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树花叶病毒
释义

中文学名:杨树花叶病毒

拉丁学名:拉丁学名:Poplar mosaic virus (PopMV)

界:病毒界

属:香石竹潜隐病毒属

病原:花叶病毒(PMV)

有害生物类型:病害

原产地:加拿大

入侵情况

入侵地: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

分类特征:粒子线状,略弯曲。

各国报道的长度,英国为679nm,捷克为626*12nm。德国为620~700nm,荷兰为735nm,加拿大为654nm。

侵染循环:据相关资料显示,是公认插条带毒传播,插条浸出液同样传病。嫁接、根接和修枝,都能扩散病害。截止2010年尚不明确昆虫能否传病。已知下列蚜虫不传毒:桃蚜、豆卫矛蚜、扁豆蚜、马铃薯长管蚜及杨纹翅大蚜。

被害状:枝梢(枯死)、叶部(斑点、花叶)

传播途径

该病在自然界可通过种条和根部自然接触传播。在没有有效检疫手段的条件下,人为调运种条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病树与健树的根部接触传病虽然已被实验所证实,但这种方式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为害特点

杨树花叶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病后很难防治。病叶较正常叶短1/2,且氮、磷、钾含量明显降低。幼苗高、粗生长受阻,幼树生长量至少降低30%。严重发病的植株木材比重和强度降低,木材结构也发生异常。

生物特征

该病毒有耐高温的特性,致死温度在75-80℃稀释终点10,体外存活时间不超过7天(以病毒粗提液在室温下保存)。在杨树体内为系统感染,杨树的所有组织如形成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等均受侵染,发病后难以防治。

主要防治

欧洲各国已经以淘汰带病品种作为主要措施来更换新一代抗病品种,如意大利新推广的路易斯·阿凡梭(Louis Avanso)及屈波(Triplo)杨等。在苗圃剔除病株较易实行并可靠。对外来品种进口,应用血清学方法,如酶联测定(ELISA)或单克隆抗体技术(McAb)实施口岸检疫,在19世纪来说,也已属可能。湖北省1985年曾喷施0.3%硫酸锌液,认为有效。

从经济上考虑划算,但在生产上应用尚有局限性。国际上从颤杨曾分离到颗粒状的烟草枯斑病毒(TNV)粒子。另一报道在5种黑杨无性系及一种生长不良山杨(P.tremula)上,检测到一种类似马铃薯Y病毒(PVY)。

在杨树上另有杆状烟草脆裂病毒(TRV)及蠕传多角体病毒(ATMV)。在英国杂交杨上,发现颗粒状番茄黑环病毒(TBRV)。其症状表现不一,呈条斑,星状黄斑,红斑叶扭曲,白斑及白点等。

分布及危害

国内分布:分布在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国际分布:此病1935年在国际上已有初报,但截止至19世纪60年代才进行较仔细研究。已知此病普遍发生在欧洲,北美以及亚洲的日本与南朝鲜。中国自1981年起开始进行研究,特别对已分布在许多省区的意大利杨进行了调查。

发病规律

该病毒公认插条带毒传播,插条浸出液同样传病。嫁接、根接和修枝,都能扩散病害。截止2010年,尚不明确昆虫能否传病。已知下列蚜虫不传毒:桃蚜、豆卫矛蚜、扁豆蚜、马铃薯长管蚜及杨纹翅大蚜。

带毒的1-69病株插条,初萌发的叶片不一定为花叶。待5片叶子后,才出现个别叶片上有轻微失绿斑块,大小不等,也无定位。二年生苗中部以上叶片,几乎都有花叶。春天花叶或斑块明显,夏天潜隐,秋后又复明显。三年以上大树,花叶不明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