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燕燕
释义
1 汉语词汇

.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孔颖达 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 五代 齐己 《新燕》诗:“燕燕知何事,年年应候来。” 元 揭傒斯 《吴歌一首送张清夫提举征东校官先还吴中》:“ 吴中 女儿白如华, 吴江 燕燕拂波斜。”

释义一

2.安适貌;和乐貌。《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毛 传:“燕燕,安息貌。” 清 朱之瑜《安南供役纪事》:“於是言笑燕燕,乞赋乞诗。”

释义二

3.喻娇妻美妾。 宋 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元 王逢《无家燕》诗:“燕燕何足道,重贻王孙忧。” 郁达夫《留别梅浓》诗:“一春燕燕花间泣,几夜真真梦里呼。”

2 总政话剧团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

简介

山东泰安人,自幼在上海。先后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69年应征入伍,现任总政话剧团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第二届理事、副会长。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星期三,再见》,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大女轶闻录》、《血对西藏说》、《迷彩世界红绿灯》,大型话剧《兵连来了个男家属》、《男人兵阵》、《戴国徽的人》、《失落的发明专利》、《你还等什么?》、《欧亚分界线的故事》、《年青只有一次》、《远征部落》、《向往高度》,散文集《女人独自上路》、《灵性的芬芳》、话剧《零号防空洞》等。

3 越剧剧目

剧情简介

宦门子弟李维德,因父获罪而落难,投亲时被舅母王老夫人拒之门外,冻饿雪地,幸遇王府丫头燕燕相救。三个月后,其父复职升官,李来舅母家显耀威风,复见燕燕貌美而动心,山盟海誓,骗得了燕燕的一片真情。清明节郊游,李维德遇老夫人内侄女贾莺莺,二人便一见倾心。燕燕知情后,与李决裂。李欲兼得莺、燕二美,命燕燕为已说媒。燕燕为使莺莺免蹈自己覆辙,力劝拒婚。莺莺佯拒而暗允,并要李除去燕燕,燕燕受尽欺骗、凌辱,最后以死相抗。

演出历史

最初由上海越剧院一团演出该剧,金美芳、张月芳主演。 该版视频已出版成VCD。

1986年秋,中央、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七家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市音像公司、嵊县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上海越剧院红楼越剧团郑国凤主演此剧参赛。

4 《诗经》中作品

《诗经 · 邶风 ·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①。之子于归,远送于野②。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③。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⑤。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⑥。

①姚炳:“燕燕,纪鸟,本名燕燕,不名燕。以其双飞往来,遂以双声名之,若周周、蛩蛩、猩猩、狒狒之类,最古之书凡三见,而语适合此诗及《释鸟》文。”“则旧以燕燕为两燕及曲为重言之说者,皆非也。”又“差池”,曰“当专以尾言,燕尾双岐如剪,故云‘差池’耳”。按依此说,古称燕为燕燕,不必特指双燕。不过诗中之燕燕不妨仍指双燕,如“黄鸟于飞”(《周南·葛覃》),“仓庚于飞”(《豳风·东山》),皆非以一鸟为言。

②毛传:“之子,去者也。归,归宗也。远送过礼。于,於也。郊外曰野。”陈奂曰:“‘于’训‘於’者,释‘于野’之于与‘于归’之于不同义。‘于归’,往归;‘于野’,於野也。‘於’犹‘之’也。”

③飞而下曰颃,飞而上曰颉。颉颃,即顾盼翱翔。

④将,朱熹曰“送也”。伫立,毛传曰“久立也”。

⑤朱熹曰:“‘送于南’者,陈在卫南。”

⑥毛传:“仲,戴妫字也。”范处义曰:“先君,庄公也。寡人,庄姜自谓也。《周官》六行信于友为任(按《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姻、任、恤”,郑注“任,信于友道”),庄姜谓仲氏于我相信如友,故曰‘任只’,且称仲氏之德塞实而无伪,渊深而不流,温和惠顺,终始如一,既能自善自谨其身,又当不忘先君,有以助我,相诀之辞如此,冀仲氏不遐弃也。”但“先君之思”,也可以解作是戴妫对庄姜的临别赠言。

