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巧玲 |
释义 | 1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眼科医师杨巧玲,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医师杨巧玲,擅长治疗眼科疑难复杂病症,儿童的斜、弱视治疗和非手术方法治疗近视等病症。曾经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 中文名:杨巧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济源 出生日期:1959年 职业:副主任医师 毕业院校:河北医学院 主要成就:保定市名医 ◎ 个人荣誉:1992年被评为市级青年科技标兵; 1993年被保定市 卫生局授予青年科技明星称号;同年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4年被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事局,市科委,市科协,团市委授予市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 号; 1996年被评为市级跨世纪人才; 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和保定市名医荣誉。 ◎ 工作历程:杨巧玲。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 1982年9月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同年任保定市第二医院眼科医师。 1990年任眼科主治医师。 1992年任眼科副主任。 1993年任眼科主任。 1995年任眼科 副主任医师。 1984年曾于北京医科大学眼科学习1年。 1989年前往日本习进修8个月。 1998年在英国学习1年。擅长解决眼科疑难复杂病症,尤其在近视眼的(RK)和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 等放方面为其专长。儿童斜、弱视和非手术方法治疗近视。A型肉毒素治疗眼面肌痉挛为河北省首创。曾经荣获河北省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论文6篇。 2 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医师杨巧玲 女,1968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医疗系,随后被分配到灵武市瓷窑堡医院,1972年调入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后开始从事眼科手术工作。 杨巧玲从医35年,杨巧玲共完成各类眼科手术3000余例,先后获得了“全国省级医院十佳医生”、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所带领的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分别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青年文明号”集体、“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岗”、“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等。 挑战黑暗——记共产党员、宁夏眼科学科带头人杨巧玲 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30多年从医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数千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在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奏响了一曲曲挑战黑暗的壮丽凯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人生绚丽多彩的诗篇。 她就是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自治区眼科学科带头人杨巧玲。凭着自己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不断向眼疾治疗技术的高峰攀登。 1968年,充满青春活力的杨巧玲走出宁夏大学医疗系的大门后,就与征服眼疾疾病结下不解之缘。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面对简陋的医疗设备和只能从事简单眼疾疾病诊治的现状,杨巧玲凭着自己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解除眼疾病人痛苦的决心,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眼疾手术难关,不断向区内和国内眼疾治疗技术的高峰一次次攀登,逐步积累了诊治疑难复杂眼病的丰富经验。她将白内障手术由冷冻转为新型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的植入,并从传统的大切口逐步转化到小切口,使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视力的提高向前迈进了一步。玻璃体切除术是代表眼科临床医疗水平的标志性手术,1995年至今,她带领科里年轻医师已完成了后节玻璃体切除手术近500余例,使许多盲眼患者恢复了光明。她还带领全科同志根据网膜脱离不同情况选择冷冻、环扎、外加压、玻璃体切割及气体填充、硅油填充等不同的术式,使网脱的治愈率达85%以上。她率先开展侧壁开眶行眼眶肿瘤摘除,先后成功完成了血管瘤、泪腺混合瘤等复杂手术,大大减少了病人外转手术治疗,既解决了患者因长途劳累等诸多的不便,也给患者及单位节省了开支……由于她技术精湛,深受患者的信赖,眼科的服务范围和对象已扩展到陕、甘、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就连上海及东北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找她诊治。 众多眼疾患者在她的精心诊治下重见光明,她的医术造诣逐渐被国家医学界和社会所公认。10年前,她被选派参加了全国防盲医疗队,担任宁夏医疗队技术负责人,从此,她的足迹踏遍了整个宁夏山川和周边部分省区的山村。期间,在陕西省定边县医院里,她遇到了一位因啤酒瓶爆炸,造成一两岁男孩右眼球破裂的患者,按伤的程度要摘除眼球,为了保证孩子的眼眶能正常发育,面对简陋的医疗条件,杨巧玲果断决定缝合眼球。没有手术用的细线,她将粗线仔细地拆成细线;没有显微镜,她用肉眼精心缝合了孩子的眼球。去年,孩子的父亲带着已十几岁的孩子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找到她,经她检查,眼眶发育良好,便介绍他到上海的一家医院做了眼睛整容手术。