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柏岭
释义

杨柏岭,男,1968年出生,汉族,安徽定远人,博士,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词学研究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美学、中国传统文化及文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词史、唐宋词艺术及审美批评、近现代学人美学思想等。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学习及工作简介

1987年自安徽凤阳师范学校被保送到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91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被保送到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读书,导师为祖保泉先生,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1995年晋升讲师。1999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邓乔彬先生攻读古典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博士毕业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05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至2007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联系导师为邓乔彬先生。出站后,回安徽师大文学院工作。

教学情况简介

自1994年工作始,曾讲授过“写作学”、“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美学原理”、“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化概论”、“艺术与人生专题研究”、“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及“中国古典哲学名著导读”等课程。另,教学立项及获奖情况如下:

1. 曾主持校教学研究项目“传统与现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研究”,编号为“XJJY200505”。

2. 2005年“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获得校教材出版基金资助。

3. 2005年专著《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获校首届优秀教材奖。

4. 2006年在校教学评奖中,获“优秀教学一等奖”。

5. 2007年获得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科研项目简介

1.中国词学审美理论批评,安徽省教育厅人文项目(97JW018)。

2.梁启超艺术思想研究,安师大青年基金项目(99xq101)。

3、中国近代词学的构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项目(2000jw078)及华东师大博士科研基金项目。

4.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研究,安师大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及校教材出版基金(2004CB05)。

5.中国古典诗学范畴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项目(2003JW060)。

6.清代词学范畴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20060390205)。

7.近代词史,教育部省属基地重大项目(06jjd75011-44014)。

8.龚自珍词笺说,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

科研成果简介

著作方面

1.《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专著,25万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专著,29万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再版,获安徽省图书三等奖)。

3.《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专著,48万字,黄山书社2007年版)。

4.《梁启超传》(李平、杨柏岭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教材方面,参编的有

1.《中国古代文学导读》(邓乔彬主编,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文化概论》(李平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2修订版)

3.《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朱志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

创作及论文方面,在大学及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散文诗、散文、词作、随笔等文学作品约20篇,自1990年(大学三年级)发表学术论文至今,共发表词学、美学、诗学、写作学等领域论文50余篇,主要(按发表时间排列)有:

1.梦窗词的艺术个性试探,《安徽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

2.论老庄哲学的逆向思维与道教内丹逆炼学说的关系(李平、杨柏岭),《东方文化》(香港)1995年第2期。

3.推尊词体:况周颐词论的主导思想,《晋阳学刊》1996年第5期。

4.王国维入出说的写作学意义,《写作》1996年第12期。

5.也论况周颐的“重拙大”,《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6.梁启超艺术精神的诗性意义,《廊坊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7.论词的闲适境界,《学术界》1999年第4期。

8.词的雅化与尊词观念的演变,《安徽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9.况周颐、王国维词学思想比较研究(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0.“背影”之后说“泪水”,《写作》2001年第5期。

11.况周颐、王国维词学思想比较研究(下),《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2.诉说与对话:《离骚》艺术构思的独特性,《淮北煤师院学报》2001第2期。

13.陈廷焯词学思想的合理性与偏颇性,《安徽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14.况周颐词学思想的传统艺术精神解读,《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8),原载《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5.梁启超学术价值观中的“善疑”思想,《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第2期。

16.近代词家对词体地位及体性的思考,《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第二十辑(2003)。

17.传统词体观的终结——梁启超词学思想评议,《词学》14期(2003)。

18.中国古典绘画思想的精神追求,《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9.江顺诒词学理论评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0.正变说与晚清词家的词学史观,《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12),原载《淮北煤师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1.晚清词家词品观念评说,《文学前沿》第7期(2003年)。

22.也论梁启超的词学思想,《学术界》2004年第1期。

23.论晚清民初词家的词人意识,《东方丛刊》2004年第2期。

24.晚清词家词心观念评说,《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

25.乡邦之恋与晚清民初词学区域观念,《江海学刊》2004年第4期。

26.比兴与晚清词学思想的建构,《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7.感、雅、远:晚清词家词趣结构论,《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第4期。

28.晚清词家对艳词体性的文化诠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9.晚清词家词境观念评说,《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0.近代上海词人及词籍考略,《文献》2004年第4期。

31.忧生念乱的虚浑——谭献“折中柔厚”词说评介,《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32.晚清词家对词之笔法的艺术体认,《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3.词史观念与晚清词家词学思想的时代共感,《文化中国》(加拿大)总第43期(2004)。

34.浑化理念的门径追寻——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文学前沿》第10期(2005)。

35.鼓荡个性的浑涵:蒋敦复“有厚入无间”辨,《嘉兴学院学报》2005(2)。

36.梁启超的稼轩词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7.况周颐的金元词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38.为何写作:论龚自珍的心力美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三辑。

39.刘熙载“厚而清”艺术理念的评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0.晚清词家对词体音乐性的阐释,《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1.龚自珍笔下的女性世界,《学术界》2006年第3期。

42.近代闽地词学的论争及其意义,《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3.由柳永词看王喆等道士词的传播行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44.话题选择与阐释思路——邓乔彬教授词学访谈录,《南阳师范学院》2007年第1期。

45.龚自珍的士心定位及其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46.舂音词社考略,《词学》第十八期(200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8: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