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国治 |
释义 | 吉林榆树县杨国治杨国治 男,1908年2月生,吉林省榆树县人。 1999年3月11日19时27分,党的忠诚儿子,人民军队的普通一兵杨国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解放军总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永远离开了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人民军队炮兵事业,他的逝世是党和军队的损失。 早年曾在黑龙江省陆军教导队,东北昂昂绥步兵1旅3团3营9连任司务长、排长,富拉尔基步兵1旅3团3营9连任连长,北平53军130师688团3营中尉,东北军109师627团(万毅任团长)任排长,他思想进步,拥护党的抗日主张。 1936年12月由中共党员贾凤林介绍调入张学良于“西安事变”后第三天组建的抗日先锋总队二支队历任司务长、排长、副官等职。1937年7月抗日先锋总队被国民党解散重编,二支队被编入国民党51军,他人第51军,军长于学忠,辖第114师(师长牟中珩)114师680团二营五连排长、炮兵连连长。 随军参加抗击日军蚌埠临淮关战役和台儿庄第二战役,战斗中身负重伤二次,轻伤三次。 1938年4月由李长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按党和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指示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0年12月派往冀中军区,历任军区司令部参谋、教导大队大队长、27团营长、27团参谋长。 1941年在反击日军“五一”大扫荡,保护军区机关突围的掌史村战斗中英勇顽强,受到军区及总部奖励,获三等战斗奖章。 1943年27团赴西北军区参加保卫党中央。 1944年1月在反扫荡普明镇战斗中受到军区通令嘉奖,获二等战斗奖章。7月在大青山开展工作,消灭敌四个骑兵大队。后调东北干部团赴辽吉军区第五军分区任参谋长。 1947年调辽北军区司令部任参谋处长。参加了辽沈战役。第四野战军组建特种兵团,炮一师参谋长。 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4月参加解放太原战役。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赴朝作战,参加一、二、三、四战役。 1953年调炮兵十四师任副师长。 1955年5月调任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 1957年任宣化炮兵学院院务部副部长。 1960年任南京炮兵工程学院院务部部长。1965年6月离职休养。 杨国治同志早年追求真理,接受革命思想,拥护党的政治主张,参加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冀中反扫荡、普明镇战斗、马鞍山战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抗美援朝赴朝作战,发扬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杨国治同志参加革命几十年,始终以革命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无论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一边,从不动摇共产主义信念。他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的原则,对党忠诚老实,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生活艰苦朴素,作风正派,谦虚谨慎,正直坦诚,关心集体,团结同志,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思想和品德。 离休后,杨国治同志仍坚持学习马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革命晚节。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党的事业、为军队的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杨国治同志永垂不朽! 杨国治 男,1932年8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早年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从事土壤化学研究工作,70年代后从事土壤环境化学和环境保护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主要参与领导和组织“六五”和“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获得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笔发表论文40余篇,并参加编写出版《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湖南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等专著。研究成果获1980年和1986年度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和 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从事“工矿开发对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复垦研究”并发表有论文5篇。事迹被收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家名人录》、《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 河南长葛市杨国治杨国治,男,汉族,1925年生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坡杨村小杨庄人。1942年毕业于长葛初中,1950年西北农学院毕业,分配青海省工作。历任青海省农事试实验厂技术组组长。莫家泉机械农场副厂长,省农林厅办公室副主任,退休时任青海省农牧业综合区划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 建国初期从事农作物育种工作,通过小麦引种实验,选育出碧玉麦,甘肃96号、62红等抗锈、丰产春小麦良种,获大面积推广。 1957年主持完成青海省山区生产规划,1959主持完成省农业区第一次土壤普查鉴定工作,并负责编著《青海土壤(初稿)》,(25万字铅印本),是系统研究青海土壤及农业分区的首著。 80年代研究高原农业资源及区划,先后主持完成青海省综合农业区划;青海综合自然区划;青海农牧交错区农业整体效益研究;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战略。青海综合农业区划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出版《青海省综合农业区划》、《青海省综合自然区划》、《青海农牧交错地区农业整体效益研究》专著三册,发表论文30余篇。 曾担任青海省农学会、生态学会、作牧学会副理事长,省经济学会、国土学会、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理事。省科协首届主席委员。曾被聘为省科委农林专业组副组长;省农牧区划委员会技术顾问组副组长;农牧区域开发规划咨询组组长;省自然科学高级职务聘审委员会委员;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1996年货国务院特殊津贴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