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厌氧菌败血症
释义

动脉硬化、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褥疮溃疡和新生儿等易发生厌氧菌败血症。入侵途径以胃肠道及女性生殖道为主,其次为褥疮溃疡和坏疽。

疾病描述

厌氧菌占败血症致病菌的7%—20%。动脉硬化、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褥疮溃疡和新生儿等易发生厌氧菌败血症。入侵途径以胃肠道及女性生殖到为主,其次为褥疮溃疡和坏疽。主要致病菌为脆弱类杆菌,由胃肠道入侵者,血培养常反复多次阳性,且为多数菌感染;由女性生殖道入侵者,血培养多次阳性者少见,但亦常为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

常与需氧或兼性厌氧者大致相似,但也有其某些特点,如: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送户高出正常数的10倍以上。黄疸发生率10%—40%甚至更高。并发血栓性静脉和迁徙性脓肿或感染为本菌败血症的另一特点。此外易并发肺炎,婴幼儿患者发生率尤高。

临床特点

厌氧菌正常存在于人类口腔、肠道、泌尿道及生殖道中,人体对厌氧菌感染的防御是组织中正常氧化还原电势。当皮肤粘膜破损时厌氧菌易于入侵,如有组织缺氧坏死,则氧化还原电势下降,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而扩散。厌氧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导致溶血、黄疸、发热、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所产生的肝素酶可使肝素降解而促凝,有利于脓毒性血栓形成、脱落后致迁徙性病灶。厌氧菌常从肠道的肿瘤、憩室炎,女性生殖道、褥疮溃疡坏疽处入侵,从肠道入侵者多为脆弱拟杆菌。从生殖道入侵者也可为厌氧链球菌。厌氧菌常与其他需氧菌同时感染。临床表现毒血症状重,可有高热、黄疸、休克、扩散性血管内凝血、迁徒性病灶、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心内膜炎等。病变组织有脏而臭的分泌物,含有气体,并可有假膜形成。

疾病病因

入侵途径以胃肠道及女性生殖到为主,其次为褥疮溃疡和坏疽。主要致病菌为脆弱类杆菌,由胃肠道入侵者,血培养常反复多次阳性,且为多数菌感染;由女性生殖道入侵者,血培养多次阳性者少见,但亦常为混合感染。

发病机制

1.人体因素:机体防御免疫功能缺陷是败血症的最重要诱因。健康者在病原菌入侵后,一般仅表现为短暂的菌血症,细菌可被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迅速消灭,并不引起明显症状;但各种免疫防御功能缺陷者(包括局部和全身屏障功能的丧失),都易诱发败血症。

(1)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减少是诱发败血症的重要原因,但中性粒细胞降至0.5×109/L以下时败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多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

(2)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放射治疗、细胞毒类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大手术的开展等都是败血症的重要诱因。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的应用。静脉导管的留置、动脉内导管,导尿管留置;烧伤创面。各种插管检查,如内镜检查、插管造影或内引流管的安置等都可破坏局部屏障防御功能,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

(4)严重的原发疾病,如肝硬化、结缔组织病、糖尿病、尿毒症、慢性肺部疾病等也是败血症的诱因。如患者同时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诱因时,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性将明显增加。在上述各种诱因中静脉导管留置引起的葡萄球菌败血症,在院内感染败血症中占重要地位,静脉导管留置72小时以上者局部可发生静脉炎,由此可诱发败血症;静脉导管留置和辅助呼吸器的应用亦是不动杆菌属、沙雷菌属等革兰阴性败血症的常见诱因之一;留置导尿管则常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诱因。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是诱发真菌败血症的重要因素。

