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国宜 |
释义 | 简介杨国宜教授,男,1930年生,四川省南部县人。195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后发展为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通史研究班,毕业后留校工作。后调任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评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贡献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历史学家、教育家,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和历史系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唐宋辽金元史、安徽古代史等课程。屡获教学优秀奖、教书育人奖、第二课堂优秀奖。事迹被收入《安徽师大英才录》、《安徽省高校教授人名录》、《中国当代历史学者辞典》等书。 科研成果丰硕,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共工传说史实探源》载《文史》第三辑;《略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等五篇,选入北京三联书店《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香港萃文书店《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略论贞观之治》、《宋代农民政治地位和经济生活》、《略论明清之际的地主阶级革新派》等文收入《历史研究》编辑部编辑的《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文集》、《中外封建社会劳动者状况比较研究论文集》、《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南宋漳州士人的爱国传统》、《朱熹对民本思想的阐释和实践》等文收入“中国宋史研究会”编辑的《宋史研究论文集》。多篇论文获奖。 著作出版独著、合著、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包拯集校注》、《包拯集编年校补》、《安徽古战场》、《方腊起义研究》、《皇子传》、《冤臣传》、《当代社科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词典》、《安徽文化史》、《中外文明史纲》、《新安志整理与研究》、《明朝灾异野闻编年录——原名<二申野录>》、《<四书>全文译注》、《<古文观止>全文译注》、《纲鉴易知录》(白话本)、《通鉴菁华录》(白话本)等十余部。《安徽古战场》获安徽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包拯集编年校补》获安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庆历新政与保州兵变》载入国家“八五”社科优秀成果选。 近况《求索集——杨国宜史学文选》刚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30余万字,是先生50多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菁华。 本书是从作者在高校任教、从事历史研究五十多年里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编选有代表性的27篇组成。略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人物思想、社会文化、安徽地方史等五类,涵盖面较广。对共工传说、山越战争、淝水之战、贞观之治、澶渊之盟、保州兵变、王安石变法、成吉思汗评价、王立以合州城降元等富有争议的历史问题,提出了自己颇有新意和创见的看法。对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中范仲淹、陈傅良、朱熹等人的民本思想、治国方略等进行现代诠释,颇有启发、借鉴之处。并结合反腐倡廉的现实,以历史上范仲淹、包拯、朱熹、朱元璋等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和做法为鉴,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全书体现了作者研究历史,注重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充分占有原始资料,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通过考证,去伪存真,其结论令人信服;显示了作者在治史过程中坚持求索、求实、求真的精神。2010年11月20日上午,《求索集——杨国宜史学文选》座谈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二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学校、学院、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特邀嘉宾和杨国宜的研究生等近30人参加会议。80高龄的杨国宜教授亲临会场,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琳琦教授到会并发言。这次座谈会由杨国宜的研究生发起和主办,他们来自安徽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安徽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