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家寨自然村 |
释义 | 1 云南省金平县大寨乡杨家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杨家寨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大寨乡新发寨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大寨乡东边,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乡10.5公里。国土面积0.3平方公里,海拔133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26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94亩,其中人均耕地1.68亩;有林地357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户,有乡村人口56人,其中农业人口56人,劳动力3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8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37.04 %。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1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目前无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养业产业。 ◎ 农村经济该村有耕地总面积94亩(其中:田48亩,地46亩),人均耕地1.68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357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37.04%;畜牧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27.1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头);林业收入1.7万元,占总收入的20.99%;工资性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14.81%。农民人均纯收入91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占劳动力的19.64%),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3人。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的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农村低保等。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9户通自来水。拥有电视机农户7户(占农户77.7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户(分别占总数的44.44 %和22.22 %)。该村到乡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8亩,有效灌溉率为51.0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2亩。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的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农村低保等。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4亩(其中:田48亩,地46亩),人均耕地1.68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357亩。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37.04 %。该村目前无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养业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4户,共乡村人口56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27人。其中农业人口56人,劳动力36人。该村全部居住汉族共56人。 到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1人,参合率91.07%;享受低保7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0.5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新发寨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大寨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10.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2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的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农村低保等 。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缺乏产业支撑,增收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养殖业,种植业。 2 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杨家寨自然村杨家寨自然村隶属于永宁乡阿峨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乡东边,距离村委会4 公里,距离镇19公里。国土面积9.51亩,海拔1655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总面积403.35亩(其中:田17.35亩,地386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03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45亩,主要种植杜仲等经济林果;草地5900亩;荒山荒地2100亩,其他面积4828.5亩等资源。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9户,有乡村人口333人,其中农业人口333人,劳动力1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0人。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8.2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8.21万元,占总收入的48.4%;畜牧业收入24.4万元,占总收入的41.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4头,肉牛23头,肉羊143头);;第二、三产业收入5.6万元,占总收入的9.6 %;工资性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8.5%。农民人均纯收入1309元,农民收入以玉米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人(占劳动力的17.4%),在省内务工22人,到省外务工3人。 3、施甸县甸阳镇甸头村委会杨家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 杨家寨自然村隶属于甸阳镇甸头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乡镇南边,距离甸头村委会2公里,距离甸阳镇9公里。国土面积有0.41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960毫米,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97亩,其中人均耕地1.3亩;有林地209亩。 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户,有乡村人口297人,其中农业人口293人,劳动力17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9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72户通自来水。有7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户,分别占总数的24%和16%。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9公里。全村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7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5户;装有太阳能4户;建有小水窖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亩,有效灌溉率为3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0万元,占总收入的37%;畜牧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2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70头;林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7%;第二、三产业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11%;工资性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7%。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人,占劳动力的4%,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5人。 3 云南省临沧临翔区凤翔街道杨家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杨家寨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临翔区凤翔街道办事处石房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凤翔街道南边,距离石房村委会1.2公里,距离凤翔街道16公里。国土面积4.06平方公里,海拔1670米,年平均气温16.50 ℃,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宜种植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303亩,其中人均耕地0.95亩;有林地373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户,有乡村人口348人,其中农业人口348人,劳动力22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2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产业和畜牧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03亩(其中:水田208亩,旱地95亩),人均耕地0.85亩,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核桃、大棚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373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8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5.29亩,主要种植核桃、西洋李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2亩;荒山荒地1241.7亩,其他面积784.1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二级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98亩,有效灌溉率为65.3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7 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其中有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3.4万元,占总收入的61.32%;畜牧业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25.7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75头,肉牛5头);林业收入0.29万元,占总收入的0.2%;第二、三产业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8%;工资性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市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3.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1.3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畜牧业、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大棚蔬菜产业,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39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72户,乡村人口348人,其中男性167人,女性181人。其中农业人口348人,劳动力226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人,占人口总数的0.5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36人,参合率96.55%。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街道卫生院, 距离村卫生所0.8公里,距离街道卫生院16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石房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新村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70公里,距离中学3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0人,其中小学生27人,中学生13人。 