2.细菌因素:金葡菌可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A—E,以A型多见)、玻脱性毒素、红疹毒素等可导致严重的败血症;近年来分离到的肠毒素F,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发生有关。格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能损伤心肌和血管内皮,激活补体系统、激肽系统、凝学与纤溶系统,以及交感肾上腺脊质系统,ACTH/内啡肽系统等,并可激活各种血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8等各种细胞因子,其中TNF—α在病理胜利改变中起关键性作用),炎症介质、心血管调节肽等,导致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等。铜绿假单胞蛋白质合成抑制物,如蛋白酶、杀白细胞素、磷脂酶C及外毒素A等,后者是一很强的蛋白质合成抑制物,可引起组织坏死;外毒素A和弹性蛋白酶同时存在时,其毒力最大,肺炎球菌致病主要依赖其,后者有抗吞噬作用;常可产生溶血毒素和神经氨酸酶。肺炎克雷伯杆菌等亦具有,有节抗吞噬和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病理变化病原菌的毒素可引起组织和脏器细胞变形,可发生水肿、坏死和脂肪变形。毛系血管损伤造成皮肤和年末淤点和皮疹。病菌引起的迁徙性多见于肺、肝、肾、骨、皮下组织等处,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等。单核—吞噬细胞增生活跃,肝脾均可增大。

诊断检查

1.血象 血细胞总数增多,一般在(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可出现明显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性颗粒,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机体反应性较差者及少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偏低,但中性粒细胞数仍增多。

2.病原学检查以血培养最为重要,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及寒战、高热时进行、并宜多次反复送验、每次采血量新生儿和婴儿为5ml,年长儿和成人为10ml。有条件者宜同时作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已采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宜于培养基中加入硫酸镁、β—内酰胺酶、对氨苯甲酸等以某些抗菌药物,或用血块培养法以提高阳性率。骨髓培养的阳性率较血培养者为高。以脓液、脑脊液、胸腹水液、淤点挤野等涂片检查和培养,亦有检出病原菌的机会。分离得病原菌后敏实验,以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供选用抗菌药物参考。必要时测量最低杀菌浓度(MBC),血清杀菌实验也有重要参考意义。一般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疑有L—型细菌败血病时,应作高渗盐水培养。真菌生长缓慢,培养阳性率亦较低。乳胶凝集实验测定抗原或相应抗体(用于隐球菌病),以及病理组织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厌氧菌分离培养至少也需1周,不能及时为临床治疗提供细菌学依据。近年已开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快速诊断技术。色谱法也能在1小时内对林装标本做出有无厌氧菌的诊断,便于指导用药。免疫荧光法快速、敏感,且能特异地鉴定厌氧菌;其他尚有免疫酶表组化快速鉴定产气荚膜梭菌等,对早期诊断有良好效果。

3.其他检查鲎溶解物实验(LLT)可检测血清等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毒素,但不能鉴别为何种病原菌,对诊断革兰阴性败血症有一定帮助。病程中如出现心、肝、肾等脏器损害,或休克、DIC等时,应作相应检查。化脓性关节炎在发病2周后X线检查才有所发现。

诊断依据

反急性发热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而无局限于某一系统急性感染时,都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病史询问和详细体检对协助诊断有推测病原有一定意义。凡新近有皮肤感染、外伤,特别有挤压疮疖者;或有尿路、胆道、呼吸道等感染病灶;或各种局病感染虽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而体温能未能控制者,均应高度怀疑有败血症的可能。如在病程中出现皮疹、肝脾肿大、迁徙性脓肿等,则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详细体检常可发现原发病灶或入侵途径,并从病灶部位和性质推知病原菌的种类。获得阳性血培养后应作进一步检查,常可因而发现原发病灶,而便于进行根治。血培养(和骨髓培养)阳性为败血症确诊的依据。

疾病预防

加强卫生期保健工作,产前应进行引导分泌物检查,如培养发现B群溶血性链球菌应及时治疗,以免新生儿受染。对新生儿室、烧伤病房及因白血病接受化疗者或骨髓移植者宜采取防护性隔离,防止耐药金黄色葡

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并并给予治疗,有明显或隐匿的感染灶者须及时治疗。对留置体内的导管应定期更换,如有感染须及时去除,同时给予针对抗菌药物的治疗。疥、痈等皮肤感染切忌挤压。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期间严密观察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处有无真菌感染,如有发生,须及时处理。对糖尿病、慢性肝病、白血病等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疾病宜积极治疗,尽量预防感染。对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和其他免疫缺陷者预防性口服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可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病率。医务人员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勤洗手,尽量应用一次并使用的医疗用品,是减少医院内感染败血症的重要措施。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8例;年龄18~64岁,平均32岁。病因:胆道系统感染、梗阻6例,腹部损伤4例,胃肠穿孔5例,女性生殖器感染3例,股深部脓肿2例。本组经血液、脓液培养18例;其中,查出脆弱类杆菌11例次,厌氧性球菌5例次,梭状芽胞菌属4例次。局限性病灶中有腐败臭味,气体形成,未作血液、脓液培养2

