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家埠木版年画 |
释义 | 杨家埠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自古至今盛产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杨家埠木版年画 所属地区: 山东 · 潍坊遗产编号:Ⅶ—5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山东省潍坊市 遗产级别: 国家 简介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杨家埠村在潍坊市东北15公里处,由于盛产木版年画而远近闻名。 杨家埠木版年画系杨氏老祖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间由中华文昌祖庭的梓潼带往山东潍县(《杨家埠村志》),那时文昌祖庭的木版年画已很发达(《山东潍坊地方史志编委》),杨家埠木版年画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 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个省和内蒙等地。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 明代隆庆二年后,杨家埠年画艺人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等四家画店。清代乾嘉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兴盛,至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时间,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盛况,年画人才辈出,杨家埠木版年画曾行销大半个中国。1949年后,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枯木逢春,重新焕发了生机。195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印制780万张。1979年,原潍县政府成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专门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创新。 产地不同,风格迥异。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潍县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创始于明代,繁荣于清代,以山东省原潍县和周边其它县三十几个村镇进行木版年画的生产,形成了“粗货”、“细货”和“黑货”年画三个派系(备注1)。原潍县县城是“潍县年画”集散地,故名“潍县年画”。 潍县年画素以题材广泛、形式繁多、工艺技术完备、产量高、销量大著称于世,很早就被录于近代名人著述和典籍(备注2)。 历史沿革明代以神像为主,画风工细缜密;清初出现美女娃娃年画,画风简括秀丽;乾隆时,戏出故事年画大增,画风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清末出现的“黑货”年画,画风学习文人画;建国后由画家指导创作“新年画”,画风重于写实。 价值她承载民族之魂,通俗易懂,随俗而进(备注3),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成教化,助人伦”寓教于乐的民间美术。它贴近人民大众的心理和生活,过新年,贴年画,形成浓厚的年味,深受群众欢迎。 在历史上“潍县年画”的影响十分广泛:谢昌一在《山东民间年画》102页讲:“它影响并促成了山东中部、东部、南部、北部近三十个县的乡镇年画产地的建立和发展。” 薄松年先生在《中国年画史》41页讲:“每年入冬后,各地画贩络绎不绝,云集于潍县,年画远销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内蒙、东北等南北各地。”1951年中央文化部发出《关于改造山东潍北县旧年画的指示》后,华东和山东省派出年画改革工作队(备注5)指导“潍县年画”改革,从此,“潍县年画”改革长期作为山东省美术工作的“政治任务”(备注6),由于众多美术家介入“潍县年画”的创作(备注3),出现了许多很好的作品,对全国年画曾经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 “破四旧”时“潍县年画”的画版和画样作为“四旧”多数被集中销毁,停业近20年。改革开放后,成立潍县年画研究所,抢救“潍县年画”。由于发生“潍县年画”更名“潍坊年画”的争执,“潍县年画研究所”更名“潍坊市杨家埠年画研究所”(备注7)。张殿英以“杨家埠年画”为主题在《人民日报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等发表文章二十余篇,199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张殿英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专著。从此,各种媒体宣传报导“杨家埠年画”,导致“潍县年画”销声匿迹,无人问津10多年(备注7)。 1997年张殿英创办青云山年画馆。王树村、薄松年等先生,向张殿英提出“潍县年画”的问题。张殿英又从源头开始挖掘、整理“潍县年画”,全面恢复了“潍县年画”的技艺,印出泡在水里不跑色的年画;创制了“保护木版年画三大件”(备注9),完成了保护“潍县年画”总体规划的理论和技术准备工作,取得社会各界的关 注: 2000年10月2日中国著名民间艺术家王树村、李寸松等先生,赶赴青云山举行 “张殿英先生年画长卷问世典礼”。2004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美术》2005.2总446期发表长篇专访:《关注本民族的民间艺术——访潍县木版年画专家张殿英先生》。2006年初,旅美学者王明远先生捐资支持张殿英建设“年画馆”。2007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授予张殿英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7年6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观看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 面对张殿英制作的32米长的《农家乐》木版年画,温家宝赞扬:“构思得好。” 溯源总述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是木版年画发展成熟阶段。那时西杨家埠村就"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房屋11间,保存完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明代年画绘刻工丽缜密,古朴雅拙。开始,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题材比较狭窄,以刻印神像年画为主。迎合民间迷信信仰的要求,主要绘制《灶王》、《门神》、《菩萨》、《玉皇》等;在绘刻方面,一部分取法于宗教木刻画,如《三代宗亲》、《神荼郁垒门神》等;一部分取法于小说、戏曲、科技书籍插图,如《民子山》、《男十忙》、《二月二》等。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明末,因战乱遂遭破坏。 清代前期清代前期,年画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又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大量进行年画生产。年画品种增加,绘刻技术更加精熟,产生了如《张仙射狗》、《年年有鱼》、《刘海戏金蟾》、《博古四条屏》那样绘刻稳健,具有节奏感的大量优秀作品。清代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是全国三大画市之一,年画的题材空前扩大,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的神像画更加齐全完备。年画的形式分为大门画、屋门画、炕头画等类别。此时画店纷开,仅西杨家埠由杨氏一家开设的就有82家。 清末清末,制作精细的杨柳青年画传入之后,给杨家埠年画固有的古朴雅拙一个很大的刺激,有些艺人不再沿例其本,开始创新。首先新出的年画开始多以戏曲故事与公案小说为题材,如《打樱桃》、《空城计》、《打渔杀家》等等。其次是"发福生财"的吉庆画,如《五路进财,发财还家》、《摇钱树》、《大春牛》、《三大家》等等。这些作品给深受列强入侵、盗贼蜂起之苦的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代表作品有《鹿鹤同春》、《榴开百子》、《五福捧寿》等。 清末民初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开始"以变图存"的革新。