孩子的父亲感动地说:“多亏了杨医生呀,要不孩子的眼就会留下终身的残疾。”在这期间,杨巧玲尽心竭力开展防盲工作,共完成了1200多例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杨巧玲酷爱自己所从事的医学事业,为了挽救病人将要失明的双眼,解除患者的病痛,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忘记了自已是孩子的母亲,是丈夫的爱妻。有一年的年三十晚上,寒风刺骨,风雪交加,刚到家的她,正准备给家里人做年夜饭时,突然医院来电话说有几个小学生在放炮时,炸伤了眼睛,她二话没说,就赶了20多公里的路回到医院。在她的精心医治下,几个学生的眼伤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学生的家长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深夜,当她拖着疲倦的身子赶回家时,孩子及家人全在沙发上睡着了。杨巧玲常说:“一个医生,她的天职就是解除患者痛苦,救死扶伤,这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的,同时医生仅仅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像待亲人一样,关心病人,爱护病人。” 杨巧玲,始终把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放在第一位,她信守“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服务理念,当一些无依无靠的病人住院时,她们像家人一样对其细心照料,当病人家境贫困无钱医治时,她们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1999年10月,眼科住进了贫困山区泾源县吊庄一名叫惠彩虹的患儿,患儿双眼患先天性白内障,但住院第二天,惠彩虹的父亲就要为她办理出院手续,原因是无法交够手术费,眼看5岁的小彩虹即将失去最后一次重获光明的机会,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她毅然做出决定,减免了小彩虹的手术费、护理费,并在她的倡导下,眼科医护人员还为小彩虹捐款800余元,并送她衣服、各种营养品,在生活上给予格外的照顾。当拆除纱布的一瞬间,小彩虹头一次看到了光明,看到了蓝天、白云,看到了这美丽的世界,她高喊着:“我的眼睛能看见了,叔叔阿姨们,我谢谢您们给我带来了光明!”小彩虹及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泪水向断了线的珍珠,掉个不停。 长期的从医生涯让杨巧玲领悟到:一个人是难以做好工作的,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要靠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在工作中始她终依靠团结全体医护人员,同心协力开展每项工作。为了使眼科事业后继有人,近10年来,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人才上面。她甘当人梯,每次科里拓展的新业务和新技术,她都毫无保留地教他们看,帮他们做,手把手地传授给年轻医生。同时,每年她都根据每个年轻医生的技术特长,寻找机会,分专业的将他们送出去进修、深造,在她的传帮带下,一批年轻医生已逐步成长为科室里的技术骨干,该院眼科分别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青年文明号”集体,“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岗”,“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等。 在从医的35年历程中,杨巧玲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及对广大眼疾病人的关爱,把全部心血和汗水无私地奉献给了宁夏的医疗卫生事业,多年来,她共做各类眼科手术3000余例,先后获得了“全国省级医院十佳医生”,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现已60高龄的杨巧玲,并未放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追求。目前,她正带领全科医生,利用准分子激光技术向治疗近视、远视、散光眼疾的国际先进水平迈进。正像众多康复的眼疾患者对杨巧玲专家的赞誉一样,她是用自己一生的奋斗,给千万个在黑暗和模糊世界里挣扎的病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使者。 3 豫剧演员、禹州市豫剧团党支部书记杨巧玲 禹州市文化局人事科科长、禹州市豫剧团党支部书记 ,与丈夫白军选同为著名豫剧演员。曾出演豫剧《西厢记》、《孟丽君》、《狸猫换太子》、《秦一鹗盗印》、《新娘恩仇》、《打金枝》,系河南省剧协会员,河南省戏曲学会理事。 4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杨巧玲 女,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从事教育概论、教学设计、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等科目任教。为高师大教育系一年级导师。并任高师大教育学系博士班招生考试审查委员、高师大教育学系博士班招生考试命题暨阅卷委员。校外职务担任台湾教育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暨会计组组长、高雄市女性权益促进会理事长等。 1995年起任高雄市政府高雄市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委员。 5 少儿跆拳道高手杨巧玲,福建省浦城县仙阳练村人,出生于1998年,目前在绍兴市柯桥上小学。其父是绍兴市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杨友平。杨巧玲虽然年纪小。却是一武林高手。大大小小的奖牌得了不少,在2007年浙江省体育局举办的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而且在2008年郑州全国大众跆拳道锦标赛这样的全国性赛事上获得了女子30公斤级的亚军。 即将参加2009年内蒙古大众跆拳道联赛。 6 山东青岛浮新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杨巧玲 女,山东青岛浮新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主治中医呼吸内科,慢性支气管炎、内科杂病、糖尿病,月经不调及外敷药膏心里治疗丹毒、乳腺炎、带状疱疹等,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面部神经麻痹等疾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