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延和
释义

简介

杨廷和(1459——1529),汉族。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举于乡,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进士及第。孝宗弘治二年(1489)进修撰。历官左春坊大学士,典诰敕。以指斥佞幸忤刘瑾,谪官。瑾诛后,拜华盖殿大学士,总朝政。武宗死,无子,以从弟朱翀继位,是为世宗嘉靖,。除去中间居忧三年,杨廷和身仕两朝,前后担任宰辅十四年,其中首辅九年。他为官清正,多有建树,因争登基大典忤帝意,谪官,致仕。后削职为民。嘉靖七年(1528)卒年七十一。

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父亲。

成就

大明王朝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洪、宣时期达到了极盛。然而就在此时,明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明中叶百余年间,社会危机不断出现,但都没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究其原因,统治阶级内部有识之士的改革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德、嘉靖之际,杨廷和的改革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

古文

杨延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延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延河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以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延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一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延和始也。服甫阕,即招致。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延和羊酒银币,延和疏谢,因情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会乱日群臣各制旗迎帐,延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止。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延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延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之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而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延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延和功,不可没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0: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