大顺画店的杨九经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创立了东大顺画店。他支持刘明杰、杨毓珂、杨万东等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师突破杨家埠年画的陈规,吸收其他绘画的特点,新绘画样,如《四季花鸟》、《八仙条屏》等,线条顿挫有致,画面生动活泼。他们还吸收了国画的笔墨情趣,用单一的墨色,分为几层次印刷,印刷成"墨货",如《山水四条屏》,古朴典雅,一年四季均能销售。应该说,这是杨家埠年画"随欲而进"、"以变图存"的改革创新时期,它适合人们已经改变的欣赏习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1949年后,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枯木逢春,重新焕发了生机。195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印制780万张。1979年,原潍县政府成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专门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创新。 制作工艺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杨家埠木版年画分钩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艺术特色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中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杨家埠木版年画体裁形式新颖多样,从大门上的武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金童子到房间内的中堂、炕头画;窗户两旁的月光画、窗户周围的窗旁、窗顶,乃至院内牛棚禽圈上的栏门坎,大车、粮囤上也都有专用张贴的年画。真可谓无处不及、无所不有,把一个农家院落里里外外打扮装饰得节意浓郁、喜气洋洋。作为中国黄河流域地道的农民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 国黄河流域地道的农民画,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和强烈愿望。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即在表现手法,它通过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义手法来体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艳丽、火爆、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豪爽、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也正是这种独到的性格特点,因而倍受中外来宾和专家学者们的厚爱。 题材它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世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时事新闻、讽刺幽默;还有些以实用为目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杨家埠木版年画现已成为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吸引国外客商游人、发展潍坊外向型经济的纽带,成为"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 工艺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作为中国黄河流域地区地道的农民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即在表现手法上,它通过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体现主题。 构图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艳丽,火爆,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豪爽、勤劳、幽默、爱情分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也正是这种独到的性格特点,因此倍受中外客人的厚爱。 表现内容杨家埠年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祖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年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 杨家埠木版年画 体裁形式新颖多样,从大门的武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金童子到房间内的中堂、炕头画;窗户两旁的月光画、窗户周围的窗旁、窗顶,乃至院内牛棚禽圈上的栏门坎,大车、粮囤上也都有专用张贴的年画。真可谓无处不及,无所不有,把一个农家院落里里外外打扮装饰得节意浓郁、喜气洋洋。 传承意义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杨家埠木版年画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每年生产年画1000多万张,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春节,天津杨柳青、寒亭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在潍坊市十笏园举办三地年画联展,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观众提供了观摩、学习的机会。 土生土长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步步走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1983年春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同年,杨家埠年画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巡回展览。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到20世纪90年代,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前后前往巴西、日本等国家作现场表演,深受好评。 2002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如今,一个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小村庄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却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山东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杨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100多套年画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来的各种各样的年画制作工具、原版,还可现场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年画制作工艺。 但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可忧之处。一是年画题材缺乏新意,二是人才匮乏,现在除几位在世的老艺人,能系统并真正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的接班人,几乎没有,而这将直接影响今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和生存。因此,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应尽快启动,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东省潍坊市的杨洛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杨家埠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国家邮政局定于2005年2月1日发行《杨家埠木版年画》特种邮票1套4枚,另发行小全张1枚。详情如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