例。治疗 首选甲硝唑〔1〕,用量成人为500mg,隔8h1次,连用1周,同时,联合应用对厌氧菌有抗菌活性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克林霉素(clindamycin)、头孢菌素类、利福平等,也可选用甲硝唑加先锋霉素Ⅴ或甲硝唑加菌必治等。本组联合用药16例,占80%。在处理原发病灶时,亦可以用甲硝唑冲洗;本组经腹腔冲洗18例,深部脓肿切开引流冲洗2例。

结果 本组术后48h内寒战、高热、中毒症状明显改善(优)17例(占85%),术后中毒症状在72h改善(良)2例(占10%),中毒症状在1周内控制(差)1例(占5%)。

厌氧菌败血症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似。因此,在临床上如出现寒战、高热,热型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伴有明显的中毒症状,神志不清、嗜睡、谵妄、昏迷,早期出现休克,严重时并发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DIC),应首先诊断为厌氧菌败血症,并取血液、脓液作厌氧菌培养。尤其是坏死性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腹部和肠道损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败血症症状时,务必要重视有厌氧菌败血症的存在。在诊断困难、难以确诊时,可行血液常规检查并行需氧菌培养;若为阴性,且抗需氧菌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的情况下,也应诊断为厌氧菌败血症。对厌氧菌败血症,应早期诊断。对引起厌氧菌败血症的病因,要有充分认识,积极处理原发病灶,早期、足量、联合用药,并采取静脉用药、腹腔冲洗、局部冲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预后说明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年龄,营养状况,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以及治疗开始的早晚和是否彻底等。一般说来,年龄越小,营养状况越差,预后越不好,尤其是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病死率可高达30%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正确和彻底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关键。隐性菌血症虽多数预后较好,但亦可发生脑膜炎,仍应警惕。

1.病菌从体内已有的病灶不断地或周期性地进入血流中所引起的全身性的感染症。因此不论是从原因上还是从症状上来看都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中形成脓肿倾向强的称为脓血症(德Pyamia)。某些特殊疾病如伤寒、布氏杆菌病等都有败血症期。除这些全身性疾病外,最常见的原因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状球菌。许多化脓菌常常引起继发性败血症。败血症的病状根据病原菌种类、毒力及机体防御机制的不同而不一致。由于细菌毒素可引起心脏、肝脏、肾脏、肌肉等实体变性,在以脾脏、淋巴结等为中心的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防御反应之外,还可出现由于细菌的局部影响所引起的急性炎症等败血症的主要病变。治疗上使用各种抗生素等化学疗法。

2.败血症常由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病菌进入肠道后,迅速侵入血流,导致组织器官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心内膜炎等。出现高热、寒战、厌食、贫血等。在发热期,血培养阳性率高。体液免疫方面,局部抗体较重要,尤其是slga具有特异性防止伤寒杆菌粘附于肠粘膜表面的能力。抗o和抗vi抗体能抵抗病原菌的感染。至于血循环中lgm、lgg抗体对胞内寄生菌无免疫作用。

3.一种严重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由于致病菌侵入并存留于血液循环中不断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引起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大汗及头痛头晕甚至出现神智障碍或昏迷;同时呼吸急促,脉细而快,重者发生中毒性休克。化验血液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液培养中可见细菌生长。此症多继发于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胆道、泌尿系等感染,污染的严重创伤,如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等,以及蜂窝组织炎等外科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引起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近年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BacillusProteus)等。此症危险性较大,治疗要积极、及时,尽早应用大剂量有效抗菌素,同时要正确处理原发病灶,还应采取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措施。积极认真治疗各种感染性疾患及防止外伤感染是预防败血症发生的关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