译文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序称

此诗作意,序称:“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详之曰:“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不过后来也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如《列女传。母仪》篇曰此为定姜送子妇,王质《诗总闻》认为是国君送女弟适他国,又或曰这是咏薛女事(魏源),又或曰“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崔述)。不过这些并不比序说更觉可信,何况末章所咏在如此解释下反倒没有了着落,则不如从序。王士稹曰:“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诗之祖。”《燕燕》诚为送别诗“导夫先路”,只是它实在太好,直令后来者再没有办法,《管锥编》举了“瞻望弗及,伫立以泣”一句,下列与此同一机杼的中、外诸例,可以让我们作这样的比较。诗中的警句,单独抽出来,固然也好,但它的好,似乎仍在于有全诗厚重、质实的情思为依托。杜甫“轻燕受风斜”,体物工细之俊句也,似由“颉之颃之”得意;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较“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更觉工巧婉丽,然而究竟嫌单薄。《燕燕》末章所叙,见性情,见境界,见一真挚诚笃而不拘拘于尔汝之私的和厚胸次。乔亿曰:“《燕燕》《雄雉》诗各四章,前三章缠绵悱恻,汉人犹能之;至后一章,万万不可企,盖性术所流者异矣。”

文体

《燕燕》之叙事,也有一个虚与实的问题。孔疏曰诗“所陈皆诀别之后述其送之之事也”,则送别情景之种种,乃是追忆。焦琳更特以末章为说,“此言妫氏既去之后,念之而无时或已之情也”,“若以为称述戴妫之贤,纵极其佳,而意已尽于所言”,但若解得庄姜之情,乃是“妫氏虽去而姜氏目中时不绝妫氏之影,耳中时不绝妫氏之声,即戴妫之贤亦益生动,不但作评语断定其人品已也”。其实诗中所说的送别,究竟送别在何地,也很可疑。“远送于野”,郑笺:“妇人之礼,送迎不出门。今我送是子,乃至于野者,舒己愤,尽己情。”“妇人送迎不出门”,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贺贻孙曰:“妇人送迎不出门,此常礼也。庄姜处人伦极变,盖非常之情不复能以常礼自禁,故‘远送于野’,‘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皆以言其变也。”而“远送于南”一句,姜炳璋解作“陈在卫南,庄姜在卫,心与俱南”,则“远送于南”,思中事也。那么“远送于野”。不也可以说是心与之俱,又何必如郑、如贺,曲为之说呢·甚至为此诗兴感的燕燕,也未必当日眼中所见。焦琳以为“物类岂干人事,而人之见物,则因其心所有事,见物有若何之情形”,“故此三章各首二句起兴,亦是言情,非口中之言,必待燕燕方能引起,更非心中之想,必待燕燕方有感触也”。此说很是。诗以燕燕起兴,其意只在燕燕如此,人何不然。而燕燕原是常见之鸟,其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之象,乃人人眼中心中可见可感,则它可以是天然凑泊的眼前景致,又何尝不可以是写情寄意所谓“拟容取心”的意中之象。

评析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兄长送妹妹出嫁的送别诗。诗人以双燕齐飞起笔,寄寓了昔日如双燕般相亲相随,而今就要天各一方的不舍之情。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被清代诗人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

前三章开首均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明代陈舜百《读风臆补》曰:“‘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不可及处,正在于兴中带比,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以乐景反衬哀情,故而“深婉可诵”。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妹妹将远嫁,“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于是出现了最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瞻望——泣涕——伫立——伤心,可谓兄妹情深,缠绵悱恻。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清人陈震《读诗识小录》说:“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诗人以“瞻望弗及”的动作情境,传达出了惜别哀伤之情。

为何兄长对妹妹如此依依难舍?第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在临别时,她还不忘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令人不忍卒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