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燕塔 |
释义 | 莘县燕塔坐落于莘县城中心,是一座存放高僧骨灰的佛塔,旧县志中称“古塔”、“宝塔”,外地人则称“莘县塔”。莘县人因塔上栖息一种体型较大的铁皮燕子而亲切地称为“燕塔”。莘县燕塔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那一年举行了隆重的古塔奠基仪式。金天眷二年(即公元1139年),塔终于宣告竣工,一个塔前后竟建了75年。古塔共十三级,为楼阁式青砖木柱结构,塔体八面,每层四门,通高66.7米,塔基南北径长22米,东西径长23米,占地面积371平方米。古塔在莘县城中心矗立了829年,历经王朝更替,社会变迁,战事侵袭,岿然不动。1968年的文革动乱中,千年古塔遭拆毁。莘县人对燕塔有很深的情结,此后,很多年长的前辈们不断追忆燕塔如何,我辈对燕塔毫无印象,惜莘县没有其他的人文景观可以对外地朋友介绍,慢慢地,燕塔亦成我的一种情怀了。 新燕塔落成前,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审视着新燕塔。新塔是在旧塔原址上于2006年5月19日奠基动工。塔的基本形态仍为八面十三层,塔基高1.2米,塔身高69.9米,塔刹高18.9米,通高90米。地上第一层高7.5米,第二层至第十二层为标准层,每层高4.8米,顶层高9.6米,塔体直径第一层为30米,第二层为24米,往上每层递减0.3米。塔内设步行梯和电梯,每层皆安装外回廊,以利观瞻。整座塔造型美观,结构合理。 塔的一层是燕塔的主题空间,很传统的中国文化建筑韵味,从正门(北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释迦摩尼的画像和“佛光普照,祈福四方”的匾额。电梯哑口也是庙宇拱形石材门套,塔内的柱子为方形,由二度红和金色劈布组合,顶面为古典藻井和红漆椽子吊顶,墙面砖雕嵌入,北南东西都是朱红色古典大门,宋式望柱的构栏从一层到十三层。 这次燕塔重建,修造了地宫,地宫也称龙宫,顾名思义就是建在地下的宫室。汉传佛教一般将生身舍利安放在地宫(塔基),将法身舍利安放在天宫(塔顶)。旧塔在拆除过程中先后在天宫发现了五本北宋刻本《妙法莲花经》和一部手抄本《陀罗尼经》,在七层发现了一座四角十三层尺余高的银塔,在地宫的石函中发现了舍利,证明了古塔确为佛塔。地宫注重了塔的根脉、水脉和文脉再现,在旧塔原址地底深处挖掘出旧塔的根基,在这个根基上续砌,显示了燕塔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地宫中间为龙脉汇水井,旧塔底原有一井,这次建筑燕塔深挖48米找到了原井的水源,重建龙脉汇水井,使井水同底层水源相连,完成了水脉的相通。 十三层是佛教文化浓笔重墨的圣地,大家看到的顶层莲花宝顶是根据历史记载重新修建的。莲花宝顶下面是四尊面向东西南北的四面佛:东方阿如来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如来佛、北方不空成就佛。这些佛的须弥座1.3米,佛像高4.6米,共计5.9米。佛前摆桌香案和供奉侍品,并配有香火和功德箱。在四面佛周围是十八罗汉,浮雕工艺,形象栩栩如生。十三层外廊墙壁设计了108个佛龛,按传统设置和摆放,有专人上香供奉,逢年过节佛烛通宵。佛龛对面的墙壁上是四大菩萨壁画,即: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还有两大佛经即:《陀罗尼经》和《妙法莲花经》。塔是佛教建筑物,为葬佛舍利之所,也是珍藏经论之地。在十三层墙面上彩制菩萨和佛经,再现了塔的祛恶、佑民、祈福功能。燕塔在人们的呼唤中,终于竣工了,从此莘县又有了自己的人文景观,莘县人民的燕塔情缘得以继续延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