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立志
释义

基本资料及个人履历

杨立志,男,汉族,1961年10月出生,湖北丹江口市(原为均县)人,中共党员,1983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历史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

曾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现任十堰市政协副主席。

1979.09——1983.07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习

1983.07——1985.07 郧阳一中教师

1985.07——1988.08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教师(期间:1986.09—1987.07 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研究生课程)

1988.08——1991.03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史教研室主任、讲师

1991.03——1993.08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副主任、讲师

1993.08——1997.07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主任、副教授(期间:1996.09—1997.07 赴中国人民大学访学)

1997.07——1997.12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教授

1997.12——1999.07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教授

1999.07——2005.02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

2005.02——2009.10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2010.01—— 在政协十堰市三届六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

社会兼职

1988年被确定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003年当选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

研究成果

杨立志教授先后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武当道教史、武当文化研究等课程,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从事武当文化研究20余年,主持多项省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中国道教》、《世界宗教研究》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武当道教史略》、《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道教与长江文化》等书,点校有《明代武当山志二种》、《中华道藏》(48册)等。

人物经历

一、

 杨立志自幼生活在武当山脚下,时常能见到山上各种道教建筑,完整的、残破的甚至残垣断壁……从小,他的生命中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那就是神秘的武当文化。

上大学时,杨立志开始翻阅各种历史典籍,在其中寻找武当的痕迹。1986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时,他在图书馆查到了日本学者间野潜龙研究武当山历史的论文目录。间野先生于1958年开始发表与武当山有关的论文,其研究专题非常精细、专业。此外,他还仔细查阅了美国、法国、澳洲的学者对武当文化、武当道教人物研究的著述。读到这些,杨立志想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一首诗句:“群驱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国外学者研究武当历史的学术成果,激起了杨立志的民族自尊心,激活了一个青年史学者的文化激情。

二、

 在后来的岁月里,当杨立志看到国内一些权威书刊对武当山的种种误解、误传时,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产生了一种去伪存真的执着。这就有了日后他为青微铺、九渡涧的正名,有了对青阳桥、天津桥、老营等地名的重新释义,有了对元和观功能的澄清,有了对权威工具书关于“天下第一山”误解的批驳。

杨立志在通读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及各时期的府志、州志等5000余卷,翻阅 《正统道藏》等道教文献6000余卷的同时,长期坚持在武当山地区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对武当山的古代碑刻资料每遇必录。有一次,他一个人到武当山上徒步考察,在五龙宫附近发现了很多被当地人称为 “石垫子”的石挡墙,这让他恍然大悟,困扰他多年的 “修山”概念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兴奋之余,他继续往前寻找,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山路崎岖难走,继续前行恐有坠崖的危险,退回去又不可能,最后被困在一处岩石上。因为怕夜间野兽出没,不敢入眠,杨立志在这块石头上坐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

1993年9月,署名作者为王光德、杨立志的中国第一部武当山专著 《武当道教史略》问世了。这部书对武当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内容涉及道教理论、历史、建筑、文学、艺术、民俗、武术、医药、科技等极其广阔的领域。1995年,该书获湖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武当文化”的概念是由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的,而湖北省官方文件开始正式使用 “武当文化”的概念是在1991年11月。

在发掘研究武当文化的道路上,杨立志并不是一个人。为了整合研究力量,发挥团队优势,1988年,郧阳师专成立了郧阳师专武当文化研究室;1995年更名为郧阳师专武当文化研究中心;1999年十堰市成立了湖北省社科院十堰分院武当文化研究所,挂靠郧阳师专,成员遍布十堰市大专院校、地方志办公室、文化局、文管所等部门,共50余人。2004年11月,省级研究机构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成立,挂靠郧阳师专,杨立志教授当选为会长,标志着武当文化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多年来,郧阳师专将武当文化研究工作作为科研重点与品牌学科来抓,积极组织和广泛参与学术活动,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致力于该项目的研究。这支队伍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迅速成长、壮大,他们编著出版专著、古籍整理等研究成果,如《武当道教史略》、《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武当山游记译注》、《武当仙谱》、《历代名人与武当》、《武当山志》、《道教大辞典》、《武当山诗集》等,这支队伍在国内知名刊物、专业核心期刊、学报等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宣传和推介武当文化和旅游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

武当武术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十堰举办,作为郧阳师专校长、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的杨立志最近也格外忙碌,除了本身行政、授课、科研工作外,现在他也成了武当文化的推广者,为市民、志愿者、中外来宾介绍武当文化,为各路媒体讲解武当文化。他认为:“武当山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道教圣地,是全世界武当武术习练者景仰的祖庭。这次世界性武术盛会在武当山下举办,为我们全面展示武当文化提供了机遇。因此,这次武术节应该提倡 ‘人文武术节’、‘文化武当’的理念。”

虽然是学者,但杨立志更希望武当文化能成为一个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谈到武当武术的发展时,杨立志认为,武当武术的传承、发展、兴旺是靠武术人物来实现的。遗憾的是,近50年来,大师级的人物已凤毛麟角。他认为,武当武术的复兴和长远发展,必须注重培养一批堪当大任的武术人才,而且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十堰举办,可能是继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杨立志认为,在这个国际性舞台上,展示武当山的秀丽和神奇,展示武当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对于武当山旅游业乃至整个十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出演节目

08.07.02 湖北电视台《荆楚讲堂》

09.01.24 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问道武当》

政协阿拉善左旗第八、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杨立志,1946年5月生,甘肃民勤人,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政协阿拉善左旗第八、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兼阿左旗机井管理站站长,内蒙古农机学会第五、六、七届委员会理事,阿拉善盟农机学会常务理事。近30年来,他一直在基层从事农牧水利机械及风能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曾负责进口风力提水机性能实验任务。1983年研制牲畜机械药裕装罡获旗科技成果奖。近年来从事农牧区机电井病并维修工作,并研制出病并孔中杂异物打捞机械,填补了病井修复专用工具的空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主任医师

杨立志,男,教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196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医学院),武汉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系亚太地区小儿神经学会(AOCNA)会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神经科学会常委;湖北省小儿神经学组副组长;湖北省癫痫工作网副组长。主攻小儿癫痫、脑瘫、神经遗传病、精神发育迟滞、中枢神经系感染等疾病,有多篇文章在中华儿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优生与遗传、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上发表;参与了《儿科急诊医学》《实用疾病诊疗学》编写;有三项科研成果,其中《多发性抽动症心理缺陷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