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昌濬
释义

百科名片

杨昌濬(?—1897)字石泉,湖南湘乡人,清朝大臣。粤寇乱,以诸生从罗泽南治团练,出援湖北,连复广济、黄梅,叙训导。从征赣、皖,战枫树岭,下德兴,战高沙,下婺源,频有功,迁知县。

简介

杨昌浚,出生于湖南湘乡,是曾国番的同乡,字石泉,号镜涵,又名官保。他出生贫寒,却聪慧过人,7岁时因他聪明好学而被免费进蒙馆读书。13岁时经同乡刘蓉相邀,拜湘乡名士罗泽南为师,后以童生中秀才。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罗泽南应曾国番之邀,训练团勇抵抗太平军,27岁的杨昌浚投笔从戎,随湘军转战两湖、江西。1862年,经曾国番引荐,投身左宗棠麾下,由知县逐步升迁至浙江巡抚。1875年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督办不力,被慈禧太后革职。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挂帅平定新疆,向朝廷保举杨昌浚出任甘肃布政使。经过两年艰苦战斗,收复了新疆南北两路包括乌鲁木齐、吐鲁番在内的八城所有地区。为此,他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1883年任漕运总督,后改任闽浙总督,1888年调任陕甘总督,旋既因镇压回民起义不力,再次被朝廷革职,1897年病逝于长沙。

生平

同治元年,从左宗棠入浙,规江山,与刘典、刘璈分三路攻石门,破寇卡数重。进取花园港,纵火燔其棚,会天雨,止。其秋,规龙游,昌濬御寇莲塘,破之;又败之孟塘,寇逸。李世贤闻警,遣悍党赴救,中路寇方攻刘培元营,昌濬自山下击,寇大溃,迁知衢州府。明年,师逼龙游城南,筑三垒。寇夜奔,昌濬蹑之汤溪。城拔,授粮储道。与蒋益澧合兵万三千战馀杭城西北,寇益浚壕树垒拒师。昌濬攻北门,寇出战,会诸军击之,寇却,昌濬连夷五卡。次日,攻林清塘,去城北十里,汪海洋老巢也,昌濬觇寇垒阻水,虑日暮为寇乘,乃退师。又明年,规武康,复其城。进略湖州,寇窜泗安、梅溪,昌濬自簰头进桐岭扼之,北攻安吉,追寇至孝丰,遇湖州败寇,复与璈合攻之,降者七千馀人,辄解散。浙西平,迁盐运使,累擢布政使。

九年,除巡抚。巡视镇海海口,条具见闻,陈大恉,谓宜师敌伎,练劲旅,修筑炮台,上嘉纳之。是时朝廷方锐意求治,诏举贤才,昌濬以粮道如山四人应,力荐甘肃知县陶模才器远大,卒如所言。坐馀杭葛毕氏案褫职。

光绪四年,起佐新疆军事。数迁至漕运总督。十年,法人扰海疆,朝旨以闽事亟,命宗棠为钦差大臣,主军务,昌濬与穆图善佐之,张佩纶则会办也。闽浙总督何璟自以不谙兵事,请解职,遂命昌濬代之。昌濬未至军,而佩纶已遁,事下宗棠、昌濬。覆奏入,上责其袒护,移督陕甘,加太子太保。

昌濬性和巽,而务为姑息。督甘日,左右通回匪,莫能制,枪械反资寇,遂酿成湟中河、狄乱。昌濬檄各路募土勇助战守,电令提督雷正绾往河州镇慑,张永清往西宁策应,苏员屿往巴燕戎甘、都堂驻防,并具起事颠末以上。事闻,严旨责其庸瞆,乃罢官。二十三年,卒,释处分。嗣以魏光焘请,予甘肃建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