泰山晚报》,并表达了自己的殷切希望:关注国计民生,反映民事民情民声,坚持为民办报。 杨正泉,1940年6月生,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城上村人。196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7月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编辑、记者,中央电台宣传小组组长,国际部副主任、主任,中央电台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台长兼总编辑、分党组书记。高级编辑。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调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系党的十五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2005年5月退居二线,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大学、武汉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我与广播》、《书刊外宣散论》等书。2008年11月出版《新闻背后的故事:我的亲历实录》一书。 1948年山东济南解放,杨正泉在城上村上小学,1952年考入边家院高小,1954年至1960年在肥城县第一中学念初中、高中。中学时生活极其困难,有两次几乎辍学。城上村距离肥城老城40多公里,6年中一直是挑着干粮上学,每月回家挑一次,从来没有摸过自行车,更没有坐过汽车。1960年7月,从肥城一中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1964年,杨正泉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到1993年,近30年间他一直工作在这个新闻宣传岗位。这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风云变幻、跌宕起伏、惊天动地的30年,也是杨正泉在中央电台这个政治敏感的岗位上,与共和国一起经历暴风骤雨,经受风与火考验的30年。起初,杨正泉在中央电台国际部做编辑、记者。1968年12月,28岁的他担任了中央电台勤务组副组长,兼任中央电台宣传小组组长,开始主持中央电台全台的广播宣传工作。那时的中央电台是全国影响最广、最迅速的媒体,这期间,他经历各种风险,他组织、主持过许多重大的、紧急的、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影响的宣传。他有过广播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紧张喜悦,有过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广播宣传的畅快,有过广播美国乒乓球队来访的惊奇和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的艰难曲折。1975年7月,杨正泉被任命为中央电台副台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分管中央电台的宣传工作。他说,最难忘的是1976年,这是人民共和国惊天动地、天翻地覆的一年。他永远忘不了,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主席相继逝世的突然,唐山大地震的紧张和为电台安全播音的担忧,他直接组织、主持了这些重大事件的广播宣传等。这一切,都集中发生在短短的一年中,中央电台的宣传报道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人民共和国经受住了巨大风浪的考验。 1978年,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时期,杨正泉经历了这一过渡,并组织主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广播宣传工作。1980年1月,他重新回到了中央电台国际部,先后任副主任、主任,1983年9月任中央电台台长助理、分党组成员,1985年7月至1993年4月任中央电台分党组书记、台长兼总编辑,主持中央电台的全面工作。在这期间,他主持了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活动的转播,适应形势集中力量进行了中央电台的三次改革,调整了中央电台的节目布局和方针。杨正泉在中央电台工作期间,还多次组织领导和主持过“五一”、“十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大会、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的实况转播及其宣传报道工作。 1993年4月,杨正泉被调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从此由对内宣传转入了对外宣传战线。对外宣传的8年工作中,杨正泉向国外介绍着中国。前4年他参与中央外宣办工作的研究,主要在中国外文局工作,后3年主要在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他具体分管了国际、人权、西藏等问题的对外宣传报道,分管了对新兴网络媒体的规划管理和宣传工作,参与了一些重要外宣活动。工作期间,最让他难忘的是举办人权国际会议和北京申奥。1998年10月20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联合国协会共同举办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人权》国际研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人权国际会议。北京第二次申奥期间,杨正泉作为北京申奥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了莫斯科的成功申奥工作。 在杨正泉的人生旅程中,其中已有近50年与新闻宣传工作结缘,大体经历四个阶段:一是上大学4年,学广播新闻。二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30年,搞对内新闻宣传。三是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外文局8年,搞对外宣传。四是从事人权研究、新闻研究与新闻教学工作。杨正泉一直没有忘记,他由一个出生贫寒的农村学生能够走到今天,一直是在党的培养下,在家乡父老关心和老师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 作为新闻界的老前辈,杨正泉说:“我从学生时代就喜好新闻,在大学学新闻专业,从1964年开始,近50年一直在中央新闻单位工作,如愿以偿。在中国大变动、大发展的年代,我在新闻宣传报道这样一个时代前沿的岗位上,经历、目睹了几十年的伟大变革,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报道着人民共和国几十年诸多重大事件,我觉得很幸运。”对于家乡的新闻事业,杨正泉更是寄予厚望。他说:“泰山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不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闻资源也非常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以更开阔的眼界,将泰安的报纸办出地方文化特色,办得更有影响力,吸引国内外的关注,突破局限性,更多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