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氏教门拳
释义

杨氏教门拳由宁夏吴忠一代宗师杨士鹏创立于清朝年代,之后流传民间,进入清真寺院,由伊玛目、阿訇、武林高手教授回民练武并吸取兄弟民族武术精华经长期融练成为回族武术。该拳法传承于杨氏家族,集内外功于一炉,融武术气功于一家,集搏击、养生、表演于一体。

简介

杨氏教门拳技击源于古代兵战拳,融合了回族的生活习俗及宗教礼仪于武术技击中,采、闭、封、吃、截、云、抹、汤、洗、切等的技击手法,以破坏对方的身体重心和平衡能力,使之失去抵抗能力并以小、灵、巧、妙的技击特点,是穆斯林武术文化的精华和瑰宝。

杨氏教门拳是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于回族亲友中,具有强烈的回族风味和浓厚的宗教色彩,故而被称为教门拳。教门拳是回族武术的重要形式、宁夏回族武术的代表与缩影,是传承于吴忠杨氏家族及其亲友中的一种优秀传统回族武术项目,故又被称为杨氏教门拳,至21世纪初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秘不外传,故鲜为人知。

组成

杨氏教门拳的内功由穆斯林养生功、穆斯林内劲真功、伊斯兰清净真功等功法组成。通过内功的修炼有效促成武功飞跃,通过武功的锻炼,有效提高内功修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内外兼修,功技并进,教门拳内功堪称世上奇功。杨氏教门拳蕴藏着上下古今天地万物之至理与艺术魅力,通过全面锻炼,内外兼修,功技并进,可以防病疗疾,修身养性。

特点

杨氏教门拳有四大特点:

一是具有强烈的回族风味,浓厚的宗教色彩,拳中有洗礼动作,起式、收式均为接垛尔式,并且自己传播自己;

二是伸缩自然,左右协调,上下相随,进退有序,进攻快速凶猛,防守巧妙严密,功技并进,技高法巧;出招古怪别致,身灵步活多变,内外兼修轻灵巧妙,头肩肘手胯膝足摔解拿,浑身皆为招,功成都是打;

三是器械的战招均具有小灵巧妙的特点;

四是具有出手致胜的高效的内功功法。

总诀

教门真功至圣传,历代先祖勤精研,五功五典为宗旨,无穷奥妙在其间。杨氏教门拳的秘传套路有谱云:“杨氏教门拳,武艺十八般,若知其中奥,须投杨门练。”其主要秘传套路有穆圣奇门拳、古兰圣门刀(含截手刀)、小经断门枪(含七星枪对扎、双头枪)、阿里绝门剑(含杀手剑、双手剑)、阿里独门棍(含阴五手棍)、穆民苏勤拐、圣门换手鞭等,另有对练辅助套路。

历史

杨氏教门拳的创立者杨士鹏先生出身武术世家,祖辈习武掌教。他在继承家传武艺后,游历外地,以武会友,历时数载,博取了各家精招,荟萃数派绝技,冶内外功于一炉,融武术、气功、医疗、养生为一家,保持回族特色和宗教特点。

杨氏教门拳以伊斯兰文化为指导,以中阿武技相结合为基础,以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强烈的回族风味为灵魂,以接垛尔起式收式为标准,并且自己传播自己。杨士鹏以此为核心耗毕生心血,将家传技艺进行精研加工提炼定型为徒手、器械、内功等,创立了精微奥妙的教门拳。他不但将教门拳完善定型,而且将其推向高峰,独树一帜,名振一时,被世人称“小径枪教门拳,盖世无双”。

杨士鹏时任三十六坊总掌教,一生掌教讲学武艺传家,并在清真寺公开向杨氏子弟传授教门拳,被后人尊为一世祖。遂将教门拳传其长子杨清先生、次子杨明先生,是为第二代传人。清同治年间,以宁夏吴忠金积堡为中心爆发了大规模回民起义,并组成了标路十三营,特别是以杨清为营长的由教门拳弟子组成威虎营,英勇杀敌,威镇四方。

第三代传人杨吉有先生、杨吉忠先生,继承先志,使教门拳流传至今。三世杨吉有先生遂将教门拳秘密传给其子杨生山先生,是为第四代传人。解放后杨氏家庭人丁兴旺,杨生山遂将教门拳传其长子杨金忠先生、次子杨金柱先生,是为第五代传人。

杨金柱先生是宁夏吴忠三中老师,吴忠回族武术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八岁随父习家传教门拳,艺成后又先后到武术大师张天洪先生的高足快手吴生保、硬工虎将赵伏堂及单头棍王何金德、武林泰斗杨耀钧诸先生处习武。杨金柱先生精八极、教门弹腿、查拳、通备等回民拳种及形意、八卦、太极等拳械。他积数十年之艰辛时日,百余套拳械之精华,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上,准确全面系统完整地整理出经过精研锤炼的杨氏教门拳,并总结出杨氏教门拳精要,使其结构严谨,套路完善,内容丰富。遂将教门拳传其子杨文玺、杨文舜、杨文昭,侄杨文广,是为第六代传人。

杨氏教门拳第六代传人杨文玺、杨文舜、杨文昭受命传授教门拳,杨文玺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回族武术民间团体——宁夏吴忠回族武术文化研究会、回族武术文化学校,并出任会长、校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