该村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5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已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9人,党员中男党员7 人,女党员2人。该村有团员18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劳动力严重缺乏;2、农户支付能力弱;3、社会事业发展中,劳动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不断壮大畜牧业规模,进行仔猪、肥猪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机制;2、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积极发展核桃产业、茶叶产业;3、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力争至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4 昌宁县漭水镇共裕村委会杨家寨自然村杨家寨村隶属于漭水镇共裕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漭水镇南边,距离共裕村委会1公里,距离漭水镇6公里。国土面积有1.1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4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5亩(其中:田59亩,地36亩),人均耕地0.81亩,主要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9亩,主要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237亩,其他面积423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53户饮用井水,有5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5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5户。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28辆。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3亩,有效灌溉率为63.1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1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7.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20万元,占总收入的28%;畜牧业收入9.60万元,占总收入的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5头,肉牛12头);林业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3%;第二、三产业收入27.80万元,占总收入的41%;工资性收入4.63万元,占总收入的7%。农民人均纯收入2059.84元,农民收入以茶叶、畜牧业、劳务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6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7人(占劳动力的40%),在省内务工34人,到省外务工3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茶叶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9.1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8%。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53户,共乡村人口143人,其中男性74人,女性68人。其中农业人口123人,劳动力9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42人。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7人,享受低保12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4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漭水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漭水镇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45户,占农户总数的85%。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共裕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漭水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6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人,其中小学生15人,中学生8人。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6人,党员中男党员5人,女党员1人,团员3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茶叶特色产业,种植面积60亩;发展养殖业,发展猪50头、牛5头;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6人。 5 云南省腾冲县五合乡杨家寨自然村杨家寨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腾冲县五合乡鹿山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位于五合乡的西边,距离鹿山村委会0.5公里,距离乡政府10公里。国土面积0.62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7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核桃、茶叶等多种农作物。有耕地293.53亩,人均耕地0.62亩,林地185.63亩。现有农户125户,有乡村人口480人,其中农业人口477人,劳动力24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2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1.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 、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杨家寨自然村有耕地总面积293.53亩(其中:水田188.32亩,旱地105.22亩),人均耕地0.62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185.6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4亩,人均拥有经济林果0.05亩,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等;有水面面积4亩;荒山荒地173.75亩,其他面积280.25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全村有125户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拥有电视机农户9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1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1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3户,其它结构住房14户。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1.7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3万元,畜牧业收入45万元,林业收入2.74万元,二、三产业收入216.8万元,工资性收入3.2万元,其他性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产品主要销售往县内,无完善的销售渠道。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核桃、草果特色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25户,共有乡村人口480人,其中男性246人,女性234人。农业人口477人,劳动力243人,从事第一产业20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477人。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中学167人、小学22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共477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95人,五保户3户。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74户。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鹿山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五合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1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42人,其中小学生25人,中学生17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10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93.5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收支情况等。 ◎ 基层组织该村共有党员8人,党员中男性8人。 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设在村委会),有团员68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茶叶、烤烟、核桃、、养殖业,和劳务经济。到“十二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3258元增加到5200元。 6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杨家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杨家寨村隶属于忙畔街道丙简村委会,属山区。位于街道北边,距离村委会3.50 公里,距离街道13.50公里。国土面积3.34平方公里,海拔1,780.00米,年平均气温16.80 ℃,年降水量1,163.9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402.39亩,其中人均耕地1.12亩;有林地1,950.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7户,有乡村人口351人,其中农业人口351人,劳动力18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3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9.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6.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02.39亩(其中:田141.14亩,地261.25亩),人均耕地1.12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95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21.6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0亩,主要种植泡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果2008年底共有茶叶面积132亩,均可采摘,共有核桃面积292亩,当年种植283亩;水面面积50.00亩,其他面积2,613.00亩。有等资源。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未通路、通水 ,无路灯。全村有有87户饮用井水,有8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87户通电,有3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41%和4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户(分别占总数的9%和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5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辆,有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1.14亩,有效灌溉率为35%。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9.4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9.10万元,占总收入的48.99%;畜牧业收入22.60万元,占总收入的38.0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23头,肉牛15头,肉羊36头);林业收入3.20万元,占总收入的5.39%;第二、三产业收入4.00万元,占总收入的6.73%;工资性收入1.80万元,占总收入的3.03%。农民人均纯收入826.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9.89%)其中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2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畜牧业、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区。2008年种植业、畜牧业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8.6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1.31%。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泡核桃、茶叶产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